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司徒。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八)P.124太康四年春帝正月。
〔三月,齊王攸薨。
〕齊王攸,字大猷,文帝第二子。
孝敬忠肅,清和平允,親賢下士,仁惠好施。
能屬文,善尺牍。
初荀勖、馮○為武帝親幸,攸惡勖之佞,勖懼攸或嗣立,必誅己,且攸甚得衆心,朝賢景附。
會帝有疾,攸及皇太子入問疾,朝士皆屬目于攸,而不在太子。
至是勖從容曰﹕“陛下萬年後,太子不得立也。
”帝曰﹕“何故?”勖曰﹕“百僚内外,皆歸附于齊王,太子安得立乎?陛下試诏王歸國,必舉朝謂之不可。
若然,宜從親始,親莫若齊王。
”帝從之,于是下诏,使攸之國。
攸聞勖、○間己,憂忿不知所為。
入辭,出嘔血薨。
帝哭之恸。
馮○侍曰﹕“齊王名過其實,而天下歸之。
今字薨殒,陛下何哀之甚?”帝乃止。
劉毅聞之,故終身稱疾焉。
(孫盛《晉陽秋》《世說品藻第九》注)P.125〔以魏舒為司徒。
〕魏舒适主人妻産,俄聞車馬之聲,問曰﹕“男女?”從者入反曰﹕“男也。
年十五以兵死。
”又問﹕“寝者誰?”曰﹕“魏公。
”舒默然謝之。
(孫盛《晉陽秋》《禦覽》361)P.125太康五年春帝正月。
癸卯,二龍見武庫井中。
帝觀之有喜色,百官将賀,劉毅以為不祥,獨表曰﹕“昔龍○夏庭,禍發周室,龍見鄭門,子産不賀。
”孫楚上書曰﹕“頃聞武庫井中有二龍,群官俱謂之祯祥而稱賀,或有謂之非祥,無所賀。
可謂楚既失之,而齊未為得也。
夫龍或俯守鱗翼,潛于重淵,或仰攀雲漢,遊于蒼昊。
而今蟠于坎井,同伴于蛙蟆豈獨官庫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賢,沒于行伍,故曰龍見光景,有所感帝邪?”(原注﹕以上亦見《占經》一百二十)帝答曰﹕“朕德政未修,未有以應受嘉祥。
”遂不賀也。
孫盛曰﹕“龍水物也,何與于人?子産言之當矣。
但非其所處,室為妖災。
夫龍以飛翔顯見為瑞,今則潛伏幽處,非休祥也。
含;惠帝二年,兩龍見蘭陵井中,本志以為其後趙王幽死之象。
武庫者,帝王威禦之器所寶藏也,屋宇邃密,非龍所處。
是後七年,藩王相害。
二十八年,果有二胡僭窺神器,二逆皆字曰龍,此之表異為有征矣。
”(孫盛《晉陽秋》《晉書五行志》,後論亦見《玉海》183)P.126太康六年春帝正月。
〔劉毅卒。
毅常奏中正之設,損政者八。
〕初,陳群為吏部尚書,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後授任。
(孫盛《晉陽秋》《禦覽》114、《玉海》50)〔減百姓絹綿三分之一。
〕有司奏依舊編調房子、睢陽綿絹,武帝不許。
(孫盛《晉陽秋》《禦覽》817,818)P.127太康七年春帝正月。
甲寅朔,日有食之,乙卯又食。
(原注﹕“又食”二字疑衍)诏曰﹕“邦之不臧,實在朕躬。
公卿大夫,極言其故。
”太尉亮(原注﹕汝南王也)司徒舒、司空○上言曰﹕“三朔之始,日有食之,伏陽節過而堅冰未消。
謹案曰﹕日,君道也、父道也、夫道也、君子道也。
陽勝陰,氣之常。
今陽,冰不消,陰氣盛。
陰盛者,臣擅君權也,孝道不修也,後宮過度也,小人在位也。
”(孫盛《晉陽秋》《開元占經》九)P.127〔四月,朱整卒。
〕朱整少有名行,官至中書監。
魏禅晉,使整與中書令劉良共為诏,世祖踐阼,權即用之。
(孫盛《晉陽秋》《禦覽》220)P.128〔四月新廟乃成,十一月庚寅,梁又折。
〕孫盛論曰﹕于時後宮殿有孽火,又廟梁無故自折,先是帝多不豫,益惡之。
明民帝崩,而王室頻亂,遂亡天下。
(孫盛《晉陽秋》《宋志》二十)P.129太康末,陸機入洛,聞左思作《三都賦》。
與弟書曰﹕“此間有伧父,欲作水中三都賦。
”吳以(原注﹕一作謂)中州(原注﹕一作“國”)人為“伧”。
(孫盛《晉陽秋》《世說注》四、《玉篇人部》)P.128〔後機見思賦絕歎伏。
〕孫盛曰﹕左思造張載問岷蜀事,交接亦疏。
皇甫谧西州高士,摯仲治宿儒知名,非思匹倫。
劉淵林、衛伯輿并早終,皆不為思賦序注也。
凡諸注解皆思自為,欲重其文,故假借名姓也。
(孫盛《晉陽秋》《丹鉛總錄》十)P.129太熙元年春帝正月。
〔魏舒卒。
舒子先亡。
〕魏舒子亡,诏曰﹕“唯有一息,足堪負荷思,所以散其憂懷,給陽燧、四望車。
(原注﹕一作“給賜道車四望”)使出入觀望,散其衷懷。
“(孫盛《晉陽秋》《禦覽》715,《事類賦》注十六“車類”)P.130永熙元年(四月即位改元)。
五月以楊駿錄朝政。
馮翊太守孫楚謂曰﹕“公以外戚居伊、霍之任,而不與宗室共參萬機,禍至無日矣。
”駿不從。
(孫盛《晉陽秋》《綱目》)P.130永平元年春帝正月。
元康元年(三月誅楊駿,改。
)〔六年,賈後殺衛瓘。
〕衛瓘字伯玉,清貞有名理,少為傅嘏所知。
弱冠為尚書郎,遂曆位内外,為晉尚書令、司空、太保,惠帝初輔政,為楚王玮所害。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二十一)P.131〔以裴楷為中書令,加侍中,與右仆射王戎并管機要。
〕楷與王戎俱加儀同三司。
(孫盛《晉陽秋》《世說雅量第六》注)P.131元康二年春帝正月。
元康三年春帝正月。
〔孫楚卒。
〕孫楚字子荊,骠騎将軍資之孫,南陽太守宏之子。
鄉人王濟,豪俊公子也,為本州大中正,訪問宏,求楚為鄉裡品狀。
濟曰﹕“此人非鄉評所能名,吾自狀之曰﹕天才英特(一作“博”),亮拔不群。
“楚位至讨虜将軍、馮翊太守。
楚者洵,颍川太守。
洵子盛,字安國,給事中、秘書監。
盛從父弟綽,字興公,廷尉正。
楚及盛綽并有文藻,盛又善言名理,諸所論者,并傳于世。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十四,《世說言語第二》注)P.131〔楚為著作時就白社中見董京載歸。
〕董威辇(原注﹕京字)潛遁去,不知所之,于其寝所得一石及竹子,并詩二首。
(孫盛《晉陽秋》《禦覽》52,《事類賦》注七“石類”)P.132元康七年春帝正月。
〔傅鹹卒。
〕司隸校尉傅鹹,勁直正厲,果于從政,先後彈奏百僚,王戎多不見從。
(孫盛《晉陽秋》《文選晉紀總論》注)P.133元康五年春帝正月。
〔王湛卒。
〕王深弟湛,字處沖,汝南太守。
湛子承,字安期,東海内史。
承子述,字懷祖,尚書令、衛将軍。
述子坦之,字叔度,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
王昶子中湛最有德譽,而承亦自為名士,述及坦之并顯重于世,為時盛門雲。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三十七)P.133元康六年春帝正月。
〔吳令謝洵表為孫氏置守冢人。
〕謝洵,河東人,終于吳令。
(孫盛《晉陽秋》《文選》卷38《張士然為吳令謝洵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注)P.133張悛,吳國人也,為太子庶子。
元康中,吳令謝洵表為孫氏置守冢人,悛為文,诏從之。
(孫盛《晉陽秋》《文選》卷38《張士然為吳令謝洵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注)P.134〔周處及齊萬年戰,敗死之。
〕處輕果薄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八)P.124太康四年春帝正月。
〔三月,齊王攸薨。
〕齊王攸,字大猷,文帝第二子。
孝敬忠肅,清和平允,親賢下士,仁惠好施。
能屬文,善尺牍。
初荀勖、馮○為武帝親幸,攸惡勖之佞,勖懼攸或嗣立,必誅己,且攸甚得衆心,朝賢景附。
會帝有疾,攸及皇太子入問疾,朝士皆屬目于攸,而不在太子。
至是勖從容曰﹕“陛下萬年後,太子不得立也。
”帝曰﹕“何故?”勖曰﹕“百僚内外,皆歸附于齊王,太子安得立乎?陛下試诏王歸國,必舉朝謂之不可。
若然,宜從親始,親莫若齊王。
”帝從之,于是下诏,使攸之國。
攸聞勖、○間己,憂忿不知所為。
入辭,出嘔血薨。
帝哭之恸。
馮○侍曰﹕“齊王名過其實,而天下歸之。
今字薨殒,陛下何哀之甚?”帝乃止。
劉毅聞之,故終身稱疾焉。
(孫盛《晉陽秋》《世說品藻第九》注)P.125〔以魏舒為司徒。
〕魏舒适主人妻産,俄聞車馬之聲,問曰﹕“男女?”從者入反曰﹕“男也。
年十五以兵死。
”又問﹕“寝者誰?”曰﹕“魏公。
”舒默然謝之。
(孫盛《晉陽秋》《禦覽》361)P.125太康五年春帝正月。
癸卯,二龍見武庫井中。
帝觀之有喜色,百官将賀,劉毅以為不祥,獨表曰﹕“昔龍○夏庭,禍發周室,龍見鄭門,子産不賀。
”孫楚上書曰﹕“頃聞武庫井中有二龍,群官俱謂之祯祥而稱賀,或有謂之非祥,無所賀。
可謂楚既失之,而齊未為得也。
夫龍或俯守鱗翼,潛于重淵,或仰攀雲漢,遊于蒼昊。
而今蟠于坎井,同伴于蛙蟆豈獨官庫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賢,沒于行伍,故曰龍見光景,有所感帝邪?”(原注﹕以上亦見《占經》一百二十)帝答曰﹕“朕德政未修,未有以應受嘉祥。
”遂不賀也。
孫盛曰﹕“龍水物也,何與于人?子産言之當矣。
但非其所處,室為妖災。
夫龍以飛翔顯見為瑞,今則潛伏幽處,非休祥也。
含;惠帝二年,兩龍見蘭陵井中,本志以為其後趙王幽死之象。
武庫者,帝王威禦之器所寶藏也,屋宇邃密,非龍所處。
是後七年,藩王相害。
二十八年,果有二胡僭窺神器,二逆皆字曰龍,此之表異為有征矣。
”(孫盛《晉陽秋》《晉書五行志》,後論亦見《玉海》183)P.126太康六年春帝正月。
〔劉毅卒。
毅常奏中正之設,損政者八。
〕初,陳群為吏部尚書,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後授任。
(孫盛《晉陽秋》《禦覽》114、《玉海》50)〔減百姓絹綿三分之一。
〕有司奏依舊編調房子、睢陽綿絹,武帝不許。
(孫盛《晉陽秋》《禦覽》817,818)P.127太康七年春帝正月。
甲寅朔,日有食之,乙卯又食。
(原注﹕“又食”二字疑衍)诏曰﹕“邦之不臧,實在朕躬。
公卿大夫,極言其故。
”太尉亮(原注﹕汝南王也)司徒舒、司空○上言曰﹕“三朔之始,日有食之,伏陽節過而堅冰未消。
謹案曰﹕日,君道也、父道也、夫道也、君子道也。
陽勝陰,氣之常。
今陽,冰不消,陰氣盛。
陰盛者,臣擅君權也,孝道不修也,後宮過度也,小人在位也。
”(孫盛《晉陽秋》《開元占經》九)P.127〔四月,朱整卒。
〕朱整少有名行,官至中書監。
魏禅晉,使整與中書令劉良共為诏,世祖踐阼,權即用之。
(孫盛《晉陽秋》《禦覽》220)P.128〔四月新廟乃成,十一月庚寅,梁又折。
〕孫盛論曰﹕于時後宮殿有孽火,又廟梁無故自折,先是帝多不豫,益惡之。
明民帝崩,而王室頻亂,遂亡天下。
(孫盛《晉陽秋》《宋志》二十)P.129太康末,陸機入洛,聞左思作《三都賦》。
與弟書曰﹕“此間有伧父,欲作水中三都賦。
”吳以(原注﹕一作謂)中州(原注﹕一作“國”)人為“伧”。
(孫盛《晉陽秋》《世說注》四、《玉篇人部》)P.128〔後機見思賦絕歎伏。
〕孫盛曰﹕左思造張載問岷蜀事,交接亦疏。
皇甫谧西州高士,摯仲治宿儒知名,非思匹倫。
劉淵林、衛伯輿并早終,皆不為思賦序注也。
凡諸注解皆思自為,欲重其文,故假借名姓也。
(孫盛《晉陽秋》《丹鉛總錄》十)P.129太熙元年春帝正月。
〔魏舒卒。
舒子先亡。
〕魏舒子亡,诏曰﹕“唯有一息,足堪負荷思,所以散其憂懷,給陽燧、四望車。
(原注﹕一作“給賜道車四望”)使出入觀望,散其衷懷。
“(孫盛《晉陽秋》《禦覽》715,《事類賦》注十六“車類”)P.130永熙元年(四月即位改元)。
五月以楊駿錄朝政。
馮翊太守孫楚謂曰﹕“公以外戚居伊、霍之任,而不與宗室共參萬機,禍至無日矣。
”駿不從。
(孫盛《晉陽秋》《綱目》)P.130永平元年春帝正月。
元康元年(三月誅楊駿,改。
)〔六年,賈後殺衛瓘。
〕衛瓘字伯玉,清貞有名理,少為傅嘏所知。
弱冠為尚書郎,遂曆位内外,為晉尚書令、司空、太保,惠帝初輔政,為楚王玮所害。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二十一)P.131〔以裴楷為中書令,加侍中,與右仆射王戎并管機要。
〕楷與王戎俱加儀同三司。
(孫盛《晉陽秋》《世說雅量第六》注)P.131元康二年春帝正月。
元康三年春帝正月。
〔孫楚卒。
〕孫楚字子荊,骠騎将軍資之孫,南陽太守宏之子。
鄉人王濟,豪俊公子也,為本州大中正,訪問宏,求楚為鄉裡品狀。
濟曰﹕“此人非鄉評所能名,吾自狀之曰﹕天才英特(一作“博”),亮拔不群。
“楚位至讨虜将軍、馮翊太守。
楚者洵,颍川太守。
洵子盛,字安國,給事中、秘書監。
盛從父弟綽,字興公,廷尉正。
楚及盛綽并有文藻,盛又善言名理,諸所論者,并傳于世。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十四,《世說言語第二》注)P.131〔楚為著作時就白社中見董京載歸。
〕董威辇(原注﹕京字)潛遁去,不知所之,于其寝所得一石及竹子,并詩二首。
(孫盛《晉陽秋》《禦覽》52,《事類賦》注七“石類”)P.132元康七年春帝正月。
〔傅鹹卒。
〕司隸校尉傅鹹,勁直正厲,果于從政,先後彈奏百僚,王戎多不見從。
(孫盛《晉陽秋》《文選晉紀總論》注)P.133元康五年春帝正月。
〔王湛卒。
〕王深弟湛,字處沖,汝南太守。
湛子承,字安期,東海内史。
承子述,字懷祖,尚書令、衛将軍。
述子坦之,字叔度,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
王昶子中湛最有德譽,而承亦自為名士,述及坦之并顯重于世,為時盛門雲。
(孫盛《晉陽秋》《三國志注》三十七)P.133元康六年春帝正月。
〔吳令謝洵表為孫氏置守冢人。
〕謝洵,河東人,終于吳令。
(孫盛《晉陽秋》《文選》卷38《張士然為吳令謝洵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注)P.133張悛,吳國人也,為太子庶子。
元康中,吳令謝洵表為孫氏置守冢人,悛為文,诏從之。
(孫盛《晉陽秋》《文選》卷38《張士然為吳令謝洵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注)P.134〔周處及齊萬年戰,敗死之。
〕處輕果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