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二回 走江東承舊統百歲雲奔

關燈
,豈得遂為守藩将耶。

    揚州根本所系,不可假人。

    ”裕從之,遂自領揚州牧。

    劉裕抗表伐南燕,南燕起沒見二十四回。

     初,苻氏之敗,王猛、孫鎮惡來奔,騎射不能及人,而有謀略,善果斷,或薦于裕,與語悅之,曰:“吾聞将門有将,信然。

    ”裕帥舟師自淮入泗,南燕主超召群臣會議。

    公孫五樓曰:“吳兵輕入,利在速戰。

    宜據大岘,使不得入。

    沮其銳氣,堅壁清野。

    簡精騎,循海而南,絕其糧道。

    敕段晖帥兖州之衆,緣山東下,腹背擊之。

    ”超不從。

    裕過大山,舉手指天,喜形于色。

    左右曰:“公未見敵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過險,士有必死之士,餘糧栖畝,人無匮乏之憂,虜入吾掌中矣。

    ” 進與蒸兵戰于臨朐,燕衆大敗,斬段晖等十餘人,超遁還廣固。

     廣固,今在山東青州府城北。

    裕乘勝逐北至廣固,克其大城。

    超收衆入保小城,裕築長圍守之。

    北方之民,執兵負糧歸裕者,日以千計。

    南燕内城久不下,裕悉衆攻之。

    南燕尚書悅壽開門納晉師,超突圍出走,追獲之,送超詣建康,斬之。

    初,盧循之姊夫徐道複向劉裕北伐,勸循乘虛襲建康,循從之。

    朝廷急征劉裕,裕方議留鎮下邳,經營司雍。

    會诏書,引兵還,以船載辎重,自帥精銳步卒歸。

    至山陽,聞何無忌敗死,慮京邑失守,卷甲兼行,将濟江,風急,衆鹹難之。

    裕曰:“若天命助國,風當自息,不然覆溺何害。

    ”即命登舟,舟移而風止。

    及至建康,毅與盧循戰于桑落州,毅兵大敗。

    盧循至淮口,中外戒嚴。

    裕謂将佐曰:“賊若于新亭直進,其鋒不可當,宜且避之。

    若回泊西岸,此成擒耳。

    ”循回泊西岸,裕率衆齊力擊循,循大敗走,趨豫章,收散卒徑還番禺,奔交州。

    刺史杜慧度羽斬之,送首建康。

    劉裕帥師襲荊州,殺都督劉毅,又殺豫州刺史諸葛長民。

    又擊并州司馬休之,休之奔後秦。

    太尉裕戒嚴,将伐後秦。

    後秦起沒見二十四回。

    劉穆之為左右仆射,總攝内外。

    穆之決斷如流,賓客滿座,求訴百端,目覽詞訟,手答書箋,耳行聽受,口并酬應,不相參涉,悉皆瞻舉。

    裕發建康,遣王鎮惡、檀濟、沈田子等,數路并進。

    王鎮惡、檀道濟所向皆捷,進逼洛陽,克之。

    裕至潼關,秦主泓使姚丕守渭橋,王鎮惡大破之于渭,泓兵不戰而潰,單馬還宮,将妻子群臣詣王鎮惡軍門降。

    王惡撫慰,号令嚴明,百姓安堵。

    太尉裕入長安,送姚泓詣建康斬之。

    裕留于長安,經略西北,而諸将士皆久役思歸。

    會劉穆之卒,裕以根本無托,遂決意東還。

    乃以次子桂陽公義真都督雍、梁、秦三州諸軍事。

    義真時年十二,以王鎮惡為司馬。

    是役也,鎮惡之功為多。

    田子等忌之,屢言鎮惡家在關中,不可保信。

    裕曰:“古語雲:猛獸不如孤群。

    卿等十餘人,何懼鎮惡?” 裕發長安,自洛入河,開汴渠而歸。

    夏主赫連勃勃聞之大喜。

    使其子赫連王貴帥騎二萬向長安,勃勃自将大軍為後繼。

     沈田子将兵拒之,畏其衆盛,不敢進。

    王鎮惡聞之,曰:“公以十歲兒付吾,當共竭力。

    而擁兵不進,賊何由得敗乎?”遂與田子俱出。

    田子與鎮惡素有相圖之志,至是益忿懼。

    勃勃獨懼鎮惡一人,聞二人不協,使人大播謠言,言鎮惡欲盡殺南人,據關中反。

    田子遂請鎮惡至營中計事,矯稱太尉劉裕之令斬之。

     義真與王修被甲登門,以察其變。

    修執田子,數以專戮而斬之。

     勃勃進據鹹陽,長安樵彩路絕。

    裕聞之,召義真東歸,以朱齡石代鎮長安。

    赫連王貴帥衆三萬追義真,力戰數日。

    晉兵大敗,義真僅得免歸。

    勃勃克長安,朱齡石欲奔還,至潼關,夏兵追執送長安,勃勃殺之。

    宋公劉裕以谶文雲:昌明之後,尚有二帝。

    及使中書侍郎王韶之與帝左右密謀弒帝,而立文德。

    文德常在帝左右,韶之不得間。

    會文德有疾出居于外,韶之以散衣缢帝于東堂,安帝在位二十二年而被殺。

     裕因稱遺诏,奉帝母弟琅琊王文德即位,是為恭帝。

    宋公裕進爵為王,移鎮壽陽。

    宋王裕欲受禅,而難于發言,乃集群臣宴飲,從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

    我倡義興複,功成業着,遂荷九錫。

    今年将衰暮,物忌盛滿,非可久居,今欲送還爵位,歸老京師。

    ”群臣莫喻其意。

    日晚座散,中書令傅亮乃悟,叩扉請見曰:“臣暫宜還都。

    ”裕解其意,無複他言。

     亮出,見長星竟天,拊髀歎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始驗矣。

    ” 亮走至建康,征劉裕入輔。

    裕留子義康鎮壽陽,以參軍劉湛為長史,決府事。

    裕至建康,亮具草诏,使帝書之。

    帝欣然操筆曰:“桓玄之時,晉氏已無天下,重為劉公所延将二十年。

    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遂書赤紙為诏,遜于琅琊第,在位二年。

    裕立壇南郊即位,大赦改元,國号宋,封恭帝為零陵王,居于故秣陵縣,以兵守之。

    裕以毒酒,使郎中令張偉鸩之,偉自飲而卒。

    裕令褚淡之伺王隙,令兵逾垣而入,以被掩而弒之。

    裕率百官,臨于朝堂者三日。

    東晉亡,起元帝丁醜,終恭帝庚申,凡十一主,共一百四年。

    二晉通共一百五十六年。

    劉裕篡位,是為宋高祖武帝。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