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回 擲果飛丸 獸域觀奇技 密謀脫困月 夜竄荒山
關燈
小
中
大
。
牛子迎着山風嗅了幾嗅,力說林中野獸甚多。
靈姑心想難得到此,意欲打些野味回去,也主前往。
呂偉不願拂愛女意思,随了進去。
四人入林不遠,便見沙地上獸迹縱橫,好似種類甚多。
靈姑問牛子道:“你不是也說有白猩子的地方,連烏都沒一個麼?你看這裡離它巢穴才一點路,怎會有這麼多野獸來往呢?”牛子說不出是什麼緣故,仍往前走。
呂偉方喊:“靈兒,我們不要太走遠了。
”牛子又往前趕幾步,忽然跑回,悄聲說道:“前面水塘邊鹿多着呢。
”靈姑、王淵忙奔過去,由一排密林中探頭向外一看,面前一片水塘,大約五畝,碧波清淺,當中直冒水泡,仿佛泉眼就在下面。
大小梅花鹿不下百十隻,正就塘邊飲水。
塘旁一面是山坡,一面是高崖,草深木茂,叢莽糾結,另一面較平衍,過去裡許才有峰巒起伏,地面上芳草芋綿,宛如鋪錦。
群鹿飲完了水,便在上面栖息遊行,狀甚暇逸。
斜陽未暮,紅霞綴天,時有白雲浮沉碧漢,低緩若墜。
清風陣陣,吹袂生涼。
孤鶴群雁,時複唳空而過,霜翮騰輝,雪羽映日。
林中更有無數翠鳥,縱躍往還于枝頭寸尺之地,好似戀着那垂暮餘輝,十分得意,啁啾不已,音聲清脆,如啭簽簧,聽去頗為娛耳。
靈姑笑道: “爹爹諸看,這裡的泉石山林,哪樣也比不上我們玉靈崖和碧城莊。
可是那兩處風景雖好,還畫得出一點,這裡卻畫不出呢。
” 話才說完,一陣山風吹來,左側林薄之間,群鹿倏地驚起,略為瞻顧,便掉轉頭紛紛逃竄開去。
衆烏也悲鳴飛起,一群群往深林密葉之中投去。
一時都寂,嗚聲盡息。
靈姑原意打些野味回去,貪看群鹿溫馴安樂之狀,遲了一遲,全都逃走。
王淵連催:“姊姊還不快放飛刀,你看都逃遠了。
”靈姑遇見尋常野獸,輕易不放飛刀。
方欲答話,忽聽牛子叫道:“厲害東西來了,多着呢。
”呂偉聞言,忙令三人止步,藏身樹後偷看,不要走開。
四人剛剛藏好,山風過處,隻見前面山坡上塵霧滾滾,由遠而近,獸蹄踏地與叢莽諸木折斷之聲,響成一片。
不多一會,便見一群野騾,約有三四百隻,狼奔豕突,由密莽深草中疾馳而來,到了坡下,方才停止。
有的跳入水内泅泳,有的低頭飲水,咕咕有聲,騰蹿争先。
稍有擠撞,立即相互惡鬥,踢踏啃咬,叫聲震耳。
都是紅眼白牙,形态猛野,比馬還略高大。
一片清潔塘水,被它們攪得烏煙瘴氣,泡沫橫飛。
再隔一會,又是大小二三十隻花斑豹子由林薄叢莽中悄沒聲地閃了出來。
靈姑心想:“山中獸類,以狼、豹最為兇刁頑狡,這群野騾如不逃走,難免不有幾隻膏它們爪牙。
”誰知騾、豹竟似各有地界,此東彼西,據水而飲,兩不相犯。
呂偉也料雙方必有一場惡鬥,見狀也覺奇怪。
靈姑、王淵悄問牛子。
牛子答道:“這野騾肉又肥又脆又香,比鹿肉還要好吃得多。
走單了,遇見虎豹之類猛獸,自是難免。
偏這東西力大合群,頭蹄厲害,走起來少說也是百十隻一群。
除了野豬,任多厲害的猛獸都奈何它們不得。
隻有一樣短處:跑時一味前沖,顧頭不顧尾巴。
你如對面和它鬥,前排隻管遭殃,後面的依然不顧死活,拼命地向前猛沖。
野豬比它更兇,有牛般大,兩隻大撩牙長二三寸,刀一般快。
小樹吃它用牙一咬,立時咬斷。
便大樹也禁不起它幾陣啃撞,尋常牛馬更不必說。
皮硬如鐵,刀砍不進。
性子也和野騾相仿,不過群數少些。
有時幾十隻野豬與千百野騾互相沖突,野騾自然死得很多,可是那麼力大氣長的野豬,也要被騾群踏扁一半,餘者也都受傷力竭,不能再追。
野豬是它硬對頭還是這樣,虎豹豺狼哪敢惹它?不過這東西吃草和樹葉,不吃血肉。
沒發野性時,不似野豬不管人獸蛇蟒,見便不容;性發時,連山石大樹也要硬撞亂咬。
隻要不擋它去路,老遠避開,便可沒事。
這裡想是它們常來飲水的地方,各有來的時候和界限,誰也不招惹誰。
要是野騾走單,什麼猛獸遇上多想吃它,就難說了。
我們山人最愛吃那肉。
打時,總是約了多人,拉長開來,藏在山崖上,候騾群快要走完,用矛箭從後面挨個往前投射。
後騾盡管倒地,前騾仍争先往前飛跑,絕不回顧。
過完一會再下去取,甚事沒有,一回少說也打它十幾隻。
要打它的前面,非被踏成肉泥不可,當頭幾隻大的更惹不得。
看神氣,晚來恐怕還有别的厲害東西來飲水呢。
” 牛子說時,騾群中一隻小騾不知怎的,吃大騾偏着頭甩了一下,吓得往林中竄來,正當四人藏處左近。
牛子見狀大喜,不顧說話,縱将過去,兩手握緊腰刀,讓過騾頭,照準騾腹便刺。
小騾驚馳正急,忽見人影,頭剛一偏,刀已劃腹而過。
小騾痛極,一聲慘叫,四蹄一發,猛撞出去,正撞在迎面大樹之上,咔嚓一聲,血花飛濺,立即身死,牛子那口刀竟未把牢,也被帶起,虎口都被擦破。
林外群騾正在叫嚣雜沓,聲如潮湧,并未覺察。
呂偉父女和王淵三人趕過去,見牛子滿手鮮血,已将騾後胯骨縫中腰刀拔出。
三人相助,将騾脊肉和兩隻後腿割下,取身帶麻索綁好。
呂偉道:“今天已晚,歸途不知遠近,又有那座山崖,多打也無法帶回,改日再來,趕緊走吧。
”說罷,靈姑要過包裹,由牛子背了騾肉,一同回走。
四人出谷上崖,回望夕陽銜山,谷中煙霭蒼蒼,林内水光多為騾群所蔽。
繞回原來峰下,群騾叫聲雖被峰崖擋住,依然隐隐可聞,不時還雜着幾聲虎嘯怪吼,似還有别的猛獸在彼。
仰望文叔,恰好下到峰腰,俄頃及地。
見了四人,說已遍尋洞内,不見靈藥,想已被小猩們無知毀去。
徒勞跋涉,意似沮喪。
靈奴業先飛下,落在靈姑肩上,隻拿眼望着文叔,一聲未叫。
四人忙着回轉玉靈崖,均未在意。
文叔山路甚熟,回時未走原道,循着适來山麓,命牛子砍些枯枝,紮了兩根火把,取火點燃照路。
走過一片暗林,再由一條凹深曲折,長約五六裡的幽谷穿過,便到湖側森林之内。
出林一看,山月桂林,陽烏已逝,清風動處,木葉蕭蕭。
湖面上皺起萬千片銀鱗,波光雲影,閃映流輝,到處明如白晝。
五人都覺腹肌,無心觀賞,飛步急馳。
一會繞湖而過,馳抵通洞門外,将靈奴放出,越崖先回報信,一同走進。
靈姑在路上問文叔:“谷中野獸距白猩子巢穴密迩,為何不畏侵害?”文叔答說: “為首二老猩自從移居之後,便不再以傷害生物為戲。
母猩眼瞎以後,雖然見物即殺,兇殘無比,但它素畏公猩,加以眼瞎,不能辨路,除全峰崖上是它以前跑慣,仗着心靈,行動無差外,離峰便難獨自行動。
性又喜潔,嫌崖下水泥污穢,素來不去;谷洞口狹,污泥遍地,更不曾往。
衆猩又畏懼母猩,不敢相見。
那些野獸想系在谷中盤踞多年,以前必未受過白猩子的侵害,初聽二猩嘯聲固然害怕,久不見犯,也就相安。
本山多少年來獸類極少發現,此谷相隔白猩子舊巢才數十裡山路,并不算遠,居然有那麼多鹿豹野騾遊息飲水,雖說那一面衆猩素少往來,終是怪事。
照賢父女所說情景,珍禽異獸諒非少數,決不止所見三種而已。
我也不曾去過,幾時再來,同去一看便知道了。
” 一路談說,衆人不覺将洞走完,繞到玉靈崖前。
王守常夫妻先見四人久往後山不歸,甚是憂念,适得鹦鹉歸報,才放了心,正在洞外凝望。
呂偉給文叔引見之後,同入洞坐定。
文叔見洞中宏敞寬大,陳設用具無不齊備,石壁溫潤如玉,到處清潔,不染纖塵,贊不絕口。
大家累了一日,晚飯後略談片刻,便各自安歇。
惡獸皆除,夢穩神安,一覺天明。
呂偉收拾了幾件衣服,連同柿沐之具,交給文叔,命牛子陪往溪澗中洗沐更換,亂發長須也均修剪齊楚。
文叔衣着多半由白猩子取諸山中山民,沒有時,便用獸皮替代。
及與衆猩相處年久,常服獸皮,成了習慣,布帛之類久已不用,穿上自覺輕松舒适。
祁沐回來,攪鏡一照,頓覺換了一副形象,想起數十年來艱危遭遇,不禁淚下。
呂、王等再三勸慰才住。
呂偉當日便取木材給文叔制了一個木榻,以供歇息。
王妻要為文叔做鞋,文叔說自己常年跌足随衆猩奔馳山野,腳生厚皮,幾與獸爪相似。
近年雖用鹿皮做過幾回腳套,隻為冬來禦寒之用,出行仍是赤足才能走路。
現在大家都忙着過冬,怎敢奉煩? 如有針線和布,閑來自做好了。
第三日,文叔便請呂偉派人助他,往白猩子洞中運取一切食物用具。
呂偉和文叔十分投緣,便允自帶牛子同往。
靈姑對于後山早有戒心,本不願老父再去。
因聽洞中頗多需用之物,尤其石煤、石油兩樣用處最大;老父又素重然諾,已允文叔,決不中止,不便攔阻,隻得随往。
王淵也要跟去,仍留王氏夫妻守洞。
五人到了後山,人洞一看,衆猩多年為文叔擄獲之物,真不在少數,單各種幹獸肉和風鹿腿就有好幾百塊。
五人商量了一會,隻挑那合用可食之物帶走,餘者俱都不要。
文叔又說竹筒内所藏俱是沙金、珠貝和各種珍奇靈藥,務須取走。
靈姑一數,石案上堆置大小竹筒竟有百餘個,獸皮骨角之類更難數計,心想:“照此搬運,每日就算往來兩次,也須十日之久才能運完,石煤、石油尚不在内。
”好生不願。
偏生呂偉憐惜文叔老邁,這些東西出山都值重價,有意成全,一任靈姑勸說,仍主全數陸續運走。
靈姑暗厭文叔太貪,又不便明說心事,借口隆冬将近,冬事正忙,搬運艱難費時,不如先取一些,餘者等開春來取也是一樣。
文叔卻說那洞冬來瀑布枯竭,沒了水簾,易為野獸發現盤踞。
呂偉也說:“過冬不過多備糧、肉、幹柴,糧已不缺,隻肉和柴炭少些,為什麼放着現成的不要?至于那沙金、藥材、”皮、角之類,尤老伯數十年苦難,九死一生,得來實非容易。
他昨晚曾說,此番得蒙天佑脫難,将來還鄉,當以此變賣充作善舉,如若妻子尚存,自當少留養老之資,否則便全數散盡,還來尋我同隐。
我們既幫了好友的忙,還促成善舉。
靈兒素喜成人之美,為善唯恐不先,怎今日一點小事反倒畏難起來了?”靈姑無法,強笑答道:“女兒并非畏難,隻是覺天下之事都應适可而止。
反正文伯暫時不能還鄉,明年來取也是一樣,何必忙此一時?既怕被野獸糟掉,還是一齊運走好了。
” 衆人當下議定,每次不妨多帶,但每日隻運一次。
第一日先運那些竹筒,次日運石煤等亟須之物。
當日運了一次,人力有限,并沒運多少。
呂偉見天還早,主張再運一次。
靈姑雖然不願,無奈說不出理,又不便和老父相強。
心想:“反正得把這些東西運完,早些了事也好。
”勸說不聽,隻得罷了。
文叔卻說:“賢父女長途跋涉,使我心大不安,何況又當冬忙之際。
好在我已山居多年,體力強健輕捷,不必都去,隻求牛子随往相助就行了。
”呂偉不知文叔另有私心,唯恐有什麼差池,堅欲偕往。
文叔當時未便堅拒,也隻好聽之。
靈姑想起仙人之言,先頗疑慮,運過數日,不見一絲朕兆。
後山風景既佳,自從衆猩就戮,漸有野獸發現,也就習與相安,戒心漸減。
後來文叔見存物無多,每次前往,呂氏父女俱都跟着,不便獨行,好生着急。
這日又和呂氏父女力說所剩之物已無多少,至多帶上牛子一人已足,何苦都往跋涉?呂偉說: “既是餘物無多,人多手衆,再有兩日即可運完,一勞永逸,以後即可不去;如隻兩人往運,更延時日。
這兩日已連遇猛獸出現,萬一遇上多的,你二人怎能抵禦?終以大家同去的好。
”文叔心中幹急,無可如何。
一晃運完,毫無變故,靈姑自是欣慰。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牛子迎着山風嗅了幾嗅,力說林中野獸甚多。
靈姑心想難得到此,意欲打些野味回去,也主前往。
呂偉不願拂愛女意思,随了進去。
四人入林不遠,便見沙地上獸迹縱橫,好似種類甚多。
靈姑問牛子道:“你不是也說有白猩子的地方,連烏都沒一個麼?你看這裡離它巢穴才一點路,怎會有這麼多野獸來往呢?”牛子說不出是什麼緣故,仍往前走。
呂偉方喊:“靈兒,我們不要太走遠了。
”牛子又往前趕幾步,忽然跑回,悄聲說道:“前面水塘邊鹿多着呢。
”靈姑、王淵忙奔過去,由一排密林中探頭向外一看,面前一片水塘,大約五畝,碧波清淺,當中直冒水泡,仿佛泉眼就在下面。
大小梅花鹿不下百十隻,正就塘邊飲水。
塘旁一面是山坡,一面是高崖,草深木茂,叢莽糾結,另一面較平衍,過去裡許才有峰巒起伏,地面上芳草芋綿,宛如鋪錦。
群鹿飲完了水,便在上面栖息遊行,狀甚暇逸。
斜陽未暮,紅霞綴天,時有白雲浮沉碧漢,低緩若墜。
清風陣陣,吹袂生涼。
孤鶴群雁,時複唳空而過,霜翮騰輝,雪羽映日。
林中更有無數翠鳥,縱躍往還于枝頭寸尺之地,好似戀着那垂暮餘輝,十分得意,啁啾不已,音聲清脆,如啭簽簧,聽去頗為娛耳。
靈姑笑道: “爹爹諸看,這裡的泉石山林,哪樣也比不上我們玉靈崖和碧城莊。
可是那兩處風景雖好,還畫得出一點,這裡卻畫不出呢。
” 話才說完,一陣山風吹來,左側林薄之間,群鹿倏地驚起,略為瞻顧,便掉轉頭紛紛逃竄開去。
衆烏也悲鳴飛起,一群群往深林密葉之中投去。
一時都寂,嗚聲盡息。
靈姑原意打些野味回去,貪看群鹿溫馴安樂之狀,遲了一遲,全都逃走。
王淵連催:“姊姊還不快放飛刀,你看都逃遠了。
”靈姑遇見尋常野獸,輕易不放飛刀。
方欲答話,忽聽牛子叫道:“厲害東西來了,多着呢。
”呂偉聞言,忙令三人止步,藏身樹後偷看,不要走開。
四人剛剛藏好,山風過處,隻見前面山坡上塵霧滾滾,由遠而近,獸蹄踏地與叢莽諸木折斷之聲,響成一片。
不多一會,便見一群野騾,約有三四百隻,狼奔豕突,由密莽深草中疾馳而來,到了坡下,方才停止。
有的跳入水内泅泳,有的低頭飲水,咕咕有聲,騰蹿争先。
稍有擠撞,立即相互惡鬥,踢踏啃咬,叫聲震耳。
都是紅眼白牙,形态猛野,比馬還略高大。
一片清潔塘水,被它們攪得烏煙瘴氣,泡沫橫飛。
再隔一會,又是大小二三十隻花斑豹子由林薄叢莽中悄沒聲地閃了出來。
靈姑心想:“山中獸類,以狼、豹最為兇刁頑狡,這群野騾如不逃走,難免不有幾隻膏它們爪牙。
”誰知騾、豹竟似各有地界,此東彼西,據水而飲,兩不相犯。
呂偉也料雙方必有一場惡鬥,見狀也覺奇怪。
靈姑、王淵悄問牛子。
牛子答道:“這野騾肉又肥又脆又香,比鹿肉還要好吃得多。
走單了,遇見虎豹之類猛獸,自是難免。
偏這東西力大合群,頭蹄厲害,走起來少說也是百十隻一群。
除了野豬,任多厲害的猛獸都奈何它們不得。
隻有一樣短處:跑時一味前沖,顧頭不顧尾巴。
你如對面和它鬥,前排隻管遭殃,後面的依然不顧死活,拼命地向前猛沖。
野豬比它更兇,有牛般大,兩隻大撩牙長二三寸,刀一般快。
小樹吃它用牙一咬,立時咬斷。
便大樹也禁不起它幾陣啃撞,尋常牛馬更不必說。
皮硬如鐵,刀砍不進。
性子也和野騾相仿,不過群數少些。
有時幾十隻野豬與千百野騾互相沖突,野騾自然死得很多,可是那麼力大氣長的野豬,也要被騾群踏扁一半,餘者也都受傷力竭,不能再追。
野豬是它硬對頭還是這樣,虎豹豺狼哪敢惹它?不過這東西吃草和樹葉,不吃血肉。
沒發野性時,不似野豬不管人獸蛇蟒,見便不容;性發時,連山石大樹也要硬撞亂咬。
隻要不擋它去路,老遠避開,便可沒事。
這裡想是它們常來飲水的地方,各有來的時候和界限,誰也不招惹誰。
要是野騾走單,什麼猛獸遇上多想吃它,就難說了。
我們山人最愛吃那肉。
打時,總是約了多人,拉長開來,藏在山崖上,候騾群快要走完,用矛箭從後面挨個往前投射。
後騾盡管倒地,前騾仍争先往前飛跑,絕不回顧。
過完一會再下去取,甚事沒有,一回少說也打它十幾隻。
要打它的前面,非被踏成肉泥不可,當頭幾隻大的更惹不得。
看神氣,晚來恐怕還有别的厲害東西來飲水呢。
” 牛子說時,騾群中一隻小騾不知怎的,吃大騾偏着頭甩了一下,吓得往林中竄來,正當四人藏處左近。
牛子見狀大喜,不顧說話,縱将過去,兩手握緊腰刀,讓過騾頭,照準騾腹便刺。
小騾驚馳正急,忽見人影,頭剛一偏,刀已劃腹而過。
小騾痛極,一聲慘叫,四蹄一發,猛撞出去,正撞在迎面大樹之上,咔嚓一聲,血花飛濺,立即身死,牛子那口刀竟未把牢,也被帶起,虎口都被擦破。
林外群騾正在叫嚣雜沓,聲如潮湧,并未覺察。
呂偉父女和王淵三人趕過去,見牛子滿手鮮血,已将騾後胯骨縫中腰刀拔出。
三人相助,将騾脊肉和兩隻後腿割下,取身帶麻索綁好。
呂偉道:“今天已晚,歸途不知遠近,又有那座山崖,多打也無法帶回,改日再來,趕緊走吧。
”說罷,靈姑要過包裹,由牛子背了騾肉,一同回走。
四人出谷上崖,回望夕陽銜山,谷中煙霭蒼蒼,林内水光多為騾群所蔽。
繞回原來峰下,群騾叫聲雖被峰崖擋住,依然隐隐可聞,不時還雜着幾聲虎嘯怪吼,似還有别的猛獸在彼。
仰望文叔,恰好下到峰腰,俄頃及地。
見了四人,說已遍尋洞内,不見靈藥,想已被小猩們無知毀去。
徒勞跋涉,意似沮喪。
靈奴業先飛下,落在靈姑肩上,隻拿眼望着文叔,一聲未叫。
四人忙着回轉玉靈崖,均未在意。
文叔山路甚熟,回時未走原道,循着适來山麓,命牛子砍些枯枝,紮了兩根火把,取火點燃照路。
走過一片暗林,再由一條凹深曲折,長約五六裡的幽谷穿過,便到湖側森林之内。
出林一看,山月桂林,陽烏已逝,清風動處,木葉蕭蕭。
湖面上皺起萬千片銀鱗,波光雲影,閃映流輝,到處明如白晝。
五人都覺腹肌,無心觀賞,飛步急馳。
一會繞湖而過,馳抵通洞門外,将靈奴放出,越崖先回報信,一同走進。
靈姑在路上問文叔:“谷中野獸距白猩子巢穴密迩,為何不畏侵害?”文叔答說: “為首二老猩自從移居之後,便不再以傷害生物為戲。
母猩眼瞎以後,雖然見物即殺,兇殘無比,但它素畏公猩,加以眼瞎,不能辨路,除全峰崖上是它以前跑慣,仗着心靈,行動無差外,離峰便難獨自行動。
性又喜潔,嫌崖下水泥污穢,素來不去;谷洞口狹,污泥遍地,更不曾往。
衆猩又畏懼母猩,不敢相見。
那些野獸想系在谷中盤踞多年,以前必未受過白猩子的侵害,初聽二猩嘯聲固然害怕,久不見犯,也就相安。
本山多少年來獸類極少發現,此谷相隔白猩子舊巢才數十裡山路,并不算遠,居然有那麼多鹿豹野騾遊息飲水,雖說那一面衆猩素少往來,終是怪事。
照賢父女所說情景,珍禽異獸諒非少數,決不止所見三種而已。
我也不曾去過,幾時再來,同去一看便知道了。
” 一路談說,衆人不覺将洞走完,繞到玉靈崖前。
王守常夫妻先見四人久往後山不歸,甚是憂念,适得鹦鹉歸報,才放了心,正在洞外凝望。
呂偉給文叔引見之後,同入洞坐定。
文叔見洞中宏敞寬大,陳設用具無不齊備,石壁溫潤如玉,到處清潔,不染纖塵,贊不絕口。
大家累了一日,晚飯後略談片刻,便各自安歇。
惡獸皆除,夢穩神安,一覺天明。
呂偉收拾了幾件衣服,連同柿沐之具,交給文叔,命牛子陪往溪澗中洗沐更換,亂發長須也均修剪齊楚。
文叔衣着多半由白猩子取諸山中山民,沒有時,便用獸皮替代。
及與衆猩相處年久,常服獸皮,成了習慣,布帛之類久已不用,穿上自覺輕松舒适。
祁沐回來,攪鏡一照,頓覺換了一副形象,想起數十年來艱危遭遇,不禁淚下。
呂、王等再三勸慰才住。
呂偉當日便取木材給文叔制了一個木榻,以供歇息。
王妻要為文叔做鞋,文叔說自己常年跌足随衆猩奔馳山野,腳生厚皮,幾與獸爪相似。
近年雖用鹿皮做過幾回腳套,隻為冬來禦寒之用,出行仍是赤足才能走路。
現在大家都忙着過冬,怎敢奉煩? 如有針線和布,閑來自做好了。
第三日,文叔便請呂偉派人助他,往白猩子洞中運取一切食物用具。
呂偉和文叔十分投緣,便允自帶牛子同往。
靈姑對于後山早有戒心,本不願老父再去。
因聽洞中頗多需用之物,尤其石煤、石油兩樣用處最大;老父又素重然諾,已允文叔,決不中止,不便攔阻,隻得随往。
王淵也要跟去,仍留王氏夫妻守洞。
五人到了後山,人洞一看,衆猩多年為文叔擄獲之物,真不在少數,單各種幹獸肉和風鹿腿就有好幾百塊。
五人商量了一會,隻挑那合用可食之物帶走,餘者俱都不要。
文叔又說竹筒内所藏俱是沙金、珠貝和各種珍奇靈藥,務須取走。
靈姑一數,石案上堆置大小竹筒竟有百餘個,獸皮骨角之類更難數計,心想:“照此搬運,每日就算往來兩次,也須十日之久才能運完,石煤、石油尚不在内。
”好生不願。
偏生呂偉憐惜文叔老邁,這些東西出山都值重價,有意成全,一任靈姑勸說,仍主全數陸續運走。
靈姑暗厭文叔太貪,又不便明說心事,借口隆冬将近,冬事正忙,搬運艱難費時,不如先取一些,餘者等開春來取也是一樣。
文叔卻說那洞冬來瀑布枯竭,沒了水簾,易為野獸發現盤踞。
呂偉也說:“過冬不過多備糧、肉、幹柴,糧已不缺,隻肉和柴炭少些,為什麼放着現成的不要?至于那沙金、藥材、”皮、角之類,尤老伯數十年苦難,九死一生,得來實非容易。
他昨晚曾說,此番得蒙天佑脫難,将來還鄉,當以此變賣充作善舉,如若妻子尚存,自當少留養老之資,否則便全數散盡,還來尋我同隐。
我們既幫了好友的忙,還促成善舉。
靈兒素喜成人之美,為善唯恐不先,怎今日一點小事反倒畏難起來了?”靈姑無法,強笑答道:“女兒并非畏難,隻是覺天下之事都應适可而止。
反正文伯暫時不能還鄉,明年來取也是一樣,何必忙此一時?既怕被野獸糟掉,還是一齊運走好了。
” 衆人當下議定,每次不妨多帶,但每日隻運一次。
第一日先運那些竹筒,次日運石煤等亟須之物。
當日運了一次,人力有限,并沒運多少。
呂偉見天還早,主張再運一次。
靈姑雖然不願,無奈說不出理,又不便和老父相強。
心想:“反正得把這些東西運完,早些了事也好。
”勸說不聽,隻得罷了。
文叔卻說:“賢父女長途跋涉,使我心大不安,何況又當冬忙之際。
好在我已山居多年,體力強健輕捷,不必都去,隻求牛子随往相助就行了。
”呂偉不知文叔另有私心,唯恐有什麼差池,堅欲偕往。
文叔當時未便堅拒,也隻好聽之。
靈姑想起仙人之言,先頗疑慮,運過數日,不見一絲朕兆。
後山風景既佳,自從衆猩就戮,漸有野獸發現,也就習與相安,戒心漸減。
後來文叔見存物無多,每次前往,呂氏父女俱都跟着,不便獨行,好生着急。
這日又和呂氏父女力說所剩之物已無多少,至多帶上牛子一人已足,何苦都往跋涉?呂偉說: “既是餘物無多,人多手衆,再有兩日即可運完,一勞永逸,以後即可不去;如隻兩人往運,更延時日。
這兩日已連遇猛獸出現,萬一遇上多的,你二人怎能抵禦?終以大家同去的好。
”文叔心中幹急,無可如何。
一晃運完,毫無變故,靈姑自是欣慰。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