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太子。
洛京傾覆,沒于劉聰。
端初封廣川王,铨之為皇太子也,轉封豫章,禮秩如皇子,拜散騎常侍、平南将軍、都督江州諸軍事、假節。
當之國,會洛陽陷沒,端東奔苟晞于蒙。
晞立為皇太子,七十日,為石勒所沒。
汝陰哀王谟,字令度,太康七年薨,時年十一。
無後,國除。
吳敬王晏,字平度,太康十年受封,食丹陽、吳興并吳三郡,曆射聲校尉、後軍将軍。
與兄淮南王允共攻趙王倫,允敗,收晏付廷尉,欲殺之。
傅祗于朝堂正色而争,于是群官并谏,倫乃貶為賓徒縣王。
後徙封代王。
倫誅,诏複晏本封,拜上軍大将軍、開府,加侍中。
長沙王乂、成都王穎之相攻也,乂以晏為前鋒都督,數交戰。
永嘉中,為太尉、太将軍。
晏為人恭願,才不及中人,于武帝諸子中最劣。
又少有風疾,視瞻不端,後轉增劇,不堪朝觐。
及洛京傾覆,晏亦遇害,時年三十一。
愍帝即位,追贈太保。
五子,長子不顯名,與晏同沒。
餘四子:祥、鄴、固、衍。
祥嗣淮南王允。
鄴即愍帝。
固初封漢王,改封濟南。
衍初封新都王,改封濟陰,為散騎常侍。
皆沒于賊。
渤海殇王恢,字思度,太康五年薨,時年二歲,追加封谥。
元帝六男:宮人荀氏生明帝及琅邪孝王裒。
石婕妤生東海哀王沖。
王才人生武陵威王晞。
鄭夫人生琅邪悼王煥及簡文帝。
琅邪孝王裒字道成,母荀氏,以微賤入宮,元帝命虞妃養之。
裒初繼叔父長樂亭侯渾,後徙封宣城郡公,拜後将軍。
及帝為晉王,有司奏立太子,帝以裒有成人之量,過于明帝,從容謂王導曰:“立子以德不以年。
”導曰:“世子、宣城俱有朗隽之目,固當以年。
”于是太子位遂定。
更封裒琅邪,嗣恭王後,改食會稽、宣城邑五萬二千戶,拜散騎常侍、使持節、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車騎将軍,征還京師。
建武元年薨,年十八,贈車騎大将軍,加侍中。
及妃山氏薨,祔葬,穆帝更贈裒太保。
子哀王安國立,未逾年薨。
東海哀王沖,字道讓。
元帝以東海王越世子毗沒于石勒,不知存亡,乃以沖繼毗後,稱東海世子,以毗陵郡增本封邑萬戶,又改食下邳、蘭陵,以越妃裴氏為太妃,拜長水校尉。
高選僚佐,以沛國劉耽為司馬,颍川庾怿為功曹,吳郡顧和為主簿。
永昌初,遷中軍将軍,加散騎常侍。
及東海太妃薨,因發毗喪。
沖即王位,以荥陽益東海國,轉車騎将軍,徙骠騎将軍。
鹹康七年薨,年三十一,贈侍中、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無子。
成帝臨崩,诏曰:“哀王無嗣,國統将絕,朕所哀怛。
其以小晚生奕繼哀王為東海王。
”以道遠,罷荥陽,更以臨川郡益東海。
及哀帝以琅邪王即尊位,徙奕為琅邪王,東海國阙,無嗣。
奕後入纂大業,桓溫廢之,複為東海王,既而貶為海西公,東海國又阙嗣。
隆安三年,安帝诏以會稽忠王次子彥璋為東海王,繼哀王為曾孫,改食吳興郡。
為桓玄所害,國除。
武陵威王晞,字道叔,出繼武陵王喆後,太興元年受封。
鹹和初,拜散騎常侍。
後以湘東增武陵國,除左将軍,遷鎮軍将軍,加散騎常侍。
康帝即位,加侍中、特進。
建元初,領秘書監。
穆帝即位,轉鎮軍大将軍,遷太宰。
太和初,加羽葆鼓吹,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固讓。
晞無學術而有武幹,為桓溫所忌。
及簡文帝即位,溫乃表晞曰:“晞體自皇極,故寵靈光世,不能率由王度,修己慎行,而聚納輕剽,苞藏亡命。
又息綜矜忍,虐加于人。
袁真叛逆,事相連染。
頃自猜懼,将成亂階。
請免晞官,以王歸籓,免其世子綜官,解子?逢散騎常侍。
”?逢以梁王随晞,晞既見黜,送馬八十五匹、三百人杖以歸溫。
溫又逼新蔡王晁使自誣與晞、綜及著作郎殷涓、太宰長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劉彊等謀逆,遂收付廷尉,請誅之。
簡文帝不許,溫于是奏徙新安郡,家屬悉從之,而族誅殷涓等,廢晃徙沖陽郡。
太元六年,晞卒于新安,時年六十六。
孝武帝三日臨于西堂,诏曰:“感惟摧恸,便奉迎靈柩,并改移妃應氏及故世子梁王諸喪,家屬悉還。
”複下诏曰:“故前武陵王體自皇極,克己思愆。
仰惟先朝仁宥之旨,豈可情禮靡寄!其追封新甯郡王,邑千戶。
”晞三子:綜、?逢、遵。
以遵嗣。
追贈綜給事中,?逢散騎郎。
十二年,追複晞武陵國,綜、?逢各複先官,?逢還繼梁國。
梁王?逢,字賢明,出繼梁王翹,官至永安太仆,與父晞俱廢。
薨,子和嗣。
太元中複國。
薨,子珍之嗣。
桓玄篡位,國人孔樸奉珍之奔于壽陽。
桓玄敗,珍之歸朝廷。
太将軍武陵王令曰:“梁王珍之理悟貞立,蒙險違難,撫義懷順,載奔阙庭。
值壽陽擾亂,在危克固,且可通直散騎郎。
”累遷遊擊将軍、左衛、太常。
劉裕伐姚泓,請為谘議參軍。
裕将弱王室,誣其罪害之。
忠敬王遵,字茂遠。
初襲封新甯,時年十二,受拜流涕,哀感左右。
右将軍桓伊嘗詣遵,遵曰:“門何為通桓氏?”左右曰:“伊與桓溫疏宗,相見無嫌。
”遵曰:“我聞人姓木邊,便欲殺之,況諸桓乎!”由是少稱聰慧。
及晞追複封武陵王,以遵嗣,曆位散騎常侍、秘書監、太常、中領軍。
桓玄用事,拜金紫光祿大夫。
玄篡,貶為彭澤侯,遣之國。
行次石頭,夜濤水入淮,船破,未得發。
會義旗興,複還國第。
朝廷稱受密诏,使遵總攝萬機,加侍中、大将軍,移入東宮,内外畢敬。
遷轉百官,稱制書;又教稱令書。
安帝反正,更拜太保,加班劍二十人。
義熙四年薨,時年三十五,诏賜東園溫明神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百萬,布千匹,策贈太傳,葬加殊禮。
子定王季度立,拜散騎侍郎。
薨,子球之立。
宋興,國除。
琅邪悼王煥,字耀祖。
母有寵,元帝特所鐘愛。
初繼帝弟長樂亭侯渾,後封顯義亭侯。
尚書令刁協奏:“昔魏臨淄侯以邢颙為家丞,劉桢為庶子。
今侯幼弱,宜選明德。
”帝令曰:“臨淄萬戶封,又植少有美才,能同遊田蘇者。
今晚生?蒙弱,何論于此!間封此兒,不
洛京傾覆,沒于劉聰。
端初封廣川王,铨之為皇太子也,轉封豫章,禮秩如皇子,拜散騎常侍、平南将軍、都督江州諸軍事、假節。
當之國,會洛陽陷沒,端東奔苟晞于蒙。
晞立為皇太子,七十日,為石勒所沒。
汝陰哀王谟,字令度,太康七年薨,時年十一。
無後,國除。
吳敬王晏,字平度,太康十年受封,食丹陽、吳興并吳三郡,曆射聲校尉、後軍将軍。
與兄淮南王允共攻趙王倫,允敗,收晏付廷尉,欲殺之。
傅祗于朝堂正色而争,于是群官并谏,倫乃貶為賓徒縣王。
後徙封代王。
倫誅,诏複晏本封,拜上軍大将軍、開府,加侍中。
長沙王乂、成都王穎之相攻也,乂以晏為前鋒都督,數交戰。
永嘉中,為太尉、太将軍。
晏為人恭願,才不及中人,于武帝諸子中最劣。
又少有風疾,視瞻不端,後轉增劇,不堪朝觐。
及洛京傾覆,晏亦遇害,時年三十一。
愍帝即位,追贈太保。
五子,長子不顯名,與晏同沒。
餘四子:祥、鄴、固、衍。
祥嗣淮南王允。
鄴即愍帝。
固初封漢王,改封濟南。
衍初封新都王,改封濟陰,為散騎常侍。
皆沒于賊。
渤海殇王恢,字思度,太康五年薨,時年二歲,追加封谥。
元帝六男:宮人荀氏生明帝及琅邪孝王裒。
石婕妤生東海哀王沖。
王才人生武陵威王晞。
鄭夫人生琅邪悼王煥及簡文帝。
琅邪孝王裒字道成,母荀氏,以微賤入宮,元帝命虞妃養之。
裒初繼叔父長樂亭侯渾,後徙封宣城郡公,拜後将軍。
及帝為晉王,有司奏立太子,帝以裒有成人之量,過于明帝,從容謂王導曰:“立子以德不以年。
”導曰:“世子、宣城俱有朗隽之目,固當以年。
”于是太子位遂定。
更封裒琅邪,嗣恭王後,改食會稽、宣城邑五萬二千戶,拜散騎常侍、使持節、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車騎将軍,征還京師。
建武元年薨,年十八,贈車騎大将軍,加侍中。
及妃山氏薨,祔葬,穆帝更贈裒太保。
子哀王安國立,未逾年薨。
東海哀王沖,字道讓。
元帝以東海王越世子毗沒于石勒,不知存亡,乃以沖繼毗後,稱東海世子,以毗陵郡增本封邑萬戶,又改食下邳、蘭陵,以越妃裴氏為太妃,拜長水校尉。
高選僚佐,以沛國劉耽為司馬,颍川庾怿為功曹,吳郡顧和為主簿。
永昌初,遷中軍将軍,加散騎常侍。
及東海太妃薨,因發毗喪。
沖即王位,以荥陽益東海國,轉車騎将軍,徙骠騎将軍。
鹹康七年薨,年三十一,贈侍中、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無子。
成帝臨崩,诏曰:“哀王無嗣,國統将絕,朕所哀怛。
其以小晚生奕繼哀王為東海王。
”以道遠,罷荥陽,更以臨川郡益東海。
及哀帝以琅邪王即尊位,徙奕為琅邪王,東海國阙,無嗣。
奕後入纂大業,桓溫廢之,複為東海王,既而貶為海西公,東海國又阙嗣。
隆安三年,安帝诏以會稽忠王次子彥璋為東海王,繼哀王為曾孫,改食吳興郡。
為桓玄所害,國除。
武陵威王晞,字道叔,出繼武陵王喆後,太興元年受封。
鹹和初,拜散騎常侍。
後以湘東增武陵國,除左将軍,遷鎮軍将軍,加散騎常侍。
康帝即位,加侍中、特進。
建元初,領秘書監。
穆帝即位,轉鎮軍大将軍,遷太宰。
太和初,加羽葆鼓吹,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固讓。
晞無學術而有武幹,為桓溫所忌。
及簡文帝即位,溫乃表晞曰:“晞體自皇極,故寵靈光世,不能率由王度,修己慎行,而聚納輕剽,苞藏亡命。
又息綜矜忍,虐加于人。
袁真叛逆,事相連染。
頃自猜懼,将成亂階。
請免晞官,以王歸籓,免其世子綜官,解子?逢散騎常侍。
”?逢以梁王随晞,晞既見黜,送馬八十五匹、三百人杖以歸溫。
溫又逼新蔡王晁使自誣與晞、綜及著作郎殷涓、太宰長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劉彊等謀逆,遂收付廷尉,請誅之。
簡文帝不許,溫于是奏徙新安郡,家屬悉從之,而族誅殷涓等,廢晃徙沖陽郡。
太元六年,晞卒于新安,時年六十六。
孝武帝三日臨于西堂,诏曰:“感惟摧恸,便奉迎靈柩,并改移妃應氏及故世子梁王諸喪,家屬悉還。
”複下诏曰:“故前武陵王體自皇極,克己思愆。
仰惟先朝仁宥之旨,豈可情禮靡寄!其追封新甯郡王,邑千戶。
”晞三子:綜、?逢、遵。
以遵嗣。
追贈綜給事中,?逢散騎郎。
十二年,追複晞武陵國,綜、?逢各複先官,?逢還繼梁國。
梁王?逢,字賢明,出繼梁王翹,官至永安太仆,與父晞俱廢。
薨,子和嗣。
太元中複國。
薨,子珍之嗣。
桓玄篡位,國人孔樸奉珍之奔于壽陽。
桓玄敗,珍之歸朝廷。
太将軍武陵王令曰:“梁王珍之理悟貞立,蒙險違難,撫義懷順,載奔阙庭。
值壽陽擾亂,在危克固,且可通直散騎郎。
”累遷遊擊将軍、左衛、太常。
劉裕伐姚泓,請為谘議參軍。
裕将弱王室,誣其罪害之。
忠敬王遵,字茂遠。
初襲封新甯,時年十二,受拜流涕,哀感左右。
右将軍桓伊嘗詣遵,遵曰:“門何為通桓氏?”左右曰:“伊與桓溫疏宗,相見無嫌。
”遵曰:“我聞人姓木邊,便欲殺之,況諸桓乎!”由是少稱聰慧。
及晞追複封武陵王,以遵嗣,曆位散騎常侍、秘書監、太常、中領軍。
桓玄用事,拜金紫光祿大夫。
玄篡,貶為彭澤侯,遣之國。
行次石頭,夜濤水入淮,船破,未得發。
會義旗興,複還國第。
朝廷稱受密诏,使遵總攝萬機,加侍中、大将軍,移入東宮,内外畢敬。
遷轉百官,稱制書;又教稱令書。
安帝反正,更拜太保,加班劍二十人。
義熙四年薨,時年三十五,诏賜東園溫明神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百萬,布千匹,策贈太傳,葬加殊禮。
子定王季度立,拜散騎侍郎。
薨,子球之立。
宋興,國除。
琅邪悼王煥,字耀祖。
母有寵,元帝特所鐘愛。
初繼帝弟長樂亭侯渾,後封顯義亭侯。
尚書令刁協奏:“昔魏臨淄侯以邢颙為家丞,劉桢為庶子。
今侯幼弱,宜選明德。
”帝令曰:“臨淄萬戶封,又植少有美才,能同遊田蘇者。
今晚生?蒙弱,何論于此!間封此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