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将
關燈
小
中
大
>【金夾批:另是一樣氣色。
】單廷珪挺槍直取關勝後心。
關勝使出神威,拖起刀背,隻一拍,喝一聲“下去!”【金夾批:另是一樣意思。
】單廷珪下馬。
關勝下馬,向前扶起,【袁夾批:相連說來,事捷文捷。
】叫道:“将軍恕罪!”【金夾批:馬上喝之,馬下扶之,純是儒将意思,寫得真好。
O二下馬字接連,事捷文捷。
】【袁眉批:馬上喝降,下馬扶起,并馬,不說輸赢,絕妙。
英雄作用,安得不心服,此段摹寫真是史才。
】單廷珪惶恐伏地,乞命受降。
關勝道:“某在宋公明哥哥面前多曾舉你;特來相招二位将軍,同義大義。
”單廷珪答道:“不才願效犬馬之力,【容夾批:好貨。
】同共替天行道。
”兩個說罷,并馬而行。
【金夾批:與上二下馬字,映襯有情,結绾得法。
】林沖接見二人并馬行來,便問其故。
關勝不說輸赢,答道:“山僻之内,訴舊論新,招請歸降。
”【金夾批:另是一樣意思,真乃舊家子弟,非餘人之所到也。
】【餘評:關勝對林沖之言,足以複(服)人。
】林沖等衆皆大喜。
單廷珪回至陣前,大叫一聲,五百黑甲軍兵一哄過來;【金夾批:寫得好。
】其餘人馬,奔入城中去了,連忙報知太守。
魏定國聽了,大怒。
次日,領起軍馬,出城交戰。
單廷珪與同關勝、林沖直臨陣前。
隻見門旗開處,神火将軍出馬,見單廷珪順了關勝,大罵:“忘恩背主,不才小人!”【容夾批:是。
】關勝微笑,拍馬向前迎敵。
【金夾批:另是一樣意思。
】二馬相交,軍器并舉。
兩将鬥不到十合,魏定國望本陣便走。
關勝卻欲要追。
單廷珪大叫道;“将軍不可去趕!”關勝連忙勒住戰馬。
說猶未了,淩州陣内早飛出五百火兵,身穿绛衣,手執火器;前後擁出有五十輛火車,車上都裝滿蘆葦引火之物;軍士背上各拴鐵葫蘆一個,内藏硫磺,焰硝,五色煙藥;一齊點著,飛搶出來。
人近人倒,馬遇馬傷。
關勝軍兵四散奔走,退四十餘裡紮住。
【金夾批:至此又作一跌,方駭為之奈何,及讀至下一行,真不圖其迅疾至是也。
】 魏定國收轉軍馬回城,看見本州烘烘火起,烈烈煙生。
【金夾批:看官讀至此二句,試掩下文思之,當作如何解?】【袁眉批:烘烘烈烈,緊接前一派火說,話來妙甚。
】原來卻是黑旋風李逵同焦挺,鮑旭,帶領枯樹山人馬,卻去淩州背後打破北門,殺入城中,劫擄倉庫錢糧,放起火來。
【金夾批:大奇大奇,真乃異樣結構。
O以以火接火,使讀者出于意外。
】【容眉批:李大哥真是異人。
】魏定國知了,不敢入城,慌速回軍;被關勝随後趕上追殺,首尾不能相顧。
淩州已失,魏定國隻得退走,奔中陵縣屯駐。
關勝引軍馬把縣四下圍住,便令諸将調兵攻打。
魏定國閉門不出。
單廷珪便對關勝、林沖等衆位說道:“此人是一勇之夫,攻擊得緊,他甯死,必不辱。
【金夾批:特表魏定國。
】事寬即完,急難成效。
小弟願往縣中,不避刀斧,用好言招撫此人,束手來降,免動幹戈。
”【容眉批:是。
】關勝見說,大喜,【餘評:關勝聞言即不疑惑,便以自去,此足可囗漢雲長之智矣。
】随即叫單廷珪單人馬到縣。
小校報知,魏定國出來相見了。
單廷珪用好言說道:“如今朝廷不明,天下大亂,天子昏昧,奸臣弄權,我等歸順宋公明,且居水泊;久後奸臣退位,那時去邪歸正,未為晚也。
”魏定國聽罷,沉吟半晌,說道:“若是要我歸順,須是關勝親自來請,我便投降;他若是不來,我甯死不辱!”【金夾批:寫關勝之見重如此,所以深表關勝,然魏定國之生平,亦略可見矣。
】【容夾批:還是人人。
】單廷珪即便上馬,回來報與關勝,關勝見說,便道:“關某何足為重,卻承将軍謬愛?”匹馬單刀,别了衆人及單廷珪便去。
【金夾批:全是雲長意思。
】林沖谏道:“兄長,人心難忖,三思而行。
”【容夾批:是。
】關勝道:“舊時朋友,何妨?”【金夾批:極寫關勝忠信,以反襯宋江、吳用之欺詐也。
】【容夾批:也是。
】【芥眉批:亦系摹拟單刀會,卻不嫌效颦,以着語粗直故。
】【餘評:關勝心無疑惑,正乃丈夫之量,心思我不負天下之人,天下人豈負我矣。
】直到縣衙。
魏定國接著,大喜,願拜投降;同叙舊情,設筵管待;當日帶領五百火兵,都來大寨;【金夾批:好。
】與林沖,楊志并衆頭領俱各相見已了。
即便收軍回梁山泊來。
宋江早使戴宗接著,對李逵說道:“隻為你偷走下山,教衆兄弟趕了許多路!如今時遷、樂和、李雲、王定六四個人先回山去了。
【金夾批:輕輕完之。
】我如今先去報知哥哥,免緻懸望。
” 不說戴宗先去了。
且說關勝等軍馬回到金沙灘,水軍頭領桌船接濟軍馬陸續渡過,隻見一個人,氣急敗壞跑将來。
【金夾批:不是宋江想起,偏是景住跑來,深文曲筆。
】衆人看時,卻是金毛犬段景住。
林便問道:“你和楊林、石勇去北地裡買馬,如何這等慌速跑來?”段景住言無數句,話不一席,有分教:宋江調撥軍兵,來打這個去處,重報舊仇,再雪前恨。
正是: 情知語是鈎和線,從順釣出是非來。
畢竟段景住說出甚言語來,且聽下回分解。
【容評:李卓老曰:突出李大哥一段,大奇。
又曰:李大哥作事奇絕,此番又幹這件大功,幾曾如他人興兵動衆而來乎?關勝當無面目見李大哥矣。
】【袁評:金兀術宜戰不宜和,有一秦桧,而張、韓、劉、嶽莫奏厥功。
宋功(公)明颙望招安,乃蔡京力主剿滅矣。
道大夫議撫,便獲罪譴,此宋事所以壞于權奸也。
】【王望如曰:賞兵之日,俊義發落李固、賈氏,淩遲處死,大快人心!李固之惡,甚于西門慶、張三郎;賈氏之惡,甚于潘金蓮、閻婆惜,非潘巧雲、裴如海可比。
宋江、武松、石秀、楊雄當合借李逵闆斧,分别脔之,以正仆主之分,而定夫婦之倫。
又曰:蔡太師斥趙鼎招降之謀,保舉水師單廷珪、火攻魏定國,梁山不應敵而迎敵。
宋江用關勝,吳用疑之,而卒收水火二将:李逵自用,宋江疑之,而卒收焦挺、鮑旭,以救宣贊、郝思文。
金聖歎曰:吳用疑關勝,則無所不疑可知;宋江疑李逵,則無所不疑可知。
甚矣!疑多誤事而反成功者幸哉!】
】單廷珪挺槍直取關勝後心。
關勝使出神威,拖起刀背,隻一拍,喝一聲“下去!”
】單廷珪下馬。
關勝下馬,向前扶起,
】叫道:“将軍恕罪!”
O二下馬字接連,事捷文捷。
】
英雄作用,安得不心服,此段摹寫真是史才。
】單廷珪惶恐伏地,乞命受降。
關勝道:“某在宋公明哥哥面前多曾舉你;特來相招二位将軍,同義大義。
”單廷珪答道:“不才願效犬馬之力,
】同共替天行道。
”兩個說罷,并馬而行。
】林沖接見二人并馬行來,便問其故。
關勝不說輸赢,答道:“山僻之内,訴舊論新,招請歸降。
”
】
】林沖等衆皆大喜。
單廷珪回至陣前,大叫一聲,五百黑甲軍兵一哄過來;
】其餘人馬,奔入城中去了,連忙報知太守。
魏定國聽了,大怒。
次日,領起軍馬,出城交戰。
單廷珪與同關勝、林沖直臨陣前。
隻見門旗開處,神火将軍出馬,見單廷珪順了關勝,大罵:“忘恩背主,不才小人!”
】關勝微笑,拍馬向前迎敵。
】二馬相交,軍器并舉。
兩将鬥不到十合,魏定國望本陣便走。
關勝卻欲要追。
單廷珪大叫道;“将軍不可去趕!”關勝連忙勒住戰馬。
說猶未了,淩州陣内早飛出五百火兵,身穿绛衣,手執火器;前後擁出有五十輛火車,車上都裝滿蘆葦引火之物;軍士背上各拴鐵葫蘆一個,内藏硫磺,焰硝,五色煙藥;一齊點著,飛搶出來。
人近人倒,馬遇馬傷。
關勝軍兵四散奔走,退四十餘裡紮住。
】 魏定國收轉軍馬回城,看見本州烘烘火起,烈烈煙生。
】原來卻是黑旋風李逵同焦挺,鮑旭,帶領枯樹山人馬,卻去淩州背後打破北門,殺入城中,劫擄倉庫錢糧,放起火來。
O以以火接火,使讀者出于意外。
】
】魏定國知了,不敢入城,慌速回軍;被關勝随後趕上追殺,首尾不能相顧。
淩州已失,魏定國隻得退走,奔中陵縣屯駐。
關勝引軍馬把縣四下圍住,便令諸将調兵攻打。
魏定國閉門不出。
單廷珪便對關勝、林沖等衆位說道:“此人是一勇之夫,攻擊得緊,他甯死,必不辱。
】事寬即完,急難成效。
小弟願往縣中,不避刀斧,用好言招撫此人,束手來降,免動幹戈。
”
】關勝見說,大喜,
】随即叫單廷珪單人馬到縣。
小校報知,魏定國出來相見了。
單廷珪用好言說道:“如今朝廷不明,天下大亂,天子昏昧,奸臣弄權,我等歸順宋公明,且居水泊;久後奸臣退位,那時去邪歸正,未為晚也。
”魏定國聽罷,沉吟半晌,說道:“若是要我歸順,須是關勝親自來請,我便投降;他若是不來,我甯死不辱!”
】
】單廷珪即便上馬,回來報與關勝,關勝見說,便道:“關某何足為重,卻承将軍謬愛?”匹馬單刀,别了衆人及單廷珪便去。
】林沖谏道:“兄長,人心難忖,三思而行。
”
】關勝道:“舊時朋友,何妨?”
】
】
】
】直到縣衙。
魏定國接著,大喜,願拜投降;同叙舊情,設筵管待;當日帶領五百火兵,都來大寨;
】與林沖,楊志并衆頭領俱各相見已了。
即便收軍回梁山泊來。
宋江早使戴宗接著,對李逵說道:“隻為你偷走下山,教衆兄弟趕了許多路!如今時遷、樂和、李雲、王定六四個人先回山去了。
】我如今先去報知哥哥,免緻懸望。
” 不說戴宗先去了。
且說關勝等軍馬回到金沙灘,水軍頭領桌船接濟軍馬陸續渡過,隻見一個人,氣急敗壞跑将來。
】衆人看時,卻是金毛犬段景住。
林便問道:“你和楊林、石勇去北地裡買馬,如何這等慌速跑來?”段景住言無數句,話不一席,有分教:宋江調撥軍兵,來打這個去處,重報舊仇,再雪前恨。
正是: 情知語是鈎和線,從順釣出是非來。
畢竟段景住說出甚言語來,且聽下回分解。
又曰:李大哥作事奇絕,此番又幹這件大功,幾曾如他人興兵動衆而來乎?關勝當無面目見李大哥矣。
】
宋功(公)明颙望招安,乃蔡京力主剿滅矣。
道大夫議撫,便獲罪譴,此宋事所以壞于權奸也。
】
宋江、武松、石秀、楊雄當合借李逵闆斧,分别脔之,以正仆主之分,而定夫婦之倫。
又曰:蔡太師斥趙鼎招降之謀,保舉水師單廷珪、火攻魏定國,梁山不應敵而迎敵。
宋江用關勝,吳用疑之,而卒收水火二将:李逵自用,宋江疑之,而卒收焦挺、鮑旭,以救宣贊、郝思文。
金聖歎曰:吳用疑關勝,則無所不疑可知;宋江疑李逵,則無所不疑可知。
甚矣!疑多誤事而反成功者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