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殘三十六案

關燈
,舍主曰:“商君法嚴,舍人無驗者坐之。

    因不納。

    ”商君曰:“嗟乎!為法之弊一至此乎!”因走魏,魏弗受,曰:“商君,秦之賊,弗歸不可。

    ”遂納之。

    秦惠王車裂商君于市,滅其家。

     論曰:先王知人情之不可以法治也。

    養老恤孤,尊德序禮,而民猶不返古。

    至于刑罰,羁縻之而已。

    嘗按商君開郡縣阡陌,後世亦有便之者,但陰狠峭深,操之太急,是欲以秋冬之氣治天下者,求陽和得乎?故作法自弊,而秦亦以亡天下。

    詩曰: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怨毒之于人甚矣哉! 九、晉司馬氏自剪宗親 晉武帝司馬炎篡位自立,因懲魏孤立之弊,欲大封宗室以自強。

    故兄弟皆封王,假節授以大郡,得督中外諸軍事。

    國中長吏皆得以自選。

    及武帝崩,傳位惠帝。

    趙王倫以平賈後之亂,自為相國,加九錫,殺淮南王允及諸大臣。

    永甯元年,遷帝金墉城,殺太孫臧,倫自稱皇帝。

    齊王、成都王穎、河間王等迎帝還宮,收倫及其子皆賜死,凡内外殺十餘萬人。

    齊王以平趙王倫之亂,自為大司馬輔政,加九錫,與穎、相圖。

    驕晏樂蕩,不入朝省,拜百官不告,嬖寵用事。

    中外失望。

    河間王聽長吏李含之謀,表陳罪,請檄長沙王義讨,以成都王穎輔政,遂使張方舉兵趨洛陽。

    義入宮輔天子攻,斬之。

    是日大戰,矢集禦前,群臣死者相枕。

    初,河間王以李含謀,欲齊王殺長沙王義而後讨之,廢帝立穎,因乘便圖穎自立。

    不虞義遂誅,不如所謀,因嫌義居内有功,不得逞其欲,與穎遂表義争功擅政,請遣義還國,乃以張方、陸機為都督,将兵二十餘萬,中洛陽奉帝入芒山。

    張方入就城大掠,死者萬計。

    東海王越收義,使張方炙殺之。

    穎入京為丞相,尋還邺。

     司馬表穎為皇太弟,自為大宰。

    穎僭侈日甚。

    東海王越奉帝征穎,檄召四方兵十餘萬。

    東安王司馬由勸穎出迎請罪,穎不從。

    遣石超拒戰。

    乘輿敗績,帝頰中三矢,侍中嵇紹死之。

    穎執帝入邺,改元,殺東安王由。

    及幽、并兵至,奉帝禦犢車還洛陽,舍卒南奔。

    至于貸黃門錢三千,為帝道中買飯。

    帝喪履,納從者之履。

    窘無策,遂為張所劫,遷帝于長安。

    後軍府藏為空,太宰廢穎,以越為太傅。

    惠帝光熙元年,穎據洛陽複謀叛,為長史劉與所誅。

     初,與張方劫帝,司馬越傳檄讨張方,使人說太宰,奉帝還洛,約與分陝為伯,不從,及殺張方,送首于越,請和。

    越不許,遣将祁弘帥師攻之。

    逃入太白山中。

    帝從東還,内外皆服于越。

    越自為太傅,錄尚書事。

    帝中毒崩,越召未至,為南陽王模所殺。

    後永嘉五年,劉曜寇長安,模出降,亦為曜所殺。

     司馬越以讨張方之亂,奉帝東還,政由己出。

    惠帝即崩,懷帝元嘉元年二月,越殺故太子清河王覃及中書令缪播。

    帝舅王延等數十人,使将軍何倫領東海國兵數百人入宿衛,倫因抄掠公卿,逼辱公主,帝亦惡越專權,密诏苟讨之。

    遂下诏。

    越遂憂死,以喪還葬東海。

    石勒率輕騎追之,戮其屍,曰:“亂天下者,此人也。

    吾為天下報之!”世子及宗室四十八王,皆死于勒漢,遂陷洛陽。

    劉曜、王彌、石勒皆引兵入室,大掠。

    殺太子诠等,發掘諸陵,焚宮廟佛寺,貴官宗室死者數萬人。

    劉曜自納羊後,遷帝及六玺于平陽。

    晉室遂微。

     論曰: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以其扶之者衆也。

    束箭難折,孤掌不鳴。

    王者有親親之經,所以為盤根固本計耳。

    典午氏以偏反交兵,引虎入室,卒至天下土崩,亦各不得其死,作法可不善乎? 十、晉景公膏肓入疾 《左傳》魯成公八年,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

    晉侯夢大厲,披發及地,搏膺而踴,曰:“殺餘孫不義,予得請于帝矣。

    ”壞大門及寝門而入。

    公懼。

    入于室,又壞戶。

    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

    公曰:“如何?”巫曰:“不食新矣。

    ”公疾病,求醫于秦。

    秦伯使醫緩治之。

    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

    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

    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

    不可為也。

    ”公曰:“良醫也!”厚其禮而歸之。

    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

    饋人為之。

    召桑田巫,示而殺之。

    将食,脹如廁,陷而卒。

     論曰:宿冤之報,古有然矣。

    或曰鬼果有知者,或曰心氣所召者,吾嘗見人有虧心之行,多緻奇疾異祟。

    至于懸符以避邪,媒巫以賂鬼,而現世得報焉。

    然亦有殺人而享長壽者,何耶?豈鬼亦有靈有不靈耶?抑将有所待耶? 十一、吳主嗜殺 吳主孫皓,每宴群臣,鹹令沉醉,置黃門郎十人為司過。

    宴罷之後,各奏阙失。

    或剝人面皮,或鑿人眼睛。

    由是上下離心,莫為盡力。

    晉王浚上書武帝曰:“孫皓荒淫兇逆,宜速征伐。

    若皓死,更立賢主,則強敵也。

    願陛下無失事機!”晉鹹甯五年冬十一月,大舉兵分道伐吳。

    吳将迎降,遂滅吳,執皓。

     論曰:皓乘江東三世之資,恣重兇暴,以狂樂飲人而罔罪快刑,桀纣何加焉?至青蓋入平湖,雖天運有終,而樓船鐵鎖,固皓為之獺也。

    他日語足折充,佞能卒歲,後猶稱其才也。

    不足觀矣。

     十二、嚴延年母識天刑 延年,漢宣帝五鳳元年為可東太守,陰鸷酷烈,冬月論屬縣囚,流血數裡。

    河南号曰“屠伯”。

    母從東海來,見報囚,大驚,便止都亭,不肯入府。

    因責延年曰:“幸得備郡守,專治千裡,不聞仁義教化,生全愚民,顧乘刑罰立威,豈為民父母意哉?天道神明,人不可獨殺。

    我不意當老見壯子刑戮也。

    行矣!去汝東歸,掃除墓地耳。

    ”後歲餘,延年以诽謗棄市。

     論曰:“有此母乃有此兒,天何以報此母乎?天道無親,唯與善人。

    蓋延年之報,非母所得掩也。

    故仁人乃能事親。

     十三、李廣終身不侯漢李廣功高數奇,終不得侯。

    一日,謂術士王朔曰:“廣部下皆中人耳。

    借廣力封侯者數人,廣卒不封,豈相不當侯,抑命也?”朔曰:“将軍自念之,或嘗有所恨乎?”廣曰:“為隴西守,羌嘗反,誘降八百人,皆同日殺之,至今為恨。

    ”朔曰:“禍莫大于殺已降。

    此将軍之所以不侯也。

    ”先廣以罪失位,出獵至霸陵。

    霸陵尉不為禮,廣銜之。

    後廣複位為将軍,以術取尉,置麾下殺之。

    漢元狩四年,廣同大将軍衛青擊匈奴,失道當斬,亦引刀自刎。

     論曰:廣善射,得士卒死力,稱漢“飛将軍”。

    報怨殺降,福量固不宏哉!功高不侯,既殺身而滅名,至李陵臣虜而宗遂滅。

    天之報廣,若或過焉。

    然而三世為将,道家所忌,君子已言之矣。

     十四、齊桓公殺弟糾 《左傳》:齊襄公私文姜,殺魯桓公,為無知所弑。

    國中亂作,鮑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奔魯。

    魯侯伐齊納糾。

    小白自莒先入,是為桓公。

    使鮑叔帥師取公子糾于魯,殺之于生窦,以管夷吾為相,稱霸焉。

    公好内寵,如夫人者六人。

    長衛姬,生武孟、無虧。

    少衛姬,生惠公元。

    鄭姬生孝公昭。

    葛嬴生昭公蕃。

    密姬生懿公商人。

    宋華子生公子雍。

    公與管仲屬孝公于宋襄公。

    雍巫有寵于衛共姬。

    因寺人貂以薦馐于公,亦有寵。

    公複許之立武孟。

    周襄王九年十月乙亥,齊桓公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