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九回 朱溫起号梁朝歸于李氏
關燈
小
中
大
州,以王潮為軍正,信用之。
其後王潮據有福建等地,為閩國,詳見下回。
秦彥殺高骈,上以高骈都将楊行密為淮南留後,後據有江南等地,為吳王,又為南唐,詳見下回。
初,大同軍亂,殺防禦使段文楚,推李克用為留後。
克用表求敕命,朝廷不許。
使李可舉讨李克用,大破之。
使李琢讨李國昌,敗之。
國昌、克用亡走鞑靼,嘗曰:“吾得罪天子,願效忠而不得,今聞黃巢北來,必為中原患,一旦天子赦吾罪,得與公輩南向,共立大功,不亦快乎!”監軍陳景思為之代請于朝,诏如所請。
首相王铎見黃巢勢振,而高骈為方士所愚,無心讨之,發憤請行,會諸道兵進逼長安。
官軍四集,巢勢日蹙,号令不行,不出同華。
朱溫見巢兵勢漸弱,知其将亡,遂以華州降。
诏以溫為招讨副使,賜名全忠。
時黃巢兵勢尚強,王铎在河中,患之,乃以墨敕召李克用,克用遂将沙陀兵一萬七千,及雁門兵四萬趨河中,軍皆衣黑。
賊憚之曰:“鴉軍至矣。
”克用與黃巢兵戰于渭南,一日三戰,皆捷,諸軍繼之。
巢衆大奔,巢焚宮室遁去。
克用時年二十八,于諸将中最少,而破黃巢,複長安,功第一,兵勢最強,諸将皆畏之。
克用一目微眇,時人謂之“獨眼龍”。
诏以克用為河東節度使。
時以黃巢未平,加朱全忠為東北都招讨使。
黃巢雖遁,兵勢尚強,周岌、時溥、朱全忠俱求救于李克用。
克用将番漢兵五萬救之。
巢圍陳州幾三百日,趙兄弟與之大小數百戰,雖兵食将盡而衆心益固。
克用會許、汴、徐、兖之軍于陳州,攻尚讓于太甫,拔之。
巢聞之懼,解圍而去。
黃巢趨汴州,李克用等追及巢于中牟,奮擊,大破之,尚讓帥衆降。
黃巢收餘衆奔兖州。
克用至汴州,全忠固請入城,館于上源驿,就驿置酒甚恭。
克用乘酒使氣,語頗侵之,全忠不平,薄暮罷酒,從者皆醉。
宜武将楊彥洪密與全忠謀,乃連車塞路,發兵圍驿而攻之。
克用缒城得出,全忠誤射彥洪,殺之。
比明,克用欲勒兵攻全忠,其妻劉氏曰:“此當訴之朝廷,若擅舉兵相攻,則天下孰能辨其曲直,且彼得以為辭矣。
”克用從之,引兵去武陵,将李師悅與尚讓追黃巢至瑕邱,敗之。
巢衆殆盡,走至虎狼口,其甥林言斬巢兄弟妻子首以降。
黃巢起義,凡十年。
時溥遣使獻巢首并其姬妾,上禦樓受之。
其姬妾皆美婦,極天下之選,上意欲納之,因宣問曰:“汝曹皆勳貴子女,何以從賊?”其居首者應曰:“妾等從賊不過失身,至若國家以百萬之衆,不能拒賊,失守宗祧,妾等女子,縱欲保身,不過死耳,豈能拒賊耶?”上大怒,盡斬之。
王铎既平義軍,寶玩充積,美女成行,皆豔冶奪目。
上以為義昌節度使,過魏地,魏博節度使樂從訓殺而奪之,以盜聞于朝。
宦官田令孜專權罔上,殺害忠良,禁制天子。
上患其專,時語左右,流涕而已。
李克用表請誅田令孜,诏和解之,克用不聽,進逼京城。
令孜夜奉天子自奉遠門出,幸鳳翔,克用還軍河中,表請大駕還宮,罪狀田令孜,請誅之。
令孜請上幸興元,上不從。
是夜令孜引兵入宮,劫上如寶雞。
朱玖、李昌符引兵迫逼乘輿,天下共忿疾令孜,令孜内不自安,乃薦楊複恭為中尉,自除西川監軍,往依陳敬瑄.複恭斥逐令孜之黨,以王建為西川利州刺史,後據蜀,是為前蜀,詳見下回。
诏削田令孜官爵,長流端州。
令孜依陳敬瑄竟不行,後二人俱為王建所殺。
時京師再經兵火,荊棘滿城,車駕暫駐跸于鳳翔。
上疾大漸。
觀軍容使楊複恭立壽王傑為皇太弟。
僖宗在位十五年崩,弟昭宗桀即位。
昭宗體貌明粹,有英氣,似僖宗威令不振,朝廷日卑,有恢複前烈妻志,尊禮大臣,即位之初,天下欣欣焉。
進朱全忠爵東平郡王。
初,李克用請讨朱全忠,诏和解之。
至是朱全忠請讨李克用,張浚欲倚外勢,以擠楊複恭,請從之。
以張浚為招讨使,會諸道兵讨之。
克用養子李存孝,力過猛虎,常将騎兵為先鋒,身披重铠,腰弓髀槊,獨舞鐵撾入陣。
前破黃巢,所向無敵,至是凡河北骁将至者,存孝帥數百騎,悉生擒之。
葛從周、朱全忠皆敗走,張浚大敗而還。
李克用上表訴冤,诏複克用官爵,使回晉陽,貶張浚為繡州司戶,浚奔依朱全忠。
劉隐将兵平定廣州,上以隐為清海軍節度使,使治廣州,後為南漢,詳見下回。
武安節度使劉建鋒,為其下所殺,衆推馬殷為留後,上以馬殷為湖南節度使,後為楚國,詳見下回。
内宦楊複恭專橫,上出為鳳翔監軍,複恭愠怼不肯行,稱疾求緻仕,從之。
未幾,走興元,與楊守亮反,李茂貞讨誅之,獻複恭與守亮書,訴緻仕之由,雲:“吾于荊棘中立壽王,才得尊位。
廢定策國老,有如此負心門生。
”天子進李克用爵為晉王,克用還晉陽,車駕還京師。
初,李存孝與李存信俱為克用養子,存信有寵于克用,妒存孝功,讒而殺之。
克用痛惜,為之不視事者旬日。
又存孝部将薛阿檀,其勇亞于存孝,克用并殺之。
自是兵勢浸弱,而朱全忠獨盛矣。
崔胤與上密謀,盡誅宦官,宦官益懼。
上自華州還,忽忽不樂,多縱酒,喜怒不常,左右人人自危。
于是中尉劉季述、王仲先等陰謀廢立,乃引兵突入宣化門。
季述進曰:“陛下厭倦大寶,中外群情,願太子監國,請陛下保頤東宮。
”乃扶上與後同辇,嫔禦侍者才十餘人。
适少陽院,季述以銀撾畫地,數上罪數十,乃鎖其門,熔鐵锢之,穴牆以通飲食。
季述等矯诏,令太子裕監國,尋使即皇帝位。
崔胤密遣人說神策指揮使孫德昭曰:“今反者獨季述、仲先耳,公誠能誅此二人,迎上皇複位,則富貴窮于一時,忠義流于千古矣。
”德昭日:“相公有命,不敢愛死。
”遂結右軍都将董彥弼、周承誨擒述等斬之,迎上複位。
上曰:“裕幼弱,非其罪。
”黜為德王,賜德昭等俱姓李,以為使相,留宿衛,賞賜傾府庫,時人号為三使相。
時上悉以軍回事委崔胤,宦官側目,胤欲盡除之。
上以問韓偓。
對曰:“不若擇其尤無良者數人誅之,擇其忠良者使之,有善則賞,有惡則懲,則鹹自安矣。
”上深以為然。
而胤複請盡誅宦官,宦官得胤密謀,日夜謀所以去胤者。
胤知謀洩,事急,遺全忠書,稱彼密诏,令全忠以兵迎車駕。
全忠得書,舉兵發大梁,表請車駕幸東都。
京師大駭,中尉韓全誨等陳兵殿前,劫上如鳳翔。
上不許,拔劍登乞巧樓。
全誨等逼上下樓,上不得已,乃與皇後、妃嫔、諸王百餘人,皆上馬恸哭。
全誨等遂火宮城,車駕幸鳳翔,全忠駐師河中。
崔胤詣河中,涕泣請兵,全忠乃将兵五萬,進攻鳳翔。
李茂貞出戰累敗,儲資已竭,上鬻禦衣及小皇子衣于市以充用。
上乃召茂貞等,議與全忠和。
李茂貞獨見上,請誅韓全誨等,與全忠和,奉車駕遂策。
上喜,收全誨斬之,并誅宦官七十餘人。
車駕入長安,複以崔胤同平章事。
胤複奏宦官典兵預政,不剪其根,禍終不已,請悉罷諸内司及諸道監軍,上從之。
是日,全忠以兵驅第五可範已下數百人于侍省,盡殺之,冤号之聲,徹于内外。
又出使者诏所在收捕諸道監軍,悉誅之,止留黃衣幼弱者三十人,以備灑掃。
全忠引兵屯河中,殺崔胤、鄭元規等,遣牙将奉表,稱邠岐李茂貞兵,逼畿甸,請上遷都洛陽。
上以皇後新産,未任道路,乞俟滿月後行,全忠不許。
時上禦筵喜樓,及下,裴樞已促百官東行,驅徙士民,号泣滿路,罵曰:“賊臣崔胤,召朱溫來傾複社稷,使我曹流離至此。
”上遂發長安,至華州,民夾道呼萬歲。
上泣曰:“勿呼萬歲,朕不當為汝主矣。
”館于興德宮,謂特臣曰:“鄙語雲:‘纥幹山頭凍殺雀,何不飛去生處樂’。
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
”因泣下沾襟,左右不能仰視。
上遣間使以絹诏告急于王建、楊行密、李克用等,令糾率藩鎮,以圖匡複,曰:“朕至洛陽,則為全忠所幽閉,诏敕皆出其手,朕意不得複通矣。
”全忠迎上于新安,殺上左右及宮女數人。
自崔
其後王潮據有福建等地,為閩國,詳見下回。
秦彥殺高骈,上以高骈都将楊行密為淮南留後,後據有江南等地,為吳王,又為南唐,詳見下回。
初,大同軍亂,殺防禦使段文楚,推李克用為留後。
克用表求敕命,朝廷不許。
使李可舉讨李克用,大破之。
使李琢讨李國昌,敗之。
國昌、克用亡走鞑靼,嘗曰:“吾得罪天子,願效忠而不得,今聞黃巢北來,必為中原患,一旦天子赦吾罪,得與公輩南向,共立大功,不亦快乎!”監軍陳景思為之代請于朝,诏如所請。
首相王铎見黃巢勢振,而高骈為方士所愚,無心讨之,發憤請行,會諸道兵進逼長安。
官軍四集,巢勢日蹙,号令不行,不出同華。
朱溫見巢兵勢漸弱,知其将亡,遂以華州降。
诏以溫為招讨副使,賜名全忠。
時黃巢兵勢尚強,王铎在河中,患之,乃以墨敕召李克用,克用遂将沙陀兵一萬七千,及雁門兵四萬趨河中,軍皆衣黑。
賊憚之曰:“鴉軍至矣。
”克用與黃巢兵戰于渭南,一日三戰,皆捷,諸軍繼之。
巢衆大奔,巢焚宮室遁去。
克用時年二十八,于諸将中最少,而破黃巢,複長安,功第一,兵勢最強,諸将皆畏之。
克用一目微眇,時人謂之“獨眼龍”。
诏以克用為河東節度使。
時以黃巢未平,加朱全忠為東北都招讨使。
黃巢雖遁,兵勢尚強,周岌、時溥、朱全忠俱求救于李克用。
克用将番漢兵五萬救之。
巢圍陳州幾三百日,趙兄弟與之大小數百戰,雖兵食将盡而衆心益固。
克用會許、汴、徐、兖之軍于陳州,攻尚讓于太甫,拔之。
巢聞之懼,解圍而去。
黃巢趨汴州,李克用等追及巢于中牟,奮擊,大破之,尚讓帥衆降。
黃巢收餘衆奔兖州。
克用至汴州,全忠固請入城,館于上源驿,就驿置酒甚恭。
克用乘酒使氣,語頗侵之,全忠不平,薄暮罷酒,從者皆醉。
宜武将楊彥洪密與全忠謀,乃連車塞路,發兵圍驿而攻之。
克用缒城得出,全忠誤射彥洪,殺之。
比明,克用欲勒兵攻全忠,其妻劉氏曰:“此當訴之朝廷,若擅舉兵相攻,則天下孰能辨其曲直,且彼得以為辭矣。
”克用從之,引兵去武陵,将李師悅與尚讓追黃巢至瑕邱,敗之。
巢衆殆盡,走至虎狼口,其甥林言斬巢兄弟妻子首以降。
黃巢起義,凡十年。
時溥遣使獻巢首并其姬妾,上禦樓受之。
其姬妾皆美婦,極天下之選,上意欲納之,因宣問曰:“汝曹皆勳貴子女,何以從賊?”其居首者應曰:“妾等從賊不過失身,至若國家以百萬之衆,不能拒賊,失守宗祧,妾等女子,縱欲保身,不過死耳,豈能拒賊耶?”上大怒,盡斬之。
王铎既平義軍,寶玩充積,美女成行,皆豔冶奪目。
上以為義昌節度使,過魏地,魏博節度使樂從訓殺而奪之,以盜聞于朝。
宦官田令孜專權罔上,殺害忠良,禁制天子。
上患其專,時語左右,流涕而已。
李克用表請誅田令孜,诏和解之,克用不聽,進逼京城。
令孜夜奉天子自奉遠門出,幸鳳翔,克用還軍河中,表請大駕還宮,罪狀田令孜,請誅之。
令孜請上幸興元,上不從。
是夜令孜引兵入宮,劫上如寶雞。
朱玖、李昌符引兵迫逼乘輿,天下共忿疾令孜,令孜内不自安,乃薦楊複恭為中尉,自除西川監軍,往依陳敬瑄.複恭斥逐令孜之黨,以王建為西川利州刺史,後據蜀,是為前蜀,詳見下回。
诏削田令孜官爵,長流端州。
令孜依陳敬瑄竟不行,後二人俱為王建所殺。
時京師再經兵火,荊棘滿城,車駕暫駐跸于鳳翔。
上疾大漸。
觀軍容使楊複恭立壽王傑為皇太弟。
僖宗在位十五年崩,弟昭宗桀即位。
昭宗體貌明粹,有英氣,似僖宗威令不振,朝廷日卑,有恢複前烈妻志,尊禮大臣,即位之初,天下欣欣焉。
進朱全忠爵東平郡王。
初,李克用請讨朱全忠,诏和解之。
至是朱全忠請讨李克用,張浚欲倚外勢,以擠楊複恭,請從之。
以張浚為招讨使,會諸道兵讨之。
克用養子李存孝,力過猛虎,常将騎兵為先鋒,身披重铠,腰弓髀槊,獨舞鐵撾入陣。
前破黃巢,所向無敵,至是凡河北骁将至者,存孝帥數百騎,悉生擒之。
葛從周、朱全忠皆敗走,張浚大敗而還。
李克用上表訴冤,诏複克用官爵,使回晉陽,貶張浚為繡州司戶,浚奔依朱全忠。
劉隐将兵平定廣州,上以隐為清海軍節度使,使治廣州,後為南漢,詳見下回。
武安節度使劉建鋒,為其下所殺,衆推馬殷為留後,上以馬殷為湖南節度使,後為楚國,詳見下回。
内宦楊複恭專橫,上出為鳳翔監軍,複恭愠怼不肯行,稱疾求緻仕,從之。
未幾,走興元,與楊守亮反,李茂貞讨誅之,獻複恭與守亮書,訴緻仕之由,雲:“吾于荊棘中立壽王,才得尊位。
廢定策國老,有如此負心門生。
”天子進李克用爵為晉王,克用還晉陽,車駕還京師。
初,李存孝與李存信俱為克用養子,存信有寵于克用,妒存孝功,讒而殺之。
克用痛惜,為之不視事者旬日。
又存孝部将薛阿檀,其勇亞于存孝,克用并殺之。
自是兵勢浸弱,而朱全忠獨盛矣。
崔胤與上密謀,盡誅宦官,宦官益懼。
上自華州還,忽忽不樂,多縱酒,喜怒不常,左右人人自危。
于是中尉劉季述、王仲先等陰謀廢立,乃引兵突入宣化門。
季述進曰:“陛下厭倦大寶,中外群情,願太子監國,請陛下保頤東宮。
”乃扶上與後同辇,嫔禦侍者才十餘人。
适少陽院,季述以銀撾畫地,數上罪數十,乃鎖其門,熔鐵锢之,穴牆以通飲食。
季述等矯诏,令太子裕監國,尋使即皇帝位。
崔胤密遣人說神策指揮使孫德昭曰:“今反者獨季述、仲先耳,公誠能誅此二人,迎上皇複位,則富貴窮于一時,忠義流于千古矣。
”德昭日:“相公有命,不敢愛死。
”遂結右軍都将董彥弼、周承誨擒述等斬之,迎上複位。
上曰:“裕幼弱,非其罪。
”黜為德王,賜德昭等俱姓李,以為使相,留宿衛,賞賜傾府庫,時人号為三使相。
時上悉以軍回事委崔胤,宦官側目,胤欲盡除之。
上以問韓偓。
對曰:“不若擇其尤無良者數人誅之,擇其忠良者使之,有善則賞,有惡則懲,則鹹自安矣。
”上深以為然。
而胤複請盡誅宦官,宦官得胤密謀,日夜謀所以去胤者。
胤知謀洩,事急,遺全忠書,稱彼密诏,令全忠以兵迎車駕。
全忠得書,舉兵發大梁,表請車駕幸東都。
京師大駭,中尉韓全誨等陳兵殿前,劫上如鳳翔。
上不許,拔劍登乞巧樓。
全誨等逼上下樓,上不得已,乃與皇後、妃嫔、諸王百餘人,皆上馬恸哭。
全誨等遂火宮城,車駕幸鳳翔,全忠駐師河中。
崔胤詣河中,涕泣請兵,全忠乃将兵五萬,進攻鳳翔。
李茂貞出戰累敗,儲資已竭,上鬻禦衣及小皇子衣于市以充用。
上乃召茂貞等,議與全忠和。
李茂貞獨見上,請誅韓全誨等,與全忠和,奉車駕遂策。
上喜,收全誨斬之,并誅宦官七十餘人。
車駕入長安,複以崔胤同平章事。
胤複奏宦官典兵預政,不剪其根,禍終不已,請悉罷諸内司及諸道監軍,上從之。
是日,全忠以兵驅第五可範已下數百人于侍省,盡殺之,冤号之聲,徹于内外。
又出使者诏所在收捕諸道監軍,悉誅之,止留黃衣幼弱者三十人,以備灑掃。
全忠引兵屯河中,殺崔胤、鄭元規等,遣牙将奉表,稱邠岐李茂貞兵,逼畿甸,請上遷都洛陽。
上以皇後新産,未任道路,乞俟滿月後行,全忠不許。
時上禦筵喜樓,及下,裴樞已促百官東行,驅徙士民,号泣滿路,罵曰:“賊臣崔胤,召朱溫來傾複社稷,使我曹流離至此。
”上遂發長安,至華州,民夾道呼萬歲。
上泣曰:“勿呼萬歲,朕不當為汝主矣。
”館于興德宮,謂特臣曰:“鄙語雲:‘纥幹山頭凍殺雀,何不飛去生處樂’。
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
”因泣下沾襟,左右不能仰視。
上遣間使以絹诏告急于王建、楊行密、李克用等,令糾率藩鎮,以圖匡複,曰:“朕至洛陽,則為全忠所幽閉,诏敕皆出其手,朕意不得複通矣。
”全忠迎上于新安,殺上左右及宮女數人。
自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