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左道二十四案
關燈
小
中
大
帝元鼎四年,栾大敢為大言,處之不肄。
見上言曰:“臣嘗往海上,見安期、羨門之屬,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緻也。
然臣師非有求人,人自求之。
’陛下必欲緻之,則貴其使者,令為親屬,以客禮待之,則可使通言也。
”乃拜大為五利将軍,封藥通侯,食邑賜甲第,以衛長公主妻之,赍金十萬斤。
上親幸其第,貴震天下。
後入海求師,帝使人驗之,無所見,乃腰斬。
論曰:仙人而曰必有也,愚者之所笑也。
仙人而曰必無也,達者之所笑也。
仙人可有而可無,黃金可無而可有。
有者,有之;無者,不得而有之也。
蓋仙人者,聖人之小乘,得清虛長住一道,自子其性命而結局焉。
較之聖人,如大川之與大海。
海可納川而川不能納海也。
黃帝可以見廣成子,武帝則文成、栾大而已。
所謂有者有之,無者不得而有之也。
七、魚朝恩恃寵辱教 唐肅宗乾元元年,命郭子儀等九節度使讨安慶緒之亂。
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聽其節度。
朝恩既貴顯,乃學講經為文,不識章句,自謂才兼文武。
大曆元年,代宗釋奠于國子監,命朝恩率子弟皆往聽講,遂以判國子監事。
中書舍人常衮上言:“成均之任,當用名儒,不适以宦官領之。
”不聽。
朝恩執經升座,講鼎折足,以譏宰相。
識者醜之。
大曆五年,朝恩專典禁兵。
勢傾朝野,與汾陽郭子儀有隙,嘗使其人掘其父冢。
儀不敢問。
幹預朝政,淩侮相臣,上浸不能平,乃使宰相元載密謀誅之。
論曰:吾于閹宦事非大惡奇禍,多略而不載。
蓋彼刑餘厮役,惟以溫飽寵幸是圖,非有以道事君之責者也。
惟引君者絕其佞端,清其黨與,譬如元氣有餘,則饑飽不傷,豎刁易牙,所以不能害管仲之霸也。
朝恩執經升座,大開千古笑端,故榜之為澤宮一劫雲。
八、魏拓跋崇佛亂國 南北朝魏主拓跋恪,專尚釋氏,不事經籍。
沙門自西域來者三千餘人,為之立永明寺千餘間。
處士馮亮巧于營建,魏主使擇嵩山形勝之地,立閑居寺,備極岩壑土木之美。
遠近承風,州郡有一萬三千餘寺。
延昌四年,冀州沙門法慶,以妖幻惑衆,以尼惠晖為妻,自号“大乘”。
能合狂藥,使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識。
于是作亂者,僧俗響應數十萬人,殺害淫掠,備其殘酷。
魏主遣光祿大夫元遙讨平之。
及明帝立,胡後作九層浮屠,高九十丈于宮側,立寺所費億萬。
因與沙門私通,魏遂衰滅。
論曰:佛無所用于人者也。
一萬三千餘寺,非崇佛也。
崇其借佛名而為盜者耳。
至于法慶被誅,胡後沉河,乃真佛也。
何也?天佛之大者也。
九、梁主舍身佞佛 梁蕭衍崇尚浮屠,好生惡殺。
祭宗廟皆以面為犧牲,釋禦服乘法衣。
三舍身同泰寺,設大會親為四衆,講涅盤經,命群臣以錢億萬,奉贖還宮。
修長幹寺阿育王塔,出佛爪發舍利,幸寺設食,大赦天下。
大同元年,同泰寺浮屠災,梁主曰:“此魔也,宜更廣為法事。
”遂大起浮屠十二層,窮其民力。
興兵取魏壽陽,塞淮水以灌之。
驅軍民二十餘萬人,夏暑負士,肩穿疫死者相枕,蠅出晝夜聲合。
冬寒,淮泗冰凍死者十七八九。
三築淮堰,成而複壞,漂沒居民十餘萬口。
堰卒不成。
梁太清二年,東魏将侯景叛魏降梁,梁複欲賣景,與東魏通好。
景遂舉兵,結梁主少子臨賀王蕭正德為内應,啟陳梁主十失,攻陷台城。
梁主蔬茹皆絕,因食雞子,索蜜不得,曰“荷荷”而殂。
正德亦為景所殺。
論曰:夫佛者,慈悲之教主也。
因其國俗而立之教,乃有髡剃、披缁、茹素、讀經之事,非必盡棄絕倫類、毀冠裳摩頂踵而相率于禽獸也。
蓋依然父子、君臣、男女、飲食之情,而異其面貌土俗耳。
使佛生中國,以承吾堯、舜、周、孔之道統,必以慈悲行吾仁、斷忍行吾義,以舍身行吾捐軀成仁之名節,以戒貪嗔行吾廉潔,以說法演教行吾明心見性之經書。
所食者,不必不雞豬魚蒜也;所衣者,不必不章服縫掖也;所涅般坐化者,不必不棺衣衾也。
後人不師其心而師其貌,是猶堯服而桀行,吾将病堯之不足法乎?抑佞佛者迂也?斥佛者,矯也,吾以一貫之。
雖周公、孔子,皆佛菩薩也;顔、闵而下,皆難那伽葉也,則兩教可以不争。
若梁武,非佞佛也,叛佛、竊佛而謗佛也。
習其法而壞之,為千古斥佛之口實,佛何罪焉?知愛犧牲而不知驅民為魚鼈,能舍身而不能斷壽陽之一城。
受降以為利者,貪也;賣景以求和者,詐也;竭民膏以為浮屠,碎民命以為精衛,嗔癡也。
卒至骨肉生魔,台城堕劫,所謂毒螫滿懷,妄敦戒業者乎!善佛法者,則法吾佛可也,不必彼之所謂佛也。
一十、王凝之借鬼 晉隆安三年,會稽世子元顯,發東土諸郡免奴為官者,置京師以充兵。
民心騷動。
孫恩寇居海島,因乘亂攻會稽。
内史王凝之世奉天師教,不出兵,亦不設備。
官屬請讨,曰:“我已請大道,借鬼兵守諸津要,不足憂也。
”恩遂陷會稽,殺凝之。
論曰:鬼可借乎哉?借鬼者,鬼乃得而借之矣。
虛無莊老,流為異端,此晉祚所以不興也。
十一、殷仲堪奉天師法殷重堪,殷浩之從子也。
晉孝武帝太元十七年,以為都督荊、益、甯州軍事。
堪少有明譽,信奉天師道法
見上言曰:“臣嘗往海上,見安期、羨門之屬,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緻也。
然臣師非有求人,人自求之。
’陛下必欲緻之,則貴其使者,令為親屬,以客禮待之,則可使通言也。
”乃拜大為五利将軍,封藥通侯,食邑賜甲第,以衛長公主妻之,赍金十萬斤。
上親幸其第,貴震天下。
後入海求師,帝使人驗之,無所見,乃腰斬。
論曰:仙人而曰必有也,愚者之所笑也。
仙人而曰必無也,達者之所笑也。
仙人可有而可無,黃金可無而可有。
有者,有之;無者,不得而有之也。
蓋仙人者,聖人之小乘,得清虛長住一道,自子其性命而結局焉。
較之聖人,如大川之與大海。
海可納川而川不能納海也。
黃帝可以見廣成子,武帝則文成、栾大而已。
所謂有者有之,無者不得而有之也。
七、魚朝恩恃寵辱教 唐肅宗乾元元年,命郭子儀等九節度使讨安慶緒之亂。
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聽其節度。
朝恩既貴顯,乃學講經為文,不識章句,自謂才兼文武。
大曆元年,代宗釋奠于國子監,命朝恩率子弟皆往聽講,遂以判國子監事。
中書舍人常衮上言:“成均之任,當用名儒,不适以宦官領之。
”不聽。
朝恩執經升座,講鼎折足,以譏宰相。
識者醜之。
大曆五年,朝恩專典禁兵。
勢傾朝野,與汾陽郭子儀有隙,嘗使其人掘其父冢。
儀不敢問。
幹預朝政,淩侮相臣,上浸不能平,乃使宰相元載密謀誅之。
論曰:吾于閹宦事非大惡奇禍,多略而不載。
蓋彼刑餘厮役,惟以溫飽寵幸是圖,非有以道事君之責者也。
惟引君者絕其佞端,清其黨與,譬如元氣有餘,則饑飽不傷,豎刁易牙,所以不能害管仲之霸也。
朝恩執經升座,大開千古笑端,故榜之為澤宮一劫雲。
八、魏拓跋崇佛亂國 南北朝魏主拓跋恪,專尚釋氏,不事經籍。
沙門自西域來者三千餘人,為之立永明寺千餘間。
處士馮亮巧于營建,魏主使擇嵩山形勝之地,立閑居寺,備極岩壑土木之美。
遠近承風,州郡有一萬三千餘寺。
延昌四年,冀州沙門法慶,以妖幻惑衆,以尼惠晖為妻,自号“大乘”。
能合狂藥,使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識。
于是作亂者,僧俗響應數十萬人,殺害淫掠,備其殘酷。
魏主遣光祿大夫元遙讨平之。
及明帝立,胡後作九層浮屠,高九十丈于宮側,立寺所費億萬。
因與沙門私通,魏遂衰滅。
論曰:佛無所用于人者也。
一萬三千餘寺,非崇佛也。
崇其借佛名而為盜者耳。
至于法慶被誅,胡後沉河,乃真佛也。
何也?天佛之大者也。
九、梁主舍身佞佛 梁蕭衍崇尚浮屠,好生惡殺。
祭宗廟皆以面為犧牲,釋禦服乘法衣。
三舍身同泰寺,設大會親為四衆,講涅盤經,命群臣以錢億萬,奉贖還宮。
修長幹寺阿育王塔,出佛爪發舍利,幸寺設食,大赦天下。
大同元年,同泰寺浮屠災,梁主曰:“此魔也,宜更廣為法事。
”遂大起浮屠十二層,窮其民力。
興兵取魏壽陽,塞淮水以灌之。
驅軍民二十餘萬人,夏暑負士,肩穿疫死者相枕,蠅出晝夜聲合。
冬寒,淮泗冰凍死者十七八九。
三築淮堰,成而複壞,漂沒居民十餘萬口。
堰卒不成。
梁太清二年,東魏将侯景叛魏降梁,梁複欲賣景,與東魏通好。
景遂舉兵,結梁主少子臨賀王蕭正德為内應,啟陳梁主十失,攻陷台城。
梁主蔬茹皆絕,因食雞子,索蜜不得,曰“荷荷”而殂。
正德亦為景所殺。
論曰:夫佛者,慈悲之教主也。
因其國俗而立之教,乃有髡剃、披缁、茹素、讀經之事,非必盡棄絕倫類、毀冠裳摩頂踵而相率于禽獸也。
蓋依然父子、君臣、男女、飲食之情,而異其面貌土俗耳。
使佛生中國,以承吾堯、舜、周、孔之道統,必以慈悲行吾仁、斷忍行吾義,以舍身行吾捐軀成仁之名節,以戒貪嗔行吾廉潔,以說法演教行吾明心見性之經書。
所食者,不必不雞豬魚蒜也;所衣者,不必不章服縫掖也;所涅般坐化者,不必不棺衣衾也。
後人不師其心而師其貌,是猶堯服而桀行,吾将病堯之不足法乎?抑佞佛者迂也?斥佛者,矯也,吾以一貫之。
雖周公、孔子,皆佛菩薩也;顔、闵而下,皆難那伽葉也,則兩教可以不争。
若梁武,非佞佛也,叛佛、竊佛而謗佛也。
習其法而壞之,為千古斥佛之口實,佛何罪焉?知愛犧牲而不知驅民為魚鼈,能舍身而不能斷壽陽之一城。
受降以為利者,貪也;賣景以求和者,詐也;竭民膏以為浮屠,碎民命以為精衛,嗔癡也。
卒至骨肉生魔,台城堕劫,所謂毒螫滿懷,妄敦戒業者乎!善佛法者,則法吾佛可也,不必彼之所謂佛也。
一十、王凝之借鬼 晉隆安三年,會稽世子元顯,發東土諸郡免奴為官者,置京師以充兵。
民心騷動。
孫恩寇居海島,因乘亂攻會稽。
内史王凝之世奉天師教,不出兵,亦不設備。
官屬請讨,曰:“我已請大道,借鬼兵守諸津要,不足憂也。
”恩遂陷會稽,殺凝之。
論曰:鬼可借乎哉?借鬼者,鬼乃得而借之矣。
虛無莊老,流為異端,此晉祚所以不興也。
十一、殷仲堪奉天師法殷重堪,殷浩之從子也。
晉孝武帝太元十七年,以為都督荊、益、甯州軍事。
堪少有明譽,信奉天師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