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
關燈
小
中
大
之際,步涉登陟,舍住相須,疲倦止息,皆依時存禮。
隐顯随宜,存思精審,自然忘勞,魔邪惡人,不敢撓近。
當誦經行戒,以善興居。
興居無善,破戒違經,雖複存禮,終不睹真,嫉鬼妒神,兇人惡物,更相沖犯,煩惱生災,坐卧無甯。
急存久行,行之檢身,心存口誦,解了無疑,以定三業。
三業既定,衆災自消,人鬼敬伏,擁護去來,出入動靜,必保貞吉。
凡行者,亦存《想爾注》,三業在《盟威經》後,凡存思者,急宜憶之,故标出如左。
上最三行: 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
中最三行: 行無名;行清靜;行諸善。
下最三行: 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
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三者不淫此三事,屬身業。
一者不妄言;二者不绮語;三者不兩舌;四者不惡口此四事,屬口業。
一者不嫉妒。
二者不?真恚。
三者不邪疑此三事,屬心業。
右九行三業、十事存念。
驚恐人思相幹,皆速思之,危即安也。
△卧朝存思第十一 卧之為法,勿正仰如屍,當側傍檢體,莫恣縱四肢。
不可高枕,三寸許耳。
香藥為枕,無用惡木,冷漯穢臭沖犯泥丸,雖行途權假,常宜防之。
卧起咒願,善念存心,心存朝禮,時不可阙。
阙礙公私,後皆忏悔也。
△朝出戶存玉女第十二 玉女者,是自然妙氣應感成形。
形質明淨,清皎如玉,隐而有潤,顯又無邪。
學者存真,階漸升進,進退在形,出入在道。
道氣玄妙,纖毫必應,應引以次,從卑至尊。
故白日則玉女守宮;夕夜則少女通事,濟度危難,登道場也。
△夕出戶存少女第十三 夕出戶咒曰:少女通靈學未升玄,不得無業,業有優劣,皆必須因,因精果妙,乃一其神。
神而未一,由學未止,詣之以漸,引陰濟陽。
人生陽境,動靜歸陰,陰為道幾,應感最妙。
妙應之初,有茲少女,秉正治邪,和釋隔戾,罰惡佑善,陰德濟陽,顯稱玉明,其可堅貞。
咒而存之,成真則速矣。
右一人其形如左。
△齋存雲氣兵馬第十四 朝夕出入,存神禮師,志與朝儀同。
凡行道時所存。
清旦先思青雲之氣,匝滿齋堂中,青龍、師子備守前後次思青氣從師肝中出,如雲之升,青龍、師子在青氣中往覆,弟子家合宅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耳;正中思赤雲之氣,匝滿齋堂,硃雀、鳳凰悲鳴左右次思赤氣從師心中出,如雲之升,鳳凰、硃雀在赤氣中往覆,弟子家合宅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日入思黃雲之氣,匝滿齋堂,黃龍、黃驎備守四方次思黃氣從師脾中出,如雲之升,黃龍、黃驎在黃氣之中往覆,弟子合家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地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
此三時行道,六時依如後科;人定思白雲之氣,匝滿齋堂,白虎、骐驎備守内外次思白氣從師肺中不須存骐驎,宜存白虎。
若存珝,思白驎在白氣中往覆,弟子合家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兵馬、日月、悉如前法。
黃箓大齋三時,行道宜用日入。
常齋三時,可取人定,人定而用日入存思。
又六時更從青始,次赤週白,此皆失法,青、白别有,皆非五髒六腑之儀也。
夜半思玄雲之氣,匝滿齋堂,靈龜、珣蛇備守上下次思黑氣從師腎中出,如雲之升,靈龜、褷蛇在黑氣中,仙童、玉女、日月兵馬,悉如前法也;向曉思紫雲之氣,匝滿齋堂,辟邪師子,備守隐顯次思紫氣從師膽中出,馀如前法。
其形如左。
凡師思雲氣,各從方來。
青雲出上。
見從其方稍出,漸成蓊郁,氤氲充溢堂宇。
然後思己身中藏氣又出,與雲色采合氣同,明淨香潔,覆庇家門,宮城山水,小大畢週。
神官靈獸,齊整參羅,前後左右,四方内外,上下隐顯,六時轉隆,神靈普遍也。
△上講座存三色三一魂魄第十五 上講時,先存三色;次存三一。
行道有六時,上講但三時,食後、上晡、人定。
三時入齋堂,撚香禮三拜,巡回依坐。
竟,有衆者,法師以闆擊席,仍放闆膝前,同臨目握固,存頭氣青;兩手氣赤;兩足氣白,三氣繞身。
其形如左。
△初登高座先存禮三尊第十六 講義及讀經,先靜,竟,登起向太上座,三過上香,卻後數尺,禮三尊三拜。
又仍存經師、籍師、度師,各禮一拜,合六拜,乃登高座,其形如左三尊者,道尊、經尊、真人尊。
三尊通乎人身,人身欲與三尊同者,清齋、精思、禮拜、存之日一過,如此初下六拜,後重不須禮。
一則二拜,叩搏願念如法。
赢者,心拜之。
△登高座侍衛第十七 登高座,安坐安坐者,大坐也,佥?闆當心,鳴鼓三十通,咽液三十六過。
臨目見左青龍、右白虎、前硃雀、後玄武、足下八卦神龜、三十六師子伏前,頭巾七星,五髒生五氣,羅文覆身上。
三一侍經,各千乘萬騎,仙童玉女衛之。
其形如左。
△萬遍竟雲駕至第十八 能讀五千文萬遍,太上雲駕下迎。
萬遍畢,未去者,一月三讀之,須雲駕至便升仙。
其形如左修行萬遍之道,又存五雲之星,轉經之後,夜半至生氣之時,飽服五牙之氣,坐向月建之方,叩齒九通,咽液三十六過。
臨目存五星辰在頭,歲在左肘,太白在右肘,熒惑在兩膝間,鎮在心中,久久乃止。
行入常思不忘,千災自然絕,萬禍不能幹。
後當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隐顯随宜,存思精審,自然忘勞,魔邪惡人,不敢撓近。
當誦經行戒,以善興居。
興居無善,破戒違經,雖複存禮,終不睹真,嫉鬼妒神,兇人惡物,更相沖犯,煩惱生災,坐卧無甯。
急存久行,行之檢身,心存口誦,解了無疑,以定三業。
三業既定,衆災自消,人鬼敬伏,擁護去來,出入動靜,必保貞吉。
凡行者,亦存《想爾注》,三業在《盟威經》後,凡存思者,急宜憶之,故标出如左。
上最三行: 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
中最三行: 行無名;行清靜;行諸善。
下最三行: 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
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三者不淫此三事,屬身業。
一者不妄言;二者不绮語;三者不兩舌;四者不惡口此四事,屬口業。
一者不嫉妒。
二者不?真恚。
三者不邪疑此三事,屬心業。
右九行三業、十事存念。
驚恐人思相幹,皆速思之,危即安也。
△卧朝存思第十一 卧之為法,勿正仰如屍,當側傍檢體,莫恣縱四肢。
不可高枕,三寸許耳。
香藥為枕,無用惡木,冷漯穢臭沖犯泥丸,雖行途權假,常宜防之。
卧起咒願,善念存心,心存朝禮,時不可阙。
阙礙公私,後皆忏悔也。
△朝出戶存玉女第十二 玉女者,是自然妙氣應感成形。
形質明淨,清皎如玉,隐而有潤,顯又無邪。
學者存真,階漸升進,進退在形,出入在道。
道氣玄妙,纖毫必應,應引以次,從卑至尊。
故白日則玉女守宮;夕夜則少女通事,濟度危難,登道場也。
△夕出戶存少女第十三 夕出戶咒曰:少女通靈學未升玄,不得無業,業有優劣,皆必須因,因精果妙,乃一其神。
神而未一,由學未止,詣之以漸,引陰濟陽。
人生陽境,動靜歸陰,陰為道幾,應感最妙。
妙應之初,有茲少女,秉正治邪,和釋隔戾,罰惡佑善,陰德濟陽,顯稱玉明,其可堅貞。
咒而存之,成真則速矣。
右一人其形如左。
△齋存雲氣兵馬第十四 朝夕出入,存神禮師,志與朝儀同。
凡行道時所存。
清旦先思青雲之氣,匝滿齋堂中,青龍、師子備守前後次思青氣從師肝中出,如雲之升,青龍、師子在青氣中往覆,弟子家合宅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耳;正中思赤雲之氣,匝滿齋堂,硃雀、鳳凰悲鳴左右次思赤氣從師心中出,如雲之升,鳳凰、硃雀在赤氣中往覆,弟子家合宅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日入思黃雲之氣,匝滿齋堂,黃龍、黃驎備守四方次思黃氣從師脾中出,如雲之升,黃龍、黃驎在黃氣之中往覆,弟子合家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地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
此三時行道,六時依如後科;人定思白雲之氣,匝滿齋堂,白虎、骐驎備守内外次思白氣從師肺中不須存骐驎,宜存白虎。
若存珝,思白驎在白氣中往覆,弟子合家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兵馬、日月、悉如前法。
黃箓大齋三時,行道宜用日入。
常齋三時,可取人定,人定而用日入存思。
又六時更從青始,次赤週白,此皆失法,青、白别有,皆非五髒六腑之儀也。
夜半思玄雲之氣,匝滿齋堂,靈龜、珣蛇備守上下次思黑氣從師腎中出,如雲之升,靈龜、褷蛇在黑氣中,仙童、玉女、日月兵馬,悉如前法也;向曉思紫雲之氣,匝滿齋堂,辟邪師子,備守隐顯次思紫氣從師膽中出,馀如前法。
其形如左。
凡師思雲氣,各從方來。
青雲出上。
見從其方稍出,漸成蓊郁,氤氲充溢堂宇。
然後思己身中藏氣又出,與雲色采合氣同,明淨香潔,覆庇家門,宮城山水,小大畢週。
神官靈獸,齊整參羅,前後左右,四方内外,上下隐顯,六時轉隆,神靈普遍也。
△上講座存三色三一魂魄第十五 上講時,先存三色;次存三一。
行道有六時,上講但三時,食後、上晡、人定。
三時入齋堂,撚香禮三拜,巡回依坐。
竟,有衆者,法師以闆擊席,仍放闆膝前,同臨目握固,存頭氣青;兩手氣赤;兩足氣白,三氣繞身。
其形如左。
△初登高座先存禮三尊第十六 講義及讀經,先靜,竟,登起向太上座,三過上香,卻後數尺,禮三尊三拜。
又仍存經師、籍師、度師,各禮一拜,合六拜,乃登高座,其形如左三尊者,道尊、經尊、真人尊。
三尊通乎人身,人身欲與三尊同者,清齋、精思、禮拜、存之日一過,如此初下六拜,後重不須禮。
一則二拜,叩搏願念如法。
赢者,心拜之。
△登高座侍衛第十七 登高座,安坐安坐者,大坐也,佥?闆當心,鳴鼓三十通,咽液三十六過。
臨目見左青龍、右白虎、前硃雀、後玄武、足下八卦神龜、三十六師子伏前,頭巾七星,五髒生五氣,羅文覆身上。
三一侍經,各千乘萬騎,仙童玉女衛之。
其形如左。
△萬遍竟雲駕至第十八 能讀五千文萬遍,太上雲駕下迎。
萬遍畢,未去者,一月三讀之,須雲駕至便升仙。
其形如左修行萬遍之道,又存五雲之星,轉經之後,夜半至生氣之時,飽服五牙之氣,坐向月建之方,叩齒九通,咽液三十六過。
臨目存五星辰在頭,歲在左肘,太白在右肘,熒惑在兩膝間,鎮在心中,久久乃止。
行入常思不忘,千災自然絕,萬禍不能幹。
後當身上出水,身下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