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五回 督軍團要挾黎總統失權
關燈
小
中
大
抗議、段總理要仿行,遂再三慫慂黎總統,饬外交部拟定複文,向德抗議。
哪知複文去後,德竟不理。
即開國務會議,與德絕交,黎總統不肯絕德,遂緻段總理動氣,不别而行,竟向天津去了,并遣人上書辭職。
黎總統乃亟請馮副總統設法挽留。
國璋道:“除非與德絕交,或可挽留。
”國璋又說絕交種種的利益。
黎總統道:“倘能如此,你去一行。
”國璋遂乘車赴津。
至晚果同來,徑至總統府,商議一切,即發電各國,令各使探明,皆說我國能絕德,将來條約能更改,自是黎、段才表同情。
于是國會議員,有對德抗議的,有反對絕德的,有請政府中立的。
到三月九日,段總理及閣員請兩院讨論絕德宗旨,遂用投票表決,同意票得多數,即表示通過。
絕德案決定,正拟草定照會,提交德使,不料德使照會先送至外交部。
段總理見照會中雖有保護航業示意,但封鎖戰略仍不肯取消,我所提出抗議,終歸無效,隻好絕交,遂繕好照會,請黎蓋印,随即發交德使,并發護照,送他出境。
一面電達駐德公使顔惠慶,向德政府索取護照回國。
複下一令,頒布各省長官,照現行國際公法辦法施行。
此令一下,德使辛慈卸旗回國,各埠領事亦相繼出境。
遂欲加入各國協約團,提出宣戰問題。
黎不肯,緻使府院生嫌。
川省又一小變,将羅調京,将劉免職,川患始息。
惟段祺瑞一心對付外交,定要與德宣戰。
遂電各省督軍都統赴京會議,解決宣戰問題。
及各督到來,開軍事會議,由段主席,即言對德非戰不可,各督軍皆是武将,均表贊成。
段即報知黎總統,即日咨行。
黎即着段代拟咨文。
段出府,竟遣秘書拟稿,送交總統府蓋印,即送交議院表決。
誰知議院正待審查,忽外面請願團紛紛入院搗亂。
嗣經議員湯代龍問明來意,始舉出六代表,入座旁聽。
湯遂退入後室,電告國務院,請國務總理等速莅院彈壓。
過些肘,始見段祺瑞率警兵到來,請願阻仍鬧不止。
乃令人婉導,始終無效,遂電召馬隊到來,即将請願團沖散。
六代表見大衆已散,也就溜去。
衆議員與段等也先回寓。
次日,黎總統下令,饬警察廳長派警兵将昨日滋事之人查究,着司法部送交該管法庭,依例懲辦。
司法部接到此令,知難辦理,遂上書辭職,于是外交、農商、海軍務部總長均提出辭職書。
原來這幾位總長皆與段不合宗旨,所以極端反對,又兼黎總統不批答,各議員樂得安閑。
隻有段總理一人,始終要達到宣戰目的,屢催衆議員開會,終是耽延。
至七八天後,由議員褚輔成倡議,說閣員多已辭職,候内閣組成,再行讨論。
段聽此論,竟然大忿,遂與督軍團二十多人商議,欲圖洩忿,即由憲法上着想,拟定一篇改制憲法呈文,由吉林督軍孟恩遠領銜。
除領銜外,共計二十二人。
一面赍交總統府,一面通電各省。
呈文上去,并無動靜。
督軍團料知無效,遂辭段出京,均到天津曹锟署内開秘密會議。
适張勳密電到津,邀各軍長同赴徐州。
各軍長到徐後,與張勳密議。
訂約後,各散歸。
不到兩日,黎總統下令,免段本職,着外交總長伍廷芳代理,并通電各省。
各督軍會議時,本欲與政府翻臉,恐怕有免段一事,拟先發制人,傳電質問,電還未發,忽接政府通電到來,各軍長見電後署名,除黎總統,就是伍廷芳副署。
正在驚慌,忽又有段祺瑞電到來,内言我已卸職,出寓天津,此後如有國事問題,祺瑞概不負責。
列位,你看段電之意,明是授意外省督軍,教他向政府責問,許他違法。
哪知各督軍尚未有言,惟長江巡閱使張勳首先發電,說此令由伍廷芳副署,不合法律,各督軍發電,亦與張勳電相同。
此時衆議院也提出質問,經伍代總理依約法并引民國以來任免總理先後通電解釋,誰知一班督軍團堅持電請黎總統收回成命。
黎不肯照允,遂籽各軍電文高擱,一面戒備非常。
伍本黎任命,未經國會通過,自覺不安,即上書告辭。
黎更憂慮,黎欲任财政總長李經羲為總理,維持危局,提交會議通過,奈李不就,黎更焦灼。
不料督軍團噼拍一聲,由安徽省長倪嗣沖通告各省,言群小擾政,國會議員乘機構煽,遂宣布獨立,與中央脫離關系。
此電一發,與倪一緻獨立的約八九省,把個黎總統弄得無法了。
雖有伍代總理電文勸慰,不過作紙上談兵,無有效果。
于是獨立的各省,皆派專員至天津,設立各省總參謀處,任雷震春為總參謀,設臨時政府,臨時會議,風聲一日緊一日,黎更焦灼不安。
誰知安徽督軍張勳電達中央,曆陳時局,勸黎勿固執,自己欲出來代為維持。
黎以張是好人,急望他出來調停,李經羲亦勸黎召張,黎遂下令一道。
張接電,即率兵赴京。
此時明眼人料有大變,即紛紛上呈辭職,副總統馮國璋亦電達兩院,請辭副座一職。
黎接電越加焦灼,遂促皖督張勳及國務總理李經羲,挽回危局。
江西督軍李純亦電達中央,願出為調停。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哪知複文去後,德竟不理。
即開國務會議,與德絕交,黎總統不肯絕德,遂緻段總理動氣,不别而行,竟向天津去了,并遣人上書辭職。
黎總統乃亟請馮副總統設法挽留。
國璋道:“除非與德絕交,或可挽留。
”國璋又說絕交種種的利益。
黎總統道:“倘能如此,你去一行。
”國璋遂乘車赴津。
至晚果同來,徑至總統府,商議一切,即發電各國,令各使探明,皆說我國能絕德,将來條約能更改,自是黎、段才表同情。
于是國會議員,有對德抗議的,有反對絕德的,有請政府中立的。
到三月九日,段總理及閣員請兩院讨論絕德宗旨,遂用投票表決,同意票得多數,即表示通過。
絕德案決定,正拟草定照會,提交德使,不料德使照會先送至外交部。
段總理見照會中雖有保護航業示意,但封鎖戰略仍不肯取消,我所提出抗議,終歸無效,隻好絕交,遂繕好照會,請黎蓋印,随即發交德使,并發護照,送他出境。
一面電達駐德公使顔惠慶,向德政府索取護照回國。
複下一令,頒布各省長官,照現行國際公法辦法施行。
此令一下,德使辛慈卸旗回國,各埠領事亦相繼出境。
遂欲加入各國協約團,提出宣戰問題。
黎不肯,緻使府院生嫌。
川省又一小變,将羅調京,将劉免職,川患始息。
惟段祺瑞一心對付外交,定要與德宣戰。
遂電各省督軍都統赴京會議,解決宣戰問題。
及各督到來,開軍事會議,由段主席,即言對德非戰不可,各督軍皆是武将,均表贊成。
段即報知黎總統,即日咨行。
黎即着段代拟咨文。
段出府,竟遣秘書拟稿,送交總統府蓋印,即送交議院表決。
誰知議院正待審查,忽外面請願團紛紛入院搗亂。
嗣經議員湯代龍問明來意,始舉出六代表,入座旁聽。
湯遂退入後室,電告國務院,請國務總理等速莅院彈壓。
過些肘,始見段祺瑞率警兵到來,請願阻仍鬧不止。
乃令人婉導,始終無效,遂電召馬隊到來,即将請願團沖散。
六代表見大衆已散,也就溜去。
衆議員與段等也先回寓。
次日,黎總統下令,饬警察廳長派警兵将昨日滋事之人查究,着司法部送交該管法庭,依例懲辦。
司法部接到此令,知難辦理,遂上書辭職,于是外交、農商、海軍務部總長均提出辭職書。
原來這幾位總長皆與段不合宗旨,所以極端反對,又兼黎總統不批答,各議員樂得安閑。
隻有段總理一人,始終要達到宣戰目的,屢催衆議員開會,終是耽延。
至七八天後,由議員褚輔成倡議,說閣員多已辭職,候内閣組成,再行讨論。
段聽此論,竟然大忿,遂與督軍團二十多人商議,欲圖洩忿,即由憲法上着想,拟定一篇改制憲法呈文,由吉林督軍孟恩遠領銜。
除領銜外,共計二十二人。
一面赍交總統府,一面通電各省。
呈文上去,并無動靜。
督軍團料知無效,遂辭段出京,均到天津曹锟署内開秘密會議。
适張勳密電到津,邀各軍長同赴徐州。
各軍長到徐後,與張勳密議。
訂約後,各散歸。
不到兩日,黎總統下令,免段本職,着外交總長伍廷芳代理,并通電各省。
各督軍會議時,本欲與政府翻臉,恐怕有免段一事,拟先發制人,傳電質問,電還未發,忽接政府通電到來,各軍長見電後署名,除黎總統,就是伍廷芳副署。
正在驚慌,忽又有段祺瑞電到來,内言我已卸職,出寓天津,此後如有國事問題,祺瑞概不負責。
列位,你看段電之意,明是授意外省督軍,教他向政府責問,許他違法。
哪知各督軍尚未有言,惟長江巡閱使張勳首先發電,說此令由伍廷芳副署,不合法律,各督軍發電,亦與張勳電相同。
此時衆議院也提出質問,經伍代總理依約法并引民國以來任免總理先後通電解釋,誰知一班督軍團堅持電請黎總統收回成命。
黎不肯照允,遂籽各軍電文高擱,一面戒備非常。
伍本黎任命,未經國會通過,自覺不安,即上書告辭。
黎更憂慮,黎欲任财政總長李經羲為總理,維持危局,提交會議通過,奈李不就,黎更焦灼。
不料督軍團噼拍一聲,由安徽省長倪嗣沖通告各省,言群小擾政,國會議員乘機構煽,遂宣布獨立,與中央脫離關系。
此電一發,與倪一緻獨立的約八九省,把個黎總統弄得無法了。
雖有伍代總理電文勸慰,不過作紙上談兵,無有效果。
于是獨立的各省,皆派專員至天津,設立各省總參謀處,任雷震春為總參謀,設臨時政府,臨時會議,風聲一日緊一日,黎更焦灼不安。
誰知安徽督軍張勳電達中央,曆陳時局,勸黎勿固執,自己欲出來代為維持。
黎以張是好人,急望他出來調停,李經羲亦勸黎召張,黎遂下令一道。
張接電,即率兵赴京。
此時明眼人料有大變,即紛紛上呈辭職,副總統馮國璋亦電達兩院,請辭副座一職。
黎接電越加焦灼,遂促皖督張勳及國務總理李經羲,挽回危局。
江西督軍李純亦電達中央,願出為調停。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