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關燈
【金批:我前書宋江實弑晁蓋,人或猶有疑之。

    今讀此回,觀彼作者之意,何其反複曲折,以著宋江不為晁蓋報仇之罪,如是其深且明也。

    其一,段景住曰:郁保四把馬劫奪,解送曾頭市去。

    夫“曾頭市”三字,則豈非宋江所當刻肉、刻骨、書石、書樹,日夜号呼,淚盡出血也者?乃自停喪攝位以來,李然不聞提起。

    夫宋江不聞提起,則亦吳用之所不複提起,林沖之所不好提起,廳上廳下衆人之所不敢提起與不知提起者也。

    乃今無端忽有段景住歸,陡然提起,則是宋江之所不及掩其口也。

    其二,段景住備說奪馬之事,宋江聽了大怒。

    夫蕞爾曾頭,顧不自量,一則奪其馬,再則奪其馬;一奪之不足,而至于再奪。

    人各有氣,誰其甘乎? 然而拟諸射死天王之仇,則其痛深痛淺必當有其分矣。

    今也,藥箭之怨,累月不修;奪馬之辱,時刻不待,此其為心果何如也?其三,晁蓋遺令:但有活捉史文恭者,便為梁山泊主。

    及宋江調撥諸将。

    如徐甯、呼延灼、關勝、索超、單廷珪、魏定國、宣贊、郝思文等,悉不得與斯役。

    夫不共之仇,不及朝食,空群而來,死之可也。

    宋江而志在報仇也者,尚當懸第一座作重賞以募勇夫;宋江而志在第一座者,則雖終亦不為天王報仇,亦誰得而責之?乃今調撥諸将,而獨置數人,豈此數人獨不能捉史文恭乎?抑獨不可坐第一座也?其四,新來人中,獨盧俊義起身願往,宋江便問吳用可否?吳用調之閑處。

    夫調将之法:第一先鋒,第二左軍,第三右軍,第四中軍,第五合後,第六伏軍。

    伏軍者計算已定,知其必敗,敗則必由此去,故先設伏以俟之也。

    今也諸軍未行,計算未定,何用知其必敗? 何用知其敗之必由此去?若未能知其必敗,未能知其敗之必由此去,而又獨調員外先行埋伏,則是非所以等候史文恭,殆所以安置盧俊義也。

    其五,史文恭披挂上馬,那匹馬便是照夜玉獅子馬。

    宋江看見好馬,心頭火起。

    夫史文恭所坐,則是先前所奪段景住之馬;馬之所馱,則是先前射死晁蓋之史文恭。

    諺語有之:“好人相見分外眼明,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此言眼之所至,正是心之所至也。

    宋江而為馬來者,則應先見馬;宋江而為晁蓋來者,則應先見史文恭。

    今史文恭出馬,而大書那馬;宋江心頭火起,而大書看見好馬,然則宋江此來專為馬也。

    其六,手書問罪,輕責其殺晁蓋,而重責其還馬;及還二次所奪,又問照夜獅子。

    夫還二次馬匹,而宋江所失僅一照夜獅子已乎?若還二次馬匹,又還照夜獅子,而宋江遂得班師還山,一無所問已乎? 幸也保四内叛,伏窩計成,法華鐘響,五曾盡滅也。

    不幸而青、淩兩州救兵齊至,和解之約真成變卦,然則宋江殆将日夜哭念此馬不能置也。

    其七,盧俊義既已建功,宋江乃又椎鼓集衆,商議立主。

    夫“商議”之為言,末有成論,則不得不集思廣謀以求其定,如之何如之何不辭反複連引其語也?今在昔,則晁蓋遺令有箭可憑;在今,則員外報仇有功可據。

    然則盧俊義為粱山泊主,蓋一辭而定也。

    舍此不講,而又多謙抑,甚至拈阄借糧,何其巧而多變一至于如是之極也? 嗚呼!作者書宋江之惡,其彰明昭著也如此,而愚之夫猶不正其弑晁蓋之罪,而猶必沾沾以忠義之人目之,豈不大可怪歎也哉!】 話說時段景住跑來,對林沖等說道:“我與楊林、石勇前往北地買馬,到彼選得壯竄有筋力好毛片【袁夾批:已盡馬之妙。

    】駿馬,買了二百餘匹;回至青州地面,被一夥強人,為頭一個喚做險道神郁保四,【金夾批:橫添一落千丈,而不見其迹,妙妙。

    】聚集二百餘人,盡數把馬劫奪,解送曾頭市去了!【金夾批:曾頭市三字卻從段景住口中提起,皆深表宋江不為晁蓋報仇也。

    O仍從馬上提起,以下彼此口口都隻為馬,則其不為晁蓋甚明也,妙筆妙筆。

    】石勇、楊林不知去向。

    小弟連夜逃來,報知此事。

    ”林沖見說,教且回山寨與哥哥相見了,卻商議此事。

    衆人且過渡來,都到忠義堂上,見了宋江。

    關勝引單廷圭、魏定國與大小頭領俱各相見了。

    李逵把下山殺了韓伯龍,遇見焦挺、鮑旭,同去打破淩州之事,說了一遍。

    宋江聽罷,又添四個好漢,正在歡喜。

     段景住備說奪馬一事。

    宋江聽了,大怒道:“前者奪我馬匹,至今不曾報仇。

    晁天王又遭他射死。

    【金夾批:看他報仇二字放在奪馬下,天王射死放在報仇下,妙筆。

    】今天如此無禮,若不去剿這厮,惹人恥笑不小!”吳用道:“即日春暖無事,正好厮殺取樂。

    【金夾批:天下豈有不共戴天之事,而需春暖,而需無事,而言取樂者哉?寫宋江、吳用全無報仇之心,妙筆。

    】前者天王失其地利,如今必用智取。

    ”且教時遷,他會飛檐走壁,可去探聽消息一遭,回來卻作商量。

    ”時遷聽命去了。

    無三二日,隻見楊林、石勇逃得回寨,備說曾頭市史文恭口出大言,要與梁出泊勢不兩立。

    宋江見說,便要起兵。

    吳用道:“再待時遷回報卻去未遲。

    ”宋江怒氣填胸,要報此仇,片時忍耐不住,【金夾批:妙妙。

    O天王之仇一向不提,奪馬之仇片時不忍,挑剔妙絕。

    】又使戴宗飛去打聽,立等回報。

     不過數日,卻是戴宗先回來【金夾批:寫戴宗、時遷,參差疏密可喜。

    O天王死後,久矣杳不聞有曾頭市也,忽然再被奪馬,便爾戴宗、時遷奔走旁午,筆筆皆極著宋江之惡也。

    】說:“這曾頭市要與淩州報仇,欲起軍馬。

    見今曾頭市口紮下大寨,【金夾批:略。

    】又在法華寺内做中軍帳,數百裡遍插旌旗,不知何路可進。

    ”【金夾批:略。

    】次日,時遷回寨報說:“小弟直到曾頭市裡面探知備細。

    【金夾批:與戴宗參差疏密互見。

    】見今紮下五個寨栅。

    曾頭市前面,三千餘人守住村口。

    總寨内是教師史文恭執掌,【金夾批:詳。

    】北寨是曾塗與副教師蘇定,【金夾批:詳。

    】南寨是次子曾密,【金夾批:詳。

    】西寨是三子曾索,【金夾批:詳。

    】東寨是四子曾魁,【金夾批:詳。

    】中寨是第五子曾升與父親曾弄守把。

    【金夾批:詳。

    】這個青州郁保四,身長一丈,腰闊數圍,綽号險道神,【金夾批:詳。

    】将這奪的許多馬匹都喂養在法華寺内。

    ”【金夾批:詳。

    O馬亦還他下落,則後文易于收拾也。

    】 吳用聽罷,便教會集諸将一同商議:“既然他設五個寨栅,我這裡分調五支軍将,可作五路去打。

    ”盧俊義便起身道:【金夾批:宋江吃驚之事。

    O員外若不自家起身,則亦與徐甯、關勝、呼延灼、索超、單廷珪、魏定國等,同不見調矣。

    】“盧某得蒙救命上山,未能報效;今願盡命向前,未知尊意若何?”宋江便問吳用道:“員外如肯下山,可屈為前部否?”【金夾批:調撥則調撥耳,前部則前部耳,目顧吳用而口咨嗟之,其不欲員外之蝥弧先登,蓋灼如也。

    】吳用道:“員外初到山寨,未經戰陣,山嶺崎岖,乘馬不便,不可為前部先鋒;别引一支軍馬,前去平川埋伏,隻聽中軍炮響,便來接應。

    ”【金夾批:獨調員外于無可用武之地,可謂極盡心機,又豈料冷處埋伏之适遇史文恭哉?奇情曲筆,寫得妙絕。

    】【餘評:宋江欲與盧俊義寨主,每事隻待俊交立功,此見公明義若丘山,情重爵顯,天下罕矣。

    吳用隻愛公明為寨主,而有不樂俊義之心,何也?此衆皆如此,亦理之當然。

    】宋江大喜,叫盧員外帶同燕青,引領五百步軍,平川小路聽号。

    【金夾批:宋江大喜四字書法。

    O于大軍未調之先,先撥置盧員外者,蓋舊日衆人久已肯服,所慮獨盧員外一人故也。

    O僅領步軍五百,筆中有眼。

    】再分調五路軍馬:曾頭市正南大寨,【金夾批:看他調撥,又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