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回 六國人并楚漢起義争衡
關燈
小
中
大
寶貨。
咎及司馬欣自刎。
漢王引兵渡河,複取成臯,軍廣武,就廒倉食。
羽聞之,還軍廣武,相持數月,楚軍食少。
羽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即服,吾烹太公。
”漢王曰:“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項王怒,欲烹之。
項伯曰:“為天下者,不顧家,雖烹之無益也!”乃止。
或曰:“呂後多智而色美。
”項王召呂後于月下,使佐酒,每帶在軍中為質,與虞姬為伴,嘗被寵幸。
食其有書達漢王,漢王知武後才智,必能脫太公,故為是隐語。
若曰:“吾妻為若妻,則吾公翁即若翁矣。
”使聞之自止,非真欲烹太公也。
附考。
項羽謂漢王曰:“天下洶洶數歲,徒以吾兩人故。
願與王會戰以決雌雄,毋徒苦天下父子為也!”漢王曰:“吾甯鬥智,不願鬥力。
”因子羽十罪。
羽怒,伏弩射中漢王,傷胸。
王扪足曰:“虜中吾指。
”王病瘡卧,張良請王強起勞軍,從之。
王病甚,因馳入成臯。
初,郦食其謂漢王,請說齊王使降,以為東藩,王許之。
郦食其至齊。
果說齊降漢,罷守備,日與郦生飲酒為樂。
蒯徹說韓信曰:“将軍受诏擊齊,而漢獨發問使下齊,甯有诏止将軍乎?且郦生以一士,下齊七十餘城,将軍将數萬衆,反不如一豎儒功乎?”信然之,遂襲破齊。
齊王以郦生賣己,乃烹之。
引兵東走高密,使求救于楚。
楚使龍且将兵二十萬救齊,與漢夾濰水而陣。
韓信夜令人為萬餘囊,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佯不勝還走。
龍且追之,信使人決壅沙,水大至,龍且軍分為二。
急擊之,殺龍且,虜齊王廣,田橫遁走,盡定齊地。
信請為假王以鎮之,漢王大怒。
張良、陳平蹑王足,王悟,遂封信為齊王,張耳為趙王,征其兵擊楚。
項王聞龍且死,大懼。
使盱眙人武涉,說信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而王之。
蒯徹亦勸信背漢。
信不從。
項羽自知地小少助,食盡兵微,韓信又進兵擊楚,甚患之。
漢王因遣侯公說羽,請太公。
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歸太公、呂後,引兵解而東歸。
漢王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大半,楚兵疲食盡,今釋而不擊,此養虎自遺患也。
”漢王從之,追羽至固陵。
與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約會擊楚,信、越不至,楚攻漢軍,大破之。
漢王堅壁自守,謂張良曰:“諸侯不從奈何!”對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若能捐睢陽以北至谷城,以王彭越;捐陳以東至海,以與韓信,使各自為戰,楚必敗矣!”漢王從之。
于是韓信、彭越皆引兵來。
劉賈誘楚大司馬周殷叛楚,與鲸布皆将兵來會。
羽至垓下,與漢戰,不勝,入壁。
漢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何楚人之多也!”乃夜起,飲于帳中。
有美人名虞姬,常幸;駿馬名骓,常騎。
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泣數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美人自刎。
羽乃乘其駿馬,從八百餘騎,值夜潰圍南出。
馳至陰陵,遂失道。
問一田夫,田夫绐曰:“左。
”左乃陷大澤中。
漢将灌嬰追及之。
至東城,隻有二十八騎,漢追者數千人。
羽謂其騎曰:“吾起兵八歲,大小七十餘戰,未嘗敗北。
今卒困此,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今日固必死,願為諸君決戰,必潰圍斬将,令諸君知天之亡我。
”乃分其騎為四隊,四向。
漢軍圍之數重。
羽大呼馳下,斬雙一将、一都尉,殺數十百人。
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羽曰:“何如?”諸騎皆服。
羽欲東渡烏江。
烏江亭長舣舟以待曰:“江東雖小,地方千裡,亦足王也。
願大王急渡!”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江東父老乎?”乃令騎皆下馬,持短兵接戰。
羽殺漢軍數百人,身亦被數十餘槍。
望見漢将司馬呂馬童,曰:“若非我故人乎!”馬童指谌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乃自刎而亡。
楚地悉定,獨魯不下,漢王欲屠之。
至城下,猶聞弦誦之聲,為其守禮義之國,為主死節,因持羽頭示之,乃降。
以魯公禮葬羽于谷城,親為發喪,哭之而去。
項氏支屬皆不誅。
封項伯為列侯,賜姓劉氏。
西楚亡,凡五年。
楚自二世元年,陳勝起兵自立,曆吳廣、景駒、懷王、項籍,凡五主,共八年。
漢王還軍至定陶,馳入齊王韓信壁,奪其軍。
己亥二月,漢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陽,西都洛陽,追尊母先媪曰昭靈夫人。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咎及司馬欣自刎。
漢王引兵渡河,複取成臯,軍廣武,就廒倉食。
羽聞之,還軍廣武,相持數月,楚軍食少。
羽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即服,吾烹太公。
”漢王曰:“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項王怒,欲烹之。
項伯曰:“為天下者,不顧家,雖烹之無益也!”乃止。
或曰:“呂後多智而色美。
”項王召呂後于月下,使佐酒,每帶在軍中為質,與虞姬為伴,嘗被寵幸。
食其有書達漢王,漢王知武後才智,必能脫太公,故為是隐語。
若曰:“吾妻為若妻,則吾公翁即若翁矣。
”使聞之自止,非真欲烹太公也。
附考。
項羽謂漢王曰:“天下洶洶數歲,徒以吾兩人故。
願與王會戰以決雌雄,毋徒苦天下父子為也!”漢王曰:“吾甯鬥智,不願鬥力。
”因子羽十罪。
羽怒,伏弩射中漢王,傷胸。
王扪足曰:“虜中吾指。
”王病瘡卧,張良請王強起勞軍,從之。
王病甚,因馳入成臯。
初,郦食其謂漢王,請說齊王使降,以為東藩,王許之。
郦食其至齊。
果說齊降漢,罷守備,日與郦生飲酒為樂。
蒯徹說韓信曰:“将軍受诏擊齊,而漢獨發問使下齊,甯有诏止将軍乎?且郦生以一士,下齊七十餘城,将軍将數萬衆,反不如一豎儒功乎?”信然之,遂襲破齊。
齊王以郦生賣己,乃烹之。
引兵東走高密,使求救于楚。
楚使龍且将兵二十萬救齊,與漢夾濰水而陣。
韓信夜令人為萬餘囊,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佯不勝還走。
龍且追之,信使人決壅沙,水大至,龍且軍分為二。
急擊之,殺龍且,虜齊王廣,田橫遁走,盡定齊地。
信請為假王以鎮之,漢王大怒。
張良、陳平蹑王足,王悟,遂封信為齊王,張耳為趙王,征其兵擊楚。
項王聞龍且死,大懼。
使盱眙人武涉,說信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而王之。
蒯徹亦勸信背漢。
信不從。
項羽自知地小少助,食盡兵微,韓信又進兵擊楚,甚患之。
漢王因遣侯公說羽,請太公。
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歸太公、呂後,引兵解而東歸。
漢王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大半,楚兵疲食盡,今釋而不擊,此養虎自遺患也。
”漢王從之,追羽至固陵。
與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約會擊楚,信、越不至,楚攻漢軍,大破之。
漢王堅壁自守,謂張良曰:“諸侯不從奈何!”對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若能捐睢陽以北至谷城,以王彭越;捐陳以東至海,以與韓信,使各自為戰,楚必敗矣!”漢王從之。
于是韓信、彭越皆引兵來。
劉賈誘楚大司馬周殷叛楚,與鲸布皆将兵來會。
羽至垓下,與漢戰,不勝,入壁。
漢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何楚人之多也!”乃夜起,飲于帳中。
有美人名虞姬,常幸;駿馬名骓,常騎。
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泣數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美人自刎。
羽乃乘其駿馬,從八百餘騎,值夜潰圍南出。
馳至陰陵,遂失道。
問一田夫,田夫绐曰:“左。
”左乃陷大澤中。
漢将灌嬰追及之。
至東城,隻有二十八騎,漢追者數千人。
羽謂其騎曰:“吾起兵八歲,大小七十餘戰,未嘗敗北。
今卒困此,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今日固必死,願為諸君決戰,必潰圍斬将,令諸君知天之亡我。
”乃分其騎為四隊,四向。
漢軍圍之數重。
羽大呼馳下,斬雙一将、一都尉,殺數十百人。
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羽曰:“何如?”諸騎皆服。
羽欲東渡烏江。
烏江亭長舣舟以待曰:“江東雖小,地方千裡,亦足王也。
願大王急渡!”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江東父老乎?”乃令騎皆下馬,持短兵接戰。
羽殺漢軍數百人,身亦被數十餘槍。
望見漢将司馬呂馬童,曰:“若非我故人乎!”馬童指谌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乃自刎而亡。
楚地悉定,獨魯不下,漢王欲屠之。
至城下,猶聞弦誦之聲,為其守禮義之國,為主死節,因持羽頭示之,乃降。
以魯公禮葬羽于谷城,親為發喪,哭之而去。
項氏支屬皆不誅。
封項伯為列侯,賜姓劉氏。
西楚亡,凡五年。
楚自二世元年,陳勝起兵自立,曆吳廣、景駒、懷王、項籍,凡五主,共八年。
漢王還軍至定陶,馳入齊王韓信壁,奪其軍。
己亥二月,漢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陽,西都洛陽,追尊母先媪曰昭靈夫人。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