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 胡世甯創議棄邊陲 邵元節祈嗣邀殊寵
關燈
小
中
大
殿,用木主不用塑像。
以叔梁纥為孔子父,顔路、曾皙、孔鯉,為顔、曾、子思父,别就大成殿後,增築一堂,祀叔梁纥,配以顔路、曾皙、孔鯉。
是從獻皇帝廟附會出來。
所有祀儀,比郊天減輕一級,以漢後蒼、隋王通、宋歐陽修、胡瑗、蔡元定從祀。
禦制正孔子祀典說,宣付史館,又行禘祭,定配享,作九廟,改太宗廟号為成祖,尊獻皇帝廟号為睿宗,升安陸州為承天府,種種制度,無非粉飾鋪張,與國家治亂,毫無幹涉呢。
桂萼再入閣後,在位年餘,沒甚議論,嗣因病乞歸,未幾即死。
惟張璁規定各制,極蒙寵眷。
璁因犯帝嫌名,奏請改易,世宗手書孚敬二字,作為璁名。
世宗名厚熜,與張璁之璁,偏旁不同,璁乃自請改名,無非貢谀而已。
廷臣因他得寵,相率附和,不敢生異。
隻夏言方結主知,與孚敬分張一幟,一切制作,多由夏言解決,世宗很是信從,孚敬反為減色,因此屢欲傾言,暗加讒間。
誰料世宗反袒護夏言,斥責孚敬,孚敬無法,緻仕而去。
世宗命侍郎翟銮,尚書李時,先後入閣,升任夏言為禮部尚書。
翟、李兩人,遇着大政,必與言商。
言雖未預聞閣務,權力且出閣臣上,李時、翟銮,不過備位充數罷了。
世宗因在位十年,尚無皇嗣,複拟設醮宮中,令夏言充醮壇監禮使,侍郎湛若水、顧鼎臣充迎嗣導引官,文武大臣,逐日排班進香。
世宗亦親詣壇前,虔誠行禮。
主壇的大法師,便是前文所叙的邵元節。
元節系貴溪人氏,幼得異人範文泰傳授龍圖龜範的真诠,自言能呼風喚雨,驅鬼通仙。
世宗聞他大名,征召入京,叩問仙術,元節隻答一個靜字訣,靜字以外,便是無為二字。
世宗甚為稱賞,敕封真人。
未幾命他禱雪,果然彤雲密布,瑞雪紛飛。
想是湊巧。
看官!你想世宗到了此時,尚有不竭誠敬信麼?當下加号緻一真人,饬領金箓醮事,給玉金銀象印各一枚,秩視二品,并封元節師元泰為真人,敕在都城建真人府,糜費巨萬,兩年始成,由夏言作記勒碑,贈田三十頃,供府中食用,遣缇騎四十人,充府中掃除的役使,真個是敬禮交加,尊榮備至。
到了祈嗣設醮,當然由邵真人登壇,主持壇事,朝誦經,夕持咒,差不多有一兩年。
偏偏後宮數十,無一宜男。
監察禦史喻希禮,乞赦免議禮得罪諸臣,世宗大怒道:“希禮謂朕罪諸臣,緻遲子嗣麼?”立命将希禮谪戍。
編修楊名,劾奏邵元節言近無稽,設醮内府,尤失政體,又遭世宗怒斥,下獄戍邊。
元節以祈嗣無效,暫乞還山。
且上言皇上心誠,不出一二年,定得聖嗣。
世宗大喜,使中官至貴溪山中,督造仙源宮,俾資休養。
宮既成,元節入朝辭行,世宗設筵餞别,凄然問道:“真人此去,何時再得相見?”元節用指輪算,欣然答道:“陛下多福多壽,兼且多男,草莽下臣,來谒聖躬?當不止一二次呢。
”後來看似有驗,吾總謂其偶中耳。
世宗道:“吾年已三十,尚無子嗣,他日如邀神佑,誕育一二,便已知足,何敢多求呢?”元節道:“陛下寬心,試看麟趾螽斯,定多毓慶,那時方知所言不謬了。
” 言畢,舉拂即行,飄然而去。
說也奇怪,元節出京數十日,後宮的閻貴妃,居然有娠。
倏忽間又是數月,世宗因貴妃得産,還需祈禱,乃遣錦衣千戶孫經,赍敕往召。
元節奉命登程,舟至潞河,又有中使來迎,相偕入京。
世宗在便殿召見,慰勞有加,即賜彩蟒衣一襲,并闡教輔國王印。
次日再命設壇,世宗格外虔誠,沐浴齋戒,才詣壇前禱祀,但見香煙凝結,佳霭氤氲,大家說是慶雲環繞,非常瑞征。
世宗亦信為天賜。
過了三日,閻妃分娩,果得石麟,群臣排班入賀。
世宗道:“這都是緻一真人的大功呢。
”慢着。
遂加授元節為禮部尚書,給一品服俸,賜白金文绮寶冠,法服貂裘,并給元節徒邵啟為等祿秩有差。
元節果有道術,豈肯拜受虛榮?文成五利之徒,何足道乎?大修金箓醮于立極殿,凡七日夜,作為酬神的典禮。
小子有詩歎道: 得嗣甯從祈禱來,胡為迷信竟難回? 盧生以後文成繼,秦漢遺聞劇可哀。
皇嗣已生,後事果屬如何,且看下回申叙。
---------- 棄大甯,棄交趾,并棄哈密,此皆明代衰微之兆。
昔也闢國百裡,今也蹙國百裡,可為世宗詠矣。
況封疆之寇未除,中央之争已起,陳九疇有禦番才,乃為張璁所傾陷,代以王瓊,滿速兒請以哈密易牙木蘭,竟欲勉從所請,胡世甯主張不遣,是矣,然必謂哈密可棄,得毋太怯。
我退一步,寇進一步,玉關以外,從此皆戎,較諸明初之威震四夷,能毋生今昔之感耶?世宗不察,反日改祀典,藻飾承平,至于設壇修醮,禮延方士,禱雪而雪果降,祈嗣而嗣又生,世宗之迷信,由是深矣,然亦安知非一時之僥幸耶?國家将亡,必有妖孽,吾謂邵元節輩,亦妖孽類也。
以叔梁纥為孔子父,顔路、曾皙、孔鯉,為顔、曾、子思父,别就大成殿後,增築一堂,祀叔梁纥,配以顔路、曾皙、孔鯉。
是從獻皇帝廟附會出來。
所有祀儀,比郊天減輕一級,以漢後蒼、隋王通、宋歐陽修、胡瑗、蔡元定從祀。
禦制正孔子祀典說,宣付史館,又行禘祭,定配享,作九廟,改太宗廟号為成祖,尊獻皇帝廟号為睿宗,升安陸州為承天府,種種制度,無非粉飾鋪張,與國家治亂,毫無幹涉呢。
桂萼再入閣後,在位年餘,沒甚議論,嗣因病乞歸,未幾即死。
惟張璁規定各制,極蒙寵眷。
璁因犯帝嫌名,奏請改易,世宗手書孚敬二字,作為璁名。
世宗名厚熜,與張璁之璁,偏旁不同,璁乃自請改名,無非貢谀而已。
廷臣因他得寵,相率附和,不敢生異。
隻夏言方結主知,與孚敬分張一幟,一切制作,多由夏言解決,世宗很是信從,孚敬反為減色,因此屢欲傾言,暗加讒間。
誰料世宗反袒護夏言,斥責孚敬,孚敬無法,緻仕而去。
世宗命侍郎翟銮,尚書李時,先後入閣,升任夏言為禮部尚書。
翟、李兩人,遇着大政,必與言商。
言雖未預聞閣務,權力且出閣臣上,李時、翟銮,不過備位充數罷了。
世宗因在位十年,尚無皇嗣,複拟設醮宮中,令夏言充醮壇監禮使,侍郎湛若水、顧鼎臣充迎嗣導引官,文武大臣,逐日排班進香。
世宗亦親詣壇前,虔誠行禮。
主壇的大法師,便是前文所叙的邵元節。
元節系貴溪人氏,幼得異人範文泰傳授龍圖龜範的真诠,自言能呼風喚雨,驅鬼通仙。
世宗聞他大名,征召入京,叩問仙術,元節隻答一個靜字訣,靜字以外,便是無為二字。
世宗甚為稱賞,敕封真人。
未幾命他禱雪,果然彤雲密布,瑞雪紛飛。
想是湊巧。
看官!你想世宗到了此時,尚有不竭誠敬信麼?當下加号緻一真人,饬領金箓醮事,給玉金銀象印各一枚,秩視二品,并封元節師元泰為真人,敕在都城建真人府,糜費巨萬,兩年始成,由夏言作記勒碑,贈田三十頃,供府中食用,遣缇騎四十人,充府中掃除的役使,真個是敬禮交加,尊榮備至。
到了祈嗣設醮,當然由邵真人登壇,主持壇事,朝誦經,夕持咒,差不多有一兩年。
偏偏後宮數十,無一宜男。
監察禦史喻希禮,乞赦免議禮得罪諸臣,世宗大怒道:“希禮謂朕罪諸臣,緻遲子嗣麼?”立命将希禮谪戍。
編修楊名,劾奏邵元節言近無稽,設醮内府,尤失政體,又遭世宗怒斥,下獄戍邊。
元節以祈嗣無效,暫乞還山。
且上言皇上心誠,不出一二年,定得聖嗣。
世宗大喜,使中官至貴溪山中,督造仙源宮,俾資休養。
宮既成,元節入朝辭行,世宗設筵餞别,凄然問道:“真人此去,何時再得相見?”元節用指輪算,欣然答道:“陛下多福多壽,兼且多男,草莽下臣,來谒聖躬?當不止一二次呢。
”後來看似有驗,吾總謂其偶中耳。
世宗道:“吾年已三十,尚無子嗣,他日如邀神佑,誕育一二,便已知足,何敢多求呢?”元節道:“陛下寬心,試看麟趾螽斯,定多毓慶,那時方知所言不謬了。
” 言畢,舉拂即行,飄然而去。
說也奇怪,元節出京數十日,後宮的閻貴妃,居然有娠。
倏忽間又是數月,世宗因貴妃得産,還需祈禱,乃遣錦衣千戶孫經,赍敕往召。
元節奉命登程,舟至潞河,又有中使來迎,相偕入京。
世宗在便殿召見,慰勞有加,即賜彩蟒衣一襲,并闡教輔國王印。
次日再命設壇,世宗格外虔誠,沐浴齋戒,才詣壇前禱祀,但見香煙凝結,佳霭氤氲,大家說是慶雲環繞,非常瑞征。
世宗亦信為天賜。
過了三日,閻妃分娩,果得石麟,群臣排班入賀。
世宗道:“這都是緻一真人的大功呢。
”慢着。
遂加授元節為禮部尚書,給一品服俸,賜白金文绮寶冠,法服貂裘,并給元節徒邵啟為等祿秩有差。
元節果有道術,豈肯拜受虛榮?文成五利之徒,何足道乎?大修金箓醮于立極殿,凡七日夜,作為酬神的典禮。
小子有詩歎道: 得嗣甯從祈禱來,胡為迷信竟難回? 盧生以後文成繼,秦漢遺聞劇可哀。
皇嗣已生,後事果屬如何,且看下回申叙。
---------- 棄大甯,棄交趾,并棄哈密,此皆明代衰微之兆。
昔也闢國百裡,今也蹙國百裡,可為世宗詠矣。
況封疆之寇未除,中央之争已起,陳九疇有禦番才,乃為張璁所傾陷,代以王瓊,滿速兒請以哈密易牙木蘭,竟欲勉從所請,胡世甯主張不遣,是矣,然必謂哈密可棄,得毋太怯。
我退一步,寇進一步,玉關以外,從此皆戎,較諸明初之威震四夷,能毋生今昔之感耶?世宗不察,反日改祀典,藻飾承平,至于設壇修醮,禮延方士,禱雪而雪果降,祈嗣而嗣又生,世宗之迷信,由是深矣,然亦安知非一時之僥幸耶?國家将亡,必有妖孽,吾謂邵元節輩,亦妖孽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