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官六
關燈
小
中
大
長史邊通。
(張湯傳。
)守軍正丞胡建。
守廷尉史路溫舒。
張敞守太原太守。
王尊守京輔都尉。
(并本傳。
)茂陵守令尹公。
(原涉傳。
) 華陰守丞嘉。
(朱雲傳。
)○假(假,攝也)漢二年,拜曹參為假左丞相,人屯兵關中。
(本傳。
)假稻田使者燕倉。
(昭紀。
) 趙充國以假司馬從貳師将軍。
(本傳。
) 軍候假丞杜勳。
(陳湯傳。
)○宿衛 漢二年六月,漢王還栎陽,令諸侯子在關中者,皆集栎陽為衛。
(高紀。
)高帝崩,陳平畏讒,固請之,得宿衛。
(陳平傳。
) 高後二年,齊哀王遣弟章入宿衛于漢,封朱虛侯,四年,封章弟興居為東牟侯,皆宿衛長安。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文帝入未央宮,有谒者十人,持戟衛端門。
(周勃傳。
) 武帝時,董仲舒對策曰,使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以給宿衛。
(本傳。
)終軍曰得列宿衛,食祿五年。
(本傳。
)王臧上書宿衛,累遷,一歲至郎中令。
(申公傳。
) 張安世輔政,宿衛十有三年,封為富平侯。
(張湯傳。
)昭帝時,燕王旦上書,願歸符玺,入宿衛。
(本傳。
)宣帝地節二年,诏曰,博陸侯宿衛武帝三十餘年。
(宣紀。
) 陽城侯劉德親親行謹厚,以德得官宿衛者二十餘年。
(楚元王傳。
) 魏相奏張安世子延壽重厚,可以為光祿勳,領宿衛臣。
(張湯傳。
)楊恽與孫會宗書曰,幸賴先人餘業,得備宿衛。
(本傳。
)馮參為黃門郎給事中,宿衛十餘年。
(本傳。
) 孔光為帝太傅,位四輔給事中,領宿衛。
(本傳。
)成帝诏曰,車騎将軍王音,宿衛忠正,勤勞王家。
(元後傳。
) 元後益封孔光,诏曰,博山侯光,宿衛四世,世為傅相,光祿勳豐,宿衛三世,奉車都尉甄邯,宿衛勤勞,建議定策。
(王莽傳。
)○待诏 尚方待诏。
(郊祀志。
)待诏金馬門。
(公孫宏,劉向馮商,張子僑,華龍,柳褒。
)侍诏公車。
(東方朔,朱買臣,谷永。
)待诏承明之庭。
(揚雄。
) 待诏殿中。
(韓生以易召待诏殿中。
)待诏五柞宮。
(執金吾廣意。
)待诏丞相府。
(劉德。
)待诏宦者署。
(東方朔,蘇武,劉歆翼奉。
) 待诏黃門。
(李尋,梁邱賀。
)武帝诏求能為韓詩者,召蔡義待诏。
(蔡義傳。
)伍宏以醫待诏。
(黃賢傳。
)吾邱壽王以善格五待诏。
(本傳。
) 宣帝召見王褒,以為待诏。
(何武傳。
)魏相奏言知音善鼓琴者趙定龔德,皆召見待诏。
(王褒傳。
)本草待诏。
(郊祀志。
)成帝時,言祭祀方術者,皆得待诏。
(郊祀志。
) 孝武元封五年三月,至泰山,增封,因朝諸侯王列侯,受郡國計。
(本紀,師古曰,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太初元年春,受計于甘泉。
(本紀,下同。
) 天漢三年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計。
太始四年三月,行幸泰山,因受計。
孝宣黃龍元年,诏曰,上計簿具文而已,務為欺謾,以避其課,禦史察計簿非實者按之,使真僞毋相亂。
(本紀,徐天麟謹按通典雲,漢制郡守歲盡遣上計掾史各一人,條上郡内衆事,謂之計簿。
) 嚴助願奉三年計最。
(本傳,如淳曰,舊法當使丞奉計,今躬自願入奉也。
)京房為魏郡太守,自請歲竟乘傳奏事,天子許焉。
(本傳。
) 張蒼為計相一月,更以列侯為主計,四歲,蕭何為相國,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郡國上計者。
(本傳。
)司隸校尉奏丞相衡位三公,領計簿,而專地盜土。
(匡衡傳。
) 郝賢坐為上谷太守入戍卒财物計謾,免。
(功臣表。
)
(張湯傳。
)守軍正丞胡建。
守廷尉史路溫舒。
張敞守太原太守。
王尊守京輔都尉。
(并本傳。
)茂陵守令尹公。
(原涉傳。
) 華陰守丞嘉。
(朱雲傳。
)○假(假,攝也)漢二年,拜曹參為假左丞相,人屯兵關中。
(本傳。
)假稻田使者燕倉。
(昭紀。
) 趙充國以假司馬從貳師将軍。
(本傳。
) 軍候假丞杜勳。
(陳湯傳。
)○宿衛 漢二年六月,漢王還栎陽,令諸侯子在關中者,皆集栎陽為衛。
(高紀。
)高帝崩,陳平畏讒,固請之,得宿衛。
(陳平傳。
) 高後二年,齊哀王遣弟章入宿衛于漢,封朱虛侯,四年,封章弟興居為東牟侯,皆宿衛長安。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文帝入未央宮,有谒者十人,持戟衛端門。
(周勃傳。
) 武帝時,董仲舒對策曰,使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以給宿衛。
(本傳。
)終軍曰得列宿衛,食祿五年。
(本傳。
)王臧上書宿衛,累遷,一歲至郎中令。
(申公傳。
) 張安世輔政,宿衛十有三年,封為富平侯。
(張湯傳。
)昭帝時,燕王旦上書,願歸符玺,入宿衛。
(本傳。
)宣帝地節二年,诏曰,博陸侯宿衛武帝三十餘年。
(宣紀。
) 陽城侯劉德親親行謹厚,以德得官宿衛者二十餘年。
(楚元王傳。
) 魏相奏張安世子延壽重厚,可以為光祿勳,領宿衛臣。
(張湯傳。
)楊恽與孫會宗書曰,幸賴先人餘業,得備宿衛。
(本傳。
)馮參為黃門郎給事中,宿衛十餘年。
(本傳。
) 孔光為帝太傅,位四輔給事中,領宿衛。
(本傳。
)成帝诏曰,車騎将軍王音,宿衛忠正,勤勞王家。
(元後傳。
) 元後益封孔光,诏曰,博山侯光,宿衛四世,世為傅相,光祿勳豐,宿衛三世,奉車都尉甄邯,宿衛勤勞,建議定策。
(王莽傳。
)○待诏 尚方待诏。
(郊祀志。
)待诏金馬門。
(公孫宏,劉向馮商,張子僑,華龍,柳褒。
)侍诏公車。
(東方朔,朱買臣,谷永。
)待诏承明之庭。
(揚雄。
) 待诏殿中。
(韓生以易召待诏殿中。
)待诏五柞宮。
(執金吾廣意。
)待诏丞相府。
(劉德。
)待诏宦者署。
(東方朔,蘇武,劉歆翼奉。
) 待诏黃門。
(李尋,梁邱賀。
)武帝诏求能為韓詩者,召蔡義待诏。
(蔡義傳。
)伍宏以醫待诏。
(黃賢傳。
)吾邱壽王以善格五待诏。
(本傳。
) 宣帝召見王褒,以為待诏。
(何武傳。
)魏相奏言知音善鼓琴者趙定龔德,皆召見待诏。
(王褒傳。
)本草待诏。
(郊祀志。
)成帝時,言祭祀方術者,皆得待诏。
(郊祀志。
) 孝武元封五年三月,至泰山,增封,因朝諸侯王列侯,受郡國計。
(本紀,師古曰,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太初元年春,受計于甘泉。
(本紀,下同。
) 天漢三年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計。
太始四年三月,行幸泰山,因受計。
孝宣黃龍元年,诏曰,上計簿具文而已,務為欺謾,以避其課,禦史察計簿非實者按之,使真僞毋相亂。
(本紀,徐天麟謹按通典雲,漢制郡守歲盡遣上計掾史各一人,條上郡内衆事,謂之計簿。
) 嚴助願奉三年計最。
(本傳,如淳曰,舊法當使丞奉計,今躬自願入奉也。
)京房為魏郡太守,自請歲竟乘傳奏事,天子許焉。
(本傳。
) 張蒼為計相一月,更以列侯為主計,四歲,蕭何為相國,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郡國上計者。
(本傳。
)司隸校尉奏丞相衡位三公,領計簿,而專地盜土。
(匡衡傳。
) 郝賢坐為上谷太守入戍卒财物計謾,免。
(功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