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

關燈
而成冬,《坤卦》。

     △胞胎證混元圖第九 在胎成人證 在藥成神證 并金色 夫包者,爻也。

    爻者,五陰之下一陽,潛龍建子之初卦也。

    謂一生二,二者,醜也;一者,子也。

    子至醜,醜即臨卦也;至寅,三陽成胎。

    胎者,泰也。

    陰陽二氣并和氣,三也。

    故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三謂子醜寅,發生之氣也。

    故胎者,泰也,在混沌為天地間,在人為精血氣,在藥為水火土。

    鼠化牛,牛化虎,此三象者,希夷微也。

    三者混沌,出《太一經》雲爾。

     △雞子石英證含光圖第十 在人證精血成形在藥證鉛汞成丹 雞者,證金也。

    子者,證水也。

    金水者,鉛汞也。

    《陰符》中男少女之道。

    石者,堅汞止止,《艮卦》也。

    謂殘金衰木,含光之喻也。

    英者,暑也,清淨一物,含五色玄英之令象也,故引凡而喻。

    此英出蜀岷山及中國華山,即白石英是也。

    映日而光生矣。

     △瑾瑜證神寶圖第十一 瑾瑜者,五色玉,出西海密山,即生還丹之類也。

    以證本色之真鉛矣。

    《山海經》雲:瑾瑜之玉為良,黃帝是食是鄉,乃軒轅服而仙也。

    又經曰:五色發作,說寶玉之符彩,《玉子靈符》曰:應赤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凝脂,青如秦碧,黑如點漆。

    說此之玉德五氣,以喻還丹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象。

    故引為神寶之證。

    神寶,即鉛汞也。

     △還丹五行功論圖第十二 還者,還其本質;丹者,赤色之名;五者,五星、五帝、五髒、五性、五經、五味、五金、五氣、五方、五色、五嶽也;五行者,亨布也;功者,通曉之用論之如後。

     西方庚辛金,色白,五音商,卦兌,神白虎,令主秋,五金主銀,五味主辛。

    氣臭腥,象傷,星太白,嶽華,五髒肺口,性主義。

    五經《書》,始數四,成數九,此白元精,服之補肺《腑》經曰:玉堂尚書府,制煉七魄,益言氣,增性義,可通外五金,邪氣并害氣不能傷滞,能間德伏虎。

    金宿不能窺,謂金精神帝靈元之益也。

     東方甲乙木,色青,五音角,卦震,神青龍,令主春,五金主鉛,五味主酸,氣臭膻,象生,星歲,嶽泰,五髒肝、膽,性主仁,五經《詩》,始數三,成數八,青元精,服之補目及内二肝膽也。

    經曰:肝為清泠宮,蘭台府,膽為紫微宮,無極府,滋三魂,明目,令人遠視,益性仁,木氣不能淘,并害氣不能擊隔,得伏龍,木曜無能窺,蓋因木精神帝靈元之益也。

     北方壬癸水,色黑,五音羽,卦坎,神玄武,令主冬,五金主鐵,五味鹹,氣臭腐,象閉,星辰、嶽常、五髒腎,外通耳,性主智,五經《易》,始數一,成數六,黑元精,服之補耳,益智神。

    經曰:腎為出,故宮太和府,固添髓血,滋洞聽,令人性智聰潤,煉肌,毛發綠,陰邪懼,水不能漂溺,通太陰而合隐,出不遊戶,月輝中無影,水曜不能見,蓋恃水玉鉛精紫微帝君靈元之益也。

     南方丙丁火,色赤,五音徵,卦離,神硃雀,令主夏,五金主銅,五味主苦,氣臭焦,象盛,星熒惑,嶽衡,五髒心,通目,性主禮,經亦《禮》,始數二,成數七,赤元精,服之補心神,益陽光,補固肌骨,化陰滞。

    經雲:心為绛宮元陽府,内滋此府,外滋目威,令人性禮,真行不踐迹,輕騰陵陽,是火不能燒,是陽毒不能熱,身與太陽通元而合,現化日光,類中無影,火曜不能察,蓋恃炎帝靈元之益也。

     中央戊己土,色黃,五音宮,卦坤,神後土,令四季,五金主黃金,味主甘,氣臭香,象含,星鎮,嶽嵩,五髒脾,通鼻,性主信,五經主《樂》,始數五,成數十,黃元精,服之補中,黃宮太素府,脾神益志氣,滋性信,煉五形,和九氣,加聖惠,伏萬兇,親五老,地嶽不能埋閉,土曜不能傍窺,蓋恃五星帝威,得靈元之益也。

     夫還丹者,極一、沖二、和三、譽四、旋五、通六、達七、政八、靈九、極十,具無上之真道,豈不明明可睹其義乎?凡人有才貌不可學,若遇大丹即變見如意。

    故經雲:無可無不可,皆可矣!按《參同契太易志圖》言:一象,此圖舍象衆美,方得通靈。

    又古經及《元君訣》,并草衣子,碧通子《變化圖》,皆煉丹之名,或号如意珠。

    天帝得之為绛宮珠,天龍得之為頂上珠,鑄劍則伏萬邪萬兇,壽杖則煞活自由。

    以一粒磨凡銅鐵鏡,能别一切精魅魍魉古藏之物,昔黃帝寶鏡亦是也。

    元君以一粒書符作法,屍解及召集五嶽靈神立至,驅策自由。

     元陽子曰:乾動而還丹成,枯樹得再榮,人服而長生,雲遊紫府。

     又古先真曰:土石,五金,悉化成寶。

    枯骨再返,朽肉重蘇。

     又古嵩子曰:服之者,日月長而命益延,大海竭而神轉壯。

     又真,白先生曰:服之,飛騰于太清之上,逍遙于造化之中,看海水為丘陵,睹凡生如聚沫,此非天地之功,實是還丹之力。

     又葛洪曰:餘學道三十餘年,覽諸經訣數萬餘卷,上古以來高真上仙,無有不以還丹金液為大要也。

     又《元君金液訣》曰:服一橡鬥子,立成黃金色身。

    故《黃庭經》雲:五行參差同根節。

     又曰:三五合氣本一。

    《八仙歌》曰:一物含五彩,永作仙人祿。

     又《三景訣》雲:至藥一氣不足,與瓦礫無殊。

    何以言之?蓋人五髒元神生命扶身。

    若五髒皆真,則髒腑氣和,身命昌煉,質存精元,氣全形固,肌膚神明凝現,靈性相并,永無沉蕩之昧矣。

    若五氣不和,則勝負相刑,性超而形堕,性既歸空,身即沉朽。

    是以強弱奔散,阙足欺傷,不交沖和,終無久視之道。

    且如凡人身也,一脈乖,即衆脈亂而患生,況五行靈元阙一者乎?夫四黃八石五金等,非不是天地之精,蓋緣五氣不全,孤陰寡陽,頑滞之物,不拒五行,皆無定性,故得不可為至藥也,可以理病之小藥,終無長水羽化之用。

    若要長生,須服五色鉛汞、丹砂、黃芽之藥,包含五色、五味、五行者,乃是内明始無而真有也。

     蓋《道經》曰: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又魏君曰:綿綿不斷,謂之黃芽;變化無窮,名曰丹砂。

     又雲:服之一生不死,造化汞了留根。

     又青霞子曰:汞是砂之精,牙是鉛之腳,但了宗枝,用即不錯。

     又古經曰:金丹留身,至道全神,萬般别法,徒勞苦辛。

    然若不遇師傳,不易措手。

    是故石藥損命,悔奚及哉!學人君子,幸請審之!真證旨略,無缪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