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

關燈
◎太清丹經要訣并序 餘曆觀遠古方書,佥雲:身生羽翼、飛行輕舉者,莫不皆因服丹。

    每詠言斯事,未嘗不切慕于心。

    但恨神道懸邈,雲迹疏絕,徒望青天,莫知升舉。

    始驗還丹伏火之術,玉醴金液之方,淡乎難窺,杳焉靡測,自非陰德,何能感之?是以五靈三使之藥,九光七曜之丹,如此之方,其道差近。

    此來握?亢,久而彌笃。

    雖艱遠而必造,縱小道而亦求。

    不憚始終之勞,讵辭朝夕之倦?研窮不已,冀有異聞。

    良以天道無私,親聽因之而啟。

    不違其願,不奪其志,報施功效,其何速欤!豈自衒其所能,趨利世間之意?意在救疾濟危也。

    所以撰二三丹訣,親經試煉,毫末之間,一無差失,并具言述,按而行之,悉皆成就。

    然人之志,所重者性命,其危春露,其脆秋霜,俯仰之間,相顧如失。

    榮華貧賤,誠為不住之容;憂悲娛樂,并是難留之事。

    以此而言,深可歎矣! 餘比讀諸方,故亦不少,觀其梗概,例多隐秘。

    味之者,翻增其惑,說之者,返益其迷。

    遂使修煉之流,不見成功之處,豈其古人妄說耶?抑由學道之輩,自不能考其旨趣也。

    餘所陳方意,于文記間,如視掌中,一試披尋,莫不洞照。

    相知之士,通鑒名人,有所不同,心之取證,故列為三篇耳。

    處士孫思邈撰。

     △諸丹目錄三品 初陳神仙大丹異名三十四種: 太一玉粉丹、太一召魂丹、返魂丹、更生丹、全生歸命丹、四神丹、太一神精丹、神變丹、神液丹、假使通神丹、五靈丹、升霞丹、靈化丹、三使丹、捧香丹、太一丹、使者丹、奔雲丹、控鶴丹、八石丹、麗日丹、素月丹、度厄丹、持節丹、绛色紫遊丹、雄黃赤丹、赤雪流珠丹、紅景丹、赤曜丹、重輝丹、紅紫相間丹、艮雪丹、月流光丹、水銀素霜丹。

     右所陳諸小丹法等,雖時所稱用,然其丹異名,未必各知之,所以今并列之。

     次陳神仙出世大丹異名十三種: 黃帝九鼎丹、九轉丹、大還丹、小還丹、九成丹、素子仙童丹、九變丹、太仙霞丹、太和龍胎丹、張大夫靈飛丹、升仙丹、神龍丹、馬仙人白日升天丹。

     右諸大丹等,非世人所能知之。

    今複标題其名,記斯篇目,而終始不可速值也。

    是以其間營構方法,并不陳附此有好事者,但知其大略也。

     次陳非世所用諸丹等名有二十種: 八景丹、金華丹、玉味消災丹、神光散馥丹、凝霜積雪丹、奔星住月丹、堕月驚心丹、金液玉華丹、茅君白雪丹、白雪赤雪丹、紅绛垂璧丹、七星辟惡丹、七曜靈真丹、流石鮮翠丹、金輝吐曜丹、太清五色丹、北帝玄珠丹、感靈降真丹、群鬼升雲丹、太白精丹。

     右按其方,服之神仙。

    既藥物難具,營作非易,所以但列其名,不複陳其法式。

    若好事者,宜以廣知其名也。

     △造六一泥法 凡飛金轉石,唯以六一為要。

    自遠代諸賢,銷煉之流,莫不鹹蔽其事。

    大都相傳法者,皆用礬石、赤石脂、左顧牡蛎、礬石、滑石、戎鹽、鹵鹹等,或妄用蚯蚓糞者,以此等藥并亦具煉作之方。

    其方法又各各不同,作之例皆不能精了。

    古來名方要術,無不備經試煉,就此之中,未有不盡其理,不見一事近仿佛者。

    餘常為之發憤興歎,不能巳矣!自謂古人隐秘斯術,且诳将來學者。

    又按古方,并用礬石用黃土泥,燒之經夕,即自然成其細粉。

    餘遂依法燒之,經兩三日,竟不覺有異。

    謹因閑暇,更依古方燒煉,可經十日巳來,以指微撚,乃成爛粉,光潤可愛,亦細膩希奇。

    更取新礬石燒之,二十餘日到,加乾石,全不一種。

    始知一切方法,不可率爾輕試之,不依古法,即雲無驗,如此者觸目皆是。

    又礬有種類不同,所出之處各異。

    并州與嵩嶽出者為良,自外者不堪入用。

     △煉礬石法 凡煉礬石器,以黃土作之,其狀似竹管,可長五六寸,闊三四寸。

    以礬二三分,其口已上,瓦作蓋蓋之。

    礬石内筒訖,别以細沙并黃土等分為泥,泥筒週遍,可厚一二分許,緩火炙之,令幹。

    又更泥,泥又更炙,炙令幹熱,然後入爐燒之。

    但使将息伺侯得所,必萬無一失。

     △造燒礬石爐法 其爐壘高二尺,明闊一尺,其下四面各開一小門子,拟牽風擊火也。

    又時時去積灰。

    一頭别一個鐵釜,大小與藥筒相稱,高可三四寸許。

    即以鐵釜置爐中,筒于釜上,以炭燒之七日明,使晝夜火氣不絕,恰好,更不勞多。

    日滿取之,研極細。

    别以赤石脂粗搗篩,相和為泥作餅子,可厚半寸,闊四寸,曝之令幹。

    内于礬石爐中燒之一日,更細搗篩,極細研之,别入生赤石脂細搗篩訖,與成煉者等分相和。

    和訖,又以礬石及赤石脂二分和之為泥,稀稠得所,攪之令極熟,用之,泥釜固濟。

    一泥以後,即一手取藥,更不得重看,其藥氣永不畏失。

    先餘用之多遍,唯覺善,莫能加焉。

     礬石宜取敦煌者,輕手搗之,以馬尾蘿下篩之,訖,置鐵铛中,以猛火熬令汁盡,又搗篩令細。

    每計赤石脂與礬石二分相和訖,計所和之粉五兩,内可加戎鹽一兩,鹵鹹二兩,合和亦無妨,不着亦得。

    凡作六一泥者,隻為固濟,欲使牢固。

    今隻二種藥為泥,又加一二種亦損者,何煩多種?其六一之名,乃是古人隐秘之語,其六上加一,便是為七,以七種藥為泥,故雲六一也。

    世人不識,不知何以名之六一也。

    滑石所出處,其石本出東華州,今人不究其根本,乃用昆侖所出者為六一泥,所謂圖北向南,于理殊非所允。

    又其石性有數種,硬者細細搗之,篩研令熟用之益佳。

     △左顧牡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