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三回 宋齊梁傳陳國俱都江左

關燈
等曰:“靜寇息民,和實為便。

    ”主亦厭用兵,乃從異言。

    景果為反計。

    帝弟臨川王宏之子臨賀王正德所至貪暴,屢得罪于帝。

    由是憤恨,陰養死士,儲米積貨,幸國家有變。

    景知之,緻箋于正德,請自效。

    正德大喜。

    景反于壽陽,引兵臨江。

    尚書羊侃請以二千人急據彩石,令邵陵王襲壽陽,則烏合之衆,自然瓦解。

    朱異曰:“景必無渡江之志。

    ” 事遂寝。

    羊侃曰:“今茲敗矣。

    ”帝以臨賀王正德都督諸軍事,屯丹陽郡。

    正德遣大船數十艘,詐稱載獲,密以濟景。

    景自橫江濟于彩石,有馬數百匹,兵八千人,至慈湖。

    時梁興四十七年,境内無事,罕見兵甲,賊至猝迫,公私震駭。

    正德守宣陽門,帥衆于張侯橋迎景入宣陽門,至阙下,正德即僭皇帝位。

    景列兵繞台城既匝,百道俱攻。

    尚書令羊侃随方拒守,景亦不能克。

    侃子鸾為景所獲,執以示侃,侃不為動。

    會羊侃卒,城中益懼。

    時諸王大臣、各處勤王兵俱集,景僞求和,使梁帝敕止諸路援軍,而攻城益急。

    帝從釋氏教,食惟萊羹粝飯。

    至是蔬茹皆絕,乃食雞子。

    邵陵王綸,因使上雞子數百枚。

    侯景百道攻城,晝夜不息。

    梁主聞城已陷,安卧不動,歎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複何恨?”俄而景入,見于太極東堂,以甲士五百自衛。

    景稽颡殿下,不敢仰視,汗流披面。

    退謂王僧貴曰:“吾嘗跨鞍對陣,矢刃交下,了無怖心。

    今見蕭公,使人自懾,豈非天威難犯,吾不可以再見之。

    ”景以臨賀王正德為大司馬。

    德謀殺景,景因殺之。

    景縱兵驚帝宮人服禦殆盡。

     自後梁主所求,多不遂意,飲膳亦為所裁,憂憤成疾。

    五月丙辰,梁主卧淨居殿,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殂。

    在位四十八年,壽八十六歲。

     是日太子綱即位,是為簡文帝。

    初,武帝昭明太子統;五歲能通五經,讀書一目五行俱下。

    善屬文,孝謹寬和,喜怒不形。

    以宮臨鮑邈之誣告厭禱事,不能自明,憂憤而卒。

    生三子:觀、譽、察。

    武帝舍孫而立太子母弟晉安王綱為太子。

    朝野多以為不順,武帝内愧,以嶽陽王察都督雍、涼、益、秦、郢随諸軍事。

    察既居形勝之地,折節下士,樹恩百姓,勇俠之士多附之,境内稱治。

    值侯景亂,時湘東王繹不能讨景,乃與察交兵。

    邵陵王綸勸之,不聽。

    察乞師于西魏,西魏使楊忠救之。

     察降魏為附庸君,是為後梁,待後再叙不提。

     卻說梁簡文帝綱,六歲能屬文,讀書一目十行俱下。

    雖承父業,而受制于賊臣侯景。

    景與帝登重雲殿,禮佛為誓,兩無猜貳。

    以帝女溧陽公主為妻,請帝禊飲于樂遊苑。

    帝聞絲竹之聲,凄然泣下。

    景自稱漢王,加宇宙大将軍,都督六合諸軍事。

    帝驚曰:“将軍乃有宇宙之号乎?”景性殘忍,于石頭城立大碓,有犯法者,搗殺之,化為肉粉。

    常戒諸将曰:“破栅平城,當盡殺之,使天下知吾威名。

    ”又禁人偶語,犯者刑及外族,由是百姓不附。

    梁湘東王繹,移檄遠近,下令大舉讨侯景,而兵仍不行。

    邵陵王綸大修铠仗,将讨景,湘東王繹惡之,遣王僧辨襲之。

    綸收散卒,遣使降于齊。

    梁始興太守陳霸先讨景,投湘東王繹,繹遣大都督王僧辨讨侯景,次巴陵,景攻之不克。

    繹複使胡僧佑擊景,敗之,獲其将任約,景循還。

    繹複遣僧辨引兵東下,克邳州,獲景将宋子仙,殺之。

     初,景克建康,欲待平定中原,然後為帝。

    後娶溧陽公主,才貌兼全,景殺太子大器等,及王侯之在建康者二十餘人。

    太子神明端凝,于景黨未嘗屈意,臨難不懼,從容就義。

    景複使王偉弒帝,迎昭明太子之孫豫章王棟立之。

    未幾,景廢帝為淮陰王,鎖于密室,自稱漢帝。

    湘東王繹遣王僧辨、陳霸先等擊侯景,敗景兵于江中,其将盧晖略以石頭城降。

    霸先進軍擊景,衆殊死戰,景兵大潰。

    以皮囊盛其所生二子,挂之鞍後,與其黨百餘騎東走,将入海,羊侃之子鵾為暴都督,殺之,送屍建康,傳首江陵,暴屍于市,士民争取食之。

    溧陽公主以父兄之仇,亦欲食其肉,衆以其陰與之,公主食之。

    湘東王繹使朱買臣沉豫章王棟于水,自即帝位于江陵,是為世祖元帝。

    遣王僧辨還建康,陳霸先還京口。

    元帝眇一目,性殘忍。

    先時不赴父難,後亦不奉簡文正朔,忌弟殺侄,惟營己私,踐祚江陵,好談玄教,講《老子》于龍光殿,侄察鈎連魏伐梁。

    西魏遣于謹、宇文護、楊忠将兵五萬伐梁,内外戒嚴,梁主尚戎服講《老子》。

    魏人百道攻城,反者開四門以納魏兵。

    帝焚圖書十四萬卷,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

    ”遂以素車白馬出降。

    在位三年,魏人殺之,及太子元良、子方諸、方略等。

    元帝第九子晉安王方智自浔陽即梁王位。

    時年十三。

    齊使邢子才納梁武帝兄懿之子淵明于梁,與王僧辨書,以為嗣主幼沖,未堪負荷。

     貞陽侯淵明,以年以望,堪保金陵。

    僧辨納淵明即皇帝位,以方智為太子。

     初,僧辨與霸先共滅侯景,情好甚笃。

    倒是霸先遺争之,往返數四。

    僧辨不從,霸先歎曰:“武帝子孫,唯孝元能複仇雪恥,其子何罪而忽廢之,欲何為乎?”遂譽兵襲僧辨,缢殺之。

    淵明稱帝凡七月,遜位出就邸。

    晉安王方智複即皇帝位,是為敬帝,稱藩于齊,政由霸先。

    在位二年。

    陳霸先自為相國,封陳公,加九錫,臯進爵為王,遂稱帝。

    梁主禅位于陳霸先,奉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