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論人的行為變化無常

關燈
對于慣常觀察人的行為的人,最難的莫過于去探索人的行為的連貫性和一緻性。

    因為人的行為經常自相矛盾,難以逆料,簡直不像是同一個人的所作所為。

    小馬略忽而是馬爾斯的兒子,忽而又是維納斯的兒子。

    據說博尼費斯八世教皇當權時像隻狐狸,辦事時像頭獅子,死時像條狗。

    誰會相信殘暴的象征尼祿皇帝,當有人按照慣例把一份死刑判決書遞給他簽字時,竟會說:&ldquo上帝啊,我真願意不會寫字!&rdquo判處一個人的死刑叫他心裡那麼難過? 在這件事上,在每個人身上,這類的例子不勝枚舉,以緻使我感到奇怪的是,有些聰明人居然費心把這些碎片拼湊一起。

    因為我覺得優柔寡斷是人性中最普遍、最明顯的缺點,這有滑稽詩人普勃裡厄斯的著名詩句為證, 隻有壞主意才一成不變[1]。

     &mdash&mdash普勃裡厄斯 根據一個人的日常舉止來評論他,那是一般的做法;但是,鑒于人的行為和看法天生不穩定,我經常覺得,即使是傑出的作家也往往失誤,說什麼我們有始終如一、堅韌不拔的心理組織。

     他們選擇一種公認的模式,然後按照這個模式,歸納和闡述一個人的行為,如果無法自圓其說,就說這個人虛僞矯飾。

    奧古斯都這人他們就無法評判,因為他一生中變化多端,出爾反爾,叫人無從捉摸,最大膽的法官也不敢妄下結論。

    我相信人最難做到的是始終如一,而最易做到的是變幻無常。

    若把人的行為分割開來,就事論事,經常反而更能說到實處。

     從古史中很難找出十來個人,他們一生的行為是有恒專一的。

    有恒專一卻是智慧的主要目的。

    因為,為了把生活歸結為一個詞,把生活的種種規則歸結為一條規則,一位古人說同樣的東西要或不要必須前後一緻”我不想再加上一句說:&ldquo但願這種意願是正确的;因為,意願不正确的話,就不可能堅定不移。

    &rdquo确實,我從前聽說,惡行隻不過是放縱和缺乏節制,因而也就不可能始終如一。

    據說這是迪莫斯西尼說的話,讨教與審慎是一切德行的開端;而始終如一是德行的圓滿完成。

    我們在言詞中要選擇某一條道路,總是去選擇一條最好的道路,但是沒有人想去實踐: 他不做自己要求做的事;他卻又要求做自己已經放棄的事,他搖擺不定,一生充滿矛盾[2]。

     &mdash&mdash賀拉斯 我們一般的行動,都是根據我們的心意,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聽任一時的風向把我們吹到哪兒是哪兒。

    我們隻是在要的時候才想到自己要的東西,然後卻像變色龍一般,躺到什麼地方就變成什麼顔色。

    我們在那時想到要做的事,一會兒又改變了主意,一會兒又回到那個主意,優柔寡斷,反複無常: 我們是木偶,聽任強勁的手操縱和擺布[3]。

     &mdash&mdash賀拉斯 我們不是在走路,而是在漂流;受到河水的挾制,根據潮水的漲落,時而平靜,時而狂暴, 我們不是總看到: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永遠在探索, 在尋求一片土地,仿佛能夠放下他的包袱[4]? &mdash&mdash柳克裡希厄斯 天天有新鮮事,我們的情緒也随時間的推移而變換。

     人的思想閃爍不定,猶如神聖的朱庇特布滿大地的雷電[5]。

     &mdash&mdash荷馬 我們在不同的主意之間遊移不定。

    我們對什麼都不願意自由地、絕對地、有恒心地作出決定。

     誰若能以自己的想法制訂和頒布某些規範和準則,我們可以看到他生活中一切的一切自始至終矢志不渝,行為與原則絲毫不會相悖。

     然而,恩培多克勒看到阿格裡琴坦人的這種矛盾性,他們縱情作樂,仿佛第二天就是他們的死期,卻又大興土木,好似可以天長地久活下去。

     小加圖這個人的性格是很容易說清楚的;撥動他的一根心弦,也就是撥動他的每一根心弦,因為聲音都是非常和諧協調,決不會發出一點雜音。

    然而我們呢,有多少次行動,就有多少次不同的評論。

    依我的看法,把這些行動放到相似的環境中去比較最穩妥,不要前後對照,也不要借題發揮。

     在我們這個窮鄉僻壤有一次縱情的歡慶,聽說住在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名少女,從窗裡縱身往下跳,不讓她的主人&mdash&mdash一名兵痞子&mdash&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