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戀愛妃密誓長生殿 寵胡兒親餞望春亭
關燈
小
中
大
杯,酌西涼州葡萄酒,連飲三次,笑領歌意。
曲既終,貴妃起謝玄宗,斂衽再拜。
玄宗笑道:“不必謝朕,可謝李學士。
”貴妃乃親自斟酒,遞給李白。
白起座跪飲,頓首拜賜。
玄宗道:“卿系仙才,此三詩可名為何調?”白答道:“臣意可稱為清平調。
”玄宗喜道:“好好,就照稱為清平調便了。
”随饬内侍用玉花驄馬,送白歸集賢院,自己亦挈妃還宮。
自是白才名益著,玄宗亦時常召入,令他侍宴。
适渤海呈入番書,滿朝大臣,均不能識。
獨白一目了然,宣誦如流。
玄宗大悅,即命白亦用番字,草一副诏。
白欲奚落楊國忠高力士兩人,乞請國忠磨墨,力士脫靴。
玄宗笑諾,遂傳入國忠力士,一與磨墨,一與脫靴。
看官試想!這國忠是當時首相,力士是大内将軍,怎肯受此窘辱?隻因玄宗有旨,不便違慢,沒奈何忍氣吞聲,遵旨而行。
白非常欣慰,遂草就答書,遣歸番使。
玄宗賜白金帛,白卻還不受,但乞在長安市中,随處痛飲,不加禁止。
玄宗乃下诏光祿寺,日給美酒數甖,不拘職業,聽他到處遊覽,飲酒賦詩,惟國忠力士,始終銜恨。
力士乘間語貴妃,勸他廢去清平調。
貴妃道:“太白清才,當代無二,奈何将他詩廢去?”力士冷笑道:“他把飛燕比拟娘娘,試想飛燕當日,所為何事?乃敢援引比附,究是何意?”貴妃被他一诘,反覺不好意思,沈臉不答。
力士恥脫靴事,具見《李白列傳》,惟渤海番書,正史未詳,此處從稗乘采入。
原來玄宗曾聞飛燕外傳,至七寶避風台事,嘗戲語貴妃道:“似汝便不畏風,任吹多少,也屬無妨。
”貴妃知玄宗有意譏嘲,未免介意。
至李白以飛燕相比,正惬私懷,偏此次為力士說破,暗思飛燕私通燕赤鳳事,正與自己私通安祿山相似,遂疑李白有意譏刺,不由的變喜為怒。
自此入侍玄宗,屢說李白縱酒狂歌,失人臣禮。
玄宗雖極愛李白,奈為貴妃所厭,也隻好與他疏遠,不複召入。
李白亦自知為小人所讒,懇求還裡。
玄宗賜金放還。
白遂浪迹四方,随意遊覽去了。
暫作一束。
且說楊國忠攬權得勢,驕侈無比,所有楊氏僮仆,亦皆倚勢為虐,叱逐都中。
會當元夕夜遊,帝女廣甯公主,與驸馬都尉程昌裔,并馬觀燈。
楊家奴亦策騎遊行,至西市門,人多如鲫,擁擠不堪,公主前導,吆喝而過,行人都讓開一路,由他馳驅。
獨楊家奴當先攔着,不肯少退。
兩下裡争執起來,楊奴竟揮鞭亂撲,幾及公主面頰。
公主向旁一閃,坐不住鞍,竟至墜下。
程昌裔慌忙下馬,扶起公主,那楊氏奴不管好歹,也将昌裔擊了數鞭。
兩人俱覺受傷,即由公主入内泣訴。
玄宗雖令楊氏杖殺家奴,但也責昌裔不合夜遊,把他免官,不聽朝谒。
玄宗也算是兩面調停。
楊氏仍自恃顯赫,毫不斂迹。
國忠嘗語僚友道:“我本寒家子,一旦緣椒房貴戚,受寵至此,誠未知如何結果。
但我生恐難緻令名,不如乘時行樂,且過目前哩。
”人生第一誤事,便是此意。
虢國夫人,素與國忠有私,至是居第相連,晝夜往來,氵?縱無度。
每當夜間入谒,兄妹必聯辔同行,仆從侍女,前呼後擁,約得百餘騎,炬密如晝,或有時兄妹偕遊,同車并坐,不施障幕,時人目為雄狐。
國忠子暄舉明經,學業荒陋,不能及格,禮部侍郎達奚珣,畏國忠勢盛,先遣子撫伺國忠入朝,叩馬禀明。
國忠怒道:“我子何患不富貴,乃令鼠輩相賣麼?”遂策馬徑馳,不顧而去。
撫忙報父珣,珣惶懼得很,竟置暄上等,未幾,即擢為戶部侍郎。
會關中疊遭水旱,百姓大饑,玄宗因霪雨連綿,恐傷禾稼。
國忠卻令人取得嘉禾入獻玄宗,謂天雖久雨,與稼無害。
玄宗信以為真,偏扶風太守房琯,上報災狀,國忠即遣禦史推勘,複稱琯實誣奏,有旨譴責。
于是相率箝口,不敢言災。
高力士嘗侍上側,玄宗顧語道:“霪雨不已,莫非政事有失麼?卿亦何妨盡言。
”力士怅然道:“陛下以權假宰相,賞罰無章,陰陽失度,怎能不上緻天災,但言出即恐遇禍,臣亦何敢渎陳?”台臣不敢言,而閹人反進谠論,雖似持正,實屬反常。
玄宗也為愕然,但始終為了貴妃,不敢罷國忠相職,國忠以是益驕。
惟安祿山出兼三鎮,蔑視國忠,國忠遂與他有隙,亦言祿山威權太盛,必為國患。
玄宗不從。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先時同祿山入朝,祿山胡人,翰系突厥人,互有違言,緻生意見。
适翰出擊獲勝,收還九曲部落,九曲見四十二回。
楊國忠遂奏叙翰功,請旨封翰為西平郡王,兼河西節度使。
看官不必細猜,便可知國忠的用心,是欲
曲既終,貴妃起謝玄宗,斂衽再拜。
玄宗笑道:“不必謝朕,可謝李學士。
”貴妃乃親自斟酒,遞給李白。
白起座跪飲,頓首拜賜。
玄宗道:“卿系仙才,此三詩可名為何調?”白答道:“臣意可稱為清平調。
”玄宗喜道:“好好,就照稱為清平調便了。
”随饬内侍用玉花驄馬,送白歸集賢院,自己亦挈妃還宮。
自是白才名益著,玄宗亦時常召入,令他侍宴。
适渤海呈入番書,滿朝大臣,均不能識。
獨白一目了然,宣誦如流。
玄宗大悅,即命白亦用番字,草一副诏。
白欲奚落楊國忠高力士兩人,乞請國忠磨墨,力士脫靴。
玄宗笑諾,遂傳入國忠力士,一與磨墨,一與脫靴。
看官試想!這國忠是當時首相,力士是大内将軍,怎肯受此窘辱?隻因玄宗有旨,不便違慢,沒奈何忍氣吞聲,遵旨而行。
白非常欣慰,遂草就答書,遣歸番使。
玄宗賜白金帛,白卻還不受,但乞在長安市中,随處痛飲,不加禁止。
玄宗乃下诏光祿寺,日給美酒數甖,不拘職業,聽他到處遊覽,飲酒賦詩,惟國忠力士,始終銜恨。
力士乘間語貴妃,勸他廢去清平調。
貴妃道:“太白清才,當代無二,奈何将他詩廢去?”力士冷笑道:“他把飛燕比拟娘娘,試想飛燕當日,所為何事?乃敢援引比附,究是何意?”貴妃被他一诘,反覺不好意思,沈臉不答。
力士恥脫靴事,具見《李白列傳》,惟渤海番書,正史未詳,此處從稗乘采入。
原來玄宗曾聞飛燕外傳,至七寶避風台事,嘗戲語貴妃道:“似汝便不畏風,任吹多少,也屬無妨。
”貴妃知玄宗有意譏嘲,未免介意。
至李白以飛燕相比,正惬私懷,偏此次為力士說破,暗思飛燕私通燕赤鳳事,正與自己私通安祿山相似,遂疑李白有意譏刺,不由的變喜為怒。
自此入侍玄宗,屢說李白縱酒狂歌,失人臣禮。
玄宗雖極愛李白,奈為貴妃所厭,也隻好與他疏遠,不複召入。
李白亦自知為小人所讒,懇求還裡。
玄宗賜金放還。
白遂浪迹四方,随意遊覽去了。
暫作一束。
且說楊國忠攬權得勢,驕侈無比,所有楊氏僮仆,亦皆倚勢為虐,叱逐都中。
會當元夕夜遊,帝女廣甯公主,與驸馬都尉程昌裔,并馬觀燈。
楊家奴亦策騎遊行,至西市門,人多如鲫,擁擠不堪,公主前導,吆喝而過,行人都讓開一路,由他馳驅。
獨楊家奴當先攔着,不肯少退。
兩下裡争執起來,楊奴竟揮鞭亂撲,幾及公主面頰。
公主向旁一閃,坐不住鞍,竟至墜下。
程昌裔慌忙下馬,扶起公主,那楊氏奴不管好歹,也将昌裔擊了數鞭。
兩人俱覺受傷,即由公主入内泣訴。
玄宗雖令楊氏杖殺家奴,但也責昌裔不合夜遊,把他免官,不聽朝谒。
玄宗也算是兩面調停。
楊氏仍自恃顯赫,毫不斂迹。
國忠嘗語僚友道:“我本寒家子,一旦緣椒房貴戚,受寵至此,誠未知如何結果。
但我生恐難緻令名,不如乘時行樂,且過目前哩。
”人生第一誤事,便是此意。
虢國夫人,素與國忠有私,至是居第相連,晝夜往來,氵?縱無度。
每當夜間入谒,兄妹必聯辔同行,仆從侍女,前呼後擁,約得百餘騎,炬密如晝,或有時兄妹偕遊,同車并坐,不施障幕,時人目為雄狐。
國忠子暄舉明經,學業荒陋,不能及格,禮部侍郎達奚珣,畏國忠勢盛,先遣子撫伺國忠入朝,叩馬禀明。
國忠怒道:“我子何患不富貴,乃令鼠輩相賣麼?”遂策馬徑馳,不顧而去。
撫忙報父珣,珣惶懼得很,竟置暄上等,未幾,即擢為戶部侍郎。
會關中疊遭水旱,百姓大饑,玄宗因霪雨連綿,恐傷禾稼。
國忠卻令人取得嘉禾入獻玄宗,謂天雖久雨,與稼無害。
玄宗信以為真,偏扶風太守房琯,上報災狀,國忠即遣禦史推勘,複稱琯實誣奏,有旨譴責。
于是相率箝口,不敢言災。
高力士嘗侍上側,玄宗顧語道:“霪雨不已,莫非政事有失麼?卿亦何妨盡言。
”力士怅然道:“陛下以權假宰相,賞罰無章,陰陽失度,怎能不上緻天災,但言出即恐遇禍,臣亦何敢渎陳?”台臣不敢言,而閹人反進谠論,雖似持正,實屬反常。
玄宗也為愕然,但始終為了貴妃,不敢罷國忠相職,國忠以是益驕。
惟安祿山出兼三鎮,蔑視國忠,國忠遂與他有隙,亦言祿山威權太盛,必為國患。
玄宗不從。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先時同祿山入朝,祿山胡人,翰系突厥人,互有違言,緻生意見。
适翰出擊獲勝,收還九曲部落,九曲見四十二回。
楊國忠遂奏叙翰功,請旨封翰為西平郡王,兼河西節度使。
看官不必細猜,便可知國忠的用心,是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