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端禮門立碑誣正士河湟路遣将複西蕃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徽宗既信鄧洵武言,欲重用蔡京,且因京入都陳言,力請紹述,遂再诏改元,定為崇甯二字,隐示尊崇熙甯的意思。
擢洵武為中書舍人給事中,兼職侍講,複蔡卞、邢恕、呂嘉問、安惇、蹇序辰官,罷禮部尚書豐稷,出知蘇州,再罷尚書左仆射韓忠彥,出知大名府,追貶司馬光、文彥博等四十四人官階,籍元祐、元符黨人,不得再與差遣。
又诏司馬光等子弟,毋得官京師。
進許将為門下侍郎,許益為中書侍郎,蔡京為尚書左丞,趙挺之為尚書右丞。
自韓忠彥去位,惟曾布當國,力主紹述,因此熙豐邪黨,陸續進用。
蔡京亦由布引入,但京本與布有隙,反日夜圖布,陰作以牛易羊的思想,布亦稍稍覺着,怎奈京已深得主眷,一時無從攆逐,隻好虛與委蛇。
京得任尚書左丞,居然在輔政地位,所有一切政事,布欲如何,京必反抗,所以常有龃龉。
會布拟進陳佑甫為戶部侍郎,佑甫系布婿父,與布為兒女親家,京遂乘隙入奏道:“爵祿乃是公器,奈何使宰相私給親家?”語甚中聽。
布忿然道:“京與卞系是兄弟,如何亦得同朝?佑甫雖系布親家,但才足勝任,何妨薦舉。
”京冷笑道:“恐未必有才呢。
”布益怒道:“京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怎見得佑甫無才呢?”同一小人,何分彼此?說至此,聲色俱厲。
溫益從旁叱布道:“布在上前,怎得無禮?”布尚欲還叱溫益,但見徽宗已面帶愠色,拂袖退朝,乃悻悻趨出。
殿中侍禦史錢俶,即于次日呈入彈文,略言:“曾布援元祐奸黨,擠紹聖忠賢。
”當有诏罷布為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潤州。
布初由王安石薦引,阿附安石,脅制廷臣,至哲宗親政,始助章惇,繼排章惇;徽宗嗣立,章惇被逐,布為右揆,欲并行元祐、紹聖諸政,乃逐蔡京。
嗣與韓忠彥有隙,又引京自助,至是終為京所排,落職出外。
時人謂楊三變後,無過曾布。
看官道楊三變為何人?就是前文所叙的楊畏。
畏在元豐間,附安石等,元祐間,附呂大防等,紹聖間,附章惇等,後被谏官孫谔所劾,号他為楊三變,出知虢州。
插入楊畏,補上文所未逮。
布始終奸邪,機變益多,且曾居宰輔,比楊三變尤為厲害,《宋史》編入奸臣傳,與二惇、二蔡并列,也算是名不虛傳呢。
力斥奸邪。
布既被斥,蔡京當然入相,即受命為尚書左仆射,兼中書侍郎。
京入謝,徽宗賜坐延和殿,并面谕道:“神宗創法立制,先帝繼志述事,中遇兩變,國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遺志,卿将何以教朕?”教你亡國何如?京避座頓首道:“敢不盡死。
”京既得志,遂禁用元祐法,複紹聖役法,仿熙甯條例司故事,就在都省置講議司,自為提舉講議,引用私黨吳居厚、王漢之等十餘人為僚屬,調趙挺之為尚書左丞,張商英為尚書右丞,凡一切端人正士,及與京異志,概目為元祐黨人,盡行貶斥。
就是元符末年疏駁紹述等人,亦均稱為奸黨,一律镌名刻石,立碑端禮門,這碑叫作“黨人碑”,内列一百二十人,乃是蔡京請徽宗禦書,照刊石上。
姓名列下: 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呂公亮呂大防劉摯範純仁韓忠彥王珪梁焘王岩叟王存 鄭雍傅堯俞趙瞻韓維孫固範百祿胡宗愈李清臣蘇轍劉奉世範純禮安焘陸佃上列為曾任宰執以下等官蘇轼範祖禹王欽臣姚勔顧臨趙君錫馬默王蚡孔文仲孔武仲朱光庭孫覺吳安持錢勰李之純趙彥若趙卨孫升李用劉安世韓川呂希純曾肇王觌範純粹王畏呂陶王古陳次升豐稷謝文瓘鮮于侁賈易鄒浩張舜民上列為待制以上等官 程頤謝良佐呂希哲呂希績晁補之黃庭堅畢仲遊常安民孔平仲司馬康吳詩安張來歐陽棐陳瓘鄭俠秦觀徐常湯馘杜純宋保國劉唐老黃隐王鞏張保源 汪衍餘爽常立唐義問餘卞李格非商倚張庭堅李祉陳祐任伯雨朱光裔陳郛蘇嘉龔夬歐陽中立吳俦呂仲甫劉當時馬琮陳彥劉昱魯君贶韓跋上列為雜官 張士良魯焘趙約譚裔王偁陳詢張琳裘彥臣上列為内官 王獻可張巽李備胡上列為武官 還有元符末,日食求言,當時應诏上書,不下數百本,由蔡京及私黨檢閱,定為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邪下三等。
于是锺世美以下四十一人為正等,盡加旌擢,範柔中以下五百餘人為邪等,降責有差,且降責人不得同州居住。
比章惇執政時,還要厲害。
從此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昌州判官馮澥,窺伺朝旨,竟越俎上書,謂元祐皇後,不當複位,這一書正中蔡京心懷,他本由童貫賄賂宮中,密結劉後心腹,互為稱揚,因得進用,孟後複位,劉後很是不快,内侍郝随等更滋疑懼,此次乘蔡京執政,重複哲宗舊規,遂暗托京再廢孟後。
京以事關重大,一時
擢洵武為中書舍人給事中,兼職侍講,複蔡卞、邢恕、呂嘉問、安惇、蹇序辰官,罷禮部尚書豐稷,出知蘇州,再罷尚書左仆射韓忠彥,出知大名府,追貶司馬光、文彥博等四十四人官階,籍元祐、元符黨人,不得再與差遣。
又诏司馬光等子弟,毋得官京師。
進許将為門下侍郎,許益為中書侍郎,蔡京為尚書左丞,趙挺之為尚書右丞。
自韓忠彥去位,惟曾布當國,力主紹述,因此熙豐邪黨,陸續進用。
蔡京亦由布引入,但京本與布有隙,反日夜圖布,陰作以牛易羊的思想,布亦稍稍覺着,怎奈京已深得主眷,一時無從攆逐,隻好虛與委蛇。
京得任尚書左丞,居然在輔政地位,所有一切政事,布欲如何,京必反抗,所以常有龃龉。
會布拟進陳佑甫為戶部侍郎,佑甫系布婿父,與布為兒女親家,京遂乘隙入奏道:“爵祿乃是公器,奈何使宰相私給親家?”語甚中聽。
布忿然道:“京與卞系是兄弟,如何亦得同朝?佑甫雖系布親家,但才足勝任,何妨薦舉。
”京冷笑道:“恐未必有才呢。
”布益怒道:“京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怎見得佑甫無才呢?”同一小人,何分彼此?說至此,聲色俱厲。
溫益從旁叱布道:“布在上前,怎得無禮?”布尚欲還叱溫益,但見徽宗已面帶愠色,拂袖退朝,乃悻悻趨出。
殿中侍禦史錢俶,即于次日呈入彈文,略言:“曾布援元祐奸黨,擠紹聖忠賢。
”當有诏罷布為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潤州。
布初由王安石薦引,阿附安石,脅制廷臣,至哲宗親政,始助章惇,繼排章惇;徽宗嗣立,章惇被逐,布為右揆,欲并行元祐、紹聖諸政,乃逐蔡京。
嗣與韓忠彥有隙,又引京自助,至是終為京所排,落職出外。
時人謂楊三變後,無過曾布。
看官道楊三變為何人?就是前文所叙的楊畏。
畏在元豐間,附安石等,元祐間,附呂大防等,紹聖間,附章惇等,後被谏官孫谔所劾,号他為楊三變,出知虢州。
插入楊畏,補上文所未逮。
布始終奸邪,機變益多,且曾居宰輔,比楊三變尤為厲害,《宋史》編入奸臣傳,與二惇、二蔡并列,也算是名不虛傳呢。
力斥奸邪。
布既被斥,蔡京當然入相,即受命為尚書左仆射,兼中書侍郎。
京入謝,徽宗賜坐延和殿,并面谕道:“神宗創法立制,先帝繼志述事,中遇兩變,國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遺志,卿将何以教朕?”教你亡國何如?京避座頓首道:“敢不盡死。
”京既得志,遂禁用元祐法,複紹聖役法,仿熙甯條例司故事,就在都省置講議司,自為提舉講議,引用私黨吳居厚、王漢之等十餘人為僚屬,調趙挺之為尚書左丞,張商英為尚書右丞,凡一切端人正士,及與京異志,概目為元祐黨人,盡行貶斥。
就是元符末年疏駁紹述等人,亦均稱為奸黨,一律镌名刻石,立碑端禮門,這碑叫作“黨人碑”,内列一百二十人,乃是蔡京請徽宗禦書,照刊石上。
姓名列下: 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呂公亮呂大防劉摯範純仁韓忠彥王珪梁焘王岩叟王存 鄭雍傅堯俞趙瞻韓維孫固範百祿胡宗愈李清臣蘇轍劉奉世範純禮安焘陸佃上列為曾任宰執以下等官蘇轼範祖禹王欽臣姚勔顧臨趙君錫馬默王蚡孔文仲孔武仲朱光庭孫覺吳安持錢勰李之純趙彥若趙卨孫升李用劉安世韓川呂希純曾肇王觌範純粹王畏呂陶王古陳次升豐稷謝文瓘鮮于侁賈易鄒浩張舜民上列為待制以上等官 程頤謝良佐呂希哲呂希績晁補之黃庭堅畢仲遊常安民孔平仲司馬康吳詩安張來歐陽棐陳瓘鄭俠秦觀徐常湯馘杜純宋保國劉唐老黃隐王鞏張保源 汪衍餘爽常立唐義問餘卞李格非商倚張庭堅李祉陳祐任伯雨朱光裔陳郛蘇嘉龔夬歐陽中立吳俦呂仲甫劉當時馬琮陳彥劉昱魯君贶韓跋上列為雜官 張士良魯焘趙約譚裔王偁陳詢張琳裘彥臣上列為内官 王獻可張巽李備胡上列為武官 還有元符末,日食求言,當時應诏上書,不下數百本,由蔡京及私黨檢閱,定為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邪下三等。
于是锺世美以下四十一人為正等,盡加旌擢,範柔中以下五百餘人為邪等,降責有差,且降責人不得同州居住。
比章惇執政時,還要厲害。
從此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昌州判官馮澥,窺伺朝旨,竟越俎上書,謂元祐皇後,不當複位,這一書正中蔡京心懷,他本由童貫賄賂宮中,密結劉後心腹,互為稱揚,因得進用,孟後複位,劉後很是不快,内侍郝随等更滋疑懼,此次乘蔡京執政,重複哲宗舊規,遂暗托京再廢孟後。
京以事關重大,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