◎ 第三十一回 宋太祖統中原未能混一

關燈
“老身殁後,必多有調戲官家者,公等亦宜早退,令官家别用一番人。

    ”乃呼左右,問:“曾賜出社飯否?” 因曰:“公等各去吃一匙社飯。

    明年社飯時,思量老身也。

    ”九月,太皇太後崩。

    太後聽政,召用故老名臣,罷廢新法苛政,舉邊砦之地以賜西夏,于是宇内又安。

    遼主戒其臣下,令勿生事于疆場,曰:“南朝盡行仁宗之政矣。

    ”臨朝九年,朝廷清明,華夏綏定,力行善政,抑絕外家私恩,人以宣仁為女中堯舜。

     太皇太後既崩,帝始親政,改元紹聖。

    群小力排太後時事,罷呂大防、蘇轼、蘇轍、範祖禹、範純仁等,而用章忄享、、蔡京、呂惠卿、曾布等。

    章忄享專以紹述為國是,以司馬光為奸邪,遂引其黨蔡卞、林希、張商英等居要地,任言責,協謀朋奸,報複仇怨,于是朋黨之論起。

    诏谕天下,複行新法,人人怨忿。

    追貶元佑宰執呂公着、司馬光、王岩叟、傅堯俞,及孫固明、宗愈等有差。

    言公着等倡為奸謀,诋毀先帝,變易法度,罪惡深重。

    章忄享、蔡卞請發司馬光、呂公着之墓,斲棺暴屍。

     許将曰:“此非盛德事也。

    ”乃止。

    安置元佑宰執呂大防、劉摯、蘇轍、梁焘、範純仁于嶺南,貶韓維、劉奉世等以下三十人有差。

    章忄享、蔡卞媒孽宣仁太皇太後,誣以常欲危帝之事,請追廢為庶人。

    向太後聞之,号泣謂帝曰:“吾日侍崇慶,天日在上,此語曷從而出?且帝必如此,亦何有于我?”帝感悟,取悼、卞奏就燭焚之。

    明日,忄享、卞再狀堅請。

    帝曰:“卿等不欲朕入英宗廟乎?”抵其奏于地,事遂寝。

    時劉婕妤恃寵,無禮于孟後,後不能平,遂成隙。

    章忄享陰附劉婕妤,遂廢孟後為仙師,出居于瑤華宮。

    而立劉氏為皇後。

    鄒浩極谏,勿聽。

     帝在位十五年崩。

    親政以後,七年之間,奸黨專權,有二蔡二忄享之謠。

    二蔡者,蔡京、蔡卞也;二忄享者,章忄享、安忄享也。

    天下怨疾,卒歸大亂矣。

    帝無子,向太後哭謂宰臣曰:“國家不幸,大行皇帝無嗣。

    ”章抗聲曰:“在禮律當立母弟簡王似。

    ” 太後曰:“老身無子,諸王皆神宗庶子,不可如此分别,以長則申王亻必當立,但有目疾,以次則端王佶。

    ”乃迎立端王佶,是為徽宗。

     群臣請向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追複司馬光、呂公着等官。

    用韓忠彥、範純仁等,免蔡卞、章忄享、蔡京等官,政略有可觀。

    未幾,向太後罷政,帝親政。

    元年正月朔旦,有流星自西北入尾,抵拒星,其光燭地。

    是夕有赤色起東北,亘西方,中出白氣二,将散,複有黑氣在傍。

    任伯雨極言時政得失,上不聽。

    曾布專權,進紹述之說,排擊元枯諸賢臣,罷任伯雨、範純仁、江公望、陳瓘等,遣内侍童貫詣三吳,訪書畫奇巧,制禦器于蘇、杭州。

    貫留杭月餘,蔡京與之遊,不舍晝夜,童貫薦京于帝。

    帝複召用京,京為紹述之議,複追貶司馬光等,诏元佑黨人子弟無得官京師。

    蔡京籍元佑宰執司馬光等,侍從蘇轼等,文臣程頤等,武臣王獻可等,宦者張士良等一百二十人,列其罪狀,謂之奸黨,請帝書之,刻石于端禮門。

    又頒元佑奸黨碑于各州縣,皆令刻石。

    有長安石工安民當刻字,辭曰:“民愚人,固不知立碑之意,但如司馬相公者,海内稱其正直,今謂之奸邪,民不忍刻也。

    ”府官怒,欲加之罪。

    民泣曰:“被役不敢辭,乞免刻‘安民’二字于石末,恐得罪于天下後世。

    ” 聞者愧之。

    貶任伯雨等十二人于遠州。

    以王安石配享孔子,位次孟轲;以蔡京于蔡攸為學士。

    命蔡京監鑄九鼎成,奉安九成宮,帝臨幸,酌獻至北方寶鼎,鼎忽裂破。

     帝性機巧,多技能,大興土木,窮極淫樂,好花石。

    蔡京諷朱勔密取浙中珍異以進。

    初緻黃楊三本,帝嘉之;後歲歲增加,舢舻相銜于淮汴,号花石綱。

    凡士庶之家,一石一木,稍堪玩者,即領健卒直入其家,用黃封表識,使護視之,微不謹,即被以大不恭之罪。

    及發行,必撤屋掘牆以出,人不幸有一物小異,芟夷惟恐不速。

    篙工舵師倚勢貪橫,淩轹州縣,道路以目。

    上好道教,訪集方士,初寵王老志、王仔昔,以其能先知也。

    再寵林靈素,靈素無他能,惟習五雷法,召風霆禱雨,小驗而已。

    遂竭國家之力,以營土木之工,于景龍門作《上清寶篆》宮,密連禁署宮中,以便齋醮之事。

    上玉帝徽号,又诏天下洞天福地,修建宮觀,塑造聖像,命林靈素講道經。

    自是每設大齋,辄費缗錢數萬。

    道篆院上章,冊帝為教主道君皇帝。

     王黼、蔡攸二人有寵于上,進見無時,嘗言于上曰:“入主當太平,正宜及時為娛,歲月幾何,何徒自勞苦耶?”帝深納之。

    遂數微行。

    令苑囿皆依浙江為白屋,不施五彩,多為村居野店,及聚珍禽異獸,動數千百,以實其中,都下每于秋風靜夜,禽獸之聲四徹,宛若山林,識者知其不祥之兆焉。

    王黼為太宰,竭天下财力,凡四方珍異之物,悉苛取于民,進上者不能什一,餘皆入于黼家,儀同三司。

    蔡攸權勢與父京相軋,父子各立門戶,遂為仇敵。

    彗星見于西方,其長竟天。

    有星如月南行。

    有龍見于京師,軍器作坊兵士取而食之。

    大雨七日,水高十餘丈。

    起居郎李綱請彩求直言,以答天戒,上貶綱官。

    建德軍睦州(即今浙江嚴州府)。

     清溪民方臘,家有漆園,造作局屢酷取之,臘怨而未敢發。

     時吳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擾,臘因民忽忍,陰聚貧乏遊手之徒,以誅勔為名,旬日衆至數萬人,遂陷建德軍睦、婺、歙、處、衢、杭、盧等州。

    蓋自保甲之法行,民有部伍器械,易相聚為盜,此保甲之所以隻可行于西北以拒遼夏,不可行東南也。

    以童貫為浙江宣撫使,領兵十五萬讨之。

    臘遁還清溪幫源洞(清溪即今淳安縣),衆尚二十萬,與官軍力戰而敗,乃深據岩屋,為三窟,莫知所入。

    裨将韓世忠潛行溪谷間,問野婦得徑,即挺身杖戈,領兵直前搗其穴,格殺數十人,擒臘以出,并取臘妻子及僞相方肥等五十二人,殺臘衆七萬餘人,其黨皆潰散。

     臘凡破六州五十二縣,自是始平。

    淮南宋江起義,以三十六人為天罡,七十二人為地煞,橫行江湖,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撄其鋒。

    知亳州侯蒙上書,言江才必有大過人者,不若赦之,使讨方臘以自贖。

    帝命蒙知東平府,未赴而卒。

    又命張叔夜知海州。

    江将至海州,叔夜使間者觇其所向,江徑趨海濱,劫巨舟十餘,載鹵獲。

    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至海誘之戰,先匿壯士于海傍,伺兵合,舉火焚其舟。

    義軍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将,江等乃降。

     初,帝以内侍童貫監洮西軍,貫複湟州及洮州,而權益張,奸益甚,既得志于西,遂謂遼亦可圖,而圖遼之議始此。

    時遼屬國女貞完顔阿骨打叛遼,數敗遼師,稱皇帝,國号金。

    乃遣武義大夫馬政浮海使金,約共攻遼,預請燕雲之地。

    馬政以金散睹來,言若于宋夾攻得者,則宋有之;若金自取者,不在分割之議。

    遣馬政複如金,堅請燕雲之地,且報師期,許歲币。

     金黏沒喝襲遼主行營,遼主走夾山。

    宋遣童貫勒兵十五萬以應金擊遼,遼敗童貫于白溝,诏班師。

    遼遣使來言曰:“女貞之叛本國,亦南朝之所甚惡也。

    今貪一時之利,棄百年之好,結虎狼之鄰,啟他日之禍,謂為得計可乎?救災恤鄰,古今通義,惟大國圖之。

    ”貫不能對。

    朝散郎宋昭上書,極言遼不可攻,金不可盟,乞誅王黼、童貫、趙良嗣等,且曰:“兩國之誓,敗盟者禍及九族,陛下其思之乎?”诏除昭名,編管海州。

    初,高麗國王俣有疾,求醫于宋,至是俣卒,子楷立,遣醫歸宋,附秦言遼為兄弟之國,不可攻,存之足為邊患。

    勿聽。

    遼主淳薨,妻蕭氏主國事,童貫複進兵攻遼,遼涿州留守郭藥師以城降宋。

    金主陷遼燕京,遼蕭太後出奔天德,宰相左企弓等奉表降金。

     初,宋與金約,但求石晉賂契丹故地。

    至是遣趙良嗣如金,并求劉仁恭所獻契丹營、平、灤三州。

    金主不許。

    時左企弓以詩獻金主曰:“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

    ”故金人欲背初約,要求不已。

    良嗣還奏,王黼欲功之速成,乃請複遣良嗣如金,許以遼人舊歲币四十萬之外,每歲更加燕京代稅錢一百萬缗。

    金主大喜,遂使銀術可等持誓書來,許以燕京及涿、易、檀、順、景、薊六州之地來歸,而山後諸州及西北一帶,不在許與之限。

    帝曲意從之。

    時燕之金帛子女職官富民,皆為金人所掠,惟存空城而已。

    黏沒喝猶欲止割涿、易,金主曰:“海上之盟,不可忘也。

    我死,汝則為之。

    ”遂與宋以燕京六州之地。

    金人驅遼宰相左企弓,虞仲文、曹義勇、康公弼等,同燕京大家富民俱東徙。

    燕民流離道路,不勝其苦。

    過平州,言于張谷曰:“左企弓不謀守燕,使吾民流離至此,今公臨巨鎮,握強兵,盡忠于遼,必能使我等複歸鄉土,人心亦惟公是望。

    ”谷遂召諸将議,皆曰:“聞天祚兵勢複振,出沒漠南,公若仗義勤王,奉迎天祚,以圖興複,先責左企弓等以叛降之罪而誅之,盡歸燕民,使複其業。

    今且暫以平州歸宋,即使金人加兵,内用營平之軍,外借宋人之援,又何俱焉。

    ”谷乃召左企弓等數以十罪,缢殺之。

    遣使至燕山,說宋王安中以求降于宋。

    安中以聞,王黼勸帝納之。

    趙良嗣谏曰:“國家新與金盟,如此必失其權,悔不可追。

    ”勿聽。

    金主阿骨打死,弟吳乞買立,金将斡離不襲平州,張谷奔燕山,斡離不遣人以納叛來責,遂欲以兵攻燕。

    帝诏王安中以谷與金,安中不得已,缢殺之,函其首,并谷二子與之。

    郭藥師曰:“金人欲谷頭,即與之,若求藥師頭,亦将與之矣。

    ”自是遼之降将皆解體,而金人遂用此以興師矣。

     天狗星隕,有聲如雷,黑眚見于禁中。

    黑眚者,有物大如席,長丈餘,彷佛如龜,金睛,行動呼呼有聲,黑氣蒙之,不大了了。

    氣之所及,腥血四灑,兵刃不能施。

    每得人聲則出。

     先若列屋摧倒之聲,其後出入人家,初夜掠食小兒,二年乃息。

     都城有女子生髭,長六七寸。

    疏秀宛如男子。

    又有男子孕而誕子,有狐升禦榻而坐。

    又有都城東門外鬻萊夫,至宣德門下,忽若迷罔,釋荷擔,向門戟手,且詈雲:“太祖皇帝,神宗皇帝使我來道,尚宜速改也。

    ”邏卒捕之,下開封獄,一夕方省,則不知向者所為,乃于獄中斃之。

    金将黏沒喝、斡離不分道入寇,童貫自太原逃歸。

    金粘罕喝入朔州,克代州,遂圍太原。

     知府張純孝悉力死守,金斡離不入檀州,陷薊州,郭藥師迎戰于白河,敗績,遂還燕山。

    執知府蔡靖以降于金,金盡取燕山州縣。

    時金兵日迫,诏臣庶極谏,天下勤王。

    帝欲避兵東行,太常少卿李綱曰:“今敵勢猖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