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黩武窮兵終授首 苟安畏敵撤雄師
關燈
小
中
大
達人情,知道他們二人會面,定有許多兒女私話要談,自己同去,對他們反而個便。
蓬萊魔女雙頰更紅,說道:“爹爹言早了。
嗯,爹爹,你也可以去找一找我的師父,他隐居在首陽山下的采薇村。
公孫奇的事情,就由你斟酌和他說了吧。
” 柳元宗道:“我和你師父神交已久,在我金宮失事之前,早已想和他會面的了。
他倘若知道你是我的女兒,也一定非常高興的。
可惜他那不肖的兒子敗壞了他的家風,由我把這消息帶給他,卻是未免令他難堪了。
” 父女商量定妥,蓬萊魔女便随虞允文渡江,宋師渡江之日,各路義軍首領與許多老百姓都到江邊送别。
老百姓多年盼望,方始礙見“王師”,如今“王師”南撤,又把他們留在金虜統治之下,重陷水深火熱之中,送别“王師”,江邊泣聲一片。
虞允文聽得哭聲,心如刀割,長長歎了口氣,自覺無顔以對父老,一聲長歎,遂吩咐開船。
長江波濤澎湃,同船的将官指點江心,眉飛色舞地憶談他們當日在此盡殲金國的水師之戰,但大捷的豪情,卻也掩蓋不了他們今日南撤的悲憤了。
虞允文倚船獨嘯,唱起蘇東坡“赤壁懷古”一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幹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一阙詞未曾唱完,已是有淚潸然,聲音嘶啞。
他的心頭,也正是似長江般波濤澎湃,思如潮湧。
蓬萊魔女安慰他道:“将軍此戰,功業彪炳,遠勝周郎。
他年重整旌旗,還有渡江之日。
” 虞允文回頭抹了眼淚,苦笑說道:“但願如此。
”但他也知道,在朗廷隻求偏安、但願“和戎”的政策之下,自己班師回朝之後,能夠保全功名已是僥幸,再想渡江恢複中原,那恐怕是今生無望了。
蓬萊魔女道:“元帥奉命班師,山東李将軍那兒不知可有什麼消息?聽說他和太湖王宇庭那一支義軍聯合,在海上也打了個大大的勝仗,殺了金國的親王副帥完顔鄭嘉努。
這一支人馬。
現在卻是如何?” 蓬萊魔女所說的“李将軍”即是舊日的長江水寇“翻江虎”李寶,從前和“鬧海蚊”樊通并駕齊名,結為兄弟,合成一夥;後來則各走各路,分道揚镳。
樊通降金,李寶歸宋。
因為李寶是由虞允文招安的,所以算是虞允文的部屬。
但他未受朝廷正式官職,這“将軍”二字隻是蓬萊魔女的順口稱呼。
蓬萊魔女打聽李寶的消息隻是一個借口,實在卻是要打聽笑做乾坤華谷涵的消息。
華谷涵與王宇庭在一起,并與王宇庭一道參加了山東海上之戰,完顔鄭嘉努就是給他殺的。
蓬菜魔女那日冒允官娥,在完顔亮的“金帳”之中,曾愉聽到這些戰報。
虞允文聽她提起李寶,不覺又是長長歎了口氣,說道:“李寶所受的委屈比我更大,說起來我也覺得愧對于他。
” 蓬萊魔女吃了一驚,連忙問道:“怎麼樣了?” 虞允文道:“他受了我的招安,本是想圖個正途出身,為國效勞的。
他的山東海上大破金兵,我給他向朝廷報功,請朝廷授他官職。
哪知朝廷的命令,卻說他們是水寇,不能錄用。
姑念他們破敵有功,不予襲火,限令他們自行遣散,回鄉為民。
這道命令抄了兩份,一份給我,作為兵部的照會。
一份給統管江淮各路兵馬的‘制置使’劉锜,要他監視李寶所部,限期執行兵部的指示。
如今限期已過,消息尚未報來。
但李寶此人,深明大義,想必不會違抗朝廷的旨意。
” 蓬萊魔女頓足歎道:“朝廷如此害怕百姓自組的義軍,這不是自壞海上長城麼?李寶算是你的部屬,朝廷可以令他解散,但王宇庭那一支人馬呢?” 虞允文道:“王宇庭是未受招安的太湖水寇,朝廷沒有明文處置。
但我想劉锜是個比較識得大體的人,想必不會與王宇庭發生沖突。
多半也是令他們自行遣散。
” 蓬萊魔女歎道:“朝廷下一道遣散令,那是容易得很,但卻不知寒了多少義上之心!” 虞允文道:“可不是嗎?但朝廷旨意已下,我們做臣了的隻好以後伺機勸谏,目前卻是不便妄自議論了。
” 蓬萊魔女心裡想道:“不知華谷涵與王宇庭如今是否已經回了太湖?我且到太湖去打聽打聽。
王宇庭是大湖十三家的總寨主,即使華谷涵不在那兒,我也該去拜訪他的,” 蓬萊魔女打定了主意,渡江之後,便與虞允文告别,獨自一人,運往太湖。
太湖兩岸,是江南魚米之鄉,蓬萊魔女一路行來,隻見田畝縱橫,港漢交錯,波光雲影,淺山如黛,一派水鄉情調,景色處處迷人。
蓬萊魔女上次到江南是匆匆來去,這次才比較有閑心浏覽,她是北國長大的姑娘,初次見識江南景色,心中又是歡喜,又是擔憂,暗自想到:“幸虧這次有采石礬之捷,保住了江南半壁河山。
但小朝廷隻求偏安,隻怕終須有日,還是攔不住胡馬渡江,把這大好河山,踐踏在鐵蹄之下。
” 她急于會見笑傲乾坤,一路不停,經過蘇州,也不留宿。
這日到了蘇州之東四十裡的木讀,已經是湖濱地區,一眼望去,可以看見煙波浩森的太湖了。
蓬萊魔女滿懷喜悅,輕聲低念:“彈劍狂歌過薊州,空抛紅豆意悠悠。
高山流水人何處?俠骨柔情總惹愁。
”這是笑傲乾坤為她所寫的詩句。
蓬萊魔女心中想道:“從前是過薊州,如今是我來太湖找你了。
這一次你的紅豆可不用空抛啦。
俠骨柔情也不見得就要和‘愁’字牽連,不能自解的啊!”想至此處,心中喜悅,臉上一片暈紅。
可惜她的喜悅,不久就給一個出奇的景象所引起的驚疑替代了。
越近太湖,路上行人越少,行了十裡光景,才見一片水田上有人割稻,稻魚青黃,看來還未曾全熟。
蓬萊魔女頗感詫異,心想:“為什麼這些人要匆匆收割,難道江南的水稻與江北的早稻不同,未熟就可以收割的麼?”正想去問,路上又來了一夥人,看是一家大小的模樣,攜帶有魚網魚叉船帆等等魚船工具,那是一家
蓬萊魔女雙頰更紅,說道:“爹爹言早了。
嗯,爹爹,你也可以去找一找我的師父,他隐居在首陽山下的采薇村。
公孫奇的事情,就由你斟酌和他說了吧。
” 柳元宗道:“我和你師父神交已久,在我金宮失事之前,早已想和他會面的了。
他倘若知道你是我的女兒,也一定非常高興的。
可惜他那不肖的兒子敗壞了他的家風,由我把這消息帶給他,卻是未免令他難堪了。
” 父女商量定妥,蓬萊魔女便随虞允文渡江,宋師渡江之日,各路義軍首領與許多老百姓都到江邊送别。
老百姓多年盼望,方始礙見“王師”,如今“王師”南撤,又把他們留在金虜統治之下,重陷水深火熱之中,送别“王師”,江邊泣聲一片。
虞允文聽得哭聲,心如刀割,長長歎了口氣,自覺無顔以對父老,一聲長歎,遂吩咐開船。
長江波濤澎湃,同船的将官指點江心,眉飛色舞地憶談他們當日在此盡殲金國的水師之戰,但大捷的豪情,卻也掩蓋不了他們今日南撤的悲憤了。
虞允文倚船獨嘯,唱起蘇東坡“赤壁懷古”一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幹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一阙詞未曾唱完,已是有淚潸然,聲音嘶啞。
他的心頭,也正是似長江般波濤澎湃,思如潮湧。
蓬萊魔女安慰他道:“将軍此戰,功業彪炳,遠勝周郎。
他年重整旌旗,還有渡江之日。
” 虞允文回頭抹了眼淚,苦笑說道:“但願如此。
”但他也知道,在朗廷隻求偏安、但願“和戎”的政策之下,自己班師回朝之後,能夠保全功名已是僥幸,再想渡江恢複中原,那恐怕是今生無望了。
蓬萊魔女道:“元帥奉命班師,山東李将軍那兒不知可有什麼消息?聽說他和太湖王宇庭那一支義軍聯合,在海上也打了個大大的勝仗,殺了金國的親王副帥完顔鄭嘉努。
這一支人馬。
現在卻是如何?” 蓬萊魔女所說的“李将軍”即是舊日的長江水寇“翻江虎”李寶,從前和“鬧海蚊”樊通并駕齊名,結為兄弟,合成一夥;後來則各走各路,分道揚镳。
樊通降金,李寶歸宋。
因為李寶是由虞允文招安的,所以算是虞允文的部屬。
但他未受朝廷正式官職,這“将軍”二字隻是蓬萊魔女的順口稱呼。
蓬萊魔女打聽李寶的消息隻是一個借口,實在卻是要打聽笑做乾坤華谷涵的消息。
華谷涵與王宇庭在一起,并與王宇庭一道參加了山東海上之戰,完顔鄭嘉努就是給他殺的。
蓬菜魔女那日冒允官娥,在完顔亮的“金帳”之中,曾愉聽到這些戰報。
虞允文聽她提起李寶,不覺又是長長歎了口氣,說道:“李寶所受的委屈比我更大,說起來我也覺得愧對于他。
” 蓬萊魔女吃了一驚,連忙問道:“怎麼樣了?” 虞允文道:“他受了我的招安,本是想圖個正途出身,為國效勞的。
他的山東海上大破金兵,我給他向朝廷報功,請朝廷授他官職。
哪知朝廷的命令,卻說他們是水寇,不能錄用。
姑念他們破敵有功,不予襲火,限令他們自行遣散,回鄉為民。
這道命令抄了兩份,一份給我,作為兵部的照會。
一份給統管江淮各路兵馬的‘制置使’劉锜,要他監視李寶所部,限期執行兵部的指示。
如今限期已過,消息尚未報來。
但李寶此人,深明大義,想必不會違抗朝廷的旨意。
” 蓬萊魔女頓足歎道:“朝廷如此害怕百姓自組的義軍,這不是自壞海上長城麼?李寶算是你的部屬,朝廷可以令他解散,但王宇庭那一支人馬呢?” 虞允文道:“王宇庭是未受招安的太湖水寇,朝廷沒有明文處置。
但我想劉锜是個比較識得大體的人,想必不會與王宇庭發生沖突。
多半也是令他們自行遣散。
” 蓬萊魔女歎道:“朝廷下一道遣散令,那是容易得很,但卻不知寒了多少義上之心!” 虞允文道:“可不是嗎?但朝廷旨意已下,我們做臣了的隻好以後伺機勸谏,目前卻是不便妄自議論了。
” 蓬萊魔女心裡想道:“不知華谷涵與王宇庭如今是否已經回了太湖?我且到太湖去打聽打聽。
王宇庭是大湖十三家的總寨主,即使華谷涵不在那兒,我也該去拜訪他的,” 蓬萊魔女打定了主意,渡江之後,便與虞允文告别,獨自一人,運往太湖。
太湖兩岸,是江南魚米之鄉,蓬萊魔女一路行來,隻見田畝縱橫,港漢交錯,波光雲影,淺山如黛,一派水鄉情調,景色處處迷人。
蓬萊魔女上次到江南是匆匆來去,這次才比較有閑心浏覽,她是北國長大的姑娘,初次見識江南景色,心中又是歡喜,又是擔憂,暗自想到:“幸虧這次有采石礬之捷,保住了江南半壁河山。
但小朝廷隻求偏安,隻怕終須有日,還是攔不住胡馬渡江,把這大好河山,踐踏在鐵蹄之下。
” 她急于會見笑傲乾坤,一路不停,經過蘇州,也不留宿。
這日到了蘇州之東四十裡的木讀,已經是湖濱地區,一眼望去,可以看見煙波浩森的太湖了。
蓬萊魔女滿懷喜悅,輕聲低念:“彈劍狂歌過薊州,空抛紅豆意悠悠。
高山流水人何處?俠骨柔情總惹愁。
”這是笑傲乾坤為她所寫的詩句。
蓬萊魔女心中想道:“從前是過薊州,如今是我來太湖找你了。
這一次你的紅豆可不用空抛啦。
俠骨柔情也不見得就要和‘愁’字牽連,不能自解的啊!”想至此處,心中喜悅,臉上一片暈紅。
可惜她的喜悅,不久就給一個出奇的景象所引起的驚疑替代了。
越近太湖,路上行人越少,行了十裡光景,才見一片水田上有人割稻,稻魚青黃,看來還未曾全熟。
蓬萊魔女頗感詫異,心想:“為什麼這些人要匆匆收割,難道江南的水稻與江北的早稻不同,未熟就可以收割的麼?”正想去問,路上又來了一夥人,看是一家大小的模樣,攜帶有魚網魚叉船帆等等魚船工具,那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