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回 漢高祖定江山一十二帝
關燈
小
中
大
大臣共執退光。
書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聞之,不敢入。
上問:“大将軍安在?”傑曰:“以燕王告其罪不敢入。
”诏召大将軍入,光免冠頓首謝。
上曰:“将軍冠。
職知是書詐也,将軍無罪。
”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軍往廣明都門,大習郎官,調校尉以來未有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且将軍為非,不須校尉。
” 是時年方十四,尚書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
傑等懼,謀益急。
會蓋主舍人父燕倉知其謀,以告大司農楊敞,敞以告杜延年,延年以聞,诏捕上官傑、上官安、桑宏羊、丁外人等,并宗族悉誅之。
蓋主、燕王皆自殺,皇後以年幼不與謀,亦因霍光外孫,故得不廢。
時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上林有僵柳自起生,有蟲食柳葉,曰:“公孫病已立。
”又有流星,大如月,衆星皆随西行。
帝在位十三年,壽二十二歲而崩。
無嗣,大将軍光承皇後诏,迎武帝之孫、昌邑哀王髆之子賀入即位。
尊皇後日皇太後。
王居喪無禮,淫戲無度,霍光與田延年、張安世等以太後诏廢之,議立賢嗣。
初,衛太子納史良娣,生子,号史皇孫。
皇孫納王夫人,生子病己,号皇曾孫。
曾孫生數月,遭巫蠱事系獄。
丙吉受诏治獄,心知太子冤,哀皇曾孫,擇謹厚女人收養之。
望氣者言獄中有天子氣。
武帝遣使者治獄,無輕重皆斬之。
使者至,吉閉門不納,曰:“他人無辜,猶不可殺,況親曾孫乎?”使者還以聞,武帝亦悟,乃赦之。
張安世之兄張賀,嘗言衛太子,為之聘暴室啬夫許廣漢之女為妻。
至是,丙吉言皇曾孫之美材,年十八,通經術,行安而節和。
光然之,因白太後,立為昭帝嗣,是為宣帝,立許氏為後。
初年,霍光秉政,天下稱治。
光夫人顯,欲貴其少女成君,會許後懷孕而病,女醫淳于衍者,入侍疾。
顯謂衍曰:“将軍素愛成君,今皇後當娩身,若投毒藥去之,成君即為後矣。
事成,富貴共之。
”遂合藥丸以飲後。
後曰:“我頭岑岑,藥中得無有毒藥?”對曰:“無有。
”遂加煩懑而崩。
會有人告諸醫侍疾無狀者,皆收系诏獄。
顯恐甚,即具語光,曰:“既失計為之,毋令吏急衍。
”光大驚,欲自發舉,不忍,奏上,光署衍勿論,顯因勸光納其女入宮,遂以為後。
及光卒,上始親政。
霍顯及霍禹、霍山、霍雲,日見侵削,數相對哭泣。
謀令太後置酒,召丞相平恩侯以下斬之,廢天子而立禹。
事露,雲、山、明友自殺,禹腰斬,顯及諸女昆弟皆棄市。
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十家。
皇後霍氏廢,封告者為列侯。
帝之少也,實賴丙吉而生,而吉絕口不道前恩。
會掖庭宮婢,自陳嘗有阿保之功,詞引使者,丙吉如狀,上親見問,然後知丙吉有舊恩,而吉終不言。
上大賢之,封張賀子、彭祖及丙吉等皆為列侯。
宣帝勵精圖治,賞罰必信,綜核名實,政平訟理,吏稱其職,民安其業,郡縣久于其任。
用趙充國為将,而羌虜平,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而邊患息。
以朱邑、龔遂、尹翁歸、黃霸、張敞等為太守,而漢世良吏于此為盛。
惜以趙廣漢之廉明,蓋寬饒之清直,韓延壽之恩信,楊恽之廉潔,而不免于見殺,則上用申韓之刻也。
皇太子仁柔好儒,見上多用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嘗侍宴,從容言:“陛下宜用儒生。
”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俗儒不達時務,好是古而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歎曰:“亂我家者,太子也。
”以太子出于許後,故得不廢。
帝寝疾,以史高、蕭望之、周堪受遺诏輔政。
上在位二十五年崩。
太子奭即位,是為元帝,立婕妤王氏為皇後。
初,宣帝時,皇太子奭所幸司馬良娣病死,太子忽忽不樂,帝令王皇後擇後宮家人子,得元城王政君,送太子宮。
政君,故繡衣禦史王賀之孫女也。
是歲生成帝骜,至是立為後,骜為太子,而王莽之禍始此。
元帝牽制文義,優柔不斷。
時蕭望之、周堪與劉更生及侍中金敞等同心輔政,宦者宏恭、石顯忌之,奏望之、堪、更生朋黨相稱着,欲以專擅權勢,請召緻廷尉。
上不省,召緻廷尉為送獄,可其奏。
後上召堪、更生,左右對曰:“系獄。
”帝大驚,令出視事,恭、顯等複讒之,竟罷免。
上器重蕭望之不已,欲以為相,恭、顯等讒之,複召下獄,望之自殺。
元帝不食,涕泣,哀動左右,然終無如顯等何。
是歲恭卒,遂以顯為中書令。
時京房學《易》于焦延壽,屢言災異有驗,天子悅之。
嘗晏見,與上語,微言石顯之亂天下。
上曰:“已谕。
”顯知而讒之,遂下京房獄,坐棄市,妻子徙邊。
匈奴郅支單于殺漢使者,西走康居。
西域副校尉陳湯,矯制發兵,與都護甘延壽襲擊匈奴郅支單于于康居,斬之,傳首京師。
匈奴呼韓邪單于聞郅支既誅,且喜且懼。
入朝,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
上以後宮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賜之。
單于稱謝歸,号昭君為甯胡阏氏。
甘延壽、陳湯至京師,将論功行賞,石顯加以矯制
書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聞之,不敢入。
上問:“大将軍安在?”傑曰:“以燕王告其罪不敢入。
”诏召大将軍入,光免冠頓首謝。
上曰:“将軍冠。
職知是書詐也,将軍無罪。
”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軍往廣明都門,大習郎官,調校尉以來未有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且将軍為非,不須校尉。
” 是時年方十四,尚書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
傑等懼,謀益急。
會蓋主舍人父燕倉知其謀,以告大司農楊敞,敞以告杜延年,延年以聞,诏捕上官傑、上官安、桑宏羊、丁外人等,并宗族悉誅之。
蓋主、燕王皆自殺,皇後以年幼不與謀,亦因霍光外孫,故得不廢。
時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上林有僵柳自起生,有蟲食柳葉,曰:“公孫病已立。
”又有流星,大如月,衆星皆随西行。
帝在位十三年,壽二十二歲而崩。
無嗣,大将軍光承皇後诏,迎武帝之孫、昌邑哀王髆之子賀入即位。
尊皇後日皇太後。
王居喪無禮,淫戲無度,霍光與田延年、張安世等以太後诏廢之,議立賢嗣。
初,衛太子納史良娣,生子,号史皇孫。
皇孫納王夫人,生子病己,号皇曾孫。
曾孫生數月,遭巫蠱事系獄。
丙吉受诏治獄,心知太子冤,哀皇曾孫,擇謹厚女人收養之。
望氣者言獄中有天子氣。
武帝遣使者治獄,無輕重皆斬之。
使者至,吉閉門不納,曰:“他人無辜,猶不可殺,況親曾孫乎?”使者還以聞,武帝亦悟,乃赦之。
張安世之兄張賀,嘗言衛太子,為之聘暴室啬夫許廣漢之女為妻。
至是,丙吉言皇曾孫之美材,年十八,通經術,行安而節和。
光然之,因白太後,立為昭帝嗣,是為宣帝,立許氏為後。
初年,霍光秉政,天下稱治。
光夫人顯,欲貴其少女成君,會許後懷孕而病,女醫淳于衍者,入侍疾。
顯謂衍曰:“将軍素愛成君,今皇後當娩身,若投毒藥去之,成君即為後矣。
事成,富貴共之。
”遂合藥丸以飲後。
後曰:“我頭岑岑,藥中得無有毒藥?”對曰:“無有。
”遂加煩懑而崩。
會有人告諸醫侍疾無狀者,皆收系诏獄。
顯恐甚,即具語光,曰:“既失計為之,毋令吏急衍。
”光大驚,欲自發舉,不忍,奏上,光署衍勿論,顯因勸光納其女入宮,遂以為後。
及光卒,上始親政。
霍顯及霍禹、霍山、霍雲,日見侵削,數相對哭泣。
謀令太後置酒,召丞相平恩侯以下斬之,廢天子而立禹。
事露,雲、山、明友自殺,禹腰斬,顯及諸女昆弟皆棄市。
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十家。
皇後霍氏廢,封告者為列侯。
帝之少也,實賴丙吉而生,而吉絕口不道前恩。
會掖庭宮婢,自陳嘗有阿保之功,詞引使者,丙吉如狀,上親見問,然後知丙吉有舊恩,而吉終不言。
上大賢之,封張賀子、彭祖及丙吉等皆為列侯。
宣帝勵精圖治,賞罰必信,綜核名實,政平訟理,吏稱其職,民安其業,郡縣久于其任。
用趙充國為将,而羌虜平,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而邊患息。
以朱邑、龔遂、尹翁歸、黃霸、張敞等為太守,而漢世良吏于此為盛。
惜以趙廣漢之廉明,蓋寬饒之清直,韓延壽之恩信,楊恽之廉潔,而不免于見殺,則上用申韓之刻也。
皇太子仁柔好儒,見上多用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嘗侍宴,從容言:“陛下宜用儒生。
”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俗儒不達時務,好是古而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歎曰:“亂我家者,太子也。
”以太子出于許後,故得不廢。
帝寝疾,以史高、蕭望之、周堪受遺诏輔政。
上在位二十五年崩。
太子奭即位,是為元帝,立婕妤王氏為皇後。
初,宣帝時,皇太子奭所幸司馬良娣病死,太子忽忽不樂,帝令王皇後擇後宮家人子,得元城王政君,送太子宮。
政君,故繡衣禦史王賀之孫女也。
是歲生成帝骜,至是立為後,骜為太子,而王莽之禍始此。
元帝牽制文義,優柔不斷。
時蕭望之、周堪與劉更生及侍中金敞等同心輔政,宦者宏恭、石顯忌之,奏望之、堪、更生朋黨相稱着,欲以專擅權勢,請召緻廷尉。
上不省,召緻廷尉為送獄,可其奏。
後上召堪、更生,左右對曰:“系獄。
”帝大驚,令出視事,恭、顯等複讒之,竟罷免。
上器重蕭望之不已,欲以為相,恭、顯等讒之,複召下獄,望之自殺。
元帝不食,涕泣,哀動左右,然終無如顯等何。
是歲恭卒,遂以顯為中書令。
時京房學《易》于焦延壽,屢言災異有驗,天子悅之。
嘗晏見,與上語,微言石顯之亂天下。
上曰:“已谕。
”顯知而讒之,遂下京房獄,坐棄市,妻子徙邊。
匈奴郅支單于殺漢使者,西走康居。
西域副校尉陳湯,矯制發兵,與都護甘延壽襲擊匈奴郅支單于于康居,斬之,傳首京師。
匈奴呼韓邪單于聞郅支既誅,且喜且懼。
入朝,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
上以後宮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賜之。
單于稱謝歸,号昭君為甯胡阏氏。
甘延壽、陳湯至京師,将論功行賞,石顯加以矯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