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衆虎同心歸水泊
關燈
小
中
大
當下宋江别了晁蓋,自同孔亮下山來。
梁山人馬分作五軍起發。
正是: 初離水泊,渾如海内縱蛟龍;乍出梁山,卻似風中奔虎豹。
五軍并進,前後列二十輩英雄;一陣同行,首尾分三千名士卒。
繡彩旗如雲似霧,樸刀槍燦雪鋪霜。
鸾鈴響,戰馬奔馳;畫鼓振,征夫踴躍。
卷地黃塵霭霭,漫天土雨蒙蒙。
寶纛旗中,簇擁着多智足謀吳學究;碧油幢下,端坐定替天行道宋公明。
過去鬼神皆拱手,回來民庶盡歌謠。
話說宋江引了梁山泊二十個頭領,三千人馬,分作五軍前進。
于路無事。
所過州縣,秋毫無犯。
已到青州。
孔亮先到魯智深等軍中報知,衆好漢安排迎接。
宋江中軍到了,武松引魯智深、楊志、李忠、周通、施恩、曹正都來相見了。
宋江讓魯智深坐地。
魯智深道:“久聞阿哥大名,無緣不曾拜會,今日且喜相認得阿哥。
”宋江答道:“不才何足道哉。
江湖上義士甚稱吾師清德,今日得識慈顔,平生甚幸!”楊志也起身再拜道:“楊志舊日經過梁山泊,多蒙山寨重意相留,為是灑家愚迷,不曾肯住。
今日幸得義士壯觀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宋江答道:“制使威名播于江湖,隻恨宋江相會太晚!”魯智深便令左右置酒管待,一一都相見了。
次日,宋江問青州一節,勝敗如何。
楊志道:“自從孔亮去了,前後也交鋒三五次,各無輸赢。
如今青州隻憑呼延灼一個,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如湯潑雪。
”吳學究笑道:“此人不可力敵,可用智擒。
”宋江道:“用何智可獲此人?”吳學究道;“隻除如此如此。
”宋江大喜道:“此計大妙!”當日分撥了人馬,次早起軍,前到青州城下,四面盡着軍馬圍住,擂鼓搖旗,呐喊搦戰。
城裡慕容知府見報,慌忙教請呼延灼商議:“今次群賊又去報知梁山泊宋江到來,似此如之奈何?”呼延灼道:“恩相放心。
群賊到來,先失地利。
這厮們隻好在水泊裡張狂,今卻擅離巢穴,一個來,捉一個,那厮們如何施展得?請知府上城看呼延灼厮殺。
” 呼延灼連忙披挂衣甲上馬,叫開城門,放下吊橋,引了一千人馬,近城擺開。
宋江陣中一将出馬。
那人手搦狼牙棍,厲聲高罵知府:“濫官害民賊徒!把我全家誅戮,今日正好報仇雪恨!”慕容知府認得秦明,便罵道:“你這厮是朝廷命官,國家不曾負你,緣何敢造反?若拿住你時,碎屍萬段!可先下手拿這賊!”呼延灼聽了,舞起雙鞭,縱馬直取秦明。
秦明也出馬,舞動狼牙大棍來迎呼延灼。
二将交馬,正是對手。
有《西江月》為證: 鞭舞兩條龍尾,棍橫一串狼牙。
三軍看得眼睛花,二将縱橫交馬。
使棍的聞名寰海,使鞭的聲播天涯。
龍駒虎将亂交加,這厮殺堪描堪畫。
秦明與呼延灼厮殺,正是對手。
兩個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
慕容知府見鬥得多時,恐怕呼延灼有失,慌忙鳴金,收軍入城。
秦明也不追趕,退回本陣。
宋江教衆頭領軍校且退十五裡下寨。
卻說呼延灼回到城中,下馬來見慕容知府,說道:“小将正要拿那秦明,恩相如何收軍?”知府道:“我見你鬥了許多合,但恐勞困,因此收軍暫歇。
秦明那厮,原是我這裡統制,與花榮一同背反。
這厮亦不可輕敵。
”呼延灼道:“恩相放心,小将必要擒此背義之賊。
适間和他鬥時,棍法已自亂了。
來日教恩相看我立斬此賊。
”知府道:“既是将軍如此英雄,來日若臨敵之時,可殺開條路,送三個人出去。
一個教他去往東京求救,兩個教他去鄰近府州會合起兵,相助剿捕。
”呼延灼道:“恩相高見極明。
”當日知府寫了求救文書,選了三個軍官,都發放了當。
隻說呼延灼回到歇處,卸了衣甲暫歇。
天色未明,隻聽的軍校來報道:“城北門外土坡上有三騎私自在那裡看城。
中間一個穿紅袍騎白馬的;兩邊兩個,隻認得右邊的是小李廣花榮,左邊那個道裝打扮。
”呼延灼道:“那個穿紅的眼見是宋江了,道裝的必是軍師吳用。
你們且休驚動了他。
便點一百馬軍,跟我捉這三個。
”呼延灼連忙披挂上馬,提了雙鞭,帶領一百餘騎馬軍,悄悄地開了北門,放下吊橋,引軍趕上坡來。
宋江、吳用、花榮三個隻顧呆了臉看城。
呼延灼拍馬上坡,三個勒轉馬頭,慢地走去。
呼延灼奮力趕到前面幾株枯樹邊廂,宋江、吳用、花榮三個齊齊的勒住馬。
呼延灼方才趕到枯樹邊,隻聽得呐聲喊,呼延灼正踏着陷坑,人馬都跌将下坑去了。
兩邊走出五六十個撓鈎手,先把呼延灼鈎将起來,綁縛了拿去,後面牽着那匹馬。
這許多趕來的馬軍,卻被花榮拈弓搭箭,射倒當頭五七個,後面的勒轉馬,一哄都走了。
宋江回到寨裡坐,左右群刀手卻把呼延灼推将過來。
宋江見了,連忙起身,喝叫快解了繩索,親自扶呼延灼上帳坐定,宋江拜見。
呼延灼慌忙跪下道:“義士何故如此?”宋江道:“小可宋江,怎敢背負朝廷。
蓋為官吏污濫,威逼得緊,誤犯大罪,因此權借水泊裡随時避難,隻待朝廷赦罪招安。
不想起動将軍,緻勞神力,實慕将軍虎威。
今者誤有冒犯,切乞恕罪。
”呼延灼道:“呼延灼被擒之人,萬死尚輕,
梁山人馬分作五軍起發。
正是: 初離水泊,渾如海内縱蛟龍;乍出梁山,卻似風中奔虎豹。
五軍并進,前後列二十輩英雄;一陣同行,首尾分三千名士卒。
繡彩旗如雲似霧,樸刀槍燦雪鋪霜。
鸾鈴響,戰馬奔馳;畫鼓振,征夫踴躍。
卷地黃塵霭霭,漫天土雨蒙蒙。
寶纛旗中,簇擁着多智足謀吳學究;碧油幢下,端坐定替天行道宋公明。
過去鬼神皆拱手,回來民庶盡歌謠。
話說宋江引了梁山泊二十個頭領,三千人馬,分作五軍前進。
于路無事。
所過州縣,秋毫無犯。
已到青州。
孔亮先到魯智深等軍中報知,衆好漢安排迎接。
宋江中軍到了,武松引魯智深、楊志、李忠、周通、施恩、曹正都來相見了。
宋江讓魯智深坐地。
魯智深道:“久聞阿哥大名,無緣不曾拜會,今日且喜相認得阿哥。
”宋江答道:“不才何足道哉。
江湖上義士甚稱吾師清德,今日得識慈顔,平生甚幸!”楊志也起身再拜道:“楊志舊日經過梁山泊,多蒙山寨重意相留,為是灑家愚迷,不曾肯住。
今日幸得義士壯觀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宋江答道:“制使威名播于江湖,隻恨宋江相會太晚!”魯智深便令左右置酒管待,一一都相見了。
次日,宋江問青州一節,勝敗如何。
楊志道:“自從孔亮去了,前後也交鋒三五次,各無輸赢。
如今青州隻憑呼延灼一個,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如湯潑雪。
”吳學究笑道:“此人不可力敵,可用智擒。
”宋江道:“用何智可獲此人?”吳學究道;“隻除如此如此。
”宋江大喜道:“此計大妙!”當日分撥了人馬,次早起軍,前到青州城下,四面盡着軍馬圍住,擂鼓搖旗,呐喊搦戰。
城裡慕容知府見報,慌忙教請呼延灼商議:“今次群賊又去報知梁山泊宋江到來,似此如之奈何?”呼延灼道:“恩相放心。
群賊到來,先失地利。
這厮們隻好在水泊裡張狂,今卻擅離巢穴,一個來,捉一個,那厮們如何施展得?請知府上城看呼延灼厮殺。
” 呼延灼連忙披挂衣甲上馬,叫開城門,放下吊橋,引了一千人馬,近城擺開。
宋江陣中一将出馬。
那人手搦狼牙棍,厲聲高罵知府:“濫官害民賊徒!把我全家誅戮,今日正好報仇雪恨!”慕容知府認得秦明,便罵道:“你這厮是朝廷命官,國家不曾負你,緣何敢造反?若拿住你時,碎屍萬段!可先下手拿這賊!”呼延灼聽了,舞起雙鞭,縱馬直取秦明。
秦明也出馬,舞動狼牙大棍來迎呼延灼。
二将交馬,正是對手。
有《西江月》為證: 鞭舞兩條龍尾,棍橫一串狼牙。
三軍看得眼睛花,二将縱橫交馬。
使棍的聞名寰海,使鞭的聲播天涯。
龍駒虎将亂交加,這厮殺堪描堪畫。
秦明與呼延灼厮殺,正是對手。
兩個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
慕容知府見鬥得多時,恐怕呼延灼有失,慌忙鳴金,收軍入城。
秦明也不追趕,退回本陣。
宋江教衆頭領軍校且退十五裡下寨。
卻說呼延灼回到城中,下馬來見慕容知府,說道:“小将正要拿那秦明,恩相如何收軍?”知府道:“我見你鬥了許多合,但恐勞困,因此收軍暫歇。
秦明那厮,原是我這裡統制,與花榮一同背反。
這厮亦不可輕敵。
”呼延灼道:“恩相放心,小将必要擒此背義之賊。
适間和他鬥時,棍法已自亂了。
來日教恩相看我立斬此賊。
”知府道:“既是将軍如此英雄,來日若臨敵之時,可殺開條路,送三個人出去。
一個教他去往東京求救,兩個教他去鄰近府州會合起兵,相助剿捕。
”呼延灼道:“恩相高見極明。
”當日知府寫了求救文書,選了三個軍官,都發放了當。
隻說呼延灼回到歇處,卸了衣甲暫歇。
天色未明,隻聽的軍校來報道:“城北門外土坡上有三騎私自在那裡看城。
中間一個穿紅袍騎白馬的;兩邊兩個,隻認得右邊的是小李廣花榮,左邊那個道裝打扮。
”呼延灼道:“那個穿紅的眼見是宋江了,道裝的必是軍師吳用。
你們且休驚動了他。
便點一百馬軍,跟我捉這三個。
”呼延灼連忙披挂上馬,提了雙鞭,帶領一百餘騎馬軍,悄悄地開了北門,放下吊橋,引軍趕上坡來。
宋江、吳用、花榮三個隻顧呆了臉看城。
呼延灼拍馬上坡,三個勒轉馬頭,慢地走去。
呼延灼奮力趕到前面幾株枯樹邊廂,宋江、吳用、花榮三個齊齊的勒住馬。
呼延灼方才趕到枯樹邊,隻聽得呐聲喊,呼延灼正踏着陷坑,人馬都跌将下坑去了。
兩邊走出五六十個撓鈎手,先把呼延灼鈎将起來,綁縛了拿去,後面牽着那匹馬。
這許多趕來的馬軍,卻被花榮拈弓搭箭,射倒當頭五七個,後面的勒轉馬,一哄都走了。
宋江回到寨裡坐,左右群刀手卻把呼延灼推将過來。
宋江見了,連忙起身,喝叫快解了繩索,親自扶呼延灼上帳坐定,宋江拜見。
呼延灼慌忙跪下道:“義士何故如此?”宋江道:“小可宋江,怎敢背負朝廷。
蓋為官吏污濫,威逼得緊,誤犯大罪,因此權借水泊裡随時避難,隻待朝廷赦罪招安。
不想起動将軍,緻勞神力,實慕将軍虎威。
今者誤有冒犯,切乞恕罪。
”呼延灼道:“呼延灼被擒之人,萬死尚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