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負心十三案

關燈
扶棺折頸,其也心喪也乎! 九、王負楊慎矜唐玄宗朝,禦史中丞王與戶部侍郎楊慎矜,外兄弟也。

    以慎矜所引,得遷中丞,與之同列。

    慎矜猶子性畜之。

    時與李林甫相結,滋不平,共謀陷之。

    數與帝前佯為稱許,以相挑剌。

    帝惑之。

    乃與林甫作飛牒,言慎矜本隋後,家藏谶書,欲複隋室。

    帝大怒,遣客收矜,拷訊不服。

    命侍禦史盧铉索谶書于慎矜卧内,曰:“逆賊置之密室,今得矣。

    ”慎矜不能辨,與兄弟慎餘、慎名皆缢,以手指天而死。

    後二年,兄弟以謀反被族。

     論曰:詩雲“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授,投畀有昊。

    ”言讒言之罔極也。

    蝮螫毒人,以負心為快心矣。

    他日誅夷東市,铉亦蕩為輕煙。

    然則,勢位機謀,終可恃乎! 一十、盧铉三負同寅 唐盧铉者,玄宗朝。

    初,以禦史事外戚韋堅為判官,相得甚深。

    堅寵衰被劾,為李林甫所谪。

    铉發其私以結林甫,遂殺堅。

    又善太府少卿張,及按楊慎矜獄,铉誣殺之。

    時王方用事,專事。

    及得罪,铉妄劾曰:“以牒索馬五百,我不與。

    ”衆惡其反複,貶廬江長史。

    他日,見如平生,曰:“公何得來此?”願假須臾,遂暴死。

     論曰:推井下石,小人之常。

    如虎争餐,得肉者強。

    況彼哉? 十一、崔反戈為佞唐神龍元年,張柬之、敬晖等既平武後之亂,中宗複位。

    又以武三思為司空,柬之等内不自安,以考功員外郎崔為耳目。

    見帝親任三思,乃悉以柬之及敬晖所謀告三思,為之謀主。

    三思複引為中書舍人,共謀殺柬之、敬晖等五人于遠州。

    三思死,乃附韋後。

    景龍四年,韋後弑帝,以同平章事。

    及韋後誅,睿宗即位,得幸于太平公主,公主欲引以為相,上不從。

    至涕泣以請,乃以與陸象先同平章事,為中書令。

    初,坐與谯王重福通書謀反,當死,為同列劉幽求營獲得免。

    即而附太平公主,構陷幽求,流于封州,複命廣州都督周利貞使殺之。

    奸詭陰秘,反複叵測。

    開元元年,與太平公主謀逆,伏誅。

     論曰:取兔絲而扶松柏,君子有以知其道之衰,然松柏死而兔絲終不能長生,得失之間,果可衡人品乎哉?吾甯為松柏矣。

     十二、宋之問有才無行 宋之問,汾州人。

    偉儀觀,雄于才辯,詩律與沈期齊名,時人号為“沈宋”。

    唐武則天中,累轉尚方監丞。

    時張易之兄弟昵比寵甚,之問傾心谄附,至為奉溺器。

    及敗,之問貶泷州參軍。

    後逃歸洛陽,匿友人張仲之家。

    會武三思複用事,仲之與王同皎謀殺三思,以安王室。

    之問得其實,陰使人上變,以乞贖罪。

    由是殺仲之,擢之問鴻胪主簿。

    天下醜其行。

    景龍中,遷考功員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見用。

    及安樂公主權盛,複往諧結。

    太平深疾之。

    中宗将用為中書舍人,未果。

    睿宗立,以其狡險盈惡,流之欽州,遂賜死。

     論曰:花之太華者,其毒必蜇。

    味之太厚者,其害必臘。

    質薄者易敗,韻柔者難雅。

    文章盛而道德衰,枝葉繁而根本披。

    理有固然,情亦随之。

    故黃鹂鹦鹉,可以供如簧之聽,不足當朝陽之一鳴。

    君子所以貴知人也。

    人可不為有才地乎! 十三、姚苌負秦秦 苻堅永興元年,遣兵擊斬姚襄。

    其弟姚苌以衆降秦,仕至龍骧将軍,督梁、益諸州軍。

    秦丞相王猛,屢以為患,欲剪除之。

    堅不聽,寵任愈笃。

    晉太元八年,謝玄破秦兵淝水,堅敗走還長安。

    苌與燕慕容垂俱叛,起兵北地,自稱後秦。

    堅敗奔五将山,為苌缢殺,後複掘堅屍,鞭撻剝裸,薦以棘坎而埋之。

    苻氏遂亡。

    苌死,子興立,得魏鐵佛氏赫連勃勃,亦悅而寵之。

    眷遇逾于勳舊。

    興弟邕以為勃勃貪猾,不可近也。

    興不聽,命為将軍,與沒奕幹鎮高平。

    後複配以雜虜二萬,鎮朔方。

    勃勃遂襲殺沒奕幹,而并其衆,自稱大夏。

    夏亦滅後秦。

     論曰:虎狗固不可以恩遇也。

    當堅委命龍骧,倒阿授谶,固不意其為鞭屍棘坎之人也。

    然堅欲以危晉,苌反以亡秦,勃勃又伏于側而伺之焉。

    螳螂相捕,未有已時。

    饑鷹餓虎,肉飽奔揚。

    畜之者非也。

    吾于犬羊乎何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