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守夏侯澄之破苻堅将慕容垂、姜成等于漳口。
複領谯國内史、梁郡太守。
沖薨,诏以石民監;荊州軍事、西中郎将、荊州刺史。
桓氏世莅荊土,石民兼以才望,甚為人情所仰。
初,沖遣竟陵太守趙統伐襄陽。
至是,石民複遣兵助之。
尋而苻堅敗于淮肥,石民遣南陽太守高茂衙山陵。
時堅雖破敗,而慕容垂等複盛。
石民遣将軍晏謙伐弘農,賊東中郎将慕容夔降之。
始置湖陝二戍。
獲關中擔幢伎,以充太樂。
時苻堅子丕僭号于河北,謀襲洛陽。
石民遣将軍馮該讨之,臨隈斬丕,及其左仆射王孚、吏部尚書苟操等,傳首京都。
而丁零翟遼複侵逼山陵,石民使河南太守馮遵讨之。
時乞活黃淮自稱并州刺史,與遼共攻長社,衆數千人。
石民複遣南平太守郭铨、松滋太守王遐之擊淮,斬之,遼走河北。
以前後功,進左将軍。
卒,無子。
石生,隆安中以司徒左長史遷侍中,曆骠騎、太傅長史。
會稽世子元顯将伐桓玄,石生馳書報玄,玄甚德之。
及玄用事,以為前将軍、江州刺史。
尋卒于官。
石綏,元顯時為司徒左長史。
玄用事,拜黃門郎、左衛将軍。
玄敗,石綏走江西塗中,聚衆攻曆陽,後為梁州刺史傅歆之所殺。
石康,偏為玄所親愛,玄為荊州,以為振威将軍。
累遷荊州刺史。
讨庾仄功,封武陵王,事具玄傳。
秘字穆子。
少有才氣,不倫于俗。
初拜秘書郎,兄溫抑而不用。
久之,為輔國将軍、宣城内史。
時梁州刺史司馬勳叛入蜀,秘以本官監梁益二州征讨軍事、假節。
勳平,還郡。
後為散騎常侍,徙中領軍。
孝武帝初即位,妖賊盧竦入宮,秘與左衛将軍殷康俱入擊之。
溫入朝,竊考竦事,收尚書陸始等,罹罪者甚衆。
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憤憤有不平之色。
溫疾笃,秘與溫子熙、濟等謀共廢沖。
沖密知之,不敢入。
頃溫氣絕,先遣力士拘錄熙、濟,而後臨喪。
秘于是廢棄,遂居于墓所,放志田園,好遊山水。
後起為散騎常侍,凡三表自陳。
诏曰:“秘受遇先朝。
是以延之。
而頻有讓表,以栖尚告誠,兼有疾疢,省用增歎。
可順其所執。
”秘素輕沖,沖時貴盛,秘恥常侍位卑,故不應朝命,與謝安書及詩十首,辭理可觀,其文多引簡文帝之眄遇。
先沖卒。
長子蔚,官至散騎常侍、遊擊将軍。
玄篡,以為醴陵王。
沖字幼子,溫諸弟中最淹識,有武幹,溫甚器之。
弱冠,太宰、武陵王晞辟,不就。
除鷹揚将軍、鎮蠻護軍、西陽太守。
從溫征伐有功,遷督荊州之南陽襄陽新野義陽順陽雍州之京兆揚州之義成七郡軍事、甯朔将軍、義成新野二郡太守,鎮襄陽。
又從溫破姚襄。
及虜周成,進号征虜将軍,賜爵豐城公。
尋遷振威将軍、江州刺史、領鎮蠻護軍、西陽谯二郡太守。
溫之破姚襄也,獲襄将張駿、楊凝等,徙于尋陽。
沖在江陵,未及之職,而駿率其徒五百人殺江州督護趙毗,掠武昌府庫,将妻子北叛。
沖遣将讨獲之,遽還所鎮。
初,彜亡後,沖兄弟并少,家貧,母患,須羊以解,無由得之,溫乃以沖為質。
羊主甚富,言不欲為質,幸為養買德郎,買德郎,沖小字也。
及沖為江州,出射,羊主于堂邊看,沖識之,謂曰:“我買德也。
”遂厚報之。
頃之,進監江荊豫三州之六郡軍事、南中郎将、假節,州郡如故。
在江州凡十三年而溫薨。
孝武帝诏沖為中軍将軍、都督揚江豫三州軍事、揚豫二州刺史、假節。
時诏赙溫錢布漆蠟等物,而不及大殓。
沖上疏陳溫素懷每存清儉,且私物足舉兇事,求還官庫。
诏不許,沖猶固執不受。
初,溫執權,大辟之罪皆自己決。
沖既莅事,上疏以為生殺之重,古今所慎,凡諸死罪,先上,須報。
沖既代溫居任,盡忠王室。
或勸沖誅除時望,專執權衡,沖不從。
謝安以時望輔政,為群情所歸,沖懼逼,甯康三年,乃解揚州,自求外出。
桓氏黨與以為非計,莫不扼腕苦谏,郗超亦深止之。
沖皆不納,處之澹然,不以為恨,忠言嘉謀,每盡心力。
于是改授都督徐兗豫青揚五州之六郡軍事、車騎将軍、徐州刺史,以北中郎府并中軍,鎮京口,假節。
又诏沖及謝安并加侍中,以甲杖五十人入殿。
時丹陽尹王蘊以後父之重昵于安,安意欲出蘊為方伯,乃複解沖徐州,直以車騎将軍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軍事,自京口遷鎮姑熟。
既而苻堅寇涼州,沖遣宣城内史硃序、豫州刺史桓伊率衆向壽陽,淮南太守劉波泛舟淮泗,乘虛緻讨,以救涼州,乃表曰: 氐賊自并東胡,醜類實繁,而蜀漢寡弱,西涼無備,斯誠暴與疾颠,祇速其亡。
然而天未剿絕,屢為國患。
臣聞勝于無形,功立事表,伐謀之道,兵之上略。
況此賊陸梁,終必越逸。
北狄陵縱,常在秋冬。
今日月迅邁,高風行起
複領谯國内史、梁郡太守。
沖薨,诏以石民監;荊州軍事、西中郎将、荊州刺史。
桓氏世莅荊土,石民兼以才望,甚為人情所仰。
初,沖遣竟陵太守趙統伐襄陽。
至是,石民複遣兵助之。
尋而苻堅敗于淮肥,石民遣南陽太守高茂衙山陵。
時堅雖破敗,而慕容垂等複盛。
石民遣将軍晏謙伐弘農,賊東中郎将慕容夔降之。
始置湖陝二戍。
獲關中擔幢伎,以充太樂。
時苻堅子丕僭号于河北,謀襲洛陽。
石民遣将軍馮該讨之,臨隈斬丕,及其左仆射王孚、吏部尚書苟操等,傳首京都。
而丁零翟遼複侵逼山陵,石民使河南太守馮遵讨之。
時乞活黃淮自稱并州刺史,與遼共攻長社,衆數千人。
石民複遣南平太守郭铨、松滋太守王遐之擊淮,斬之,遼走河北。
以前後功,進左将軍。
卒,無子。
石生,隆安中以司徒左長史遷侍中,曆骠騎、太傅長史。
會稽世子元顯将伐桓玄,石生馳書報玄,玄甚德之。
及玄用事,以為前将軍、江州刺史。
尋卒于官。
石綏,元顯時為司徒左長史。
玄用事,拜黃門郎、左衛将軍。
玄敗,石綏走江西塗中,聚衆攻曆陽,後為梁州刺史傅歆之所殺。
石康,偏為玄所親愛,玄為荊州,以為振威将軍。
累遷荊州刺史。
讨庾仄功,封武陵王,事具玄傳。
秘字穆子。
少有才氣,不倫于俗。
初拜秘書郎,兄溫抑而不用。
久之,為輔國将軍、宣城内史。
時梁州刺史司馬勳叛入蜀,秘以本官監梁益二州征讨軍事、假節。
勳平,還郡。
後為散騎常侍,徙中領軍。
孝武帝初即位,妖賊盧竦入宮,秘與左衛将軍殷康俱入擊之。
溫入朝,竊考竦事,收尚書陸始等,罹罪者甚衆。
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憤憤有不平之色。
溫疾笃,秘與溫子熙、濟等謀共廢沖。
沖密知之,不敢入。
頃溫氣絕,先遣力士拘錄熙、濟,而後臨喪。
秘于是廢棄,遂居于墓所,放志田園,好遊山水。
後起為散騎常侍,凡三表自陳。
诏曰:“秘受遇先朝。
是以延之。
而頻有讓表,以栖尚告誠,兼有疾疢,省用增歎。
可順其所執。
”秘素輕沖,沖時貴盛,秘恥常侍位卑,故不應朝命,與謝安書及詩十首,辭理可觀,其文多引簡文帝之眄遇。
先沖卒。
長子蔚,官至散騎常侍、遊擊将軍。
玄篡,以為醴陵王。
沖字幼子,溫諸弟中最淹識,有武幹,溫甚器之。
弱冠,太宰、武陵王晞辟,不就。
除鷹揚将軍、鎮蠻護軍、西陽太守。
從溫征伐有功,遷督荊州之南陽襄陽新野義陽順陽雍州之京兆揚州之義成七郡軍事、甯朔将軍、義成新野二郡太守,鎮襄陽。
又從溫破姚襄。
及虜周成,進号征虜将軍,賜爵豐城公。
尋遷振威将軍、江州刺史、領鎮蠻護軍、西陽谯二郡太守。
溫之破姚襄也,獲襄将張駿、楊凝等,徙于尋陽。
沖在江陵,未及之職,而駿率其徒五百人殺江州督護趙毗,掠武昌府庫,将妻子北叛。
沖遣将讨獲之,遽還所鎮。
初,彜亡後,沖兄弟并少,家貧,母患,須羊以解,無由得之,溫乃以沖為質。
羊主甚富,言不欲為質,幸為養買德郎,買德郎,沖小字也。
及沖為江州,出射,羊主于堂邊看,沖識之,謂曰:“我買德也。
”遂厚報之。
頃之,進監江荊豫三州之六郡軍事、南中郎将、假節,州郡如故。
在江州凡十三年而溫薨。
孝武帝诏沖為中軍将軍、都督揚江豫三州軍事、揚豫二州刺史、假節。
時诏赙溫錢布漆蠟等物,而不及大殓。
沖上疏陳溫素懷每存清儉,且私物足舉兇事,求還官庫。
诏不許,沖猶固執不受。
初,溫執權,大辟之罪皆自己決。
沖既莅事,上疏以為生殺之重,古今所慎,凡諸死罪,先上,須報。
沖既代溫居任,盡忠王室。
或勸沖誅除時望,專執權衡,沖不從。
謝安以時望輔政,為群情所歸,沖懼逼,甯康三年,乃解揚州,自求外出。
桓氏黨與以為非計,莫不扼腕苦谏,郗超亦深止之。
沖皆不納,處之澹然,不以為恨,忠言嘉謀,每盡心力。
于是改授都督徐兗豫青揚五州之六郡軍事、車騎将軍、徐州刺史,以北中郎府并中軍,鎮京口,假節。
又诏沖及謝安并加侍中,以甲杖五十人入殿。
時丹陽尹王蘊以後父之重昵于安,安意欲出蘊為方伯,乃複解沖徐州,直以車騎将軍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軍事,自京口遷鎮姑熟。
既而苻堅寇涼州,沖遣宣城内史硃序、豫州刺史桓伊率衆向壽陽,淮南太守劉波泛舟淮泗,乘虛緻讨,以救涼州,乃表曰: 氐賊自并東胡,醜類實繁,而蜀漢寡弱,西涼無備,斯誠暴與疾颠,祇速其亡。
然而天未剿絕,屢為國患。
臣聞勝于無形,功立事表,伐謀之道,兵之上略。
況此賊陸梁,終必越逸。
北狄陵縱,常在秋冬。
今日月迅邁,高風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