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回 九州島中諸列國并入強秦

關燈
少康封子無餘于會稽,以奉禹祀,号于越。

    至允常稱王。

    允常子勾踐滅吳,而國疆,六傳而至越王無疆,伐楚,為楚所敗,而地削。

    再七傳而至閩君搖,佐諸侯平秦,漢高祖封為越王。

    至漢武帝三十一年,始平東越。

    東越繇王居股,殺東越王、餘善以降。

    共一千九百五十九年而亡。

     又有邾,曹姓,于爵,颛顼之後。

    武王封曹俠于邾。

    戰國時,改号鄒,滅于楚。

     又有杞,姒姓,公爵,武王封禹後東樓公于杞。

    戰國時,滅于楚。

     又有滕,姬姓,侯爵。

    武王封弟叔繡于滕。

    戰國時,滅于宋。

    又有薛,任姓,侯爵。

    夏禹封奚仲于薛,凡一千九百餘年,為宋王偃所滅。

     其有起自附庸,日漸強大,卒之吞二周而亡諸侯,并天下為一者,曰秦,嬴姓,伯爵。

    舜時伯益賜姓嬴氏,其後為蜚廉,蜚廉子惡來極有力。

    同事纣,武王伐纣,俱殺之。

    惡來五世孫非子者,居太邱,好馬,善養息之。

    周孝王命主馬于汧渭之間,馬大蕃息。

    孝王封為附庸君而邑于秦。

    傳秦侯、公伯、秦仲、莊公。

    至襄公,因周幽王被犬戎之難,力戰卻戎,衛平王東遷,盡取周之棄地,而國始大。

    傳文公、甯公、出子。

    三叔弒出子而立武公。

    傳德公、宣公、成公。

    至穆公任好,并國十二,開地千裡,大霸西戎,而國始強。

    事見第八回中。

    傳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悼公、厲共公、躁公、懷公。

    懷公為庶長晁所弒,躁公之孫靈公立,傳簡公、惠公、出公。

    出公為庶長改所弒,靈公之子獻公立。

    獻公傳子孝公。

    時諸侯皆以夷狄遇秦,擯斥之,不得與中國之會盟,于是孝公發憤修政,令國中曰:“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尊其官而封之土。

    ”衛人商鞅聞之,西入秦,因秦嬖臣景監以見孝公,說以富國強兵之術。

    孝公大悅,與議國政,語數日不厭。

    衛鞅欲變法,秦人不悅。

    鞅言于孝公曰:“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以樂成。

    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衆。

    智者作法,愚者拘焉。

    ”公曰:“善”。

    以鞅為左庶長,定變法之令,令民為什伍,而相連坐。

    告奸者賞,不告奸者罰。

    有軍功者,各以其功受上賞;為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

    務本業耕織,緻粟帛多者,複其身;事未利,及怠而貧者,收為奴婢。

    其有軍功者,榮顯;五軍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嚴刑厚罰,驅民于戰。

    令具,未布,恐民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能徙置北門者,與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又曰:“能徒者,與五十金。

    ” 有一人徙之,辄與五十金。

    乃下令,令行期年。

    秦民言新令不便者以千數。

    于是太子犯法,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嗣君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國大治。

    民勇于公戰,怯于私鬥,戰必勝,攻必取。

    周王緻霸于秦,諸侯畢賀。

     時魏使龐涓伐韓,韓乃求救于齊,齊以田忌為将,以孫膑為軍師,伐魏以救韓,直走魏都。

    龐涓還戰,是夜至馬陵道,齊伏兵射殺之,虜太子申。

    秦衛鞅因魏敗,說孝公曰:“秦與魏同壤,非魏并秦,則秦并魏,莫若因其敗而取之。

    ”公從之,使鞅将兵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兵禦之。

    鞅乃誘公子卬會盟樂飲而罷兵,卬信之,因伏甲虜公子卬,開地七百裡。

    魏孝王去安邑,徙大梁。

    秦封魏鞅以商于十五邑,号曰商君。

    鞅用法嚴酷,嘗臨謂論囚,渭水盡赤,人多怨之。

    秦孝公在位二十四年薨,子惠文王立。

    公子虔之徒,告衛鞅欲反,發吏捕之。

    鞅出亡,欲止客舍。

    舍主人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

    ”鞅歎曰:“為法自斃。

    一至于此哉!”去之魏,魏不之入,納之秦,秦人車裂以殉。

     是時秦人蠶食諸侯,諸侯俱患秦之強。

    初,洛陽人蘇秦,與魏人張儀,俱師事鬼谷先生。

    蘇秦出遊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妻嫂皆笑之。

    秦乃閉戶不出,出其書,遍觀之,得太公“陰符”之法,伏而誦之。

    揣摩期年,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乃去遊燕,說燕文公以合縱之術。

    文公從之,資以車馬,使說趙、韓、魏、齊、楚,各國皆從之。

    賜赍甚厚,以蘇秦為縱約長,并相六國。

    北報趙,車騎辎重,拟于王者。

    蘇秦恐秦伐趙,而約縱敗,乃陰遣張儀入秦,使無攻伐各國,以堅其約楚、趙、燕、韓、魏同伐秦,攻函谷關。

    秦出兵逆之,五國之師皆敗走。

     秦惠王使公孫衍欺齊、魏,使伐趙,趙肅侯讓蘇秦,秦恐,請使燕以報齊。

    蘇秦至燕,通于燕文公夫人,懼得罪,複奔齊,與齊大夫争寵,為賊所殺。

    張儀乃說各國,連橫以事秦,而縱約解。

    秦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薨,子武王立。

    武王在位四年,因與力士賭舉鼎,絕脈而卒。

    弟襄昭王立。

    時秦攻伐諸侯,取其都邑,諸侯畏秦如虎。

     初,齊王封田嬰于薛。

    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之子曰文,有英才,多智略,說嬰散财養士。

    嬰使文主家待客,賓客争譽其美。

    嬰立文為嗣,号孟嘗君。

    招緻諸侯,遊士食客嘗數千人,名重天下。

    秦王聞孟嘗君之賢,使泾陽君為質于齊,而請孟嘗君入秦,秦王以為丞相。

    或謂秦王曰:“孟嘗君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哉!”秦王乃以樓緩為相,而欲殺孟嘗君。

    孟嘗君使人求解于秦王幸姬。

    姬曰:“願得君狐白裘。

    ”孟嘗君有白裘,已獻之秦王,無以應姬求。

    客有善為狗盜者,入秦藏中,盜狐白裘以獻于姬。

    姬乃為之言于王而遣之。

    王後悔,使追之。

     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乃出客。

    時尚早,追者将至,客有善為雞鳴者,野雞聞之皆鳴,孟嘗君乃得脫歸。

    及歸,率齊與韓、魏攻秦,敗其軍,入函谷關,渭河絕一日,秦使公子池割河東三城以求和,三國乃退。

    曆來伐秦之得志,無有逾于此者。

     《戰國策》載:孟嘗君之客,有與其夫人相愛者,或告孟嘗君曰:“為君之客,而内與夫人相愛,亦不義甚矣。

    其殺之勿赦也!”孟嘗君曰:“睹色而相悅者,人之情也。

    其措之,勿言也。

    ”待客如此,故能得人之死力,而所向有功。

    時秦以白起為将,所戰無不勝,所攻無不拔,殺人以數十萬計,而諸侯日削矣。

    初,楚之野民卞和,得璞玉楚山中,獻之楚武王。

    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以欺君罪刖其左足。

    武王立,和又捧璞獻。

    玉人又曰:“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