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系六

關燈
人倫也,本乎冠婚,正基兆而防未然也,福之興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梱内,故聖王必謹妃後之際,别适長之位,禮之于内也,卑不逾尊,新不先故,所以統人情而理陰氣也,其尊适而卑庶也,适子冠乎阼,禮之用醴,衆子不得與列,所以貴正體而明嫌疑也,非虛加其禮文而已,乃中心與之殊異,故禮探其情而見之外也,聖人動靜遊燕所親,物得其序,得其序則海内自修,百姓從化,如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佞巧之奸,因時而動,以亂國家,故聖人謹防其端,禁于未然,不以私恩害公義,陛下聖德純備,莫不修正,則天下無為而治,詩雲,于以四方,克定厥家,傳曰,正家而天下定矣。

    (匡衡傳。

    ) 孝成趙皇後既立,後寵少衰,而弟絕幸為昭儀,居昭陽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銅遝,冒黃金塗,白玉階,壁帶往往為黃金缸,函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自後宮未嘗有焉。

    (趙後傳。

    ) 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俱發,诏舉方正直言極谏之士,谷永對曰,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則庶征序于下,日月理于上,如人君淫溺後宮,般樂遊田,五事失于躬,大中之道不立,則咎征降而六極至,凡災異之發,各象過失,以類告人,乃十二月朔日食婺女之分,地震蕭牆之内,二者同日俱發,以丁甯陛下,厥咎不遠,宜厚求諸身,意豈陛下志在閨門,内寵太盛,女不遵道,嫉妒專上,妨繼嗣欤,古之王者,廢五事之中,失夫婦之紀,妻妾得意,谒行于内,執行于外,至覆傾國家,或亂陰陽,昔褒姒用國,宗周以喪,閻妻驕扇,日以不臧,此其效也,夫妻之際,王事綱紀,安危之機,聖王所緻慎也,昔舜饬正二女以崇至德,楚莊忍絕丹姬,以成伯功,幽王惑于褒姒,周德降亡,魯桓脅于齊女,社稷以傾,誠修後宮之政,明尊卑之序,貴者不得嫉妒專寵,以絕驕之端,抑褒閻之亂,賤者鹹得秩進,各得厥職,以廣繼嗣之統,息白華之怨,後宮親屬,饒之以财,勿與政事,以遠皇父之類,損妻黨之權,未有閨門治而天下亂者也。

    (谷永傳。

    ) 其夏複令方正對策,永對曰,日食地震,皇後貴妾專寵所緻,陛下誠深察愚臣之言,平天覆之施,使列妾得人人更進,猶尚未足也,急複益納宜子婦人,毋擇好醜,毋避嘗字,毋論年齒,推法言之,陛下得繼嗣于微賤之間,乃反為福,得繼嗣而已,母非有賤也,後宮女史使令有直意者,廣求于微賤之間,以遇天所開右,慰釋皇太後之憂愠,解謝上帝之譴怒,則繼嗣蕃滋,災異訖息。

    (谷永傳。

    ) 杜欽對策曰,日以戊申蝕時加未,戊未士也,士者中宮之部,其夜地震未央宮殿中,此必适妾将有争寵相害而為患者,唯陛下深戒之,正後妾,抑女寵,防奢泰,去佚遊,如此即堯舜不足與比隆,咎異何足消滅。

    (杜欽傳。

    ) 哀帝召董賢女弟,以為昭儀,位次皇後,更名其舍為椒風,以配椒房。

    (董賢傳。

    ) 五官以下葬司馬門外。

    (外戚傳。

    )○出宮人呂太後時,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

    (窦皇後傳。

    )孝文十二年,出孝惠皇帝後宮美人令得嫁。

    (本紀。

    ) 後七年,遺诏歸夫人以下及少使。

    (本紀。

    )孝景後三年,遺诏出宮人歸其家,覆終身。

    (本紀。

    ) 元帝初即位,年歲不登,谏大夫真禹奏言,古者宮女不過九人,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循古節儉,宮女不過十餘,後世争為奢侈,轉轉益甚,武帝時,又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填後宮,及棄天下,昭帝幼弱,霍光專事,皆以後宮女置于園陵,大失禮,逆天心,昭帝晏駕,光複行之,至孝宣皇帝時,陛下惡有所言,群臣亦随故事,甚可痛也,故使天下承化取女,皆大過度,諸侯妻妾或至數百人,豪富吏民蓄歌者至數十人,是以内多怨女,外多曠夫,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唯陛下審察後宮,擇其賢者留二十人,餘悉歸之,及諸陵園女亡子者。

    宜悉遺,獨杜陵宮人數百,誠可哀憐也,天子納善其忠。

    (本紀。

    ) 成帝永始四年,出杜陵諸未嘗禦者歸家。

    (本紀張晏曰,宮人無子乃守園陵也。

    )哀帝即位,掖庭宮人年三十以下出嫁之。

    (本紀。

    ) 平帝崩,太後诏出媵妾皆歸家得嫁,如孝文時故事。

    (本紀。

    )