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休城敬德詐降唐
關燈
小
中
大
族也,為天下之譏诮。
并州已失,坐落一寨;便其地形,将軍在吾軍舌上耳。
奔走必不得免,吾為将軍慮之,願無贻後悔。
敬德看了秦王之書大喜,遂請尋相入城。
敬德曰:“主人現居何處?”相掩淚曰:“主人與元帥皆死于唐陣矣。
”敬德曰:“吾誓殺賊,與主報仇。
”相曰:“此實天命歸之,非人力可緻。
”敬德曰:“汝背我而去降唐,不知事君何事?”相曰:“吾非不忠,奈何勢危,不能支持,吾始降矣。
”敬德曰:“見危授命,為人臣正其宜也。
汝懷二心事唐,吾受劉主之恩,安忍背之。
”相曰:“秦王寬洪大度,專望足下如饑似渴。
” 敬德遂取紙筆,親寫降書,遣人赍至唐寨來見。
世績看罷大笑,秦王曰“元帥何故發笑?”世績曰:“吾非笑别,單笑敬德無謀,此事隻瞞得無知癡漢,安能瞞我。
” 秦王曰:“何故?”世績曰:“敬德來降,乃詐耳。
”秦王曰:“何以便知其詐?”世績曰:“以動靜可知。
若束手自縛,投見轅門,正當其理,豈有張設音樂,奏凱出城,使人骈阗之理乎?此實詐降,其迹已露。
書上分明寫說:排列香燈花燭,東門出降。
使我人馬不做準備,皆向東門接應。
彼卻從西門沖突吾陣而出。
觀見西門俱是老弱之兵,出我不意,亦欲北走矣。
”秦王曰:“何以待之?”世績曰:“吾已安排了也,可将計就計,勿令軍人攻打,随處埋伏。
不二日,必擒敬德矣。
”秦王曰:“此真奇策也。
” 卻說敬德在介休城内設計詐降,乃選守城官軍、護糧将士逐一點視,計有三千人馬,俱令披挂結束,準備出城投降。
尋相問曰:“既已降唐,何必整搠軍伍?”敬德曰:“非汝所知,吾豈真降哉!今如此裝飾,乃假途滅虢之計,實欲出此城也。
我于東門設立香燭,進獻羊酒,奏凱出降。
彼見我如此行動,信為實事,必不提防于我,我得率領鐵騎從西門沖突而出矣。
”相曰:“主将已亡,将軍何所歸乎?”敬德曰:“吾去探聽虛實,主上若存,則與其合兵,再興劉室;若果亡矣,則誓以殺賊,報仇雪恥。
”相曰:“良禽相木而栖,賢臣擇主而事,将軍不聽吾言,悔無及矣。
”敬德曰:“吾自有定見,汝勿多言。
”卻說秦王與世績在寨中,專候尋相消息。
忽人報言:“敬德開了東門,排香花燈燭鼓樂,率父老出降。
”言未絕,隻見一人飛馬馳報:“敬德領着精兵已從西門突圍而走矣。
”世績曰:“此賊合休不出,吾所料矣。
”遂擂鼓催兵,四下炮響,喊殺連天。
正值敬德西門突出,提槍縱馬,親自向前。
前面一軍擺開,為首領兵大将,鄂邑人也,姓馬名三保,當先出馬橫槍大呼:“敬德何不降!”敬德大怒,曰:“吾乃劉将,豈降賊也!”言訖,拍馬舞鞭,徑取三保。
兩将戰數合,三保敗走,敬德引軍趕去。
約趕一箭之地,左邊山谷中一隊軍馬出,為首領兵大将,濟州東阿人也,姓程名知節,字咬金。
敬德撥馬來戰,右邊山谷中一彪軍出,為首一員大将,萬年人也,姓殷名皎,字開山。
三路軍馬來并敬德,敬德此日戰敗唐将一十六員,人困馬乏。
敬德知難脫虎口,慌撤軍入城。
城壕邊白旗招揚,兩路軍出,左有秦叔寶、翟長懸,右有劉政道、秦武通,五路軍馬喊殺震天。
敬德掇馬收軍,仍回介休,将四門緊閉不出。
唐兵依舊四下困守。
時尋相見敬德不屈,是夜亦自逃回唐營去了。
靜軒詩雲:才貶忠臣上介休,緻教劉武棄并州。
江山一旦歸唐主,尤與尉遲意氣投。
總批:秦王見武周君臣并走突厥,随議複收敬德,此不可不攻,而尤不可攻之太速也。
尋相欲以時勢利害說其必從,誰料其親筆降書,隻屬假詐乎?卻被世績識破,而即令五路軍馬來并也。
乃敬德猶然不屈,其亦王蠋之流欤?
并州已失,坐落一寨;便其地形,将軍在吾軍舌上耳。
奔走必不得免,吾為将軍慮之,願無贻後悔。
敬德看了秦王之書大喜,遂請尋相入城。
敬德曰:“主人現居何處?”相掩淚曰:“主人與元帥皆死于唐陣矣。
”敬德曰:“吾誓殺賊,與主報仇。
”相曰:“此實天命歸之,非人力可緻。
”敬德曰:“汝背我而去降唐,不知事君何事?”相曰:“吾非不忠,奈何勢危,不能支持,吾始降矣。
”敬德曰:“見危授命,為人臣正其宜也。
汝懷二心事唐,吾受劉主之恩,安忍背之。
”相曰:“秦王寬洪大度,專望足下如饑似渴。
” 敬德遂取紙筆,親寫降書,遣人赍至唐寨來見。
世績看罷大笑,秦王曰“元帥何故發笑?”世績曰:“吾非笑别,單笑敬德無謀,此事隻瞞得無知癡漢,安能瞞我。
” 秦王曰:“何故?”世績曰:“敬德來降,乃詐耳。
”秦王曰:“何以便知其詐?”世績曰:“以動靜可知。
若束手自縛,投見轅門,正當其理,豈有張設音樂,奏凱出城,使人骈阗之理乎?此實詐降,其迹已露。
書上分明寫說:排列香燈花燭,東門出降。
使我人馬不做準備,皆向東門接應。
彼卻從西門沖突吾陣而出。
觀見西門俱是老弱之兵,出我不意,亦欲北走矣。
”秦王曰:“何以待之?”世績曰:“吾已安排了也,可将計就計,勿令軍人攻打,随處埋伏。
不二日,必擒敬德矣。
”秦王曰:“此真奇策也。
” 卻說敬德在介休城内設計詐降,乃選守城官軍、護糧将士逐一點視,計有三千人馬,俱令披挂結束,準備出城投降。
尋相問曰:“既已降唐,何必整搠軍伍?”敬德曰:“非汝所知,吾豈真降哉!今如此裝飾,乃假途滅虢之計,實欲出此城也。
我于東門設立香燭,進獻羊酒,奏凱出降。
彼見我如此行動,信為實事,必不提防于我,我得率領鐵騎從西門沖突而出矣。
”相曰:“主将已亡,将軍何所歸乎?”敬德曰:“吾去探聽虛實,主上若存,則與其合兵,再興劉室;若果亡矣,則誓以殺賊,報仇雪恥。
”相曰:“良禽相木而栖,賢臣擇主而事,将軍不聽吾言,悔無及矣。
”敬德曰:“吾自有定見,汝勿多言。
”卻說秦王與世績在寨中,專候尋相消息。
忽人報言:“敬德開了東門,排香花燈燭鼓樂,率父老出降。
”言未絕,隻見一人飛馬馳報:“敬德領着精兵已從西門突圍而走矣。
”世績曰:“此賊合休不出,吾所料矣。
”遂擂鼓催兵,四下炮響,喊殺連天。
正值敬德西門突出,提槍縱馬,親自向前。
前面一軍擺開,為首領兵大将,鄂邑人也,姓馬名三保,當先出馬橫槍大呼:“敬德何不降!”敬德大怒,曰:“吾乃劉将,豈降賊也!”言訖,拍馬舞鞭,徑取三保。
兩将戰數合,三保敗走,敬德引軍趕去。
約趕一箭之地,左邊山谷中一隊軍馬出,為首領兵大将,濟州東阿人也,姓程名知節,字咬金。
敬德撥馬來戰,右邊山谷中一彪軍出,為首一員大将,萬年人也,姓殷名皎,字開山。
三路軍馬來并敬德,敬德此日戰敗唐将一十六員,人困馬乏。
敬德知難脫虎口,慌撤軍入城。
城壕邊白旗招揚,兩路軍出,左有秦叔寶、翟長懸,右有劉政道、秦武通,五路軍馬喊殺震天。
敬德掇馬收軍,仍回介休,将四門緊閉不出。
唐兵依舊四下困守。
時尋相見敬德不屈,是夜亦自逃回唐營去了。
靜軒詩雲:才貶忠臣上介休,緻教劉武棄并州。
江山一旦歸唐主,尤與尉遲意氣投。
總批:秦王見武周君臣并走突厥,随議複收敬德,此不可不攻,而尤不可攻之太速也。
尋相欲以時勢利害說其必從,誰料其親筆降書,隻屬假詐乎?卻被世績識破,而即令五路軍馬來并也。
乃敬德猶然不屈,其亦王蠋之流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