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嗣字恭祖。
少有清譽,與豁子石秀并為桓氏子侄之冠。
沖既代豁西鎮,诏以嗣督荊州之三郡豫州之四郡軍事、建威将軍、江州刺史。
莅事簡約,修所住齋,應作版檐,嗣命以茅代之,版付船官。
轉西陽、襄城二郡太守,鎮夏口。
後領江夏相,卒官。
追贈南中郎将,谥曰靖。
子胤嗣。
胤字茂遠。
少有清操,雖奕世華貴,甚以恬退見稱。
初拜秘書丞,累遷中書郎、秘書監。
玄甚欽愛之,遷中書令。
玄篡位,為吏部尚書,随玄西奔。
玄死,歸降。
诏曰:“夫善著則祚遠,勳彰故事殊。
以宣孟之忠,蒙後晉國;子文之德,世嗣獲存。
故太尉沖,昔籓陝西,忠誠王室。
諸子染兇,自贻罪戮。
念沖遺勤,用忄妻于懷。
其孫胤宜見矜宥,以獎為善。
可特全生命,徙于新安。
”及東陽太守殷仲文、永嘉太守駱球等謀反,陰欲立胤為玄嗣,事覺,伏誅。
謙字敬祖,詳正有器望。
初以父功封宜陽縣開國侯,累遷輔國将軍、吳國内史。
孫恩之亂,謙出奔無錫。
征拜尚書,骠騎大将軍元顯引為谘議參軍,轉司馬。
元興初,朝廷将伐玄,以桓氏世在陝西,謙父沖有遺惠于荊楚,懼人情向背,乃用謙為持節、都督荊益甯梁四州諸軍事、西中郎将、荊州刺史、假節,以安荊楚。
玄既用事,以謙為尚書左仆射,領吏部,加中軍将軍。
謙兄弟顯列,玄甚倚杖之,而内不能善也。
改封謙為甯都侯,拜尚書令,加散騎常侍。
遷侍中、衛将軍、開府、錄尚書事。
玄篡位,複領揚州刺史,本官如故,封新安王。
及桓振作亂,謙保護乘輿,頗有功焉。
然而暗懦,尤不可以造事。
初,勸振率軍下戰,己守江陵。
振既輕謙用事,故不從。
及振敗,謙奔于姚興。
先是,谯縱稱籓于姚興,縱與盧循通使,潛相影響,乃表興請謙共順流東下。
興問謙,謙曰:“臣門著恩荊楚,從弟玄末雖篡位,皆是逼迫,人神所明。
今臣與縱東下,百姓自應駭動。
”興曰:“小水不容大舟,若縱才力足以濟事,亦不假君為鱗翼。
宜自求多福。
”遂遣之。
謙至蜀,欲虛懷引士,縱疑之,乃置謙于龍格,使人守之。
謙向諸弟泣曰:“姚主言神矣!”後與縱引谯道福俱下,謙于道占募,百姓感沖遺惠,投者二萬人。
劉道規破謙,斬之。
修字承祖。
尚簡文帝女武昌公主,曆吏部郎,稍遷左衛将軍。
王恭将伐谯王尚之,先遣何澹之、孫無終向句容。
修以左衛領振武将軍,與輔國将軍陶無忌距之。
修次句容。
俄而恭敗,無終遣書求降。
修既旋軍,而楊佺期已至石頭,時朝廷無備,内外崩駭。
修進說曰:“殷、桓之下,專恃王恭,恭既破滅,莫不失色。
今若優诏用玄,玄必内喜,則能制仲堪、佺期,使并順命。
”朝廷納之。
以修為龍骧将軍、荊州刺史、假節,權領左衛文武之鎮。
又令劉牢之以千人送之。
轉仲堪為廣州。
修未及發,而玄等盟于尋陽,求誅牢之。
尚之并訴仲堪無罪,獨被降黜。
于是诏複仲堪荊州。
禦史中丞江績奏修承受楊佺期之言,交通信命,宣傳不盡,以為身計,疑誤朝算,請收付廷尉。
特诏免官。
尋代王凝之為中護軍。
頃之,玄破仲堪、佺期,诏以修為征虜将軍、江州刺史。
尋複為中護軍。
玄執政,以修都督六州、右将軍、徐兗二州刺史、假節。
尋進撫軍将軍,加散騎常侍。
玄篡,以為撫軍大将軍,封安成王。
劉裕義旗起,斬之。
徐甯者,東海郯人也。
少知名,為輿縣令。
時廷尉桓彜稱有人倫鑒識,彜嘗去職,至廣陵尋親舊,還遇風,停浦中,累日憂悒,因上岸,見一室宇,有似廨署,訪之,雲是輿縣。
彜乃造之。
甯清惠博涉,相遇欣然,因留數夕。
彜大賞之,結交而别。
至都,謂庾亮曰:“吾為卿得一佳吏部郎。
”語在彜傳。
即遷吏部郎、左将軍、江州刺史,卒官。
史臣曰:醨風潛煽,醇源浸竭,遺道德于情性,顯忠信于名教。
首陽高節,求仁而得仁;泗上微言,朝聞而夕死。
原轸免胄,懔然于往策;季路絕纓,邈矣于前志。
況交霜雪于杪歲,晦風雨于将晨,喈響或以變其音,貞柯罕能全其性。
桓茂倫抱中和之氣,懷不撓之節,邁周庾之清塵,遵許郭之遐軌。
懼臨危于取免,知處死之為易,揚芬千載之上,淪骨九泉之下。
仁者之勇,不其然乎!至夫基構疊污隆,龍蛇俱山澤,沖逡巡于内輔,豁陵厲于上遊,虔振北門之威,秀坦西陽之務,外有捍城之用,裡無末大之嫌,求之名臣,抑亦可算。
而溫為亢極之資,玄遂履霜之業,是知敬仲之美不息檀台之亂,甯俞之忠無救弈棋之禍。
子文之不血食,悲夫! 贊曰:矯矯宣城,貞心莫陵。
身随露夭,名與雲興。
虔豁重世,沖秀雙美。
國賴忠臣,家推才子。
振武謙文,尋邑為群。
歸之篡亂,曷足以雲。
少有清譽,與豁子石秀并為桓氏子侄之冠。
沖既代豁西鎮,诏以嗣督荊州之三郡豫州之四郡軍事、建威将軍、江州刺史。
莅事簡約,修所住齋,應作版檐,嗣命以茅代之,版付船官。
轉西陽、襄城二郡太守,鎮夏口。
後領江夏相,卒官。
追贈南中郎将,谥曰靖。
子胤嗣。
胤字茂遠。
少有清操,雖奕世華貴,甚以恬退見稱。
初拜秘書丞,累遷中書郎、秘書監。
玄甚欽愛之,遷中書令。
玄篡位,為吏部尚書,随玄西奔。
玄死,歸降。
诏曰:“夫善著則祚遠,勳彰故事殊。
以宣孟之忠,蒙後晉國;子文之德,世嗣獲存。
故太尉沖,昔籓陝西,忠誠王室。
諸子染兇,自贻罪戮。
念沖遺勤,用忄妻于懷。
其孫胤宜見矜宥,以獎為善。
可特全生命,徙于新安。
”及東陽太守殷仲文、永嘉太守駱球等謀反,陰欲立胤為玄嗣,事覺,伏誅。
謙字敬祖,詳正有器望。
初以父功封宜陽縣開國侯,累遷輔國将軍、吳國内史。
孫恩之亂,謙出奔無錫。
征拜尚書,骠騎大将軍元顯引為谘議參軍,轉司馬。
元興初,朝廷将伐玄,以桓氏世在陝西,謙父沖有遺惠于荊楚,懼人情向背,乃用謙為持節、都督荊益甯梁四州諸軍事、西中郎将、荊州刺史、假節,以安荊楚。
玄既用事,以謙為尚書左仆射,領吏部,加中軍将軍。
謙兄弟顯列,玄甚倚杖之,而内不能善也。
改封謙為甯都侯,拜尚書令,加散騎常侍。
遷侍中、衛将軍、開府、錄尚書事。
玄篡位,複領揚州刺史,本官如故,封新安王。
及桓振作亂,謙保護乘輿,頗有功焉。
然而暗懦,尤不可以造事。
初,勸振率軍下戰,己守江陵。
振既輕謙用事,故不從。
及振敗,謙奔于姚興。
先是,谯縱稱籓于姚興,縱與盧循通使,潛相影響,乃表興請謙共順流東下。
興問謙,謙曰:“臣門著恩荊楚,從弟玄末雖篡位,皆是逼迫,人神所明。
今臣與縱東下,百姓自應駭動。
”興曰:“小水不容大舟,若縱才力足以濟事,亦不假君為鱗翼。
宜自求多福。
”遂遣之。
謙至蜀,欲虛懷引士,縱疑之,乃置謙于龍格,使人守之。
謙向諸弟泣曰:“姚主言神矣!”後與縱引谯道福俱下,謙于道占募,百姓感沖遺惠,投者二萬人。
劉道規破謙,斬之。
修字承祖。
尚簡文帝女武昌公主,曆吏部郎,稍遷左衛将軍。
王恭将伐谯王尚之,先遣何澹之、孫無終向句容。
修以左衛領振武将軍,與輔國将軍陶無忌距之。
修次句容。
俄而恭敗,無終遣書求降。
修既旋軍,而楊佺期已至石頭,時朝廷無備,内外崩駭。
修進說曰:“殷、桓之下,專恃王恭,恭既破滅,莫不失色。
今若優诏用玄,玄必内喜,則能制仲堪、佺期,使并順命。
”朝廷納之。
以修為龍骧将軍、荊州刺史、假節,權領左衛文武之鎮。
又令劉牢之以千人送之。
轉仲堪為廣州。
修未及發,而玄等盟于尋陽,求誅牢之。
尚之并訴仲堪無罪,獨被降黜。
于是诏複仲堪荊州。
禦史中丞江績奏修承受楊佺期之言,交通信命,宣傳不盡,以為身計,疑誤朝算,請收付廷尉。
特诏免官。
尋代王凝之為中護軍。
頃之,玄破仲堪、佺期,诏以修為征虜将軍、江州刺史。
尋複為中護軍。
玄執政,以修都督六州、右将軍、徐兗二州刺史、假節。
尋進撫軍将軍,加散騎常侍。
玄篡,以為撫軍大将軍,封安成王。
劉裕義旗起,斬之。
徐甯者,東海郯人也。
少知名,為輿縣令。
時廷尉桓彜稱有人倫鑒識,彜嘗去職,至廣陵尋親舊,還遇風,停浦中,累日憂悒,因上岸,見一室宇,有似廨署,訪之,雲是輿縣。
彜乃造之。
甯清惠博涉,相遇欣然,因留數夕。
彜大賞之,結交而别。
至都,謂庾亮曰:“吾為卿得一佳吏部郎。
”語在彜傳。
即遷吏部郎、左将軍、江州刺史,卒官。
史臣曰:醨風潛煽,醇源浸竭,遺道德于情性,顯忠信于名教。
首陽高節,求仁而得仁;泗上微言,朝聞而夕死。
原轸免胄,懔然于往策;季路絕纓,邈矣于前志。
況交霜雪于杪歲,晦風雨于将晨,喈響或以變其音,貞柯罕能全其性。
桓茂倫抱中和之氣,懷不撓之節,邁周庾之清塵,遵許郭之遐軌。
懼臨危于取免,知處死之為易,揚芬千載之上,淪骨九泉之下。
仁者之勇,不其然乎!至夫基構疊污隆,龍蛇俱山澤,沖逡巡于内輔,豁陵厲于上遊,虔振北門之威,秀坦西陽之務,外有捍城之用,裡無末大之嫌,求之名臣,抑亦可算。
而溫為亢極之資,玄遂履霜之業,是知敬仲之美不息檀台之亂,甯俞之忠無救弈棋之禍。
子文之不血食,悲夫! 贊曰:矯矯宣城,貞心莫陵。
身随露夭,名與雲興。
虔豁重世,沖秀雙美。
國賴忠臣,家推才子。
振武謙文,尋邑為群。
歸之篡亂,曷足以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