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殘三十六案

關燈
一、蚩 尤 蚩尤,姜姓,炎帝裔也。

    好兵喜亂,作刀戟大弩以暴虐天下,兼并諸候,貪欲無度。

    炎帝榆罔不能制,命居少颢,以臨西方。

    蚩益肆其虐,出炎水,登九淖,以攻炎帝于空桑。

    炎帝避居涿鹿。

    軒轅乃命師攻之,戰于涿鹿之野。

    蚩尤能作大霧,軍士皆迷。

    軒轅為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戮于中冀,因名其地曰絕辔之墅。

     論曰:嗟乎!害氣伏陽,天開殺伐。

    疑戰萬年,玄黃其血。

    君子慎之于扶抑間矣。

     二、舜殛四兇 《左傳》太史充曰: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

    渾敦、窮奇、杌、饕餮,皆惡獸也。

    能為害人,故天下之人,目為四兇。

    投諸四裔,以禦魑魅,故虞書曰:賓于四門,四門穆之,無兇人也。

    堯十有一載,殛鲧于羽山,放兜于崇山,流共工于幽州,竄三苗于三危,四罪而天下鹹服。

     論曰:書契在唐虞者,不可考矣,故四兇之惡無聞焉。

    曰鲧方命圮族,治水績用弗成,兜比周罔上,共工史觸天,女禍補之,三苗遺種至今存,讵可盡信乎?姑阙而不論雲。

     三、桀 纣 夏桀,名癸,貪狠無道,能申勾鐵,負其才力,不務德武,傷百姓。

    伐有施氏,得妹喜而嬖之,為瓊室象廊,瑤台玉床,行淫縱樂。

    殺谏臣關龍逢,召湯囚之夏台。

    湯修德,諸侯皆歸。

    率兵伐桀,桀走南巢,放而死,湯乃踐天子位,代夏以有天下,國号:“商”。

    商傳二十八主而生帝辛,謂之纣。

    纣資辨捷敏,材力過人,拒谏飾非。

    愛妲己,作新淫聲。

    北裡舞,酒池肉林,使男女裸逐,為長夜之飲,縱淫樂。

    重刑辟,百姓顫怨。

    為炮烙之型,醢九候,脯鄂侯。

    西伯聞之竊歎,并囚西伯。

    賂以美女奇貨,釋歸。

    西伯陰行善,天下三分有其二。

    以服事殷,西伯卒不伐纣。

    子發立,是為武王。

    天下叛殷,會周者八百國。

    纣猶淫亂不止,殺王子比幹,剖其心視之。

    微子去,箕子佯狂為奴,民為之歌曰:“天曷不降威,時日曷喪?”纣聞之,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暴虐滋甚。

    武王乃率天下諸侯伐纣。

    纣發七十萬人距武王,皆倒戈反開周。

    二月甲子,纣走鹿台,衣珠玉自焚死。

     論曰:當桀之暴也,不知有南巢也。

    湯放見天道焉。

    然遂以此王天下,君臣之間,一大變局哉!而德盡數終,安得無鹿台之孫子耶?武王又步其後轍矣。

    得失之于子孫,何若券也。

    予曆數夏殷,惟周享八百。

    孔子曰:文王可謂至德也已矣。

    吾從周,然而天道于此深焉矣。

     四、秦始皇無道 秦始皇,名政,秦莊襄之子,呂不韋之姬所生也。

    鸷膺豺聲,剛毅深戾。

    初并天下,以鹹陽不堪居,起七十餘萬人築阿房宮,連絡三百餘裡。

    惡先王之道不便,用李斯謀,焚書坑儒。

    鑄金人十二,聚天下之兵。

    築長城以避胡,遊四海以求不死藥。

    頌功勒石,自以為萬世有天下也。

    三十六年,有使者夜行過華陰,鬼遺使者璧,曰:“為我遺東君,今年祖龍死。

    ”明年,巡東海,至琅邪,西至平原津而病,崩于沙邱。

    丞相李斯恐變,為置涼車中,載鳆魚亂其臭。

    通宦者趙高,殺太子扶蘇而立二世。

    二世為高所弑,傳立子嬰。

    項羽入鹹陽,燒秦宮阙,殺嬰亡秦,計十四年而國亡。

     論曰:吾讀太史公《秦本紀》,乃知秦之積惡深矣。

    習戎狄之行,棄禮樂之化,自商君刻深,至政而愈振焉。

    棄天滅人,古未有者。

    死未寒而地分,至二世而督責愈力,欲不亡得乎?嗚呼,鬼物遺璧,賊臣滅宗,天之報亦彰矣哉! 五、項羽烏江自刎 項羽,名籍,楚将項燕後。

    長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秦亂殺守令起兵,立楚懷王孫心為義帝。

    喑啞叱咤,萬夫皆發,所過城邑無不屠滅,殺楚卿子冠軍宋義,坑秦降卒二十萬人于新安。

    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

    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收寶貨婦女而東,自立為西楚霸王。

    背約不王漢,徙義帝于長沙,陰使其将季布殺之。

    數敗漢,多殺傷,睢水為之不流。

    漢五月圍羽垓下,兵散,漢皆楚歌。

    羽夜飲帳中,怨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泣數行下。

    冒圍走,陷大澤中,東渡烏江,曰:“天亡我也!無顔見江東父老。

    ”遂自刎。

    漢将王翳取其首,餘騎踐踏争割,分其體為五。

    項羽遂亡。

     論曰:羽重瞳絕力,用兵若神,亦人傑哉!乃功成弑主,滅信好殺,欲以人力勝天,不亦悖乎!雖然,秦惡極矣,非羽不能報也。

    天生羽而報秦,則羽之材亦天授也。

    然則,君子當用天,不當為天所借也。

     六、齊王驕暴擢筋 齊王滅宋而驕,乃侵楚及三晉,欲并二周為天子。

    狐正議之檀衢,陳舉直言殺之東闾。

    燕昭王日夜撫循其人,益以富實,乃謀伐齊。

    于是,使樂毅約趙、啖秦、連楚及魏。

    諸侯害齊王之驕暴,皆許之。

    燕悉起兵,使樂毅為上将軍,并将秦、魏、韓、趙之師以伐齊。

    戰于濟南,齊師大敗,王出走。

    毅入臨淄,取寶物祭器,輸之于燕。

    燕王親之濟上,勞軍行賞,封毅為昌國君,留循齊城之未下者。

    齊王之衛,衛君辟宮舍之,稱臣供具。

    王不遜,衛人侵之,去奔鄒魯,又有驕色,鄒魯不納,遂走莒,楚使淖齒将兵救齊,因為齊相。

    楚欲燕齊地,乃執王而數之曰:“千乘博昌之間,方數百裡,雨血沾衣,王知之乎?”曰:“知之。

    ”羸博之間,地拆及泉,王知之乎?”曰:“知之。

    ”“有人當阙而哭,求之不得,去則聞重聲,王知之乎?”曰:“知之。

    ”齒曰:“雨血者,天以告也;地拆者,地以告也;當阙而哭者,人以告也。

    而王不戒焉,何得無誅?”遂擢王筋懸之廟梁,宿夕而死。

     論曰:齊自伐燕之亂,五旬而舉者,至是殆三十年矣。

    至王驕殘,燕一舉而墟其國,天道好還,讵不信耶?迨一傳而至建,松柏興歌,其國遂滅。

    然則,強弱虛盈,更疊為之矣。

     七、白起坑卒 白起善用兵,為秦昭王将,封武安君。

    伐趙長平,報上黨之怨也。

    趙受反間,以趙括代廉頗。

    括屢戰不利。

    秦遮絕趙糧道,降趙卒四十萬人。

    起恐為亂,挾詐而盡坑之于長平。

    血流成川,沸聲若雷,前後斬首虜無計。

    趙割地以和。

    明年,秦複攻越邯鄲,遣兵不果行。

    秦王怒,賜之劍使自載。

    死之日,引劍将自刎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矣,長平坑卒數十萬人,是足以死。

    ”遂死。

     論曰:誅降殺順,大不義也。

    弱鳥投人,猶為依依。

    一日而坑四十萬,為造物忌必矣。

    何至引天咎?曰“是足以死?”然而亦已晚矣! 八、商鞅作法自弊 商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

    好刑名之學。

    事魏為中庶子,魏不用而入秦。

    因孝公寵臣景監,求見,說以強國變法之令,峻刑尚功,逆民反古。

    令既具,立木以南門,予徙者五十金以示信。

    民之言不便者以千數。

    太子犯法,黥其師公孫賈,刑其傅公子虔,又劓之。

    民始趨令。

    為大築冀阙宮廷于鹹陽,自雍徙都。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相禁,有連坐告奸之法,有棄灰、偶語、腹诽之刑。

    決獄渭水盡赤,赭衣滿道,民無完膚。

    雖日富強而民不堪命。

    行之數年,鞅伐魏,欺虜公子,盡破其軍。

    魏獻河西之地,秦封鞅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孝公卒,太子秦惠王立,發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