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驕十六案

關燈
不可止。

    玄引兵渡水擊之。

    融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自相踐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聞風聲鶴唳,皆為晉兵。

    死者十七八,堅單騎走歸。

    慕容垂遂自立為燕王,姚苌亦起兵為後秦,大破秦兵,執堅于五将山,殺之,遂符甲申乙酉之谶。

     論曰:當堅以投鞭斷流之衆,南下襄沔,已目無全晉矣。

    桓沖以根本入援,安石借放遊坐鎮,亦無策之極也。

    卒乃乘天之勝,坐敗驕虜,天定勝人,信不誣哉! 六、魏齊無禮範雎 範雎,魏人也。

    字叔。

    昭王時,與魏中大夫須賈同使于齊。

    齊王雅重雎名,賜雎金。

    須賈忌之。

    歸魏告相魏齊曰:“雎以陰事私語齊,因得齊金。

    ”魏齊大怒,笞擊雎,折脅折齒,幾死,以箦卷置廁中,使賓客醉皆溺雎。

    雎佯死得脫,更名張祿,西走秦。

    見秦王,大悅,立談而拜相,逐穰侯,廢太後,封雎為應侯。

    當是時,秦以張祿為相而魏不知,以為範雎已死矣。

    秦欲東伐韓魏,魏王恐,使須賈如秦。

    雎因微服行見賈,為之禦車。

    賈憐其不死,贈以袍,曰:“範叔一貧至此哉?”因避去,門下曰:“此吾相張君也。

    ”賈大驚,肉袒膝行,泥首請死。

    範雎乃大張帷帳鐘鼓,列美人、武士,請秦之諸侯、大臣,與坐堂上,奏樂設食,裸坐須賈于堂下,置豆其前,令黥徙夾而馬食之。

    曰:“吾所以不殺汝者,以绨袍戀戀,尚有故人情耳。

    為我告魏王,急持魏齊頭來。

    不然,我且屠大梁!”須賈歸,魏齊自刭。

     論曰:夫虞卿,天下賢人也。

    以魏齊之故,不重卿相之位而與之間行,困于梁趙,必有所以取之者矣。

    齊乃居高不察,信讒而辱士,卒取喪身。

    《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然則富厚勢位,固可恃乎哉! 七、衛侯殺嬖人渾良夫 衛靈公世子蒯聩,得罪于南子也,出奔。

    靈公卒,聩之子辄嗣位。

    拒聩不得入,居于戚。

    蒯聩之姊适孔文子生悝,其仆渾良夫長而美。

    文公卒,與内通焉。

    孔姬常使人視太子于戚,聩與之言曰:“苟使我入國,服冕乘軒,三死無與。

    ”與之盟,為請于伯姬。

    良夫與太子入,舍于孔氏之外圃。

    昏,二人蒙衣而乘,假以姻妾,遂入,适伯姬氏。

    既食,伯姬杖戈而先,與良夫共迫孔悝于廁,強盟之,遂劫以登台,使石乞孟殺季路,辄出。

     八、田蚡呼服謝罪(原版原有缺文。

    ……田蚡大怒,未發。

    及以太後诏,往賀。

    魏其起行酒,武安稍倨。

    夫怒複侵武安,并辱列侯。

    武安遂縛夫劾不敬,當棄市。

    魏其救夫急,因短武安。

    太後怒,以十二月晦,矯召殺魏其灌夫于渭城。

    明年春,武安君病,見魏其、灌夫共殺之,呼服謝罪而死。

     論曰:三人皆有現報焉。

    窦嬰以椒房之親,僭位列侯,親替不衰,不能杜門謝士,以觀世變,悻悻然與貴戚侮,亦過矣。

    田恃權快憤,逞兇德而誰何,卒至夢呓呼服,以償以魄,何道之速也。

    若夫好勇不好學,履虎而噬人,灌夫豈可宗乎? 九、單子知三郤之亡晉之興 《國語》曰:柯陵之盟,單襄子見晉厲公視遠步高,晉郤錡見其語犯,郤錡見其語迂,郤至見其語伐,齊國佐見其語盡,魯成公見,言及晉難及郤犨之谮。

    單子曰:君何患焉。

    晉将有亂,其君與三郤當之乎?”魯侯曰:“寡人懼不免于晉。

    今君曰将有亂,敢問天道乎!抑人故也。

    ”單子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見晉君之容,聽三郤之語矣,殆必禍者也。

    夫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之。

    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目以處義,足以步目。

    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

    目體不相從,其何能久?氏,晉之寵人也。

    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戒懼矣。

    高位實疾偾,厚味實臘毒。

    今伯之語犯叔迂季伐,犯則淩人,迂則誣人,伐則掩人,有是寵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誰能忍之?雖齊國子,其将與焉。

    立于淫亂之國,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

    齊其有乎?”是年,晉殺三郤。

    明年,晉侯弑于翼東門,齊人亦殺國武子。

    初,晉伯宗、伯州犁、栾弗忌,皆賢大夫。

    三郤谮而殺之。

    州犁奔楚。

    韓獻子曰:“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紀也,而驟絕之,不亡何待?”故終不免。

    《國語》曰:晉孫談之子周适周事單襄公,立無跛,視無還,聽無聳,言無遠,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

    襄公有疾,召其子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将得晉國。

    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

    天地所祚,小而後國。

    晉仍無道而鮮胄,其時失之矣。

    必早善晉子其當之也。

    ”乃厲公被弑,迎而立之,生十四年矣。

    是為悼公,後霸晉。

     論曰:單子知其道乎?聽言而知亡,觀行以知興。

    子曰:“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單子之謂矣! 一十、王季子知魯叔孫氏之亡 《國語》曰:定公八年,使劉康公聘于魯,發币于大夫。

    季文子、孟獻子皆儉,叔孫宣子、東門子家皆侈。

    歸,王問魯大夫孰賢,對曰:“季、孟其長處魯乎,叔孫、東門其亡乎?若家不亡,身必不免。

    ”王曰:“何故?”對曰:“臣聞為臣必臣,為君必君。

    寬肅宣惠,君也;敬恪恭儉,臣也。

    寬所以保本也,肅新以濟時也,宣所以施教也,惠所以和民也。

    本而保則必固,時動而濟則無敗功,教施而宣則遍,惠以和民則阜。

    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