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将

關燈
【金批:打東平、東昌二篇,為一書最後之筆,其文愈深,其事愈隐,讀者不可不察。

    何以言之?蓋梁山泊,晁蓋之業也;史文恭,晁蓋之仇也;活捉史文恭,便主梁山泊,則晁蓋之令也。

    遒晁蓋之令,而報晁益之仇,承晁蓋之業,誓箭在彼,明明未忘,宋江不得與盧俊義争,斷斷如也。

    然而宋江且必有以争之。

    如之何宋江且必有以争之?棄晁蓋遺令,而别阄東平、東昌二府借糧,則盧俊義更不得與宋江争也,亦斷斷如矣。

    或曰:“二城之孰堅孰瑕,宋江未有擇也;是役之勝與不勝,宋江未有必也。

    何用知其必濟,何用知盧之必不濟?彼俱不濟,無論;若幸而俱濟,則是梁山泊主又未定也。

    今子之言盧俊義必不得與宋江争也。

    何故?” 噫嘻!聞弦者賞者,讀書者論事,豈其難哉!豈其難哉!觀其分調衆人之時,而令吳用、公孫勝二人悉居盧之部下也,彼豈不曰惟二軍師實左右之,則功必易成;功必易成,是位終及之,庶幾有以不負天王之言,誠為甚盛心也!乃我獨有以知吳與公孫之在盧之部下,猶其不在盧之部下也;吳與公孫雖不在宋之部下;而實在宋之部下也。

    蓋吳與公孫之在盧之部下,其外也;若其内,固曾不為盧設一計也。

    若吳與公孫雖不在宋之部下,然而尺書可來,匹馬可去,借著畫計,曾不遺力,則猶在帳中無以異也。

    且此岸上糧車,水中米船,而不出于吳用耶?陰雲布滿,墨霭遮天,而不出于公孫勝耶?夫誠不出于吳與公孫則已耳,終亦出于吳與公孫,而宋江未來,括囊以待;宋江一至,争鞭而效,此何意也?迹其前後,推其存心,亦幸而沒羽箭難勝耳!不幸而使沒羽箭者方且一鼓就擒,則彼吳用、公孫勝之二人者,讵不能從中掣肘,敗乃公事,于以徐俟宋江之來至哉!由斯以言,則是宋固必濟,盧固必不濟;盧俊義之終不得與宋江争也,斷斷如也。

    我故曰:打東平、東昌二篇,其文愈深,其事愈隐,讀者不可不察也。

     此書每欲作重疊相犯之題,如二解越獄,史進又要越獄,是其類色。

    忽然以“月盡”二字,翻空造奇,夫然後知極窘蹙題,其中皆有無數異樣文字,人自無才不能洗發出來也。

     刀槍劍戟如麻似火之中,偏能夾出董将軍求親一事,讀之使人又有一樣眼色。

    】 話說宋江不負晁蓋遺言,要把主位讓與盧員外。

    衆人不伏。

    宋江又道:“目今山寨錢糧缺少,梁山泊東,有兩個州府,卻有錢糧:一處是東平府,一處是東昌府。

    我們自來不曾攪擾他那裡百姓。

    今去問他借糧,可寫下兩個阄兒,我和盧員外各拈一處。

    如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如何?”【金夾批:天王之遺令曰:如有活捉史文恭者,便做梁山泊主。

    至此宋江忽别換一令曰:如有先打破城子者,便做梁山泊主。

    】【袁眉批:因揖讓起征誅,好想頭。

    】吳用道:“也好。

    ”盧俊義道:“休如此說。

    隻是哥哥為梁山泊主,某聽從差遣。

    ”此時不由盧俊義,當下便喚鐵面孔目裴宣,寫下兩個阄兒。

    焚香對天祈禱已罷,各拈一個。

    宋江拈著東平府,盧俊義拈著東昌府。

    衆皆無語。

     當日設筵飲酒中間,宋江傳令,調撥人馬。

    【芥眉批:令自宋江出,看他分撥頭領處,亦便見存心。

    】宋江部下:【金夾批:調撥又換出一格。

    】林沖、花榮、劉唐、史進、徐甯、燕順、呂方、郭盛、韓滔、彭圯、孔明、孔亮、解珍、解寶、王矮虎、一丈青、張青、孫二娘、孫新、顧大嫂、石勇、郁保四、王定六、段景住,——大小頭領二十五員,馬步軍兵一萬;水軍頭領三員,——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領水軍駕船接應。

    盧俊義部下:吳用、公孫勝、【金夾批:将吳用、公孫勝二人悉讓盧俊義,以愚衆人,奇妙之極,夫又安知其不用吳用之掣其肘乎?】關勝、呼延灼、朱同、雷橫、索超、楊志、單廷圭、魏定國、宣贊、郝思文、燕青、楊林、歐鵬、淩振、馬麟、鄧飛、施恩、樊瑞、項充、李衮、時遷、白勝,——大小頭領二十五員,馬步軍兵一萬;水軍頭領三員,——李俊、童威、童猛,——引水手駕船接應。

    其餘頭領并中傷者看守寨栅。

    分俵已定。

    宋江與衆頭領去打東平府;盧俊義與衆頭領去打東昌府。

    衆多頭領各自下山。

    此是三月初一日的話,日暖風和,草青沙軟,正好厮殺。

    【金夾批:寫得好。

    】 卻說宋江領兵前到東平府,離城隻有四十裡路,地名安山鎮,紮住軍馬。

    宋江道:“東平府太守程萬裡,和一個兵馬都監,乃是河東上黨郡人氏。

    此人姓董,名平,善使雙槍,人皆稱為雙槍将;有萬夫不當之勇。

    雖然去打他城子,也和他通些禮數,差兩個人,一封戰書去那裡下。

    若肯歸降,免緻動兵;若不聽從,那時大行殺戮,使人無怨。

    【容眉批:假道學。

    】誰敢與我先去下書?”隻見部下走過郁保四道:“小人認得董平,情願赍書去下。

    ”【金夾批:郁保四新到立功,例也。

    】又見部下轉過王定六道:“小弟新來,也并不曾與山寨中出力,今日情願幫他去走一遭。

    ”【金夾批:王定六亦須立功,例也。

    】宋江大喜,随即寫了戰書與郁保四、王定六兩個去下。

    書上隻說借糧一事。

     且說東平府程太守聞知宋江起軍馬到了安山鎮駐紮,便請本州兵馬都監雙槍将董平商議軍情重事。

    正坐間,門人報道:“宋江差人下戰書。

    ”程太守教喚至。

    郁保四、王定六當堂厮見了,将書呈上。

    程萬裡看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