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殘三十六案
關燈
小
中
大
從數十騎至,曰:“汝枉陷我,今取汝!”弘伯懼,援刀自刳腹死,頃而蛆腐。
是時大旱,弘伯死而雨。
又洛陽橋久壞,至是成,都人喜。
後問群臣:“外有佳事耶?”司勳郎中張元一曰:“比有三慶:旱而雨,洛橋成,弘伯死。
” 論曰:吾讀武後紀,多以酷吏以威天下,至以獬豸不學而獨奸之一言,奴隸皆授侍禦,蓋以鷹犬畜之,使搏擊大臣,安得弘伯不為四其乎?嘗糞媚人,乃其本色,蓋媚人者乃能殺人。
刳腹見厲,勿謂冤之無報也。
二十九、白兔禦史唐則天中,王弘義,冀州衡水人。
以飛變擢遊擊将軍,再遷左台禦史,與來俊臣競尚殘刻。
暑月系囚,别有狹室,積蒿施氈其上,俄而已自誣死,乃舍他獄。
每移檄州縣,所至震懾。
弘義辄詫曰:“我文檄如狼毒墅葛矣!”始賤時,求旁舍瓜不與,乃騰文言圉有白兔,縣為集衆捕逐,畦無遺,内史李昭德曰:“昔聞蒼鷹獄吏,今見白兔禦史。
”延載初,俊臣貶,弘義亦流瓊州。
自矯诏追還,事覺賜死。
論曰:維兔成之,維兔終之。
嗟彼狡兮,維天烹之,爰爰而術,維爾之巧;炎炎冰山,維爾之倒! 三十、酷吏多自殺 張湯事漢,武帝為延尉。
兒時作磔鼠,文如老吏。
天性文深意刻,舞智峭狠。
武帝好刑名,湯揣摩鈎索,用深刻吏為爪牙,功排大臣,動連黨與。
帝稱以為能。
由是天下騷動,所株連以千百數。
後以奸事為三長吏所奏,武帝疑湯懷詐而欺,使自殺。
義縱者,河東人。
素為群盜,以姊幸于王太後,拜縱中郎,複遷長安令。
行法不避貴戚,吏民重民,呼為乳虎。
按定襄獄,一日殺四百餘人。
郡中不寒而栗。
武帝幸甘泉,以道不治,遂棄市。
王溫舒,陽陵人也。
少時椎埋為奸,已而補吏,以治獄至廷史。
事張湯,多殺人,遷為禦史大夫。
能使罪人鈎索人私事以自贖,無不快意者。
遷為河南守,先具私馬五十匹為驿,自河南至長安,皆部吏捕軍,豪猾連坐千餘家。
上書請大者族,小者死,不過三日皆報可。
流血十餘裡。
人疑其神速,郡中白晝無聲,犬不夜吠。
會春天子停刑,溫舒頓足曰:“嗟乎,今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好殺類如此。
後有人告其奸利事,遂自殺,夷其族。
仇人燒其屍而不得葬。
兩弟及兩婚家亦坐他罪而族。
人慘之曰:“溫舒一日滅五族。
” 論曰:餘讀《酷吏傳》,武帝好刑,其時吏治多仿溫舒,如杜周、郅都宇成等,皆以酷烈有聲。
歲終會獄,府郡及廷尉诏逮,至十萬餘人,蝮鸷極矣!而酷吏卒皆以殺身,民益犯法,盜賊滋起,漢由此衰焉。
然則,刑何足恃哉!虞廷五人,惟陶無後,秋氣之報亦明矣。
三十一、周興入甕 唐中宗嗣聖三年,武後自以久專國政,篡唐為周,欲誅辱大臣以威之,乃大開告密。
周興、來俊臣等皆以殘忍寵用。
周興累遷秋官侍郎,俊臣至禦史大夫。
皆養無賴數百人,網羅無辜,織成反狀。
每一獄成,每引陷千百家。
其間酷法各有異号,如突地、死豬愁之類。
淫刑異常,甚于炮烙。
嗣聖七年,金吾大将軍邱神以罪誅,因此告周與通謀。
太後密令俊臣鞠之。
俊臣方與興推獄畢,對食,绐興曰:“囚多不承,何法最快?”興曰:“甚易耳,取大甕以炭圍灸之,令囚入其中,何事不承?”俊臣即取大甕,如興所教,起謂興曰:“有内狀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急輸服,請死,流嶺南,為仇家殺于路。
來俊臣亦為太後所殺。
仇家争食其肉,士民相賀焉。
論曰:雷碎雹擊,天怒亦不終朝,惟陽春可與悠久焉。
武後以陽衰伏匿,陰濕為帝,狐張狼嗥,白日無光,此亦古今一大變也。
卒之二賊自齧,骨糜肉爛,甕中之天君獨不及醯雞乎? 三十二、黃潛善妄殺陳東 徽宗宣和七年,金人入寇。
帝诏天下直言。
時蔡京等誤國,人皆知而莫敢言。
太學生陳東率諸生上疏曰:“今日之事,蔡京壞死于前,梁師成陰賊于内,李彥結怨于西北,朱聚亂于東南,王黼、童貫結仇于二虜。
伏願陛下擒此六賊,肆諸市朝,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雖帝不能用,聞者快之。
及金人虜二帝北去,高宗即位于南京,改元建炎,以黃潛善為尚書左右仆射,嫉害忠良,力主和議,逐李綱,沮宗澤,而帝不悟。
東又上疏,請帝親征,以還二帝,留綱而罷善。
不報。
善等以語激帝,逮東廷尉。
東知不免,從容就義。
天下哀之。
建炎三年,貶善于江甯,得暴疾,自言見陳東而死。
論曰:陳東危言亂朝,以成仁取義,志士不忘之素心也。
死之日終能殛奸魂以報憤,東固不死哉!故盡性乃可以知命,朝聞夕死,非東之謂乎! 三十三、魏拓跋三後償冤 魏拓跋恪正始四年,高貴嫔寵冠後宮,悍忌尤甚。
兄司徒高肇勢傾中外,相為羽翼,鸩殺魏後于氏及太子昌,立高嫔為後。
肇益貴重,潛殺鼓城王勰,變更政令,朝野側目。
進位大都督,以步騎五十萬伐梁。
延昌四年,恪卒,太子翊立。
肇與侍中王顯謀亂伏誅,立翊母胡氏為太後稱制。
神龜元年,以天文有變,鸩高後以厭之。
亦如于後之死。
胡後好佛喜遊,有淫行。
侍中元義幽之于北宮。
後複謀出,殺義弑翊而立少子钊。
及朱爾榮之亂,遂沉胡後于河。
論曰:寵嬖之禍,由來尚矣。
類皆擯衆前身,争榮市色也。
夫時過則貌或逼之,勢盛則地将移之,戚衆則忌或叢之,情極則欲将間之,是固天道周複而人欲所必循也。
以茲嫡庶工讒,戚孽據位,内無卻席之谏,外有怙軒之寵,遂使綠衣贻譏,黃台蔓禍,斷鼻耳,極其殘毒,豈不哀哉!吾觀三後美鸩相償,愛河共溺,存之以代鹂羹焉。
三十四、朱粲啖人 唐武德初,朱粲剽掠江淮,有衆二十萬。
軍中乏食,則命士卒烹婦人嬰兒食之,曰:“肉之美者,無過于人。
但使他國有人,爾輩何憂于餒哉?”初以隋著作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顔憨楚為賓客,其後阖家皆為所啖。
又稅諸城堡細弱,以供軍食。
淮安土豪楊士林起兵攻破之,奔菊潭,遂降唐。
以為楚王,遣散騎常侍段确奉诏慰之。
确乘醉戲粲曰:“聞卿好啖人,人作何味?”粲怒曰:“啖醉人,正如糟彘肉!”促令烹确。
遂屠菊潭,奔王世充。
及東都敗,秦王執粲斬之,軍士分食其肉。
論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相人而用之也。
率獸食人,猶以為慘,乃同類而相啖,不亦異乎?雖然,粲之食人,滿腹而飽也,終以身償也。
若夫弱肉強吞,伏弩椎刃,其為啖也多矣。
蓋粲啖人之血肉,又有啖人之骨髓而甘心者焉。
嗚呼!人之相啖,何時已乎?恐不能逃天之啖耳。
三十五、宋元易祚 宋少帝顯為元虜時,方四歲,封瀛國公。
及元世時,帝漸長,相習無忌,得配公主。
嘗與内宴,後有僭欲殺之者。
世祖終未果。
少帝聞之,懼,密謀乞為僧,往吐蕃學佛法,因挈後、公主、姬禦遁居沙漠,射獵與元人無異。
髡剃長子為僧,名完普。
複生一子異常。
時元明宗為周王,亦居沙漠,與少帝、公主往來甚洽。
見少帝幼子愛之,乞于其妻邁來的為子,更名帖木兒,即元順帝也。
後明宗嗣位崩,再傳文帝崩,順帝立,遂失天下于明。
太祖時,元後大臣俱被俘戮,與宋相類。
惟順帝之子愛猷識理達臘率散騎渡鴨綠江逃去,蓋宋子孫雲。
是時大旱,弘伯死而雨。
又洛陽橋久壞,至是成,都人喜。
後問群臣:“外有佳事耶?”司勳郎中張元一曰:“比有三慶:旱而雨,洛橋成,弘伯死。
” 論曰:吾讀武後紀,多以酷吏以威天下,至以獬豸不學而獨奸之一言,奴隸皆授侍禦,蓋以鷹犬畜之,使搏擊大臣,安得弘伯不為四其乎?嘗糞媚人,乃其本色,蓋媚人者乃能殺人。
刳腹見厲,勿謂冤之無報也。
二十九、白兔禦史唐則天中,王弘義,冀州衡水人。
以飛變擢遊擊将軍,再遷左台禦史,與來俊臣競尚殘刻。
暑月系囚,别有狹室,積蒿施氈其上,俄而已自誣死,乃舍他獄。
每移檄州縣,所至震懾。
弘義辄詫曰:“我文檄如狼毒墅葛矣!”始賤時,求旁舍瓜不與,乃騰文言圉有白兔,縣為集衆捕逐,畦無遺,内史李昭德曰:“昔聞蒼鷹獄吏,今見白兔禦史。
”延載初,俊臣貶,弘義亦流瓊州。
自矯诏追還,事覺賜死。
論曰:維兔成之,維兔終之。
嗟彼狡兮,維天烹之,爰爰而術,維爾之巧;炎炎冰山,維爾之倒! 三十、酷吏多自殺 張湯事漢,武帝為延尉。
兒時作磔鼠,文如老吏。
天性文深意刻,舞智峭狠。
武帝好刑名,湯揣摩鈎索,用深刻吏為爪牙,功排大臣,動連黨與。
帝稱以為能。
由是天下騷動,所株連以千百數。
後以奸事為三長吏所奏,武帝疑湯懷詐而欺,使自殺。
義縱者,河東人。
素為群盜,以姊幸于王太後,拜縱中郎,複遷長安令。
行法不避貴戚,吏民重民,呼為乳虎。
按定襄獄,一日殺四百餘人。
郡中不寒而栗。
武帝幸甘泉,以道不治,遂棄市。
王溫舒,陽陵人也。
少時椎埋為奸,已而補吏,以治獄至廷史。
事張湯,多殺人,遷為禦史大夫。
能使罪人鈎索人私事以自贖,無不快意者。
遷為河南守,先具私馬五十匹為驿,自河南至長安,皆部吏捕軍,豪猾連坐千餘家。
上書請大者族,小者死,不過三日皆報可。
流血十餘裡。
人疑其神速,郡中白晝無聲,犬不夜吠。
會春天子停刑,溫舒頓足曰:“嗟乎,今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好殺類如此。
後有人告其奸利事,遂自殺,夷其族。
仇人燒其屍而不得葬。
兩弟及兩婚家亦坐他罪而族。
人慘之曰:“溫舒一日滅五族。
” 論曰:餘讀《酷吏傳》,武帝好刑,其時吏治多仿溫舒,如杜周、郅都宇成等,皆以酷烈有聲。
歲終會獄,府郡及廷尉诏逮,至十萬餘人,蝮鸷極矣!而酷吏卒皆以殺身,民益犯法,盜賊滋起,漢由此衰焉。
然則,刑何足恃哉!虞廷五人,惟陶無後,秋氣之報亦明矣。
三十一、周興入甕 唐中宗嗣聖三年,武後自以久專國政,篡唐為周,欲誅辱大臣以威之,乃大開告密。
周興、來俊臣等皆以殘忍寵用。
周興累遷秋官侍郎,俊臣至禦史大夫。
皆養無賴數百人,網羅無辜,織成反狀。
每一獄成,每引陷千百家。
其間酷法各有異号,如突地、死豬愁之類。
淫刑異常,甚于炮烙。
嗣聖七年,金吾大将軍邱神以罪誅,因此告周與通謀。
太後密令俊臣鞠之。
俊臣方與興推獄畢,對食,绐興曰:“囚多不承,何法最快?”興曰:“甚易耳,取大甕以炭圍灸之,令囚入其中,何事不承?”俊臣即取大甕,如興所教,起謂興曰:“有内狀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急輸服,請死,流嶺南,為仇家殺于路。
來俊臣亦為太後所殺。
仇家争食其肉,士民相賀焉。
論曰:雷碎雹擊,天怒亦不終朝,惟陽春可與悠久焉。
武後以陽衰伏匿,陰濕為帝,狐張狼嗥,白日無光,此亦古今一大變也。
卒之二賊自齧,骨糜肉爛,甕中之天君獨不及醯雞乎? 三十二、黃潛善妄殺陳東 徽宗宣和七年,金人入寇。
帝诏天下直言。
時蔡京等誤國,人皆知而莫敢言。
太學生陳東率諸生上疏曰:“今日之事,蔡京壞死于前,梁師成陰賊于内,李彥結怨于西北,朱聚亂于東南,王黼、童貫結仇于二虜。
伏願陛下擒此六賊,肆諸市朝,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雖帝不能用,聞者快之。
及金人虜二帝北去,高宗即位于南京,改元建炎,以黃潛善為尚書左右仆射,嫉害忠良,力主和議,逐李綱,沮宗澤,而帝不悟。
東又上疏,請帝親征,以還二帝,留綱而罷善。
不報。
善等以語激帝,逮東廷尉。
東知不免,從容就義。
天下哀之。
建炎三年,貶善于江甯,得暴疾,自言見陳東而死。
論曰:陳東危言亂朝,以成仁取義,志士不忘之素心也。
死之日終能殛奸魂以報憤,東固不死哉!故盡性乃可以知命,朝聞夕死,非東之謂乎! 三十三、魏拓跋三後償冤 魏拓跋恪正始四年,高貴嫔寵冠後宮,悍忌尤甚。
兄司徒高肇勢傾中外,相為羽翼,鸩殺魏後于氏及太子昌,立高嫔為後。
肇益貴重,潛殺鼓城王勰,變更政令,朝野側目。
進位大都督,以步騎五十萬伐梁。
延昌四年,恪卒,太子翊立。
肇與侍中王顯謀亂伏誅,立翊母胡氏為太後稱制。
神龜元年,以天文有變,鸩高後以厭之。
亦如于後之死。
胡後好佛喜遊,有淫行。
侍中元義幽之于北宮。
後複謀出,殺義弑翊而立少子钊。
及朱爾榮之亂,遂沉胡後于河。
論曰:寵嬖之禍,由來尚矣。
類皆擯衆前身,争榮市色也。
夫時過則貌或逼之,勢盛則地将移之,戚衆則忌或叢之,情極則欲将間之,是固天道周複而人欲所必循也。
以茲嫡庶工讒,戚孽據位,内無卻席之谏,外有怙軒之寵,遂使綠衣贻譏,黃台蔓禍,斷鼻耳,極其殘毒,豈不哀哉!吾觀三後美鸩相償,愛河共溺,存之以代鹂羹焉。
三十四、朱粲啖人 唐武德初,朱粲剽掠江淮,有衆二十萬。
軍中乏食,則命士卒烹婦人嬰兒食之,曰:“肉之美者,無過于人。
但使他國有人,爾輩何憂于餒哉?”初以隋著作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顔憨楚為賓客,其後阖家皆為所啖。
又稅諸城堡細弱,以供軍食。
淮安土豪楊士林起兵攻破之,奔菊潭,遂降唐。
以為楚王,遣散騎常侍段确奉诏慰之。
确乘醉戲粲曰:“聞卿好啖人,人作何味?”粲怒曰:“啖醉人,正如糟彘肉!”促令烹确。
遂屠菊潭,奔王世充。
及東都敗,秦王執粲斬之,軍士分食其肉。
論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相人而用之也。
率獸食人,猶以為慘,乃同類而相啖,不亦異乎?雖然,粲之食人,滿腹而飽也,終以身償也。
若夫弱肉強吞,伏弩椎刃,其為啖也多矣。
蓋粲啖人之血肉,又有啖人之骨髓而甘心者焉。
嗚呼!人之相啖,何時已乎?恐不能逃天之啖耳。
三十五、宋元易祚 宋少帝顯為元虜時,方四歲,封瀛國公。
及元世時,帝漸長,相習無忌,得配公主。
嘗與内宴,後有僭欲殺之者。
世祖終未果。
少帝聞之,懼,密謀乞為僧,往吐蕃學佛法,因挈後、公主、姬禦遁居沙漠,射獵與元人無異。
髡剃長子為僧,名完普。
複生一子異常。
時元明宗為周王,亦居沙漠,與少帝、公主往來甚洽。
見少帝幼子愛之,乞于其妻邁來的為子,更名帖木兒,即元順帝也。
後明宗嗣位崩,再傳文帝崩,順帝立,遂失天下于明。
太祖時,元後大臣俱被俘戮,與宋相類。
惟順帝之子愛猷識理達臘率散騎渡鴨綠江逃去,蓋宋子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