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異傳 全文

關燈


    書鈔九十二又九十四其後公路年十八,驕豪,故常飯乳,二字依禦覽八百五十引補食蜜飯;諸女以绛為地道,遊行其上;葬地所緻也。

    禦覽五百五十六 劉照,建安中為河間太守。

    婦亡,埋棺于府園中。

    遭黃巾賊,照委郡走。

    後太守至,夜夢見一婦人,往就之。

    後又遺一雙鎖,太守不能名。

    婦曰:&ldquo此萎蕤鎖也。

    以金縷相連,屈申在人,實珍物。

    吾方當去,故以相别。

    慎無告人!&rdquo後二十日,照遣兒迎喪,守乃悟雲雲。

    兒見鎖,感恸不能自勝。

    廣記三百十六 吳左中郎廣陵相胡熙,字元先。

    女名中,許嫁當出,而欻有身。

    女亦不自覺。

    熙父信嚴而有法,乃遣熙妻丁氏殺之。

    欻有鬼語腹中,音聲啧啧,曰:&ldquo何故殺我母?我某月某日當出。

    &rdquo左右驚怪,以白信。

    信自往聽,乃舍之。

    及産兒,遺地則不見形,止聞兒聲在于左右。

    及長大,言語亦如人。

    熙妻别為施帳,時自言當見形,使姥見。

    熙妻視之,在丹帷裡,前後釘金?,好手臂,善彈琴,時問姥及母所嗜,欲為得酒脯棗之屬以還。

    &ldquo母坐作衣,兒來抱膝緣背,數戲中不耐之意。

    &rdquo竊怒曰:&ldquo人家豈與鬼子相随?&rdquo即于傍怒曰:&ldquo就母戲耳,乃罵作鬼子。

    今當從母指中,入于母腹,使母知之。

    &rdquo中指即直而痛,漸漸上入臂髀,若有貫剌之者,須臾欲死。

    熙妻乃設馔祝請之,有頃而止。

    廣記三百十七 吳赤烏三年,句章民揚度至餘姚。

    夜行,有一少年持琵琶求寄載。

    度受之。

    鼓琵琶作數十曲;曲畢,乃吐舌擘目,以怖度而去。

    複行二十裡許,又見一老父寄載,自雲姓王名戒,因複載之。

    謂曰:&ldquo鬼工鼓琵琶,甚哀。

    &rdquo戒曰:&ldquo我亦能鼓。

    &rdquo即是向鬼,複擘眼吐舌,度怖幾死。

    禦覽五百八十三 吳時嘉興倪彥思,忽有鬼魅在家,能為人語,飲食如人,惟不見形。

    二句禦覽引有思乃延道士逐之。

    酒肴既設,道士便擊鼓,二句禦覽引有召請諸神;魅乃取伏虎于神坐上,吹作角聲,以亂鼓音。

    有頃,道士忽覺背中冷,驚起解衣,乃伏虎也。

    書鈔一百三十五禦覽七百十二 吳人費季,客賈去家,與諸賈人語曰:&ldquo吾臨行就婦求金?,婦與之,吾乃置戶楣上,忘向婦說。

    &rdquo妻夢見季死,前金?在戶上。

    妻取得發哀。

    一年,季卻還。

    禦覽七百十八 隆安中,吳縣張君林,忽有鬼來助其驅使。

    林家甑破無可用,鬼乃撞盆底穿以當甑。

    禦覽七百五十七 會稽山陰賀瑀,字彥琚,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尚溫。

    居三日乃蘇。

    雲:吏将上天見官府。

    府君居處甚嚴。

    使人将瑀入曲房。

    房中有層架,其上有印及劍;使瑀取之,惟意所好。

    瑀短不及上層,取劍以出。

    問之,&ldquo子何得也?&rdquo瑀曰:&ldquo得劍。

    &rdquo吏曰:&ldquo恨不得印,可以驅策百神。

    今得劍,惟使社公耳。

    &rdquo疾既愈,每行,即見社公拜谒道下。

    書鈔引作疾愈,果有鬼來白事,自稱社公。

    瑀深惡之。

    廣記三百八十三書鈔八十七初學記十三 烏程丘友,書鈔引作丘支死經一日半,複得生。

    雲将去上天。

    入大廨舍,見一人着紫帻而坐。

    已上亦見書鈔一百二十七或告友,爾祖丘孝伯也,今作主錄,告人○。

    友不應。

    今使人遣之,友得還去。

    出門見其祖父母紫一足,在門外樹後。

    一月亡。

    廣記三百八十三 昔廬陵邑子歐明,禦覽二十九引作區明者,從客過。

    類林作從賈客道經彭澤湖,辄以船中所有多少已上八字類林作每以珍寶投湖中,雲以為禮。

    積數年後,類林作複過見湖中有大道,道上多風塵,有數吏單衣乘車馬來○,雲是青洪君使要。

    明知是神,然不敢不往。

    須臾遙見有府舍門下吏卒,明以上十二字據類林引補甚怖問吏,恐不得還。

    吏曰:&ldquo無可怖!青洪君以君前後有禮,故要君;必有重送,君皆勿收,獨求如願爾!&rdquo去,果以缯帛送,明辭之。

    乃求如願。

    類林作必有厚遺然勿取但求如願耳明既見青洪君君問所須明曰欲求如願神大怪,明知之,意甚惜;不得已,呼如願使随去。

    如願者,青洪君婢也,常使之取物。

    明将如願歸,所欲辄得之,數年大富。

    已上略見初學記十八引 類林雜說八意漸驕盈,不複愛如願。

    歲朝雞一鳴,呼&ldquo如願。

    &rdquo如願不起。

    明大怒,欲捶之。

    如願乃走。

    明逐之于糞上。

    糞上有昨日故歲掃除聚薪,如願乃于此得去。

    明不知,謂逃在積薪糞中,乃以杖捶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