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朋黨六案
關燈
小
中
大
一、漢儒盛名緻禍
後漢桓帝時,黃瓊為太尉,辟名士範滂等十餘人。
天下想其風采。
瓊卒,四方名士會葬者七千餘人。
太原郭泰,博學善談論,為河南尹李膺所器,遊洛陽歸,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輛。
膺惟與泰同舟而濟,人望之若登仙焉。
初帝為蠡吾侯,嘗師甘陵周福。
及即位,擢福尚書。
時同郡房植,亦有名當朝。
鄉人為之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
”因師獲印周仲進。
二家賓客,以名相競?遂成甘陵南北之黨。
汝南太守宗資,以範滂為功曹,南陽太守成,以岑為功曹,皆使之各立崖岸,肅清朝府。
滂尤剛勁,疾惡如仇。
由是二郡為之謠曰:“汝南太守範孟博,南陽宗資主畫諾。
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但坐嘯。
”太學諸生三萬餘人,郭泰、賈彪為之冠,與李膺、陳蕃更相褒重。
學中語雲:“天下模範李元禮,不畏強禦陳仲舉。
”于是,中外承風,競以臧否相尚。
公卿以下,莫不倒屣,畏其譏彈。
時宦官用事,成捕之急,遂為所訟。
帝大怒,乃殺成于獄中。
岑逃免。
時有河内張伐者,善風角推占,當赦教子殺人。
李膺收捕,逢宥竟案殺之。
宦官疾膺,教成于獄中訟之。
太學遊士共為部黨人,布告天下。
遂下膺等于獄及杜密、陳實、範滂之徒二百餘人。
或逃遁不獲,則懸金購募。
賈彪西行說窦武、霍訟之,帝意稍解,赦之,禁锢不複用。
範滂歸洛陽,士大夫迎之者車數千輛。
滂曰:“是重吾禍也。
”遂遁去。
靈帝時,陳蕃、窦武誅宦者,事洩,為曹節所殺。
至靈帝二年,複有鈎黨之禍。
論曰:龍戰于野,其血玄黑;君子知機,不患陰陽;窮變通達,進退存亡;彼其之子,以道為常。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二、東漢黨禍殺身 漢靈帝二年,初李膺等雖廢锢,天下士大夫高尚其道而污穢朝廷,更相标榜,為之稱号。
以窦武、陳蕃、劉淑為“三君”。
君者,言一世所宗也。
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祜、魏朗、趙典、朱宴為“八俊”。
俊者,言人之英也。
郭泰、範滂、尹勳、巴肅、宗慈、夏馥、蔡衍、羊陟為“八顧”。
顧者,言人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張儉、翟超、岑、範康、劉表、陳翔、孔昱、檀敷為“八及”。
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
度尚、張邈、王孝、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為“八廚”。
廚者,言能以财救人也。
及陳、窦用事,複舉拔膺等。
陳、窦誅,膺等複廢。
宦官疾惡膺等,每下诏書,辄申黨人之禁。
侯覽怒張儉尤甚,覽鄉人朱慈上書,告儉與同鄉二十四人别相署号,共為部黨,圖危社稷。
诏刊章捕儉等。
十月,曹節諷有司,奏諸鈎黨者。
虞放、李膺、杜密、朱宴、荀昱、翟超、劉儒、範滂等,請下州郡考治。
或謂李膺曰:“可去矣。
”對曰:“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責也。
吾年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詣诏獄拷死。
門生故吏,俱被禁锢。
都郵吳導,受诏捕範滂,至征羌,抱诏書,閉傳舍,伏床而泣,一縣不知所為。
滂聞之曰:“必為我也。
”即自詣獄。
縣令郭楫大驚,出解印绶,引與俱亡。
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滂跪受教,再拜而辭。
凡黨人死者百餘人,妻、子皆徙邊。
天下豪傑及儒學有行義者,宦官一切指為黨人。
有怨隙者,因相陷害。
睚眦之忿,濫入黨中。
或有未嘗交關,亦罹禍毒。
其死徙廢禁者,又六七百人。
初,中常侍張讓父死,歸葬颍川,雖一郡畢至而名士無往者。
讓恥之。
陳獨吊焉。
及誅黨人,讓以故,多所全宥。
論曰:儒之為道,猶天地之與萬物也。
任其勞不居其功,藏其用不顯其名。
是以陰陽疑戰而元貞不受患焉。
故龍德歸之潛,聖人歸之遁。
玉以璞而藏輝,金以沙而匿彩。
麟鳳龜龍,不遊于破卵之郊,謣莢芝蘭,不生于刺人之墅。
非重道而吝其寶也,氣所未合而急與之争,隋珠彈雀,得少而失多耳。
故知幾達物者,君子成物成身之權術也。
東漢名儒,能砥砺廉隅,而無毀方瓦合之妙,當夜長日短之時,北陸乘權,萬物蕭索,起而與玄冥為敵,何異鸾鳴鸱枭之前,驺虞嘯狐狸之側,不磨牙吮血,不甘心焉。
既不能默用挽回,而猶然三君八顧,種種标榜,祖送往來,車馬成都,殆有市心也乎?傲者,兇德也;黨者,敗道也。
龍門未必入室,仙舟未必登岸。
太學三萬,未必皆闵、孟、顔、曾也。
而賓客嘈雜,群小沸,諸君子能無敗乎?方而不隅,圓而不,吾與林、宗、元、方有取焉。
雖然,此《春秋》責備之道也。
若夫敗名教為圓融,借模棱為捷徑,是又諸君子之罪人也。
嗟夫!明哲保身,其唯中和之聖人欤? 三、牛李各以黨敗 唐穆宗長慶元年,翰林學士李德裕,李吉甫之子也。
以中書舍人李宗闵對策譏切,其父恨之。
各分明黨,互相傾軋。
人有劾宗闵掌貢舉不公者,德裕助之,黜為遠州刺史。
由是釁隙遂成。
戶部侍郎牛僧孺素為上所厚,宗闵等引以為相,出李德裕為浙西觀察使,八年不遷。
排擯德裕之等,為之一空。
文宗太和五年,德裕為西川節度使,吐蕃将悉怛謀以維州來降,德裕具奏。
上悅之。
僧孺忌其功,以新與吐蕃約好,不宜納降失信,诏以城及悉怛謀悉歸之。
吐蕃遂誅悉怛謀于境上。
德裕
天下想其風采。
瓊卒,四方名士會葬者七千餘人。
太原郭泰,博學善談論,為河南尹李膺所器,遊洛陽歸,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輛。
膺惟與泰同舟而濟,人望之若登仙焉。
初帝為蠡吾侯,嘗師甘陵周福。
及即位,擢福尚書。
時同郡房植,亦有名當朝。
鄉人為之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
”因師獲印周仲進。
二家賓客,以名相競?遂成甘陵南北之黨。
汝南太守宗資,以範滂為功曹,南陽太守成,以岑為功曹,皆使之各立崖岸,肅清朝府。
滂尤剛勁,疾惡如仇。
由是二郡為之謠曰:“汝南太守範孟博,南陽宗資主畫諾。
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但坐嘯。
”太學諸生三萬餘人,郭泰、賈彪為之冠,與李膺、陳蕃更相褒重。
學中語雲:“天下模範李元禮,不畏強禦陳仲舉。
”于是,中外承風,競以臧否相尚。
公卿以下,莫不倒屣,畏其譏彈。
時宦官用事,成捕之急,遂為所訟。
帝大怒,乃殺成于獄中。
岑逃免。
時有河内張伐者,善風角推占,當赦教子殺人。
李膺收捕,逢宥竟案殺之。
宦官疾膺,教成于獄中訟之。
太學遊士共為部黨人,布告天下。
遂下膺等于獄及杜密、陳實、範滂之徒二百餘人。
或逃遁不獲,則懸金購募。
賈彪西行說窦武、霍訟之,帝意稍解,赦之,禁锢不複用。
範滂歸洛陽,士大夫迎之者車數千輛。
滂曰:“是重吾禍也。
”遂遁去。
靈帝時,陳蕃、窦武誅宦者,事洩,為曹節所殺。
至靈帝二年,複有鈎黨之禍。
論曰:龍戰于野,其血玄黑;君子知機,不患陰陽;窮變通達,進退存亡;彼其之子,以道為常。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二、東漢黨禍殺身 漢靈帝二年,初李膺等雖廢锢,天下士大夫高尚其道而污穢朝廷,更相标榜,為之稱号。
以窦武、陳蕃、劉淑為“三君”。
君者,言一世所宗也。
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祜、魏朗、趙典、朱宴為“八俊”。
俊者,言人之英也。
郭泰、範滂、尹勳、巴肅、宗慈、夏馥、蔡衍、羊陟為“八顧”。
顧者,言人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張儉、翟超、岑、範康、劉表、陳翔、孔昱、檀敷為“八及”。
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
度尚、張邈、王孝、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為“八廚”。
廚者,言能以财救人也。
及陳、窦用事,複舉拔膺等。
陳、窦誅,膺等複廢。
宦官疾惡膺等,每下诏書,辄申黨人之禁。
侯覽怒張儉尤甚,覽鄉人朱慈上書,告儉與同鄉二十四人别相署号,共為部黨,圖危社稷。
诏刊章捕儉等。
十月,曹節諷有司,奏諸鈎黨者。
虞放、李膺、杜密、朱宴、荀昱、翟超、劉儒、範滂等,請下州郡考治。
或謂李膺曰:“可去矣。
”對曰:“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責也。
吾年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詣诏獄拷死。
門生故吏,俱被禁锢。
都郵吳導,受诏捕範滂,至征羌,抱诏書,閉傳舍,伏床而泣,一縣不知所為。
滂聞之曰:“必為我也。
”即自詣獄。
縣令郭楫大驚,出解印绶,引與俱亡。
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滂跪受教,再拜而辭。
凡黨人死者百餘人,妻、子皆徙邊。
天下豪傑及儒學有行義者,宦官一切指為黨人。
有怨隙者,因相陷害。
睚眦之忿,濫入黨中。
或有未嘗交關,亦罹禍毒。
其死徙廢禁者,又六七百人。
初,中常侍張讓父死,歸葬颍川,雖一郡畢至而名士無往者。
讓恥之。
陳獨吊焉。
及誅黨人,讓以故,多所全宥。
論曰:儒之為道,猶天地之與萬物也。
任其勞不居其功,藏其用不顯其名。
是以陰陽疑戰而元貞不受患焉。
故龍德歸之潛,聖人歸之遁。
玉以璞而藏輝,金以沙而匿彩。
麟鳳龜龍,不遊于破卵之郊,謣莢芝蘭,不生于刺人之墅。
非重道而吝其寶也,氣所未合而急與之争,隋珠彈雀,得少而失多耳。
故知幾達物者,君子成物成身之權術也。
東漢名儒,能砥砺廉隅,而無毀方瓦合之妙,當夜長日短之時,北陸乘權,萬物蕭索,起而與玄冥為敵,何異鸾鳴鸱枭之前,驺虞嘯狐狸之側,不磨牙吮血,不甘心焉。
既不能默用挽回,而猶然三君八顧,種種标榜,祖送往來,車馬成都,殆有市心也乎?傲者,兇德也;黨者,敗道也。
龍門未必入室,仙舟未必登岸。
太學三萬,未必皆闵、孟、顔、曾也。
而賓客嘈雜,群小沸,諸君子能無敗乎?方而不隅,圓而不,吾與林、宗、元、方有取焉。
雖然,此《春秋》責備之道也。
若夫敗名教為圓融,借模棱為捷徑,是又諸君子之罪人也。
嗟夫!明哲保身,其唯中和之聖人欤? 三、牛李各以黨敗 唐穆宗長慶元年,翰林學士李德裕,李吉甫之子也。
以中書舍人李宗闵對策譏切,其父恨之。
各分明黨,互相傾軋。
人有劾宗闵掌貢舉不公者,德裕助之,黜為遠州刺史。
由是釁隙遂成。
戶部侍郎牛僧孺素為上所厚,宗闵等引以為相,出李德裕為浙西觀察使,八年不遷。
排擯德裕之等,為之一空。
文宗太和五年,德裕為西川節度使,吐蕃将悉怛謀以維州來降,德裕具奏。
上悅之。
僧孺忌其功,以新與吐蕃約好,不宜納降失信,诏以城及悉怛謀悉歸之。
吐蕃遂誅悉怛謀于境上。
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