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伏朝門觸怒世宗 讨田州誘誅岑猛

關燈
二字除去,則雖稱皇考,仍與皇叔無異。

    禮官有意欺君,臣等願來京面質”等語。

    世宗得疏後,心又感動,複令二人入都。

    璁、萼遂兼程至京,既入都門,聞京官與他反對,勢甚洶洶,欲仿先朝馬順故事,激烈對待。

    馬順事見三十五回。

    萼懼不敢出,璁避居數日,方才入朝。

    退朝後恐仇人狙擊,不敢走回原路,悄地裡溜出東華門,避入武定侯郭勳家。

    勳為郭英五世孫。

    勳與璁晤談,意見頗合,允為内助。

    偏偏給事中張淛等,連章劾璁、萼及席書、方獻夫等,乞即正罪。

    有旨報聞。

    淛取群臣彈章,彙送刑部,令預拟璁等罪名。

    尚書趙鑒,私語淛道:“若得谕旨,便當撲殺若輩。

    ”淛大喜而退,免不得與同僚談及。

    那知一傳十,十傳百,竟被深宮聞悉,切責淛、鑒,并擢璁、萼為翰林學士,方獻夫為侍講學士。

    璁、萼與獻夫,恐衆怒難犯,奏請辭職,世宗不許。

    學士豐熙,修撰舒芬、楊慎、廷和子。

    張衍慶,編修王思等,均不願與璁、萼同列,各乞罷歸,有诏奪俸。

    給事中李學曾等,禦史吉棠等,上疏申救,俱遭譴谪,甚至下獄。

    還有南京尚書楊旦、顔頤壽、沈冬魁、李克嗣、崔文奎,及侍郎陳鳳梧,都禦史鄒文盛、伍文盛等,複以為言,又被内旨斥責。

    員外薛惠,著《為人後解》,力駁璁、萼奏議,也被世宗察知,逮系獄中。

    當下惱動了尚書喬宇,竟抗疏乞休,略言:“内降恩澤,先朝辄施諸佞倖小人,士大夫一經參預,即為清議所不容。

    況且翰苑清華,學士名貴,乃令萼、璁等居此,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何人願與同列?臣已老朽,自愧無能,願賜罷黜,得全骸骨”雲雲。

    世宗責他老悖,聽他歸田。

    于是萼、璁兩人,以臆說得售,益發興高采烈,條陳十三事,差不多有數千言。

    小子述不勝述,但将十三條的大綱,列表如下: (一)三代以前,無立後禮。

    (二)祖訓亦無立後明文。

    (三)孔子射于矍圃,斥為人後者。

    (四)武宗遺诏,不言繼嗣。

    (五)禮無本生父母名稱。

    (六)祖訓侄稱天子為伯叔父。

    (七)漢宣帝、光武,俱為其父立皇考廟。

    (八)朱熹嘗論定陶事為壞禮。

    (九)古者遷國載主。

    (十)祖訓皇後治内,外事無得幹預。

    (十一)皇上失行壽安皇太後三年喪。

    (十二)新頒诏令,決宜重改。

    (十三)台官連名上疏,勢有所迫,非出本心。

     這十三條綱目,奏将上去,世宗非常稱賞,立遣司禮監傳谕内閣,除去冊文中本生字樣。

    大學士毛紀,力持不可。

    世宗禦平台,召毛紀等面責道:“此禮決當速改,爾輩無君,欲使朕亦無父麼?”毛紀等免冠趨退。

    世宗遂召百官至左順門,頒示手敕,更定章聖皇太後尊号,除去本生字樣,正名聖母,限四日恭上冊寶。

    百官不服,會同九卿詹事翰林給事六部大理行人諸司,上章力争。

    疏凡十三上,俱留中不報。

    尚書金獻民、少卿徐文華倡言道:“諸疏留中,必改稱孝宗為皇伯考了,此事不可不争。

    ”吏部右侍郎何孟春道:“憲宗朝,議慈懿太後徽号,及合葬典禮,虧得先臣伏阙力争,才得邀準,今日又遇此舉了。

    ”回應三十九回。

    楊慎道:“國家養士百餘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言之太過。

    編修王元正,給事中張淛亦齊聲道:“萬世瞻仰,在此一舉,今日如不願力争,應共擊勿貸。

    ”當下大集群僚,共得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二人,給事二十人,禦史三十人,諸司郎官及吏部十二人,戶部三十六人,禮部十二人,兵部二十人,刑部二十七人,工部十五人,大理寺屬十二人,都跪伏左順門,大呼高皇帝孝宗皇帝不置。

    世宗居文華殿,聞聲才悉,即遣司禮監谕令退去,群臣跪伏如故。

    尚書金獻民道:“宰輔尤宜力争,如何不至?”即遣禮部侍郎朱希周,傳報内閣。

    大學士毛紀、石珤,亦赴左順門跪伏。

    自辰至午,屢由中官谕退,終不肯去。

    世宗大怒,命錦衣衛收系首事,得豐熙、張翀、餘翺、餘寬、黃待顯、陶滋、相世芳、毋德純八人,一律下獄。

    楊慎、王元正乃撼門大哭,一時群臣齊号,聲震阙廷。

    幾同病狂。

    世宗愈怒,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命盡錄諸臣姓名,拘住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

    惟大學士毛紀、石珤,尚書金獻民,侍郎何孟春等,勒令退歸待罪。

    越數日,谪戍首事八人,四品以上奪俸,五品以下予杖,編修王相等十六人,因杖受傷,先後畢命。

    死得不值。

    大學士毛紀,請宥伏阙諸臣罪,被世宗痛責一番,說他要結朋奸,背君報私,紀遂緻仕而去。

    世宗遂更定大禮,稱孝宗為皇伯考,昭聖皇太後為皇伯母,獻皇帝為皇考,章聖皇太後為聖母。

    嗣是修獻皇帝實錄,立獻皇帝廟于京師,号為世廟,并命席書至京,編成《大禮集議》,頒示中外。

    到了嘉靖五年,章聖皇太後谒見太廟及世廟,大學士費宏、石珤,力谏不從,費宏入閣後,未嘗出言規谏。

    至是才聞力谏,想是飯盌已滿了。

    反被璁、萼等暗中進讒,害得他不能不去。

    自是輔臣喪氣,引為大戒,終世宗朝,内閣大臣,大半委蛇朝右,無複強谏了。

    明朝氣運,亦将衰亡了。

    再越二年,即嘉靖七年。

    《大禮集議》成,由世宗親制序文,改名為《明倫大典》,刊布天下,且追論前議禮諸臣罪狀,明降敕文道: 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