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三回 宋齊梁傳陳國俱都江左

關燈
為淮陰王,尋弒之。

    梁亡,凡四主,共五十六年。

    陳霸先字興國,吳興人,漢太邱長陳實之後。

    少有大志,及長,涉獵史籍,好讀兵書。

    既篡梁國,号陳,是為陳高祖武帝。

    陳主複信佛,舍身于大莊嚴寺。

    子昌初在江唪,江陵陷,見虜于魏。

     陳武帝既即位,請于魏,未得還。

    在位三年殂,乃召兄子臨川王蒨即位,是為世祖文帝。

    昌歸,文帝壞之于江。

    文帝起自艱難,知民疾苦,性明察儉約,每夜刺取阃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敕傳更簽于中者,必投簽于階石之上,令铿然有聲,曰:“吾雖眠,亦令驚覺。

    ”在位七年殂。

    太子伯宗立。

    伯宗柔弱,權盡歸于其叔安成王顼。

    在位二年,顼遂廢伯宗為臨海王而自立,是為商宗宣帝。

    帝遣吳明徹攻齊,克壽春,擒刺史王琳斬之。

    遂取齊昌州、徐州等地。

    已而聞周滅齊,欲争徐、兖等地,遣吳明徹圍周彭城。

    周遣王軌引兵蹙之,衆潰,明徹為周人所執。

    在位十四年殂。

    太子叔寶立,是為長城公。

     于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绮、望仙三閣,各高數十丈,連延數十裡。

    其窗牖欄檻,皆以沉檀為之。

    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廉,内有寶牀寶帳。

    其服玩瑰麗,近古未有。

    每微風漸至,香聞數裡。

    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雜植奇花異卉。

    陳主自居臨春,張貴妃居結绮,龔、孔二貴嫔居望仙,複道往來,以宮人袁大舍等為女學士。

    時江總雖為宰輔,不親政務。

    日與尚書孔範、散騎王王差等文士十餘人,侍宴後庭。

    謂之狎客。

    陳主每飲酒,使諸妃嫔及女學生與狎客共賦詩彩,其尤豔麗者,被以新聲,選宮女千餘人,習而歌之。

    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大略皆美諸妃嫔之容色。

    君臣酣歌,自夕達旦,以此為常。

    張貴妃名麗華,本兵家女,為龔貴嫔侍兒,發長七尺,光可鑒人。

    性敏慧,有神采,進止閑華。

    每瞻視盼睐,光彩澄目,照映左右,善伺人主顔色。

    帝見而悅之,因得幸。

    貴妃引薦諸宮女,以悅于帝。

    百司啟奏,多因宦者以進。

    陳主置妃膝上共決之,由是宦官宗戚内外連結,貨賂公行,群臣谏者辄罪斥之。

    沈後身居儉約,衣服無綿繡之飾,帝遇之素薄,未嘗有所忌怨。

    惟尋閱書史,數上書谏诤。

    陳主欲廢之,而不果。

     時江南妖異特衆,臨平湖岸久塞,忽然自開,陳主惡之,乃賣于佛寺為奴以魇之。

    時隋已篡周,又滅後梁。

    後梁者,昭明太子第三子察也。

    梁武帝以察都督雍、涼、益、秦、郢、随諸軍事。

    侯景之亂,湘東王未能讨景,反與察連兵。

    察降西魏,西魏立為梁王。

    尋為帝資以荊州之地,屯兵守之。

    奉魏正朔,追尊父統為昭明皇帝。

    以蔡大寶為侍中尚書令,王操為五兵尚書。

     大寶嚴整有謀,雅達政事,文辭贍足。

    操亦亞之。

    後梁中興,二人功居多。

    後梁宣帝察,知人善任,禦下有恩,稱帝七年殂。

     子明帝巋立,孝慈儉約,有人君之量,嗣世二十四年殂。

    子琮立,嗣位二年,隋文帝征琮入朝,廢為莒國公,後梁亡,凡三主,共三十三年。

    二梁通計八十五年。

    時隋天下大定,惟陳未下,隋主問取陳之策于高颎,颎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

    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獲之際,微征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盡守禦,足以廢其農時。

    彼既聚兵,我便解甲。

    再三若此,彼以為常。

    後更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頃,我乃濟師,攻其無備,自無不克。

    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蓄積,莫非地窖。

    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複更燒之。

    不出數年,自可财力俱盡。

    ”隋主用其策,陳人始困。

    隋主命大作戰船,人請密之。

    隋主曰:“吾将顯行天誅。

     何密之為?”使投其木柹于江,曰:“彼若懼而能改,吾複何求?”戊申十月甲子,隋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與韓擒虎、賀若弼等率兵五十一萬,旌旗舟楫,橫亘數千裡。

    楊素出永安,下三峽,順流東下。

    陳主以蕭摩诃等為都督,從容謂侍臣曰:“王氣在此,齊兵三來,周師再至,無不摧敗,彼何為者耶?”孔範曰:“長江天塹,虜豈能飛渡耶?”帝笑以為舉,故不為深備,奏伎縱酒,賦詩不辍。

    己酉正月朔旦,陳主朝會,大霧四塞,于是賀若弼自北道、韓擒虎自南道并進。

    緣江諸戍,望風盡走。

    陳主通于蕭摩诃之妻,故摩诃初無戰意,任忠率數騎迎降,引擒虎直入朱雀門。

    陳主惶遽,自投于井。

    蓋井傍有穴,穴有地室,積有金銀糧草,謂可避難也。

    既而軍人窺井,呼之不應,欲下石,乃聞叫聲,以繩引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嫔同束而上,執送長安。

    在位七年,陳亡,凡五主,共三十三年。

     晉王廣馳書高颎,令留張麗華。

    高颎斬之,廣由是恨颎.沈後與叔寶俱入長安,及叔寶卒,沈後每随炀帝。

    炀帝被弒,乃為尼而卒。

    初陳宣帝時,陳州刺史歐陽纥反,陽春太守馮仆之母冼氏發兵擒送建康,陳封冼氏為石龍太夫人。

    及陳亡,而陳兩廣嶺南諸郡奉冼氏為主,保境拒守,号為聖母。

    亞王廣使陳叔寶為書招之,夫人恸哭,盡日乃降,嶺南悉定。

    以上兩朝之事,已經叙明。

    其北朝自前秦而後,至隋文帝。

    如何興廢如何得國,并未及叙。

    故下二十四、二十五兩回,單叙北朝之事。

     直至二十五回之末,隋文帝滅陳、合天下為一統,然後直接此回。

    未能遽爾講明,且聽逐漸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