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
關燈
小
中
大
九天宮太素三元高玄并太上仙宮也。
---------------------------------------- ◎思九宮五神法 九天九宮,中有九神,謂天皇九魂,變成九氣,化為九神,各治一宮,故曰九宮。
太清中有太素、太和;洞房中有明堂绛宮,是曰六府。
上曰天府,下曰洞台。
三五之号,其位不同。
一曰太清之中,則三五帝君。
二曰三一丹田,神又五者,符籍之神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君是也,合而名為三五。
三五各有宮室,若三真各安在其宮,五神上見帝君,帝君左有元老丈人,右有玄一老君,此則無極之中、所謂九宮上一則真一也。
九君所謂天之魂,自然成真子也,以為兆神者也。
若兆知精存九君,深思三真,必能以兆一體週旋三五之中,反覆七九之裡,使天帝之靈魂常治兆己,五神奉籍,週而複始,必将白日登度,何但不死而已哉! ---------------------------------------- ◎存元成皇老法 以月二日,三日夜半安卧,閉目,存思太極中皇帝君,次思左有元成老子,衣青衣,冠五華白冠,左手持金液漿,右手持白幡,并在太極之中。
有九名:一曰太清,二曰太極,三曰太微,四曰紫房,五曰玄台,六曰帝堂,七曰天府,八曰黃宮,九曰玉京玄都。
要而言之,從人頂上直下一寸為太極宮,太極宮方一寸耳,在六合宮之上。
六合太一之神居焉。
從兩眉間卻入一寸為明堂;卻入二寸為洞房;卻入三寸為丹田。
其明堂之北,洞房之南,兩眉間之上一寸為六合宮,宮方一寸。
存三真畢,又存我魂一人如我之狀,上入太極宮。
二老因授青芝金液漿見與,以次存食芝而飲漿,青芝似蓮華,漿似美酒耳。
飲食都畢已,乃再拜帝君之前,而言曰:今日清吉,帝君在庭,賜以神芝,金液玉漿,二老度籍,太一奉章,長生久視,壽命未央。
又存帝君答曰:幸哉奉時,月二日、三日複來。
畢,因以取服,名受帝之藥。
存思太極之時,皆當從兩眉間入焉。
兩眉間為泥丸之玉門,名曰守寸黃阙紫房矣。
---------------------------------------- ◎存帝君法 常以本命日,或正月一日,或以六戌日,正中時冠帶入室,北向,再拜,咒曰: 高皇帝君,太上玉晨,皇天元老,無上大道,曾孫某甲,願帝君長安兆身紫房宮中。
其夜人定時,入密室正卧,冥目上向,存念北鬥太極中央大明星,精耀正黃,光氣來下在兆目前,引入口中,咽三十七過止。
存使黃精和氣,填滿太倉、黃庭、中下丹田,下至陰室地戶,週行匝體,悉令畢至。
乃又念紫房宮中有五人,炊象成五帝,天皇帝君正在中央,太一來上當跪帝前,奉兆命籍、司命立後,除兆死錄,存削去死錄。
死錄,黑簡白書也;生錄,白簡青書也。
存見白玉之簡,曾青之筆,司命進授此白簡青筆于帝君,帝君伏南向而書之曰:某郡某鄉裡、其甲字、乞玉簡記年,長生上玄,所向如願,為真為仙,天下見者,皆曰真人。
太一司命,保護甲身。
永養日月,壽百萬年。
又心存籍簡一枚,令長一寸,闊五分耳。
思念書字,極令了了。
又次存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君五人,從六合宮上入紫房中,各奉書玉案,案上各有一符,符各有青綠色,以呈帝君。
帝君以次取符,付向者共化之四帝。
其一帝名曰凋梁際,字青平;其一帝名曰長來覺,字南和;其一帝名曰彰安辛,字西華;其一帝名曰保成曷,字北伐。
存此四帝并共讀五符,讀五符畢,因授與兆。
兆得符即跪帝君前,以次服之。
畢,又存思四帝從虛空中上升三天,臨去各告兆曰:子能常存我名字者,則辟萬害,長生不死。
我太上之子,三元之内真,度汝命籍,五符入形,故以永存天地,以緻仙靈也。
若春月則存青平帝,以青液之醴,盛以青玉碗一升見與,服之。
服之畢,四帝俱上升天也。
夏月存南和帝,四時仿此也。
---------------------------------------- ◎存玄一老子法 又存帝君之左,有玄一老子,服紫衣,建龍冠;又存帝君之右,有三素老君,服錦衣,建虎冠。
夫龍虎冠,象如世間遠遊冠,而有龍虎之文章也。
玄一老子,名林虛夫,字靈時道;三素老君名牢張上,字神生道。
二老并從,正一仙人在後,其左仙人仲成子,一名帝賓,字四華;其右仙人曲文子,一名光堅,字靈和。
服色衣冠,亦如二老之狀。
---------------------------------------- ◎存司命法 又存司命,下至六合中,詣太一宮,司命合形太一。
太一複上請帝君,度兆符籍。
太一啟帝君曰:符籍已度,司命合形,四帝賜醴,高上記生,乞得書名出錄,以付二老君。
于是帝君,忽于懷中出兆命籍,付左老子;又于懷中,出兆五符,付右老君。
二老授符籍,而言于帝君曰:某甲生錄已定,長存世上,帝符五行,上記太素宮。
于是二老命二正一仙人仲成子、曲文子、赍某甲命籍、五符,上詣玉清、太素、太上、三元、上清、高玄諸君,九天宮宣令:帝度某甲生籍,使得神仙,号曰真賢。
二老有命,皆使記焉。
于是二人赍兆符籍,宣于九天,良久,都畢。
又存司命、太一分形,各為一人,共遊行太清,檢禦一體、百神上下既匝,各還其宮。
名此為百神混合本命帝君大變之道。
五帝定錄之時,二老定生之會也。
---------------------------------------- ◎思九宮五神法 九天九宮,中有九神,謂天皇九魂,變成九氣,化為九神,各治一宮,故曰九宮。
太清中有太素、太和;洞房中有明堂绛宮,是曰六府。
上曰天府,下曰洞台。
三五之号,其位不同。
一曰太清之中,則三五帝君。
二曰三一丹田,神又五者,符籍之神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君是也,合而名為三五。
三五各有宮室,若三真各安在其宮,五神上見帝君,帝君左有元老丈人,右有玄一老君,此則無極之中、所謂九宮上一則真一也。
九君所謂天之魂,自然成真子也,以為兆神者也。
若兆知精存九君,深思三真,必能以兆一體週旋三五之中,反覆七九之裡,使天帝之靈魂常治兆己,五神奉籍,週而複始,必将白日登度,何但不死而已哉! ---------------------------------------- ◎存元成皇老法 以月二日,三日夜半安卧,閉目,存思太極中皇帝君,次思左有元成老子,衣青衣,冠五華白冠,左手持金液漿,右手持白幡,并在太極之中。
有九名:一曰太清,二曰太極,三曰太微,四曰紫房,五曰玄台,六曰帝堂,七曰天府,八曰黃宮,九曰玉京玄都。
要而言之,從人頂上直下一寸為太極宮,太極宮方一寸耳,在六合宮之上。
六合太一之神居焉。
從兩眉間卻入一寸為明堂;卻入二寸為洞房;卻入三寸為丹田。
其明堂之北,洞房之南,兩眉間之上一寸為六合宮,宮方一寸。
存三真畢,又存我魂一人如我之狀,上入太極宮。
二老因授青芝金液漿見與,以次存食芝而飲漿,青芝似蓮華,漿似美酒耳。
飲食都畢已,乃再拜帝君之前,而言曰:今日清吉,帝君在庭,賜以神芝,金液玉漿,二老度籍,太一奉章,長生久視,壽命未央。
又存帝君答曰:幸哉奉時,月二日、三日複來。
畢,因以取服,名受帝之藥。
存思太極之時,皆當從兩眉間入焉。
兩眉間為泥丸之玉門,名曰守寸黃阙紫房矣。
---------------------------------------- ◎存帝君法 常以本命日,或正月一日,或以六戌日,正中時冠帶入室,北向,再拜,咒曰: 高皇帝君,太上玉晨,皇天元老,無上大道,曾孫某甲,願帝君長安兆身紫房宮中。
其夜人定時,入密室正卧,冥目上向,存念北鬥太極中央大明星,精耀正黃,光氣來下在兆目前,引入口中,咽三十七過止。
存使黃精和氣,填滿太倉、黃庭、中下丹田,下至陰室地戶,週行匝體,悉令畢至。
乃又念紫房宮中有五人,炊象成五帝,天皇帝君正在中央,太一來上當跪帝前,奉兆命籍、司命立後,除兆死錄,存削去死錄。
死錄,黑簡白書也;生錄,白簡青書也。
存見白玉之簡,曾青之筆,司命進授此白簡青筆于帝君,帝君伏南向而書之曰:某郡某鄉裡、其甲字、乞玉簡記年,長生上玄,所向如願,為真為仙,天下見者,皆曰真人。
太一司命,保護甲身。
永養日月,壽百萬年。
又心存籍簡一枚,令長一寸,闊五分耳。
思念書字,極令了了。
又次存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君五人,從六合宮上入紫房中,各奉書玉案,案上各有一符,符各有青綠色,以呈帝君。
帝君以次取符,付向者共化之四帝。
其一帝名曰凋梁際,字青平;其一帝名曰長來覺,字南和;其一帝名曰彰安辛,字西華;其一帝名曰保成曷,字北伐。
存此四帝并共讀五符,讀五符畢,因授與兆。
兆得符即跪帝君前,以次服之。
畢,又存思四帝從虛空中上升三天,臨去各告兆曰:子能常存我名字者,則辟萬害,長生不死。
我太上之子,三元之内真,度汝命籍,五符入形,故以永存天地,以緻仙靈也。
若春月則存青平帝,以青液之醴,盛以青玉碗一升見與,服之。
服之畢,四帝俱上升天也。
夏月存南和帝,四時仿此也。
---------------------------------------- ◎存玄一老子法 又存帝君之左,有玄一老子,服紫衣,建龍冠;又存帝君之右,有三素老君,服錦衣,建虎冠。
夫龍虎冠,象如世間遠遊冠,而有龍虎之文章也。
玄一老子,名林虛夫,字靈時道;三素老君名牢張上,字神生道。
二老并從,正一仙人在後,其左仙人仲成子,一名帝賓,字四華;其右仙人曲文子,一名光堅,字靈和。
服色衣冠,亦如二老之狀。
---------------------------------------- ◎存司命法 又存司命,下至六合中,詣太一宮,司命合形太一。
太一複上請帝君,度兆符籍。
太一啟帝君曰:符籍已度,司命合形,四帝賜醴,高上記生,乞得書名出錄,以付二老君。
于是帝君,忽于懷中出兆命籍,付左老子;又于懷中,出兆五符,付右老君。
二老授符籍,而言于帝君曰:某甲生錄已定,長存世上,帝符五行,上記太素宮。
于是二老命二正一仙人仲成子、曲文子、赍某甲命籍、五符,上詣玉清、太素、太上、三元、上清、高玄諸君,九天宮宣令:帝度某甲生籍,使得神仙,号曰真賢。
二老有命,皆使記焉。
于是二人赍兆符籍,宣于九天,良久,都畢。
又存司命、太一分形,各為一人,共遊行太清,檢禦一體、百神上下既匝,各還其宮。
名此為百神混合本命帝君大變之道。
五帝定錄之時,二老定生之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