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卷 卷四十三 劉胡諸儒學案(黃氏原本、全氏補定)

關燈
不徙。

    以母老,監南嶽廟以歸。

    是時秦檜用事,先生無復當世之念。

    及檜死,召為秘書正字,疏言金人勢必敗盟,宿將惟張浚、劉錡在,願亟起之。

    時兩人皆為積毀所傷,無有敢顯言者,先生疏入,即求去,帝嘉其忠,詔改秩左宣教郎,主崇道觀,歸。

    初,先生與劉白水俱隱,又與劉屏山子翬、朱韋齋松交。

    韋齋將沒,特屬其子文公熹並受學。

    文公自謂從三君子遊,而事籍溪先生為最久。

    籍溪,先生之所居,而以自號者也。

    年七十七卒,謚簡肅。

     胡籍溪語(補。

    ) 凡學者治經術,商論義理,可以問人。

    至于出處,不可與人商量。

     祖望謹案:時範伯達被召,問之,先生不應。

    再三叩之,答以此語。

     附錄 先生歸隱故山,決意不出,文定稱其有隱君子之操,賢士大夫皆注心高仰之。

    于是朝臣折公彥質、範公沖、朱公震、劉公子羽、呂公祉、呂公本中共以先生行義聞于朝,詔特徵之,先生以母老辭。

    折公入西府,又言于高宗,促召愈急,先生辭益固。

    郡守魏公矼遣行義諸生入裡緻詔,且手書陳大義,開譬甚力,始不得已出拜命。

     紹興己卯,先生由司直改正字,將就職,晦翁送行詩雲:「執我仇仇詎我知,漫將行止驗天機。

    猿驚鶴怨因何事﹖隻恐先生袖手歸。

    」後又寄詩雲:「先生去上芸香閣,閣老新豸角冠。

    (時劉珙自秘書丞除察官。

    )留取幽人臥空谷,一川風月要人看。

    」「甕牖前頭列畫屏,晚來相對靜儀型。

    浮雲一任閒舒卷,萬古青山隻麼青。

    」五峰見之曰:「其言有體而無用。

    」別賡之曰:「幽人偏愛青山好,為是青山青不老。

    青山出雲雨太虛,洗盡塵埃山更好。

    」 先生質本恬淡,而培養深固,平居危坐植立,時然後言,望之枵然,如槁木之枝,而即之溫然。

    雖當倉卒,不見其有疾言遽色。

    人或犯之,未嘗校也。

    其讀書不務多為訓說,嘗纂《論語說》數十家,復鈔取其要,附以己說。

     先生教諸生,于功課餘暇,以片紙書古人懿行,或詩文銘贊之有補于人者,黏置壁間,俾往來誦之,鹹令精熟。

     謝山《書文定傳後》曰:「《宋史》別列籍溪于《隱逸》,不知是何義例。

    籍溪雖立朝不久,然再召適當秦檜諱言之後,一時誦其輪對疏者,以為朝陽之鳳,固不可謂之潛德終淪者矣。

    況淵源實建安所自出,雖建安謂其講學未透,要不可不列之《儒林》也。

    」又曰:「籍溪少嘗賣藥,其後書堂中尚有胡居士熟藥正鋪牌,卒成一代儒者,真人豪哉!」 ◆洛學私淑 觀使劉屏山先生子翬 劉子翬,字彥沖,崇安人,忠顯公韐仲子。

    以父任授承務郎,辟真定府幕屬。

    以父死靖康之難,痛憤,盧墓三年。

    服除通判興化軍。

    以執喪緻羸疾,不堪吏事,辭歸武夷山。

    間走父墓下,瞻望徘徊,涕泗嗚咽,或累日而返。

    妻死不再娶,事繼母呂氏及兄子羽盡孝友。

    姪珙敏而嗜學,教之不懈。

    所與遊皆海內名士,韋齋朱先生且以子文公托之。

    先生少喜佛,歸而讀《易》,渙然有得。

    以為學《易》莫先于《復》,而初九乃其工夫之要。

    文公嘗請益,先生曰:「吾于《易》,得入道之門焉。

    所謂『不遠復』者,吾之三字符也,佩服周旋,罔敢失墜。

    汝尚勉哉!」一日感微疾,謁家廟,泣別其母,與親朋訣,付珙家事,指己所葬處。

    後二日卒,年四十七。

    學者稱為屏山先生。

    (雲濠案:先生著有《屏山集》二十卷,子玶編,朱子序之。

    ) 聖傳論 吾觀古聖賢進修之速,未有如湯者。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夫豈有瞬息悠悠意度哉!樂善如貪,契理如函,聞非如獲利,舍過如遺蛻,德必日新也。

    日新之學,非踐履純實,不自覺知。

    彼謂聖道一言可契,非由陛級,不假修為,以日就月將為初學,以真積力久為鈍才,是自誣也! 學《易》者必有門戶。

    《復卦》,《易》之門戶也。

    入室者必自戶,學《易》者必自《復》始。

    得是者,其惟顏氏乎! 附錄 先生學尤深于《易》。

    家有東西二齋,東以復名,西以蒙名。

    齋之記有曰:「三代而下,《易》學廢矣!六國之士為談說所蒙,兩漢之士為章句所蒙,晉、魏之士為虛無所蒙,隋、唐之士為辭藻所蒙,皆處偏滯而不反。

    如波滾沙,反以自渾;如谷騰霧,反以自瞑;初不知其豁然者常存也。

    今吾與二三子既知之矣,可不兢兢肅肅,以養其聖邪!」 或問:「《原道》謂『軻之死不得其傳』,程子以為非見得真實,不能出此語。

    屏山乃以為孤聖道,絕後學,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