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卷 卷四十六 玉山學案(全氏補本)

關燈


    未上,以兵部侍郎兼直院召。

    卒,贈宣奉大夫。

    開禧初,韓侂冑將啟兵端,欲用其親吏蘇師旦為節度使,密諭詞臣使草制。

    時先生以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語人曰:「節鉞以待將臣之功高者。

    師旦何人,可辱斯授!必以此見命,吾有去而已。

    」未幾,中貴人有以特旨躐遷遙郡者,先生復論之。

    中貴人者,侂冑之所主也。

    禦史探權臣意,遂假駮死獄事劾之以免,士論高之。

    著有《東齋集》三十卷。

    (參《真西山集》。

    ) ◆玉山家學(劉、楊三傳。

    ) 汪先生伯時 汪伯時,玉山子。

    其在官也,玉山與之書雲:「惟公與正,乃萬事之本。

    又須行之以恕,居之以寬,庶幾久而無愧。

    」又雲:「韓忠憲公家書曰:『笞罪亦不可輕用,明則有人非,幽則有鬼責。

    』忠憲八子貴盛,其報也。

    今豈求幹福,但求免禍,用刑尤宜哀矜。

    」 尚書汪先生逵 汪逵,字季路,玉山子。

    乾道進士,官國子司業。

    韓侂冑用事,斥偽學,善類皆不自安,劉德秀因乞考核邪正真偽,所逐多名士。

    先生入劄子辯之,德秀以先生為妄言,并斥之,閒居七年。

    參政李壁力言于朝,嘉定初,召為太常卿。

    遷至吏部尚書、端明殿學士。

    (參《江西人物志》。

    ) (梓材謹案:先生為玉山次子,樓攻媿題其所藏高宗宸翰,言其能繼世科,恪守家法,博學多識,綽有父風。

    ) ◆玉山門人 文簡尤遂初先生袤(別見《龜山學案》。

    ) 成公呂東萊先生祖謙(別為《東萊學案》。

    ) 文肅章先生穎 章穎,字茂獻,新喻人。

    以兼經中鄉薦。

    孝宗嗣服,下詔求言。

    先生為萬言書附驛以聞,禮部奏名第一,孝宗稱其文似陸贄。

    調道州教授,作周濂溪祠。

    以平宜章寇,召對,除太學錄。

    禮部正奏第一人,初任即召對者,自先生始。

    累遷左司諫。

    時右相葛邲當國,先生論邲不足任大事。

    從官議欲超除先生,俾去言職。

    光宗曰:「是好諫官,何以遷之!」寧宗立,韓侂冑用事,先生以侍禦史兼侍講。

    論趙汝愚無聽其去,禦史劾先生阿黨,罷。

    先生家居,久之,侂冑誅,累遷禮部尚書。

    考訂《甲寅龍飛》誣筆。

    丐去,奉祠。

    以嘉定十一年卒,年七十八。

    先生操履端直,生平風節不為窮達所移。

    黨論方興,朱子遺以書曰:「世道反覆,已足流涕,而握其事者,怒猶未已。

    然宗社有靈,公論未泯,異日必有任是責者。

    非公,吾誰望邪﹖」贈光祿大夫,謚文肅。

    (參史傳。

    ) 附錄 張南軒答先生書曰:汪端明以「正大」二字奉告,此意固美,然要須有下手處。

    「弘毅」,乃學者下手處也。

    學者用功,常患于偏,弘則懼夫肆,毅則懼夫拘,是非弘毅也,氣習之所乘也。

    在學者初用功,亦無怪其有此,然要知其為病,而緻吾存養窮索之功。

     縣令張先生傑 張傑,字孟遠,衢州人也。

    大父澄,從韓蘄王討閩,死王事。

    先生明雋閎達,才氣橫厲。

    嘗遊張魏公之門,魏公奇之。

    乾、淳間,遍與張、朱、呂三公交,而師事者為玉山。

    以上書見忤于趙衛公。

    知安吉,大水,蠲民租,太守不可,先生力與之抗。

    太守上章求避,先生亦請祠,終身不出,亦不媿師門者也。

    觀東萊所以稱先生,其人大類同甫一流。

     司直趙先生焯 趙焯,字景昭,開封人也。

    東萊介之以見玉山曰:「新太平州司戶趙焯,舊與從遊,有志于正學,練達世故,于輩流中不易得。

    願一聽謦欬,儻有以語之,想必能佩服。

    亦季路同年也。

    」先生復師事玉山,最與張傑善,官司直。

     忠惠鄭先生僑(附從父厚、樵。

    ) 鄭僑,字惠叔,莆田人也。

    從父曰厚,曰樵,世所稱溪東、溪西二先生者也。

    溪東、西兄弟以稽古之學傳其家,而先生又婿于玉山之門,故其踐履醇如也。

    乾道五年,進士第一。

    高宗崩,孝宗在德壽宮,欲行終喪之禮,群臣表請還內。

    先生疏爭之曰:「喪不離次,禮也。

    」孝宗為之泣下。

    使金,以其主有疾,欲令于閤門投進國書,先生以敵國禮爭之,訖得成禮。

    累官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

    朱子之罷,四入劄留之,不報。

    黨禁起,高似孫作《右道學圖》,以先生為巨首,謂其庇之也。

    出知福州,陛辭,請「平國論而無偏聽,嚴邊防而無輕信」。

    說者以為侂冑始于錮道學,終于用兵,先生兩言,盡其生平。

    以觀文殿學士卒,贈太師,謚忠惠。

     ◆趙氏家學 安無趙先生崇憲 趙崇憲,字履常,忠定長子。

    淳熙八年,以取應對策第一。

    時忠定侍立殿上,降,再拜以謝。

    孝宗顧近臣曰:「汝愚年幾何,已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