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誇功銘石艮嶽成山覆國喪身孱遼絕祀

關燈
卻說童貫兩次失敗,無法圖燕,又恐徽宗诘責,免不得進退兩難,當下想了一策,密遣王瓌如金,請他夾攻燕京。

    金主也使蒲家奴一譯作普嘉努。

    至宋,以出兵失期相責。

    徽宗複使趙良嗣往金,金主旻道:旻即阿骨打改名。

    “汝國約攻燕京,至今尚未成功,反要我國遣兵相助,試思一燕京尚不能下,還想甚麼十餘州?我今發兵攻燕,總可得手,我取應歸我有。

    不過前時有約,我不能忘,滅燕以後,當分給燕京及薊、景、檀、順、涿、易六州。

    ”良嗣道:“原約許給山前山後十七州,今乃隻許六州,未免背約,貴國不應自失信義。

    ”金主道:“前約原是有的,但十七州為汝國所取,我應讓給。

    目今除涿、易二州自降汝國外,汝國曾取得一州否?”應該嘲笑。

    良嗣道:“我國曾發兵遙應,牽制遼人,所以貴國得安取四京。

    ”金主勃然道:“汝國若不發兵,難道我不能滅遼麼?現在汝國攻燕不下,看我遣兵往攻,能取得否?”由他自誇。

    良嗣尚欲再辯,金主起身道:“六州以外,寸土不與。

    ”言至此,返身入内,良嗣怅然退出。

     既而金主使李靖伴良嗣歸,止許山前六州。

    徽宗複遣良嗣送還,命于六州以外,求營、平、灤三州。

    良嗣尚未到金,金已出兵三路,進攻燕京。

    遼蕭後上表金邦,求立秦王定,願為附庸,金主不許。

    表至五上,仍然未允。

    蕭後乃遣勁兵守居庸關,金兵到了關下,遼兵正思抵禦,不料崖石無故坍下,壓死多人,大衆嘩然退走,金兵遂越關南進。

    遼統軍都監高六等,送款降金,金主聞燕京降順,也即趨至,率兵從南門入。

    遼相左企弓,參政虞仲文、康公弼,樞密使曹勇義、張彥忠、劉彥義等,奉表詣金營請罪,金主一律寬免,令守舊職,并遣撫燕京諸州縣。

    獨蕭德妃與蕭幹乘夜出奔,自古北口趨天德,于是遼五京均為金有了。

    宋人攻遼如此其難,金人破遼如此其易,人事耶?天命耶? 趙良嗣轉至金軍,乞畀平、營、灤三州。

    金主哪裡肯從,但遣使送良嗣歸,且獻遼俘。

    試問宋知自愧否?徽宗與王黼還是癡心妄想,令良嗣再去要求,金主非但不允所請,還要将燕京租稅,留為己有。

    良嗣道:“有土地必有租稅,土地畀我,難道租稅獨不歸我麼?”粘沒喝在旁厲聲道:“若不歸我租稅,當還我涿、易諸州。

    ”良嗣隻允輸糧二十萬石。

    片語偏種禍根。

    金又遣使李靖等,與良嗣至宋,請給歲币,且及租稅。

    王黼議歲币如遼額,惟燕京租稅,不能盡與金人。

    當又命良嗣赴金,先後往還數次,金主定要硬索租稅,經良嗣再四力争,尚要每年代稅錢一百萬缗。

    粘沒喝且隻肯讓給涿、易二州。

    降臣左企弓又作詩獻金主雲:“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

    ”你既曉明此意,為何把燕京降金?還是金主顧念前盟,才定了四條和約:(一)是将宋給遼歲币四十萬,轉遺金邦。

    (二)是每歲加給燕京代稅錢一百萬缗。

    (三)是彼此賀正旦生辰,置榷場交易。

    (四)是燕京及山前六州歸宋,所有山後諸州,及西北接連一帶山川,概為金有。

    良嗣不肯承認,返至雄州,着人遞奏,自在雄州待命。

    王黼料難與争,遂慫恿徽宗,勉從金議,遙令良嗣再往允約。

    金主乃使揚璞,赍了誓書,及讓給燕京六州約文,呈入宋廷。

    有诏令童貫、蔡攸入燕交割,誰料到燕京城内,所有職官富民子女玉帛,統已被金人掠去,單剩了一座空城。

    餘如檀、順、景、薊諸州,也與燕京相似。

    交割既畢,金主旋師。

    童貫、蔡攸亦奉诏還朝。

     貫且奏稱:“燕城老幼,伏道迎谒,焚香稱壽。

    ”徽宗特下赦诏,布告燕、雲,命左丞王安中為慶遠軍節度使,兼河北、河東、燕山路宣撫使,知燕山府。

    郭藥師為檢校少保,同知府事。

    一面召藥師入朝,格外優待,并賜他甲第姬妾,與貴戚大臣,更互設宴。

    又命至後園延春殿觐見,藥師且拜且泣道:“臣在虜中,聞趙皇如在天上,不意今日得觐龍顔。

    ”徽宗聞言喜甚,極加褒獎,并谕他捍守燕京,作為外蔽。

    藥師忙答道:“願效死力。

    ”徽宗又命他追取天祚帝,藥師竟變色道:“天祚帝系臣故主,臣不敢受诏,請轉命他人。

    ”言下涕泣如雨。

    所謂小信固人之意,小忠動人之心。

    徽宗稱為忠臣,自解所禦珠袍,及二金盆,賞給藥師。

    狼子野心,豈小恩所足要結?藥師拜領出殿,即将金盆翦給部衆,且語衆道:“此非我功,乃是汝等勞力至此,我怎得坐享厚賜呢?”無非做作。

    越日,又加封少傅,遣他還鎮。

    童貫、蔡攸等,還都複命,徽宗進封貫為徐豫國公,攸為少師,趙良嗣為延康殿學士,并命王黼為太傅,總治三省事,特賜玉帶,鄭居中為太保。

    居中自陳無功,不願受命,未幾入朝遇疾,數日而卒。

    幾做鄭康國第二。

     是年适萬歲山成,改名艮嶽,遂将朱勔載歸的大石,運至山頂,兀然峙立。

    因新得燕地,特賜嘉名,号為昭功敷慶神運石。

    看官記着!這萬歲山的經營,自政和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