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關燈
話說狐妖見陶情老友一陣煙跑去了,這三鄉老拉住不放他,道:“患難中便見交情,可見這陶情是個面交酒友。

    ”狐妖苦苦哀求三老放手。

    這三老說道:“你這妖魔不求那高僧度脫,離了畜生之道,卻還要假借人形,妄托友道嚼人。

    吾等常與山君往來,須率扯他到山君處,叫他把你碎嚼。

    ”三友正講,隻見一人飛奔到亭子上來,口稱“範子”,見三老拉住狐妖,乃問道:“三位老叟,如何扯住這位青年朋友不放?”三老不答,但問:“足下何往?”範子答道:“吾與一友,期二載千裡相會,今其期矣,千裡赴約。

    ”三老聽了,遂放了扯狐妖之手,近範子前一揖,說道:“君可謂知己交,世上有此信人,吾等當親當敬,又何必與此狐交,作甚計較?”狐妖見三老放了手不睬,含羞退去。

    範子也别了三老,說道:“吾要趕千裡程途,不暇與老叟聚談。

    ”乃飛走去了。

    三老方才講道:“聞狐妖說,演化高僧過此,他們能發明綱常正道,我等既世稱三友,便把這友道求他們指教一二。

    ”按下三老在亭子前等候高僧不提。

    且說道育在堂中缽盂内現出山虎,吓走了狐妖,乃向那愁和尚說道:“師兄,你入了貪魔,自取作怪。

    你隻知敲梆化齋,哪知貪迷覺悟?”愁和尚摸着腹,隻叫“爺爺呀救難”。

    育師乃把缽盂盛了些澗水與他吞下,頃刻平安,那衆僧方才合掌稱謝。

    隻聽得山門衆僧迎接祖師進了正殿,參禮聖像,相見了方丈。

    三弟子上前侍立,頃刻殿前聚集許多善信。

    也有來曆的,說道:“好一個長老,像貌非凡。

    ”也有來求道的,見了祖師莊嚴色相,便參禮十分。

    這來求道的,也有一等談空說妙,問法參禅。

    卻有一等,聽聞得高僧指明綱常倫理,能使不忠不孝等類改行從善。

    隻這一等人,其中便有家中或父不慈,或子不孝,或夫不愛,或妻不敬,種種家庭不和的,望着演化僧到,特來參谒求教。

    這些人,隻道高僧有奇術神法,把那反常背道、不忠不孝的轉變過來。

    哪知高僧隻據着生人性分中正大光明的道理,一提撕開導耳。

    當時聚着善信中,便是仁輔與宦尊衆友。

    那亭子上三鄉老齊來探谒,道副大師一一請問衆檀越姓氏。

    隻見宦尊開口說道:“老子舒中來也,解組歸來,閑居無事,與這位朋友盤桓終日,以樂餘年,聞得高僧自國度遠來演化,特谒蓮座,以聆妙旨。

    ”祖師不答,但說一偈。

    說道:俯仰從前,一正而定。

     逍遙已後,勿澆乃性。

     那宦尊聽得,拜受謝教,說道:“人言不差,果然高僧因類演化,老子知偈意矣。

    但隻是老子與衆友來臨,須是人人求一個超脫。

    ”祖師乃目視副師,副師領悟,乃向宦尊說道:“吾師教本無言,說偈隻為尊長有問,不得不言。

    尊長欲人人盡言,非吾師本意。

    我小僧代言,且隻就老尊長說衆友來臨,小僧看衆位色相不等,有知是上交老尊長,還是尊長下交取友?這友道多端,總歸一義。

    ”尊長點首,說道:“老子曉得了,隻是一件事請問你;出家人當講些見性明心的宗教、虛無微妙的禅機。

    我聞你們自出國門,隻講的是綱常倫理之言,演化忠孝廉節之輩,這三綱五常乃是在家生人的道理,你出家人既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何諄諄隻講這俗家的事?”副師道:“老尊長,就你說見性明心,這性是何物?這心是何物?世人若把這綱常正了,便就是見性明心。

    ”宦尊笑道:“不是這等說,把宗教離遠了。

    ”副師道:“老尊長,你離了道理講性,還是你遠了。

    ”舒宦尊又問道:“師父,你們東度之意何為?”副師道:“我祖師與震旦國度有昔劫之緣,又因崔、寇誅盡沙門,吾師于慧照中,觀見崔、寇不忠君上,自然王法不容。

    乃若沙門被誅,卻也是他自取滅亡,豈有披剃出家,不守禅規,天道肯與你安然受享?僧等為此遠行,要使這不忠的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