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卷 卷四十七 艾軒學案(黃氏原本、全氏修定)
關燈
小
中
大
聞法 吏以一字輕重矣,未聞聖人以一字輕重《春秋》也。
」旨哉言乎!足以破世儒之陋學者。
其深味之! 正字劉先生朔 劉朔,字復之,(雲濠案:先生名一作翔。
攷閩書,翔字圖南,福州水口人,紹興十五年進《易解》者,別一人。
)著作弟也。
天下稱為「二劉」。
以紹興三十年進士,為溫州司戶。
少治《易》,其兄謂曰:「《春秋》為王氏茅塞久矣!」由是更治《春秋》,名其家。
溫州大饑,繼以大疫,先生計口受祿,以其餘散糜粥,日有常數,同僚以及富人爭效之。
親為病者切脈施藥,晨往晏罷,徑入徐出。
或謂之曰:「將毋為堂上憂﹖」曰:「此吾老母意也。
」所全活數萬人。
聚道旁棄兒常百計,募乳嫗飼之,聽無子者擇取。
比滿秩,災疫尚未盡消,民泣曰:「司戶去,吾儕且死。
」先是,著作以先生迎養于溫,故亦求其教授于溫。
既召試,先生攝學事。
永嘉學術之盛,兄弟皆與有力焉。
召對,奏曰:「陛下何不延納憤激敢言之士,而聽訐直難堪之言,因以自考成敗得失﹖」因言曾覿、龍大淵罪狀。
以是不得留,先生乞奉嶽祠。
孝宗念之,猶得知福清縣。
福之支邑,月責羨錢而無經賦,先生盡罷之,復請緩輸數月。
大帥感其言,為并旁縣俱寬之。
聽訟,使兩辭自詣,無追呼者。
市食挂錢于門,民當其物持錢而去。
縣庭常空,不復知械索所在。
王參政之望為帥自尊,僚屬卑屈甚,先生以友誼責之,之望不悅也,于是復請祠歸。
再召對,虞允文贊恢復銳甚,希進者趨和之,先生諫曰:「臣觀今日,通和未為失策。
昔富弼累增歲幣,今減十萬矣;往時兩淮不許備守,今江北諸城增陴浚隍矣;前此江上教兵,彼輒呵問,今沿淮分屯,鼓聲達泗、潁矣。
敵或示我弱,殆不可測。
宜選兵將,廣儲峙,責成于端重堪事者,從容以待其變。
若募彼人嚮導,挾異國濟師,合中原響赴而兵不必眾,就敵人儲聚而粟不必多。
憑虛蹈空,過為指料,將有臨危失據之憂。
此所謂決天下于一擲者也。
」上竦然。
除正字。
時朝列之以持重觀釁為詞者,惟先生兄弟,既而允文卒無功。
先生又言歸附人宜散處州縣,不當聚畿甸,從之。
以疾求福建參議,行至信安,卒。
自先生去溫,其兄復守溫,惠政相埒,溫人念念不置,每見莆人,輒問二劉公安否。
聞其相繼卒也,哭之失聲。
先生與其兄齊名,著作挺特,不肯輕以聲色假人,先生稍濟以和易。
至于輕祿位而重出處,厚名分而薄勢利,盡言于朝,盡心于官,公是非,勵廉隅,則所同也。
嘗謂朋友講習,為古今至樂。
又曰:「天下至大也,千歲至遠也,所不可一日無者,公論也。
朋友群居,敬畏之心所由生,而公論之所由出也。
窮山永夕,篝燈共語,嘗聞鐘聲未已。
」其卒也,家無留貲。
所著有《春秋紀年圖》。
著作三子,其著者曰彌正、彌邵;正字三字,其著者曰起晦。
(修。
) 附錄 林謙之、劉復之以名儒薦對,及曾、龍罪惡,皆補縣,自是無敢言者。
侍講陳先生士楚 陳士楚,字英仲,莆田人。
早從林艾軒遊。
乾道中登第,淳熙末召為國子監簿。
光宗立,除司封郎,兼嘉王府直講。
遷軍器少監,出使江東。
寧宗朝,歷起居舍人。
明年,除侍講。
嘗講《周書》《無逸篇》,喻小人在朝、君子在野之意,上嘉納之。
未幾,卒。
(補。
) 縣丞黃先生芻 黃芻,字季野,艾軒門人。
志行高古,同遊士自劉夙、劉朔、林亦之而下,皆推讓焉。
一第而夭,竟止懷安縣丞。
(修。
) 林先生阿盥 陳先生叔盥(合傳。
) 林阿盥,字載德,福清人。
與同邑陳叔盥并遊艾軒之門,閩人謂之「二盥」。
阿盥問《六經》根源,無所入,而欲投江,艾軒稱之為漁鹽中膠鬲。
叔盥少從于紅泉,出揖客,面容然。
艾軒曰:「心不負人,面無容。
」叔盥悟而自力,遂以行義名。
(參《福清儒林傳》。
) 魏先生幾 魏幾,字天隨,福清人。
受學艾軒,以「克己復禮」問,答曰:「五湖明月。
」因以穎悟,賦《丹霞夾明月》,有「半白在梨花」之句,人以「半白梨花郎」目之。
(同上。
) ◆西軒門人 縣尉黃定齋先生鐘 黃鐘,(雲濠案:鐘一作鍾。
)字器之,興化人。
號定齋,從陳昭度遊。
乾道中登第,待次德化尉,講學授徒,裡人服其教。
調漳州錄事參軍。
先生喜著述,有《周禮集解》、《荀楊續註》、《杜詩註釋》、《史要》諸書。
(補。
) ◆網山門人(尹、王四傳。
) 文遠陳樂軒先生藻 陳藻,字元潔,號樂軒,居福清之橫塘。
初,網山師艾軒,網山之徒又推樂軒為高弟。
開門授徒,不足自給,至浮遊江湖,崎嶇嶺海。
歸買田數畝,輒為人奪去。
士之窮,無過于此矣,而以樂軒自扁。
此固先生所聞于師者與﹖著有《論語解》。
雲濠案:(先生尚有《樂軒集》八卷,《論語解》佚。
) (梓材謹案:《福州府志》言先生家貧篤學,
」旨哉言乎!足以破世儒之陋學者。
其深味之! 正字劉先生朔 劉朔,字復之,(雲濠案:先生名一作翔。
攷閩書,翔字圖南,福州水口人,紹興十五年進《易解》者,別一人。
)著作弟也。
天下稱為「二劉」。
以紹興三十年進士,為溫州司戶。
少治《易》,其兄謂曰:「《春秋》為王氏茅塞久矣!」由是更治《春秋》,名其家。
溫州大饑,繼以大疫,先生計口受祿,以其餘散糜粥,日有常數,同僚以及富人爭效之。
親為病者切脈施藥,晨往晏罷,徑入徐出。
或謂之曰:「將毋為堂上憂﹖」曰:「此吾老母意也。
」所全活數萬人。
聚道旁棄兒常百計,募乳嫗飼之,聽無子者擇取。
比滿秩,災疫尚未盡消,民泣曰:「司戶去,吾儕且死。
」先是,著作以先生迎養于溫,故亦求其教授于溫。
既召試,先生攝學事。
永嘉學術之盛,兄弟皆與有力焉。
召對,奏曰:「陛下何不延納憤激敢言之士,而聽訐直難堪之言,因以自考成敗得失﹖」因言曾覿、龍大淵罪狀。
以是不得留,先生乞奉嶽祠。
孝宗念之,猶得知福清縣。
福之支邑,月責羨錢而無經賦,先生盡罷之,復請緩輸數月。
大帥感其言,為并旁縣俱寬之。
聽訟,使兩辭自詣,無追呼者。
市食挂錢于門,民當其物持錢而去。
縣庭常空,不復知械索所在。
王參政之望為帥自尊,僚屬卑屈甚,先生以友誼責之,之望不悅也,于是復請祠歸。
再召對,虞允文贊恢復銳甚,希進者趨和之,先生諫曰:「臣觀今日,通和未為失策。
昔富弼累增歲幣,今減十萬矣;往時兩淮不許備守,今江北諸城增陴浚隍矣;前此江上教兵,彼輒呵問,今沿淮分屯,鼓聲達泗、潁矣。
敵或示我弱,殆不可測。
宜選兵將,廣儲峙,責成于端重堪事者,從容以待其變。
若募彼人嚮導,挾異國濟師,合中原響赴而兵不必眾,就敵人儲聚而粟不必多。
憑虛蹈空,過為指料,將有臨危失據之憂。
此所謂決天下于一擲者也。
」上竦然。
除正字。
時朝列之以持重觀釁為詞者,惟先生兄弟,既而允文卒無功。
先生又言歸附人宜散處州縣,不當聚畿甸,從之。
以疾求福建參議,行至信安,卒。
自先生去溫,其兄復守溫,惠政相埒,溫人念念不置,每見莆人,輒問二劉公安否。
聞其相繼卒也,哭之失聲。
先生與其兄齊名,著作挺特,不肯輕以聲色假人,先生稍濟以和易。
至于輕祿位而重出處,厚名分而薄勢利,盡言于朝,盡心于官,公是非,勵廉隅,則所同也。
嘗謂朋友講習,為古今至樂。
又曰:「天下至大也,千歲至遠也,所不可一日無者,公論也。
朋友群居,敬畏之心所由生,而公論之所由出也。
窮山永夕,篝燈共語,嘗聞鐘聲未已。
」其卒也,家無留貲。
所著有《春秋紀年圖》。
著作三子,其著者曰彌正、彌邵;正字三字,其著者曰起晦。
(修。
) 附錄 林謙之、劉復之以名儒薦對,及曾、龍罪惡,皆補縣,自是無敢言者。
侍講陳先生士楚 陳士楚,字英仲,莆田人。
早從林艾軒遊。
乾道中登第,淳熙末召為國子監簿。
光宗立,除司封郎,兼嘉王府直講。
遷軍器少監,出使江東。
寧宗朝,歷起居舍人。
明年,除侍講。
嘗講《周書》《無逸篇》,喻小人在朝、君子在野之意,上嘉納之。
未幾,卒。
(補。
) 縣丞黃先生芻 黃芻,字季野,艾軒門人。
志行高古,同遊士自劉夙、劉朔、林亦之而下,皆推讓焉。
一第而夭,竟止懷安縣丞。
(修。
) 林先生阿盥 陳先生叔盥(合傳。
) 林阿盥,字載德,福清人。
與同邑陳叔盥并遊艾軒之門,閩人謂之「二盥」。
阿盥問《六經》根源,無所入,而欲投江,艾軒稱之為漁鹽中膠鬲。
叔盥少從于紅泉,出揖客,面容然。
艾軒曰:「心不負人,面無容。
」叔盥悟而自力,遂以行義名。
(參《福清儒林傳》。
) 魏先生幾 魏幾,字天隨,福清人。
受學艾軒,以「克己復禮」問,答曰:「五湖明月。
」因以穎悟,賦《丹霞夾明月》,有「半白在梨花」之句,人以「半白梨花郎」目之。
(同上。
) ◆西軒門人 縣尉黃定齋先生鐘 黃鐘,(雲濠案:鐘一作鍾。
)字器之,興化人。
號定齋,從陳昭度遊。
乾道中登第,待次德化尉,講學授徒,裡人服其教。
調漳州錄事參軍。
先生喜著述,有《周禮集解》、《荀楊續註》、《杜詩註釋》、《史要》諸書。
(補。
) ◆網山門人(尹、王四傳。
) 文遠陳樂軒先生藻 陳藻,字元潔,號樂軒,居福清之橫塘。
初,網山師艾軒,網山之徒又推樂軒為高弟。
開門授徒,不足自給,至浮遊江湖,崎嶇嶺海。
歸買田數畝,輒為人奪去。
士之窮,無過于此矣,而以樂軒自扁。
此固先生所聞于師者與﹖著有《論語解》。
雲濠案:(先生尚有《樂軒集》八卷,《論語解》佚。
) (梓材謹案:《福州府志》言先生家貧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