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二

關燈
:「臣聞師臣者帝,賓臣者霸。

    〔元,王莽厭難将軍陳欽之子。

    賢曰:言以臣為師,以臣為賓也。

    〕故武王以太公為師,齊桓以夷吾為仲父,近則高帝優相國之禮,太宗假宰輔之權。

    〔賢曰:蕭何為相國,高祖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太宗,孝文也。

    申屠嘉召責鄧通,孝文令人謝嘉,故曰假權也。

    〕反亡新王莽,遭漢中衰,專操國柄以偷天下,〔操,千高翻。

    〕況己自喻,不信群臣,奪公輔之任,損宰相之威,以刺舉為明,激讦為直,至乃陪仆告其君長,子弟變其父兄,〔土莽時,開吏告其将,奴婢告其主。

    變者,上變告之也。

    陪仆,猶左傳所謂陪台也。

    毛晃曰:陪台,臣也,蓋古者家謂之陪臣,故家之臣仆謂之陪仆。

    長,知兩翻。

    〕罔密法峻,大臣無所措手足;然不能禁董忠之謀,〔事見三十九卷更始元年。

    〕身為世戮。

    方今四方尚擾,天下未一,百姓觀聽鹹張耳目。

    陛下宜修文、武之聖典,襲祖宗之遺德,勞心下士,屈節待賢,誠不宜使有司察公輔之名。

    」帝從之。

     ⑦酒泉太守竺曾以弟報怨殺人,〔東觀記曰:曾弟嬰報怨,殺屬國候王胤等。

    〕自免去郡;窦融承制拜曾武鋒将軍,更以辛肜為酒泉太守。

    〔更,工衡翻。

    肜,餘中翻。

    〕 ⑧秋,隗嚣将步騎三萬侵安定,至陰盤,〔賢曰:陰盤,縣名,屬安定郡,今泾州縣。

    宋白曰:滑〔渭〕州潘原縣,漢陰盤縣地。

    〕馮異率諸将拒之;嚣又令别将下隴攻祭遵于汧:并無利而還。

    〔考異曰:帝紀:「六年冬,隗嚣将行巡寇扶風,馮異拒破之。

    」馮異傳:「六年夏,諸将上隴,為隗嚣所敗,乃诏異軍栒邑。

    未及至,嚣乘勝使王元、行巡将二萬人下隴,分遣巡取栒邑。

    異即先據栒邑,破巡。

    」又雲:「祭遵亦破王元于汧」。

    隗嚣傳,侵三輔事亦同。

    按此文勢,緣諸将才敗還,隗嚣即遣二将追之,故得雲乘勝,又雲「馮異未及至栒邑」也。

    「然則馮異、祭遵之破王元、行巡,實在六年明矣。

    至十年八月,紀又有「隗嚣寇安定,馮異、祭遵擊欲之」,此即隗嚣傳所書「秋,嚣侵安定,至陰盤,馮異拒之,又令别将攻祭遵于汧,兵并無利」者也。

    據此,是嚣兩歲各嘗攻馮異、祭遵矣,故遵傳亦雲「數挫隗嚣」也。

    而袁紀不載六年事,并在七年秋紀之,且傳雲「嚣乘勝」,若事已一年,安可雲乘勝!又馮異何緣稽緩爾久不至栒邑!故知袁紀誤矣。

    〕〕 帝令來歙以書招王遵,遵來降,〔降,戶江翻;下同。

    〕拜太中大夫,封向義侯。

     ⑨冬,盧芳以事誅其五原太守李興兄弟;其朔方太守田飒、〔飒,音立。

    守,式又翻;下同。

    雲中太守喬扈各舉郡降,〔前代錄:匈奴貴姓喬氏,代為輔相。

    〕帝令領職如故。

     ⑩帝好圖谶,〔谶,楚谮翻。

    〕與鄭興議郊祀事,曰:「吾欲以谶斷之,〔好,呼到翻。

    斷,丁亂翻。

    〕如何﹖」對曰:「臣不為谶!」帝怒曰:「卿不為谶,非之邪﹖」興惶恐曰:「臣于書有所未學,而無所非也。

    」帝意乃解。

     南陽太守杜詩〔郡國志:南陽郡在雒陽七百裡。

    〕政治清平,〔治,直吏翻。

    〕興利除害,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治,直之翻。

    〕廣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比,薄必翻,又毗至翻。

    〕時人方于召信臣。

    〔方比也。

    召信臣事見二十九卷元帝竟甯元年。

    召,讀曰郡。

    〕南陽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 八年〔(壬辰、三二)〕 ①春,來歙将二千餘人伐山開道,從番須、回中徑襲略陽,〔賢曰:略陽,縣名,屬天水郡,故城在今秦州隴城縣西北。

    番,音盤。

    宋白曰:略陽道在隴城縣東六十裡,即故冀城;魏黃初中,改為隴城。

    時隗嚣居冀。

    以地理考之,當從宋說。

    〕斬隗嚣守将金梁。

    〔姓譜:金,古金天氏之後。

    又,漢金日磾,本匈奴休屠王子,以祭天金人為金氏。

    〕嚣大驚曰:「何其神也!」帝聞得略陽,甚喜,曰:「略陽,嚣所依阻,心腹已壞,則制其支體易矣!」〔易,以鼓翻。

    〕 吳漢等諸将聞歙據略陽,争馳赴之。

    上以為嚣失所恃,亡其要城,勢必悉以精銳來攻;曠日久圍而城不拔,士卒頓敝,乃可乘危而進。

    皆追漢等還。

    隗嚣果使王元拒隴坻,行巡守番須口,王孟塞雞頭道,〔賢曰:雞頭,山道也,一名崆峒山,在原州西。

    塞,悉則翻。

    〕牛邯軍瓦亭。

    〔賢曰:安定烏氏縣有瓦亭故關,有瓦亭川水,在今原州南。

    杜佑曰:瓦亭關在唐原州之蕭關。

    蕭關,漢朝那縣地。

    邯,下甘翻。

    〕嚣自悉其大衆數萬人圍略陽,公孫述遣将李育、田弇助之,斬山築堤,激水灌城。

    來歙與将士固死堅守,矢盡,發屋斷木以為兵。

    〔斷,丁管翻;下同。

    〕嚣盡銳攻之,累月不能下。

     夏,閏四月,帝自将征隗嚣,光祿勳汝南郭憲谏曰:「東方初定,車駕未可遠征。

    」乃當車拔佩刀以斷車靷。

    〔靷,在馬胸;音胤。

    〕帝不從,西至漆。

    〔漆縣,屬右扶風,以漆水名縣。

    杜佑曰:新平,漢漆縣地。

    〕諸将多以王師之重,不宜遠入險阻,計冘豫未決;〔冘,與猶同。

    〕帝召馬援問之。

    援因說隗嚣将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說,如字。

    〕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衆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昭然可曉。

    帝曰:「虜在吾目中矣!」明旦,遂進軍,至高平第一,〔郡國志:高平縣有第一城。

    〕 窦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虜小月氏等步騎數萬,〔月氏為匈奴所破,餘種西踰蔥嶺,其不能去者,保南山,号小月氏。

    氏,音支。

    〕辎重五千餘兩,〔重,直用翻。

    兩,音亮。

    〕與大軍會。

    是時軍旅草創,諸将朝會禮容多不肅,〔朝,直遙翻。

    〕融先遣從事問會見儀适。

    〔賢曰:猶言儀注。

    餘謂适,當也,會見之儀各有當也。

    見,賢遍翻。

    〕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殊,異也,絕也;謂待之禮異絕于群臣也。

    〕 遂共進軍,數道上隴。

    〔上,時掌翻。

    〕使王遵以書招牛邯,下之,拜邯太中大夫。

    于是嚣大将十三人、屬縣十六、〔地理志:天水郡十六縣。

    〕衆十餘萬皆降。

    嚣将妻子奔西城,從楊廣,〔賢曰:西城,縣名,屬漢陽郡,一名始昌城,在今秦州上邽縣西南。

    餘據地理志,西縣本屬隴西郡,後乃改屬漢陽。

    西城者,西縣城也;以西城為縣名,誤矣。

    明帝永平十七年方改天水為漢陽。

    〕而田弇、李育保上邽。

    〔上邽縣屬大水郡。

    弇,古含翻。

    〕略陽圍解。

    帝勞賜來歙,〔勞,力到翻。

    〕班坐絕席,在諸将之右,〔專席而坐于諸将之上,不與諸坐者并也。

    〕賜歙妻缣千匹。

    〔毛晃曰:缣,并絲缯;又絹也。

    〕 進幸上邽,诏告隗嚣曰:「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他也。

    若遂欲為黥布者,亦自任也。

    」〔謂必不歸降,如黥布雲欲為帝,亦任之也。

    〕嚣終不降,于是誅其子恂。

    使吳漢、岑彭圍西城,取弇、蓋延圍上邽。

     以四縣封窦融為安豐侯,〔融封安豐、陽泉、蓼安、風四縣,皆屬廬江郡。

    〕弟友為顯親侯,〔郡國志:漢陽郡有顯親縣。

    賢曰:故城在今秦州成紀縣東南。

    帝置暊2親縣以封友,褒顯窦氏有孝文皇後之親也。

    〕及五郡太守皆封列侯,竺曾,助義侯;梁統,成義侯;史苞,褒義侯;庫鈞,輔義侯;辛肜,扶義侯。

    〕遣西還所鎮。

    融以久專方面,懼不自安,數上書求代;〔數,所角翻;下同。

    〕诏報曰:「吾與将軍如左右手耳,數執謙退,何不曉人意!勉循士民,〔循,撫循也,順也。

    〕無擅離部曲!」〔離,力智翻。

    〕 颍川盜賊群起,寇沒屬縣,河東守兵亦叛,京師騷動。

    〔郡國志:颍川郡在雒陽東南五百裡。

    河東郡在雒陽西北五百裡。

    〕帝聞之曰:「吾悔不用郭子棋之言。

    」〔郭憲,字子橫。

    〕秋,八月,帝自上邽晨夜東馳,賜岑彭等書曰:「兩城若下,便可将兵南擊蜀虜。

    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

    〔複,扶又翻;下同。

    〕每一發兵,頭須為白!」〔言苦心于軍事也,須,與須同,古字通用。

    〕 九月,乙卯,車駕還宮。

    帝謂執金吾寇恂曰:「颍川迫近京師,〔近,其靳翻。

    〕當以時定。

    惟念獨卿能平之耳,從九卿複出以憂國可也!」對曰:「颍川聞陛下有事隴、蜀,故狂狡乘間,相注誤耳。

    〔賢曰:狡,猾也。

    間,古苋翻。

    說文曰:注,亦誤也,音卦。

    〕如聞乘輿南向,〔乘,繩證翻。

    〕賊必惶怖歸死,〔怖,普布翻。

    〕臣願執銳前驅。

    」帝從之。

    庚申,車駕南征,颍川盜賊悉降。

    寇恂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願從陛下複借寇君一年。

    」〔恂前為颍川太守,故雲複借也。

    〕乃留恂長社,〔長社縣,屬颍川郡。

    應劭曰:宋人圍長葛是也;其社中樹暴長,更名長社。

    師古曰:長,讀如字。

    〕鎮撫吏民,受納餘降。

    〔降,戶江翻。

    〕 東郡、濟陰盜賊亦起,〔邵國志:東郡去雒陽八百餘裡。

    濟陰郡在雒陽東八百裡。

    濟,子禮翻。

    〕帝遣李通。

    王常擊之。

    以東光侯耿純嘗為東郡太守,〔東光縣屬勃海郡。

    賢曰:今滄州縣。

    〕威信着于衛地,〔東郡,衛地也。

    〕遣使拜太中大夫,使與大兵會東郡。

    東郡聞純界,盜賊九千餘人皆詣純降,大兵不戰而還;玺書複以純為東郡太守。

    〔玺,斯氏翻。

    〕戊寅,車駕還自颍川。

     ②安丘侯張步将妻子逃奔臨淮,與弟弘、藍欲招其故衆,乘船入海;琅邪太守陳俊追讨,斬之。

     ③冬,十月,丙午,上行幸懷;十一月,乙醜,還雒陽。

     ④楊廣死,隗嚣窮困,其大将王捷别在戎丘,〔水經注:戎丘城在西城西北,戎溪水徑其南。

    〕登城呼漢軍曰:「為隗王城守者,皆必死,無二心,〔為,于僞翻。

    〕願諸軍亟罷,請自殺以明之。

    」遂自刎死。

    〔刎,扶粉翻。

    〕 初,帝敕吳漢曰:「諸郡甲卒但坐費糧食,若有逃亡,則沮敗衆心,〔沮,在呂翻。

    敗,蒲邁翻。

    〕宜悉罷之。

    」漢等貪井力攻嚣,遂不能遣,糧食日少,吏士疲役,逃亡者多。

    岑彭壅谷水灌西城,城未沒丈餘。

    會王元、行巡、周宗将蜀救兵五千餘人乘高卒至,〔卒,讀日猝。

    〕鼓噪大呼曰:「百萬之衆方至!」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