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梅悴楊榮撒嬌絮閣 羅鉗吉網黨惡濫刑
關燈
小
中
大
玄宗女甯親公主,入任兵部侍郎。
林甫因二人升官,不由己薦,未免加忌。
二人自結主知,也不願巴結林甫,積久成隙,幾同仇敵。
林甫使人讦發兵部铨曹罪案,收逮六十餘人,令法曹吉溫羅希奭等,鍛煉成獄,悉加重典,當時号為羅鉗吉網,無一幸免。
但李适之自經此獄,面上很覺削色,越與林甫不和。
租庸轉運使韋堅,進補刑部尚書,禦史中丞楊慎矜,兼代租庸轉運使。
堅為适之黨,慎矜為林甫黨,皇甫惟明本系太子故友,當然與堅相往來,林甫就此設謀,暗囑慎矜上書告變,竟說惟明與堅,謀立太子。
玄宗信以為真,即令林甫委吏鞫治。
林甫仍遣慎矜等作為問官。
看官試想!此時的韋堅及皇甫惟明,尚能辯明冤枉嗎?慎矜誣假作真,妄定谳案,還虧玄宗顧及太子,不欲顯布罪狀,但貶堅為缙雲太守。
皇甫惟明為播州太守,親黨連坐,約數十人。
太子因堅為妃兄,未免惶懼,表請與妃離婚。
玄宗擱過不提,太子妃才得保全。
李适之雖未株連,自知相位不固,樂得上書辭職,有制罷适之為太子少保,不令預政。
既而将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均為兄堅訟冤。
李林甫入白玄宗,挑動上怒,竟谪蘭芝兩人至嶺南,再貶堅為江夏别駕,尋且流徙臨封。
适之亦坐黨谪守宜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左骁衛兵曹柳勣,誣告贊善大夫杜有鄰,妄稱圖谶,交構東宮,指斥乘輿。
于是權相李林甫,複奉玄宗诏敕,指令京兆法曹吉溫,來鞫是獄。
危哉太子!一幹人犯,齊集法庭,訊将起來。
柳勣是杜有鄰女夫,有鄰長女嫁柳勣,次女為太子良娣。
勣性疏狂,喜結交名士,嘗與淄川太守裴敦複友善,敦複轉薦諸北海太守李邕,邕遂與定交。
勣因婦翁得官贊善,乃入都探親,有鄰素嫉勣狂誕,白眼相待,以緻勣懷恨在心,無端誣告,吉溫是個殺人不眨眼的人物,索性把翁婿二人,一古腦兒坐罪,杖斃獄中,妻子流遠方。
有鄰枉死,可為擇婿不慎者鑒。
惟勣亦杖死,誣告何益?太子亦出良娣為庶人。
林甫再牽藤摘瓜,複遣羅希奭往按李邕,及裴敦複。
李裴怎肯自誣?偏經這助桀為虐的羅希奭,不分皂白,擅加刑訊,又将二人先後杖斃。
當遣人密報林甫,已經了結李裴,林甫更兇惡得很,當即奏請分遣禦史,賜皇甫惟明韋堅等自盡,且令希奭順道往宜春,按視李适之。
适之料知難免,仰藥自殺。
連玄宗舊臣王琚,因與李邕向來交往,也平白地牽連進去,由邺郡太守任内,貶為江華司馬,活活的被希奭逼死。
林甫又恐王忠嗣入相,複設法陷害,先說他沮撓軍計,繼且說他密謀興兵,擁立太子。
昏愦糊塗的唐玄宗,竟召忠嗣入都,令三法司審訊。
忠嗣部将哥舒翰,随至都中,登殿鳴冤,情願将自己官爵,贖忠嗣罪。
玄宗尚未肯信,欲起入禁中,急得翰連忙磕頭,聲淚俱下。
玄宗也被感悟,乃诏三法司道:“吾兒向處深宮,怎得與外人通謀?這定是蜚語構陷,朕豈肯遽信麼?”三司又奏言:“擁兵入阙,或出謠傳,沮撓軍心,确有實據,仍請依法論罪。
”玄宗終為所惑,貶忠嗣為漢陽太守。
最可怪的是楊慎矜,倚附林甫,害死韋堅等人,得轉任戶部侍郎,後來漸為林甫所嫉,竟嗾使中丞王鉷。
密奏一本,謂:“慎矜系隋炀後裔,與術士史敬忠交通,妄談谶緯,謀複祖業。
”一個大逆不道的罪名,加置慎矜身上,不怕慎矜不死,兄弟同罪,妻子長流。
慎矜自诒伊戚,原不足惜,但小人兇終隙末,更堪憤歎。
玄宗尚林甫為大忠臣,且将天下的歲貢,盡作賞賜。
林甫越加專恣,内引楊國忠,外進安祿山,定要将唐室江山,葬送他二人手中。
小子有詩歎道: 不是奸臣不引奸,爪牙遍布廟堂間, 羅鉗吉網兇殘甚,冤獄誰憐積血斑。
欲知林甫何故引用二人,容待下回申叙。
天寶以後,玄宗之昏瞀甚矣,以子婦而冊為貴妃,名分何在?以賊臣而拜為首相,刑賞必乖。
天下無不妒之婦人,況如氵?悍之楊玉環乎?天下更無不奸之國賊,況如陰狡之李林甫乎?絮閣一段,是極寫玉環之妒,興獄一段,是極寫林甫之奸。
而且玉環進,則五楊俱貴,賭博無行之楊國忠,亦慶彈冠。
林甫專,則群小同升,殘虐好殺之吉溫羅希奭,亦得逞志。
女子小人,有一于此,且緻亂亡,兼而有之,尚能不亂且亡耶?君子以是知玄宗之不終。
林甫因二人升官,不由己薦,未免加忌。
二人自結主知,也不願巴結林甫,積久成隙,幾同仇敵。
林甫使人讦發兵部铨曹罪案,收逮六十餘人,令法曹吉溫羅希奭等,鍛煉成獄,悉加重典,當時号為羅鉗吉網,無一幸免。
但李适之自經此獄,面上很覺削色,越與林甫不和。
租庸轉運使韋堅,進補刑部尚書,禦史中丞楊慎矜,兼代租庸轉運使。
堅為适之黨,慎矜為林甫黨,皇甫惟明本系太子故友,當然與堅相往來,林甫就此設謀,暗囑慎矜上書告變,竟說惟明與堅,謀立太子。
玄宗信以為真,即令林甫委吏鞫治。
林甫仍遣慎矜等作為問官。
看官試想!此時的韋堅及皇甫惟明,尚能辯明冤枉嗎?慎矜誣假作真,妄定谳案,還虧玄宗顧及太子,不欲顯布罪狀,但貶堅為缙雲太守。
皇甫惟明為播州太守,親黨連坐,約數十人。
太子因堅為妃兄,未免惶懼,表請與妃離婚。
玄宗擱過不提,太子妃才得保全。
李适之雖未株連,自知相位不固,樂得上書辭職,有制罷适之為太子少保,不令預政。
既而将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均為兄堅訟冤。
李林甫入白玄宗,挑動上怒,竟谪蘭芝兩人至嶺南,再貶堅為江夏别駕,尋且流徙臨封。
适之亦坐黨谪守宜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左骁衛兵曹柳勣,誣告贊善大夫杜有鄰,妄稱圖谶,交構東宮,指斥乘輿。
于是權相李林甫,複奉玄宗诏敕,指令京兆法曹吉溫,來鞫是獄。
危哉太子!一幹人犯,齊集法庭,訊将起來。
柳勣是杜有鄰女夫,有鄰長女嫁柳勣,次女為太子良娣。
勣性疏狂,喜結交名士,嘗與淄川太守裴敦複友善,敦複轉薦諸北海太守李邕,邕遂與定交。
勣因婦翁得官贊善,乃入都探親,有鄰素嫉勣狂誕,白眼相待,以緻勣懷恨在心,無端誣告,吉溫是個殺人不眨眼的人物,索性把翁婿二人,一古腦兒坐罪,杖斃獄中,妻子流遠方。
有鄰枉死,可為擇婿不慎者鑒。
惟勣亦杖死,誣告何益?太子亦出良娣為庶人。
林甫再牽藤摘瓜,複遣羅希奭往按李邕,及裴敦複。
李裴怎肯自誣?偏經這助桀為虐的羅希奭,不分皂白,擅加刑訊,又将二人先後杖斃。
當遣人密報林甫,已經了結李裴,林甫更兇惡得很,當即奏請分遣禦史,賜皇甫惟明韋堅等自盡,且令希奭順道往宜春,按視李适之。
适之料知難免,仰藥自殺。
連玄宗舊臣王琚,因與李邕向來交往,也平白地牽連進去,由邺郡太守任内,貶為江華司馬,活活的被希奭逼死。
林甫又恐王忠嗣入相,複設法陷害,先說他沮撓軍計,繼且說他密謀興兵,擁立太子。
昏愦糊塗的唐玄宗,竟召忠嗣入都,令三法司審訊。
忠嗣部将哥舒翰,随至都中,登殿鳴冤,情願将自己官爵,贖忠嗣罪。
玄宗尚未肯信,欲起入禁中,急得翰連忙磕頭,聲淚俱下。
玄宗也被感悟,乃诏三法司道:“吾兒向處深宮,怎得與外人通謀?這定是蜚語構陷,朕豈肯遽信麼?”三司又奏言:“擁兵入阙,或出謠傳,沮撓軍心,确有實據,仍請依法論罪。
”玄宗終為所惑,貶忠嗣為漢陽太守。
最可怪的是楊慎矜,倚附林甫,害死韋堅等人,得轉任戶部侍郎,後來漸為林甫所嫉,竟嗾使中丞王鉷。
密奏一本,謂:“慎矜系隋炀後裔,與術士史敬忠交通,妄談谶緯,謀複祖業。
”一個大逆不道的罪名,加置慎矜身上,不怕慎矜不死,兄弟同罪,妻子長流。
慎矜自诒伊戚,原不足惜,但小人兇終隙末,更堪憤歎。
玄宗尚林甫為大忠臣,且将天下的歲貢,盡作賞賜。
林甫越加專恣,内引楊國忠,外進安祿山,定要将唐室江山,葬送他二人手中。
小子有詩歎道: 不是奸臣不引奸,爪牙遍布廟堂間, 羅鉗吉網兇殘甚,冤獄誰憐積血斑。
欲知林甫何故引用二人,容待下回申叙。
天寶以後,玄宗之昏瞀甚矣,以子婦而冊為貴妃,名分何在?以賊臣而拜為首相,刑賞必乖。
天下無不妒之婦人,況如氵?悍之楊玉環乎?天下更無不奸之國賊,況如陰狡之李林甫乎?絮閣一段,是極寫玉環之妒,興獄一段,是極寫林甫之奸。
而且玉環進,則五楊俱貴,賭博無行之楊國忠,亦慶彈冠。
林甫專,則群小同升,殘虐好殺之吉溫羅希奭,亦得逞志。
女子小人,有一于此,且緻亂亡,兼而有之,尚能不亂且亡耶?君子以是知玄宗之不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