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三妙傳

關燈


    ”生曰:“我要她替莺莺。

    ”摟谑多時,大笑而罷。

     越十有七日,生聞其叔自荊州回,候接于都門之外。

    三姬亦以生是日不至,同在納涼亭上女工。

    飯後,趙母具茶果,遣侍女春英等俱往省之,且密祝以瞰二姬所為。

    奇姐聞蘭香呼門聲甚急,笑曰:“此婢又來探消息矣。

    今日若無狀,決加之重刑。

    ”二姬笑曰:“汝今日不懼他矣。

    ”及啟扉,諸婢皆在,雲趙母送茶,三姬談笑啜茗。

    蘭香步花陰,過柳徑,穿曲堤,無處不至。

    奇姐索皮鞭以待,曰:“以鞭馬之鞭,鞭此婢也。

    ”蘭香行至芳沼之旁,扣掌笑曰:“好笑,好笑!有一蒂開兩朵蓮花。

    ”奇姐令桂香喚之,至則令跪于地。

    奇姐曰:“汝自少事我,我有何虧汝?汝乃以無形之事,生不情之謗,汝欲離間吾母子耶?汝到亭中,衆皆侍立,汝乃馳逐東西,欲尋我顯迹耶?汝今尋着否?汝好好受責!”蘭香叩首,曰:“姐姐是天上嫦娥,蘭香是娥身邊一兔。

    兔恐娥薄蝕,無所依傍,乃愛護姐姐獨至,故有前日之言。

    至如今日,因久不至亭中,偷閑遍閱佳景,豈是有心伺察?如有此心,罪當萬死。

    且姐姐女流豪傑,白郎文士英豪,豈是相配不過?但恐輕易失身,白姐姐如牆花,姐姐望白郎在雲外,那時悔不及耳。

    蘭香與姐姐俱,亦與姐姐共患難,安得不過計而曲防?”奇曰:“無端造謗,何如?”蘭香曰:“固知罪矣。

    然亦姐姐不自檢制耳。

    詩詞屬意,可疑流目送情,可疑二也;分花相贈,可疑三也。

    衆人皆有此疑蘭不告?若李瓊姐之端莊,趙四娘之嚴謹,安有此謗?”奇姐大之流血。

    時瓊、錦遊芳沼之濱回,告奇姐曰:“沼中蓮花果開并佳祥也。

    姑恕蘭香,同去一看。

    ”奇遂釋之。

     稗歸,俱以并蒂蓮告于趙母。

    母喜,邀李老夫人諧夫人同賞。

    酒既具,老夫人持杯祝曰:“老身一子,久官他方,緻令女孫及笄,此老身之深慮也。

    今天賜佳祥,願覓快婿。

    ”又為陳大人祝曰:“奇姐早定良緣。

    ”又為趙母祝曰:“願白生早得佳婦。

    ”時方登席,趙曰:“有此佳祥,可召白生來看。

    老夫人與陳夫人有不欲意,以趙愛,勉強從之,令秋英、小珠往召。

    歸報曰:“白大叔有客在,不知發怒。

    ”趙母曰:“春英頗曉事,可往探之。

    ”複歸,報曰:“白大叔原邊白小姐,今曾老爺遠宦邊疆,白老爺不欲大叔遠去成親,曾老欲小姐往歸還親,各有悔意。

    今年三月内,白老爺運糧入京,與爺相遇,二人言兢,有書退悔。

    今白老爺遣大叔回家,為大叔再聯姻,因此發怒。

    ”趙母曰:“大叔知我請他否?”春英曰:“他陪叔爺吃飯,即來。

    ” 少頃,生至,且細白之三母。

    李老夫人笑曰:“有如此才郎,何慮無妻。

    ”趙母笑曰:“兒勿慮,我與汝為媒。

    芳沼中有蓮并蒂,此是祥瑞,第往觀之。

    ”生因與小哥同往,果見并蒂。

    生喜特甚。

    因慷慨飲酒,賦詩曰: 中夏正炎蒸,百花何明媚。

     可笑老天公,淩波浮天瑞。

     并蒂蓮花開,香風暗度來; 瑤池遊王母,绮閣泛金。

     向人嬌欲語,酷似西施女; 相對吳王宮,乘風相嬌倨。

     日分雙影流,風動兩枝浮; 羞向孤鸾鏡,應知學并頭。

     莫作等閑賞,交枝芳沼上, 瑞霭為誰開,霞标着天榜。

     香韻遠并清,雙莺柳外鳴; 應與兩岐麥,同薦上玉京。

     呈之李老夫人。

    夫人歎曰:“流麗清新,海内才華也。

    ”趙夫人笑曰:“可當聘禮否?”老夫人笑目錦娘,曰:“汝三姊妹聯句和之何如?”二是推讓,錦笑曰:“但作不妨。

    白兄事同一家,萬勿為異。

    ”二姬然之。

    點首曰: 逢此仲夏景,花香柳自媚(瓊); 兩沼已含流,雙蓮何并難(奇)。

     風吹昨夜開,渾疑天上來(錦); 為汝登池閣,因茲泛櫻(瓊)。

     潘妃渾不語,攜手湘江女(奇); 吳壁喜相逢,二喬斜并裾(錦)。

     明沙水面流,盈盈合蒂浮(瓊); 翡翠雙飛翼,鴛鴦栖并頭(奇)。

     王母瑤池賞,雲車停水上(錦); 瑞宇已流春,天門初放揚(瓊)。

     應識芙蕖清,哪占丹鳳鳴(奇); 太常如可紀,圖此上神京(錦)。

     老夫人見之,笑曰:“皆女瑛也。

    ”轉呈與生,生驚歎曰:“諸妹才華,近世莫比。

    ”生飲三酌,辭歸。

    母亦自是罷筵。

     是夕,趙母謂李老夫人曰:“鄙意欲以白郎配瓊姐,何如?陳夫人亦極口贊成之。

    老夫人曰:“吾意恐有事未真,議未定,且未識此生意向何如。

    ”趙母曰:“然。

    姑勿言,待其媒議之時,方可與言及此。

    ”李老夫人曰:“此事成,亦天也;不成,亦天也。

    ”春英聞此語,以告錦娘。

    錦娘密以告生,且曰:“兄可多遣媒博彩,令老夫人聞知,彼乃無疑,自當見許。

    ”生深然之。

    陳夫人亦有以奇姐配生意,但以相距六歲,心内遲疑。

    蘭香乘間曰:“婢昨送茶,被姐鞭撻,雖至血流,亦無怨心。

    但蘭香細看姐姐,卻似有心白郎,莫若早以配之,則一雙兩好,天然無比。

    ”夫人曰:“豈有是事?汝勿多言!” 玉碗蔔締姻緣 生數日以叔在,不敢輕入瓊室。

    叔亦遣媒人求親。

     是夕,生入錦房,與三姬商議,因曰:“瓊妹奇妹皆吾所欲,但勢難兼得,為之奈何!”錦曰:“吾觀二妹所議,畢竟皆歸于君,但不知誰先進耳。

    以鄙見論之,此事畢竟皆天也,非人所能為也。

    ”瓊讓之奇,奇讓之瓊,各出誓言,懇懇切切。

    錦曰:“勿推讓,吾為汝分之。

    今宵焚香,疏告于天。

    各書其名,盛以玉碗,先得者今日議婚,後得者異日設策,非一舉而有雙鳳之名乎?”生每日為此萦懷,聞錦言而深是之。

    遂具告天之疏,一掣得瓊姐之名。

    奇笑曰:“使吾姊為良臣。

    吾為忠臣,不亦美乎!”于是四人計定。

     翌日,生言于叔,遣鄰婦為媒,言于趙母。

    趙母以告老李夫人。

    夫人許之,擇日報聘。

    趙母為具白金四十兩,金花表裡各二對,皆趙母所出也。

    鄰婦執伐持書于李老夫人,其詞曰: 辰下雙沼花開,九天瑞應。

    某竊計之:老夫人其千年之碧藕乎?仙阙流芳矣;令子老先生其千葉之綠荷乎?海内流陰矣;令孫女其霞标之菡萏乎?繡閣新香矣。

    茲者雙花合蒂,瑞出一池,豈猶子景雲果有三生之夢,乃應此合璧之奇耶?家兄遠宦,命某主盟。

    趙母執柯,兼隆金币。

    絲蘿永結,贶實倍于百朋,瓜葛初浮,瑞長流于萬葉。

     李夫人捧讀,不勝欣慰,遂援筆複柬曰: 即辰玉池獻瑞,開并蒂之蓮花,老身舉灑祝天,願女孫得快婿。

    豈是瑞不遠于三時,慶遂成于一日!寅惟執事,名門豪傑;令兄天表鳳凰,而令侄又非池中物也。

    何幸如之!然蓮有三善焉:出于泥而不濁,其君子之清修乎!擢雲錦與雲标,其君子之德容乎!香雖遠而益清,其君子之徽譽乎!願令侄則而像之,老身有餘榮矣。

    睹蠟炬之生花,知百年之占鳳;聞鵲媒之報吉,兆萬葉之長春。

     生得書,喜甚。

    鄰婦乘間戲生曰:“小姐見書,喜動顔色,官人穩睡,不怕潛窺矣。

    ” 生累日延客置酒,瓊密經畫,整整有條。

    老夫人稍寬其私,但付之不聞。

    奇姐雖自斂戢,與生情好益笃,陰自刺其雙臂:左有“生為白郎妻”之句,右有“死為白家鬼”之句。

    生是夕見之,痛惜不已,雙淚交流,苦無聊賴,自投于牀。

    瓊因勸奇與之共寝,生終夜傾淚如雨。

    自是,與奇為益密矣。

     暇間談論,奇謂瓊曰:“吾未知逮事白兄與否,然感此缱绻之情,雖糜骨何恨!”瓊曰:“除是我死,姊妹便休。

    若得事白郎,必不緻妹失所。

    ”錦隔壁呼曰:“可令我失所乎?”瓊笑曰:“三人同功一體,安有彼此之殊。

    ”錦複笑曰:“吾妹念我否?”瓊曰:“成我之恩,與生我者并,豈不念功!”三人複大笑。

    自此,生、奇加意綢缪,又将越月。

    錦、瓊亦體生意,恣其殷懃。

    時諸婢無不聞知,但皆不敢啟口,惟蘭香自恃美貌,每在生前沽嬌,生屢诃之,因此懷恚,欲洩其機。

    至是為奇姐所惡,亦不敢言。

    錦、瓊善自斂藏,内外不甚覺露。

     自是南陸轉西,九秋勝會,桂有華而擎宮月,娥親下廣寒;槐奏黃而舞天風,英俊忙馳夾道。

    生整治行裝,入秋闱應試,與姬相别,無限傷情。

    三姬共制秋衣一襲,履襪一雙;綠玉之佩,黃金之簪,諸所應用,無不備具。

    瓊姐制詩曰: 良人将離别,淚灑眼中血; 杜宇慘悲鳴,秋蟬凄哽咽。

     此情隻自知,向汝渾難說; 願步入蟾宮,桂花手中掇。

     奇姐制詩曰: 欲别猶未别,淚珠先流血; 訴短及道長,既哽又複咽。

     不向夫君言,更對誰人說; 唯願折桂枝,高高雙手掇。

     錦亦制詩曰: 人别心未别,漫将苦流血; 我因夫君凄,郎為妾身咽。

     行矣且勿行,說了又還說; 折桂須早歸,牆花莫去掇。

     老夫人、趙母、陳夫人各厚贈,諸親友皆贈之。

     白往至省,溫習經書,屆期入試。

    然慕念三姬,未嘗少置。

    而姬亦于晨夕之下,對景無不傷情,乃至多寐之思,亦多叙憂離之思。

    生以三試既畢,遣仆抵家問安,既奉諸母珍奇,亦饋三姬花勝,緻書懇切,不能盡述也。

    錦、瓊見喜慰,奇姐轉加慘凄,報書曰: 妾陳奇姐斂衽複書于夫君白潢源解元文幾:夏光已雲邁矣,秋宇何凄涼也。

    每中夜涼風四起,孤雁悲鳴,則伏枕淚零,幾至斷絕。

    聽砧杵之音,如焉如搗;聆檐铎之響,如有隐憂。

    此時此情,何可殚述。

    緬想灑樂之人,甯識憂愁之狀否耶?自昔烏山邂逅,繼以月下深盟。

    妾謂事無始終,将送微命;君謂此頭可斷,鄙志不渝。

    懇懇殷殷,将意君即妾也,妾即君也。

    水宿與俱,雲飛與俱,偶隔一日,則想切三秋。

    今言别三十日矣,其殆九十秋欤!情胡不切,淚胡不零?天乎!吾何不為涼風,時時與君相傍;天乎!吾何不為飛鳥,日日向君悲鳴耶!妾與君誓矣,與君言矣,諒君亦見信矣,第恐時時乖違,機事傍午。

    将欲明之于母,又恐母不見憐;将欲訴之于人,又恐旁人嗤笑。

    訊天,天不聞也;問花,花無語也。

    其所以自圖惟自樹立者,惟有身死可以塞責。

    然死如有知,乘風委露與君相周旋,目乃瞑矣;死如無知,與草木同朽腐焉,則又不如久在人世,萬一可以見君之為愈也。

    然此身實君之身,身不在君,則有死無二。

    如或惜死貪生,輕身喪節,則又不若朽草腐木之安然無累也。

    君其為我圖之,存沒之誠,此言盡矣。

    臨書流淚,不能複陳。

    承惠玉粉胭脂、翠羽花勝,雖為睹物思人之助,實增誰适為容之悲。

    附以海物,願君加餐,兼以涼鞋,願利攸往。

    餘惟棘闱魁選,海宇揚名,是妾等三人之至願也。

     生仆至,授生書。

    生方與諸友燕集,展視未完,不能自禁,涕淚嗚咽。

    友見其書,無不嗟歎,因曰:“有此懇切,無愧潢源之重傷情也。

    ”力叩所由,生不以告。

    自是功名之心頓釋,故人之念益殷矣。

     月終揭曉,生雖名落孫山之外,全不介懷。

    遂策馬為抵家之行,與姬複會。

    然生之别時,祝奇姐曰:“吾若得意而歸,明與尊堂關說,懇求姻眷,必遂所懷。

    ”以此牽情,心恒悒怏。

    然三姬見生之歸,如膠附漆。

    諸母因生之至,便喜動顔容。

    是夕,過重壁小門,仍為同牀之會。

     生中夜長歎。

    錦撫之曰:“功名有分,何必介懷。

    ”瓊曰:“郎非為此萦懷,隻為吾妹切念。

    ”生曰:“子真知我心者,為之奈何?”瓊曰:“吾與大姊有妙計矣。

    ”生曰:“願聞。

    ”瓊曰:“君将來必有荊州之行,且先具婚書一紙,表裡一端,白金四錠,付與吾妹。

    俟君行後,陳姨必将議婚,吾二人決以實告,并以吾妹臂上刺文示之,然後上金币、婚書,則陳姨勢不得已,事端可諧矣。

    ”奇笑曰:“計則奇矣,但顔之厚矣。

    ”錦笑曰:“如此可成,面皮可剝也。

    ”生曰:“向實為奇姐萦懷,今聞計心釋然矣。

    ”自是,留戀月餘,歡好尤笃。

     生父命仆來探秋闱之信,且命早至荊州。

    生不得已,起行。

    陳夫人謂生曰:“此行未知得再見否?”因相對嗚咽,兩不能勝。

    生揮淚曰:“姨娘幸勿出此不利之語,雲願姨娘天長地久,既有骨肉之恩,必頂丘山之戴。

    ”陳夫人複流涕曰:“我身寡子單,仗提攜。

    ”生曰:“敢不從命。

    ”夫人流涕而入。

     三姬相送凄慘,詩詞悲怨。

    諸母臨别殷懃,緻贈甚厚。

    及其策馬在途,舉目有山河之異,飛舟迅速,臨流切風月之懷。

    發諸聲歌之詞,皆戀故人之語,則生之思姬何如,姬之思生亦如是矣。

     錦娘割股救親 時維臘月,寒氣逼人,趙母體羸,忽膺重病。

    三姬無措,請禱于天,各願減壽,以益母年,未見效也。

    錦夜半開門,當天割股。

    瓊、奇見其久而不返,密往視之,乃知其由。

    嗣是和羹以進,母病遂愈。

    甲人聞知,上其事于郡縣,郡縣旌曰:“孝女之門。

    ”有詩曰: 烏山遙對華山西,花外風清烏自啼; 已見文華推多士,哪知節孝屬深閨。

     剖心從古忠名舊,割股于今徽譽奇; 旌别聖恩行處有,誰踵芳躅映文奎? 趙母置酒,諸眷畢賀。

    有楊把總者,聞錦娘之美,亦備禮稱慶,以白金二十兩為趙母壽,欲求見錦娘。

    錦既卻其金,又不之見。

    楊欲以勢挾之,先令鄰人揚言,且啖以兼金厚利。

    錦娘曰:“汝為我語刁軍,我頭可斷,我身不可見也。

    ”楊懼而止。

    是時三姬皆以志節更相矜奮,自生别後,不施脂粉,不出閨門,雖瑞月千門佳麗,三姬處之淡如,元宵樂地繁華,三姬不出遊玩。

    其操守如此。

     生自抵荊州與,既見父母,益念三姬,乃請于父曰:“李老夫人,外大母也,殷懃主婚,盍遣人緻謝焉。

    并候動履,且訂婚期。

    ”父許之。

    生備金币,遣仆歸訪三母,且緻書三姬。

    其書曰: 同心人白景雲奉書于三美人妝次: 雲此生何幸哉!昔時尊貴王公得一女焉,猶可以流聲千古,況雲兼有其三哉!皆天曹神女,仙籍美姬,色殊絕矣。

    文絢春花,詞映秋水,才超卓矣。

    堅貞如金玉,灑落類風霞,氣概英達矣。

    而雲方幸綢缪之際,又聞交儆之言,其所以相親、相期、相憐、相念,又日纟因焉。

    則神遊于美人之天,雲此生何幸哉!追想曩時倚玉于芳欄,偷香于水閣,罄人間未有之歡,極人生不窮之趣,美矣,至矣。

    然此猶為竊藥之會,今皆締為月中之人,則月下深盟,其真無負。

    五百天緣,悠悠未了也。

    欣切,欣切。

    萬裡片心,但欲三妹勤事諸母。

    奇妹姻信未聞,日夕懸注,想志确情笃,則天下事固可兩言而決也。

    急聞,急聞。

    身在荊州,神在桑梓,計此情必見諒矣。

    無多談俗,儀在别啟中昭人。

     諸母得書喜甚,款仆于外堂。

    時有朱姓者,貴宦方伯之家,與奇同鄉,有子年方弱冠。

    聞奇之美,命媒求姻。

    陳夫人初未之許,後偶見朱氏子,貌美而慧,遂許焉。

    擇日欲報聘,奇姐忽稱疾,絕粒者三日。

    夫人惶懼,泣問所由。

    瓊以實情告之。

    夫人曰:“焉有是事?門禁森嚴,白郎能飛度耶?”瓊曰:“姨若不信此言,請看奇妹兩臂。

    ”陳夫人見之,駭曰:“白郎在時何不與我言之?今縱不嫁朱氏,後置此女何地?”瓊曰:“妹與白郎殷懃盟誓,生死相随,決不相背。

    ”夫人曰:“癡心男子,誓何足信!”瓊遂啟其箱,出白金四十兩、表裡各二對、婚書一紙,曰:“此皆白郎奉以為信者也。

    ”夫人曰:“是固然矣,然天長地久,汝姊妹何以相與?”瓊跪而指天曰:“瓊如有二心,随即天誅地滅。

    願我姨娘早賜曲從。

    ”夫人曰:“我将不從,何如?”瓊曰:“妹已與瓊訣矣。

    若姨不從,則妹命盡在今夕。

    ”夫人堕淚,徐曰:“癡兒,汝罪當死!虧我守此多年,亦無可奈何,隻得包羞忍恥耳!此事錦娘知否?”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