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回 晉滅唐漢繼晉郭氏周承

關燈
内稱帝十七年。

    衍降後,一家俱為後唐王所殺,及後唐大将郭崇韬以無罪被殺。

    唐以董璋為東川節度使,以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

    知祥後據蜀,是為後蜀。

    後蜀孟知祥,刑州龍岡人,今北直順德府邢台縣是也。

    知祥既為節度使,蠲除橫賦,安集流散,下寬大之令,與民更始,陰有據蜀之志。

    閱庫中铠甲,得二十萬,置左右牙兵十六營。

     後唐明宗時,東川節度使董璋反,知祥亦與同反。

    唐使石敬塘攻劍州,不克,還屯劍門,以運糧不繼,燒營北歸。

    董璋會諸将謀襲西川成都,反為知祥所敗。

    璋還梓州,知祥破斬之,因兼有東川之地,上表謝罪于唐,唐以知祥為蜀王,未幾,稱帝于成都。

    知祥為節度使九年,僭号一年殂。

    子仁贊立,更名昶。

    昶日事奢縱荒淫。

    以蠟書與北漢約同舉兵伐宋。

    細作趙彥韬獻之宋,宋主得書,以王全斌為大将,劉光義、崔彥進、王仁贍、曹彬等将步騎六萬,分道伐蜀。

    蜀兵大敗,蜀主昶請降,嗣位三十二年,宋主以呂餘慶知成都府事,後蜀亡,凡二世,共四十一年,内稱帝三十三年。

    初,徐匡璋納女于昶,拜貴妃,亦号花蕊夫人。

    意花不足拟,似花蕊輕盈也,與昶極相愛。

    王師平蜀,宋主聞花蕊名,命别将護送入宮,納為妃。

    昶美豐儀,喜獵善彈。

    夫人心嘗憶昶,悒悒不敢言,因自畫昶以祀,複佯言于衆曰:“祀此神者多子。

    ”一日,宋祖見而問之,夫人亦托前言,諱其姓,遂假張仙,自是求子者多祀之,迄今不改。

     此外又有南漢。

    初,上蔡人劉安仁,商于南海,因家焉,子謙為廣州牙将,升封州刺史,封州,今廣東肇慶府封川縣是也。

    及卒,子隐居喪于賀江,士民百餘人謀亂,隐一夕盡誅之。

     嶺南節度使劉崇龜表為封川刺史,諸賊為亂者,隐與戰,悉擒斬之。

    唐昭宗時,以重賂結好朱全忠,全忠奏以為清海節度使,屢進爵南海王,凡十一年卒。

    弟嚴立,謂中國紛紛,天下尚且無定,安能及遠,遂稱帝,改名襲。

    窮奢極麗,宮殿悉以金玉珠翠為飾。

    用刑慘酷,有灌鼻、割舌、肢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謂之水獄。

    末年尤猜忌,不信臣下,專任宦者,由是宦者大盛。

    為節度使六年,又稱帝二十六年殂。

    子弘度立,更名玢,驕奢不親政事,作樂酣飲,裸男女而觀之,左右忤意辄死,無敢谏者。

    嗣位一年,弟晉王弘熙弒之而自立。

    弘熙更名晟,盡誅諸弟及其諸子,悉納其女,以充後宮,作離宮千餘間,飾以珠寶。

    設镬湯、刀山、鋸忤之刑,号生地獄。

    以宮人盧瓊仙、黃瓊芝等為女侍中,朝服冠帶,參決政事。

    宗室勳舊,誅戮殆盡。

    惟宦官林延遇等用事。

    晟嗣位十五年殂。

    子繼興立,更名钅長,時年十六。

    钅長謂群臣皆有家室,顧子孫不能盡忠,惟宦者可任,于是國事皆決于女侍中盧瓊仙及宦官龔澄樞等。

    凡群臣有才能,及進士狀元,皆先下蠶室,然後得進。

    一狀元聞之懼,辭官而逃,及抵家,則候閹者已在門矣。

    狀元請與妻孥決别,三晝夜而後就刑,許之。

    三日後,即于其家閹焉。

    钅長得波斯女,豐姿而慧豔,善淫,曲盡其妙,钅長嬖之,賜号媚豬。

    钅長好觀人交,選惡少年,配以雛宮人,就後園褫衣,使露而偶,钅長扶媚豬巡行,觀其交接之勢,号曰“大體雙”。

    見女子号叫畏避,則大喜;見男子勢弱,則鞭之。

    又擇美男子與媚豬對,鳥獸見之,熟亦作合。

    钅長舉兵侵宋,宋太宗命潘美為将,尹從珂為副以讨之。

    南漢都統李承渥将兵十餘萬,屯蓮花峰下,列象為陣。

    潘美集勁弩射之,象奔還,乘象者皆堕,反踐承渥軍,軍遂大潰,承渥僅以身免。

    宋師下韶州,遂克英、雄二州,進次攏頭,漢主大懼。

    宋師直進,钅長焚其府庫宮殿,明日出降。

    南漢亡,凡四世,共六十八年,内稱帝五十五年。

     此外又有北漢。

    北漢起後漢高祖劉知遠之母弟劉崇。

    崇,太原人,美須眉,目重瞳子。

    少無賴,嗜酒才博,嘗黥為卒。

     高祖鎮河東,以為都指揮使。

    及即位,以為太原留後。

    隐帝立,以城節度使,崇乃收豪傑,籍民為兵。

    及郭威弒隐帝,崇将起兵讨之。

    會威立崇之子赟為漢嗣,崇喜曰:“吾兒為帝矣。

    ”遂罷兵。

    及郭威自立為帝,廢赟為湘陰公。

    劉崇遣使請赟歸晉陽。

    周主報曰:“湘陰公比在宋州,今方取歸,必令得所,公勿以為忱。

    ”未幾,弒赟于宋州,崇乃稱帝于晉陽,所有者: 并、代、憲、隆、忻、岚、汾、沁、遼、蔚、麟、石十二州之地。

    宰相俸錢,月止百缗,節度使二十缗,其餘薄有資給而已。

     崇謂諸将曰:“朕以高祖之業,一朝墜地,今日位号,不得已而稱之,朕是何天子?卿是何節度使耶?”遣使通好于契丹遼主,遂冊命崇為大漢神武皇帝,更名曰旻.北漢土瘠民貧,内供軍國,外奉契丹,賦役繁重,民不聊生。

    北漢主旻聞後周太祖晏駕,甚喜,約契丹同伐周,戰于高平之南,敗還;周世宗伐北漢,亦不克而還。

    北漢主旻稱帝六年殂,子承鈞立,更名鈞。

    鈞性孝謹,既嗣位,勤于政事,愛民禮士,境閑粗安。

    其上表于契丹稱男,契丹謂之兒皇帝。

     初,北漢世祖旻女适薛鈞,生子繼恩;再适何氏,生子繼元,二子俱幼孤。

    世祖以鈞無子,命養以為嗣,鈞在位十一年殂,養子繼恩立,立二月,而為供奉官侯霸榮所弒。

    宰相郭無為使人殺霸榮,而立繼恩之弟繼元。

    繼元亦鈞養子,即何氏子也。

    性殘忍,世祖子十餘人,皆為所殺。

    宋太祖親征北漢,圍太原城,不克而還。

    初,宋太祖嘗微行,雪夜過趙普家,與普謀取北漢。

    普曰:“太原當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則二邊之患,我獨當之。

    不如姑俟削平諸國,則太原彈丸之地,将安逃乎?”帝以為然,故雖連年攻伐,敗遼師,然至城下,辄退師不取。

     蓋北漢恃遼以為援,宋祖并欲誘緻遼而疲弊之,因并滅之。

    故太祖不滅北漢,是計也,非力不足也。

    宋太宗興國四年,以潘美為大将,師崔彥進、李漢瓊等六将軍,太宗自将,分道伐北漢。

    北漢求救于契丹,遼主遣耶律沙将兵救之,戰于白馬嶺下,遼師大敗。

    宋師圍太原,攻城甚急,繼元嗣位十二年,奉表乞降于宋。

    宋封為彭城郡公,北漢亡,凡四世,共二十九年。

     又北漢主鈞義子劉繼業,為北漢将,甚骁勇,盡忠北漢,殺宋師甚衆。

    宋帝使繼元招而降之,使複姓楊,更名業,号楊無敵。

    其後,王亻先強令其将兵擊遼,敗死,即世所謂楊老令公是也。

    業子延昭,昭子充、廣,廣子貴遷,遂有四川播州之地,為播州宣慰使,至明萬曆時始亡。

     此外又有南平。

    初,河南陝州硖石人高季昌,少為汴州富人李讓家僮。

    唐昭宗時,朱全忠為宣武節度使,李讓入資于全忠,得幸為養子,易其姓,名曰朱友讓。

    季昌因讓得進,全忠奇其才,命讓以子畜之,以為指揮使。

    及梁兵攻鳳翔,李茂貞堅壁不出。

    季昌請以計誘緻岐兵而敗之,由是知名。

    梁主篡立,以高季昌為荊南節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殘毀,戶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複業。

    潛有據荊南之志,造戰船五百艘,治城塹,繕器械,招聚亡徒,交通吳蜀,梁不能制。

    梁奉季昌為渤海王,季昌又降于唐,更名季興,唐封季興南平王。

    唐魏王繼岌送蜀貨四十萬,浮江而下,季興殺而奪之。

    唐主诘之,季興言當問之水神。

    唐主遣兵伐之,因亂不克而還。

    季興在官二十二年卒,子高從誨嗣。

    從誨性明達,親禮賢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

    以經史自娛,省刑薄賦,境内以安。

    荊南介居湖南、嶺南、福建之間,地狹兵弱,自高季興時,諸道入貢過其境者,多掠奪其貨币。

    及諸道移書诘讓,威加以兵,不得已,複歸之,曾不為愧。

    及從誨立,唐、晉、契丹、漢更據中原,南漢、閩、吳、蜀皆稱帝。

    從誨利其賜與,所向稱臣。

    堵國賤之,謂之高無賴。

    從誨嗣位二十年卒,子高葆融立。

    融嗣位十二年卒,母弟保勖立。

    勖嗣位二年卒,保融子繼沖立。

    繼沖嗣位一年,宋太祖因湖南周行逢乞師讨張文表之便,假道江陵,繼沖以牛酒犒師,而宋兵已襲取其地矣。

    繼沖乃盡籍其境内所有,以降于宋。

    宋以繼沖為武甯節度使,南平亡,凡四世,共五十七年。

     此外有契丹即遼國,另見三十二回,不贅。

    此外又有南诏,即今雲南地,以時為外國,不載,略見第四十一回中。

    至于宋祖既受周禅,如何治國,如何平定天下,話長,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