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卷 卷四十六 玉山學案(全氏補本)

關燈
玉山學案(全祖望補本) 玉山學案表 汪應辰        (子)伯時 (武夷、紫微、橫   (子)逵 浦、湍石門人。

         尤袤(別見《龜山學案》。

    ) (元城、龜山、廌    呂祖謙(別為《東萊學案》。

    ) 山、了翁、和靖、震澤再傳。

    ) (安定、泰山、焦    章穎 氏、荊公、涑      張傑 水、百源、二      趙焯 程、橫渠、清敏     鄭僑       (子)寅 三傳。

    )       (附從父厚、樵)  王介(別見《麗譯諸儒學案》。

    ) 高平、盧陵、濂溪、鄞江、西湖 四傳。

    ) 呂大同(別見《紫微學案》。

    ) 趙汝愚    (子)崇憲         (孫)必願  (曾孫)良淳(別見 (父善應。

    ) (子)崇度                 《雙峰學案》。

     (子)崇模 (子)崇實 朱熹(別為《晦翁學案》。

    ) 陸九齡(別為《梭山復齋學案》。

    ) (并玉山學侶。

    ) 陳峴     (子)昉          (孫)均(別見《西山真氏學案》。

    ) (忠定同調。

    ) 玉山學案序錄 祖望謹案:玉山汪文定公少受知于湍石,其本師為橫浦,又嘗從紫微。

    然橫浦、紫微并佞佛,而玉山粹然一出于正,斯其為幹蠱之弟子也。

    述《玉山學案》。

    (梓材案:《玉山學案》亦謝山所特立,其稿尚存。

    ) ◆呂張門人(劉、楊再傳。

    ) 文定汪玉山先生應辰 汪應辰,字聖錫,信州玉山人也。

    本農家子。

    喻湍石為玉山尉,一見奇之,許以女,以書充,遂聞伊洛之學。

    已而趙豐公鼎帥江西,辟喻為僚,先生從之,豐公亦奇焉,置之館塾。

    先生由湍石以從諸前輩,胡南則胡文定公,浙東則呂舍人居仁,皆奇之,勉以正學。

    年十八,成進士。

    高宗覽其對,以為:「陛下勵精圖治,求復父兄之仇,亦歷年,而駐蹕無一定之地,戰守無一定之策,進退無一定之人,所施行事無一定規畫,何以奏功﹖是在陛下反求諸己而決定之。

    」高宗意以為老儒,擢置第一,及唱名,則少年,大喜,特書《中庸》以賜。

    豐公出班謝。

    先生本名洋,至是改賜名。

    將即除館職,豐公請且歷外任,以老其才,乃授鎮東簽判,待闕。

    狀元故事無待闕者,而先生省試亦居前列,合以陞甲轉官,豐公又令姑已之,先生感豐公意厚。

    聞張橫浦講學,又往從之。

    橫浦故與湍石善,見先生來,喜曰:「少年登上第,乃急忙來就學邪﹖」豐公出帥紹興,先生始之任,幕府事皆諮焉。

    方旱,令先生禱之而即應,越人歌之曰:「此相公雨。

    」豐公笑曰:「此狀元雨也。

    」召為秘書省正字。

    時金人方歸河南地,先生上疏謂:「和議不諧非所患,和議諧而因循無備之可患!異議不息非所患,異議息而上下相蒙之可患!今雖通好,疆場之上宜各戒嚴,以備他盜。

    乃方且肆赦褒寵,以為遂休兵息民矣!縱忘積年之恥,獨不思異日意外之患乎﹖此所謂因循無備者也。

    力排群議,大則竄逐,小則罷黜,于是輕躁者阿諛以取寵,畏懦者循默以固位,忠臣正士無以自立于群小之間,此所謂上下相蒙者也。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此其時矣。

    」秦檜大怒,出為建州判,遂請祠,寓居常山之蕭寺,饘粥不給,處之裕如,益以講學為事。

    已改判袁州,以趙豐公喪經其郡,遣兵三十人護行,祭文有忌諱,為衢守章傑所發,被訊,祭文已火。

    胡緻堂為言之檜,得不竟。

    及為廣州判,檜將興大獄以誣張魏公,連逮者數十家,先生與焉。

    獄甫具,檜死,先生幸免。

    明年,召為尚書吏部郎,遷右司。

    先生流落嶺嶠十有七年,至是賜環,方向用,顧以親老乞外,知婺州。

    丁艱,服除,以秘書少監權吏部侍郎,尋權吏部尚書,奏駮李顯忠冒賞。

    尋權戶部侍郎,兼侍未可,謂魏公曰:「相公不如且為上正心誠意,以固其本,然後議邊事。

    」魏公不能用。

    會議上皇尊號,先生謂元豐所罷,不當復舉,又謂「光堯」二字之非,堯豈可光﹖上皇聞之不喜,先生乞外,知福州。

    未幾,召為敷文閣待制,請以朱子自代。

    二年,以敷文閣直學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

    時蜀困于徵求,民力且竭,先生撫循甚至,益除百方,詳見樓宣獻公所作行實,文繁不載。

    (雲濠案:宣獻《攻媿集》無文定行實。

    )同知樞密院事劉珙進言「應辰與陳良翰、張栻,臣所不及」,有旨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