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
關燈
小
中
大
◎存思三洞法
常以旦思洞天,日中思洞地,夜半思洞淵,亦可日中頓思三真。
存思之法: 次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先瞑目,思素靈宮清微府中青氣、赤氣相沓郁郁來,下入兆身中泥丸上宮,便咽九氣;次思蘭台府中赤、黃二氣相沓如先來,下入兆身臍下丹田绛宮中,便咽九氣。
咽三洞氣畢,便仰祝曰: 天地混沌,淵源三精。
元始結化,五氣混生。
變化玄元,灌注身形。
服禦流霞,升入紫庭。
北帝落死,東華記名。
洞達幽微,與帝合并。
畢,又叩齒九通,思元洞元明元曜延靈耀元君玄混,以陽霞硃明之符,授與我身;次思洞天生官,衣服諱字如上法,并從素靈宮清微府中下,以次入兆泥丸宮中。
畢,仰祝曰: 洞天上元,監禦九玄,總統三炁,混生丹田,披洞幽關,出入無間。
魂魄寶耀,纏絡華鮮,飛雲降室,遊宴紫天,齊保天地,長享億年。
思洞天畢,轉向南,思洞地洞真大熒惑星大洞元生太靈機皇君景化,以通明四洞九元之符,以授我身;次思洞地生官,衣服諱字如上法,并從素靈宮蘭台府下,入兆身绛宮中。
便仰祝曰: 洞地中元,總領飛仙,華冠寶耀,腰青建巾,授我靈符,通真緻神,洞思幽微,受帝秘言,解胞散結,九孔朗然,七祖鹹脫,上升南軒,雲輿下降,白日升晨。
思洞地畢,轉向北,思洞淵洞玄太白子留金城耀耀元精元導太仙君,諱浩田,以啟通明天寶符,以授兆身;次思洞淵生官,衣服諱字如上法,并從素靈宮皇堂府下,入兆身臍下丹田宮中。
便仰咒曰: 洞淵幽關,上參三元,玄氣郁勃,飛霞紫雲,流黃五色,華晨寶符,服禦啟明,與天長存,乘空駕靈,遊宴玉晨,攜堤景皇,結友真仙。
思洞淵畢,還東向,叩齒九通,咽氣九過,三洞畢矣。
子能行之,真神見形,玉女可使,玉童見靈,三元下降,以丹輿綠軿,來迎兆身,上升太清。
惟在寶秘,慎勿輕傳。
---------------------------------------- ◎老君存思圖十八篇并叙 師曰:修身濟物,要在存思。
存思不精,漫瀾無感。
感應由精,精必有見。
見妙如圖,識解超進,神氣堅明,業行無倦,兼濟可期,期于有證,證之顯驗,逆知吉兇,以善消惡。
一切所觀,觀其妙色,色相為先,都境山林,城宮台殿,尊卑君臣,神仙次第,得道聖衆,自然玉姿,英偉奇特,與我為俦,圓光如日,有炎如煙,週繞我體,如同金剛。
文不盡意,猶待訣言,言妙罕傳,文精希現。
現傳果驗,劫載一人。
一人明難,非為無果。
勿謂不易,而息遵求。
求之能笃,随漸升登。
雖未具足,徵涉便到勝途,出俗居道。
居道化俗,涅而不缁,故号居士,一曰道士。
士,即事也。
習事超倫,謂之大覺。
覺者,取微昧圖證驗,得鳥之羅在其一目如左本文内所說形圖畫像元阙。
△存道寶第一 師曰:寶者,自然元一,無祖無先,常存無滅,濟度無窮,應感為三,終始一也。
不一由人,人有億兆,心兆億行,大品有三:上、中、下才,悟或遲速。
速之與遲,必宗三寶:一曰道寶;二曰經寶;三曰師寶;師寶者,得道人,為我師也;經寶者,自然妙文,師所傳也;道寶者,無形之形,即太上是。
窅冥中精應感緣時成數,分形散體,不可思議。
議而思之,得不可得。
得不可得,竟何所得?得道真也。
真也者,得之不死不生,生死應化,不損不勞,保此貴重,故号道寶。
存思之時,皆應臨目,常見太上在高座上,老子在左,元君在右;又見經在西方,師在東面;次見十天光儀、侍衛文武、伎樂各從方來,朝禮太上。
先存見齋堂,為太玄都,玉京山七寶城宮台寶蓋師子之座,座上蓮花以為茵籍,床前師子蹲踞相向,香官伎樂參然羅列。
△存經寶第二 見道寶竟,仍存玄台之裡,在于太上之西,有七寶莊嚴,光明帳座,座有玉案,案有寶經。
绛銷之巾,火鈴之室,宛籍缊函,鎮履經上。
玉童玉女,侍衛香燈。
三十六部,道德為宗。
太玄侍官,其形如左。
△存師寶第三 見經寶竟,仍存玄台之裡,在于太上之東,有七寶莊嚴,明光帳座,座上有玄中大法師,即是高上老君,妙相不可具圖,應感變化無定。
無定之定,定在心得;心得有由,由階漸悟;悟發之初,先睹玉貌。
素發玄冠,黃裳皁帔。
憑幾振拂,為物祛塵,凝神釋滞,以正治邪。
仙真侍側,左右肅然,人天相交,其形如左。
△存十方天尊第四 見三尊竟,仍存十方天尊相随以次,同詣玄台,朝禮太上,嚴整威儀,為一切軌則。
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黑,羽儀多玄; 東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青,羽儀多碧; 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赤,羽儀多丹; 西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白,羽儀多素; 東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青黑又多黃; 東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青赤又多黃; 西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赤白又多黃; 西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白黑又多黃; 上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玄紫又多蒼; 下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黃紅又多綠。
右十人其形如左天尊雲駕同到玉京,傘扇羽儀不可悉備,伎樂侍從亦回具陳。
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耳。
△授《道德經》存三宮第五 授《道德經》,師北向,置經于案上,弟子伏左,師執經,弟子擎法,信師叩齒三十六通。
存思之法: 次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先瞑目,思素靈宮清微府中青氣、赤氣相沓郁郁來,下入兆身中泥丸上宮,便咽九氣;次思蘭台府中赤、黃二氣相沓如先來,下入兆身臍下丹田绛宮中,便咽九氣。
咽三洞氣畢,便仰祝曰: 天地混沌,淵源三精。
元始結化,五氣混生。
變化玄元,灌注身形。
服禦流霞,升入紫庭。
北帝落死,東華記名。
洞達幽微,與帝合并。
畢,又叩齒九通,思元洞元明元曜延靈耀元君玄混,以陽霞硃明之符,授與我身;次思洞天生官,衣服諱字如上法,并從素靈宮清微府中下,以次入兆泥丸宮中。
畢,仰祝曰: 洞天上元,監禦九玄,總統三炁,混生丹田,披洞幽關,出入無間。
魂魄寶耀,纏絡華鮮,飛雲降室,遊宴紫天,齊保天地,長享億年。
思洞天畢,轉向南,思洞地洞真大熒惑星大洞元生太靈機皇君景化,以通明四洞九元之符,以授我身;次思洞地生官,衣服諱字如上法,并從素靈宮蘭台府下,入兆身绛宮中。
便仰祝曰: 洞地中元,總領飛仙,華冠寶耀,腰青建巾,授我靈符,通真緻神,洞思幽微,受帝秘言,解胞散結,九孔朗然,七祖鹹脫,上升南軒,雲輿下降,白日升晨。
思洞地畢,轉向北,思洞淵洞玄太白子留金城耀耀元精元導太仙君,諱浩田,以啟通明天寶符,以授兆身;次思洞淵生官,衣服諱字如上法,并從素靈宮皇堂府下,入兆身臍下丹田宮中。
便仰咒曰: 洞淵幽關,上參三元,玄氣郁勃,飛霞紫雲,流黃五色,華晨寶符,服禦啟明,與天長存,乘空駕靈,遊宴玉晨,攜堤景皇,結友真仙。
思洞淵畢,還東向,叩齒九通,咽氣九過,三洞畢矣。
子能行之,真神見形,玉女可使,玉童見靈,三元下降,以丹輿綠軿,來迎兆身,上升太清。
惟在寶秘,慎勿輕傳。
---------------------------------------- ◎老君存思圖十八篇并叙 師曰:修身濟物,要在存思。
存思不精,漫瀾無感。
感應由精,精必有見。
見妙如圖,識解超進,神氣堅明,業行無倦,兼濟可期,期于有證,證之顯驗,逆知吉兇,以善消惡。
一切所觀,觀其妙色,色相為先,都境山林,城宮台殿,尊卑君臣,神仙次第,得道聖衆,自然玉姿,英偉奇特,與我為俦,圓光如日,有炎如煙,週繞我體,如同金剛。
文不盡意,猶待訣言,言妙罕傳,文精希現。
現傳果驗,劫載一人。
一人明難,非為無果。
勿謂不易,而息遵求。
求之能笃,随漸升登。
雖未具足,徵涉便到勝途,出俗居道。
居道化俗,涅而不缁,故号居士,一曰道士。
士,即事也。
習事超倫,謂之大覺。
覺者,取微昧圖證驗,得鳥之羅在其一目如左本文内所說形圖畫像元阙。
△存道寶第一 師曰:寶者,自然元一,無祖無先,常存無滅,濟度無窮,應感為三,終始一也。
不一由人,人有億兆,心兆億行,大品有三:上、中、下才,悟或遲速。
速之與遲,必宗三寶:一曰道寶;二曰經寶;三曰師寶;師寶者,得道人,為我師也;經寶者,自然妙文,師所傳也;道寶者,無形之形,即太上是。
窅冥中精應感緣時成數,分形散體,不可思議。
議而思之,得不可得。
得不可得,竟何所得?得道真也。
真也者,得之不死不生,生死應化,不損不勞,保此貴重,故号道寶。
存思之時,皆應臨目,常見太上在高座上,老子在左,元君在右;又見經在西方,師在東面;次見十天光儀、侍衛文武、伎樂各從方來,朝禮太上。
先存見齋堂,為太玄都,玉京山七寶城宮台寶蓋師子之座,座上蓮花以為茵籍,床前師子蹲踞相向,香官伎樂參然羅列。
△存經寶第二 見道寶竟,仍存玄台之裡,在于太上之西,有七寶莊嚴,光明帳座,座有玉案,案有寶經。
绛銷之巾,火鈴之室,宛籍缊函,鎮履經上。
玉童玉女,侍衛香燈。
三十六部,道德為宗。
太玄侍官,其形如左。
△存師寶第三 見經寶竟,仍存玄台之裡,在于太上之東,有七寶莊嚴,明光帳座,座上有玄中大法師,即是高上老君,妙相不可具圖,應感變化無定。
無定之定,定在心得;心得有由,由階漸悟;悟發之初,先睹玉貌。
素發玄冠,黃裳皁帔。
憑幾振拂,為物祛塵,凝神釋滞,以正治邪。
仙真侍側,左右肅然,人天相交,其形如左。
△存十方天尊第四 見三尊竟,仍存十方天尊相随以次,同詣玄台,朝禮太上,嚴整威儀,為一切軌則。
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黑,羽儀多玄; 東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青,羽儀多碧; 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赤,羽儀多丹; 西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白,羽儀多素; 東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青黑又多黃; 東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青赤又多黃; 西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赤白又多黃; 西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白黑又多黃; 上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玄紫又多蒼; 下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黃紅又多綠。
右十人其形如左天尊雲駕同到玉京,傘扇羽儀不可悉備,伎樂侍從亦回具陳。
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耳。
△授《道德經》存三宮第五 授《道德經》,師北向,置經于案上,弟子伏左,師執經,弟子擎法,信師叩齒三十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